1
|
从领事法庭到驻华法院:美国在华治外法权模式转型 |
李洋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
2014 |
2
|
|
2
|
领事裁判权与清末律师制度的产生 |
徐家力
|
《河北法学》
|
1997 |
2
|
|
3
|
19世纪香港高等法院在远东地位的演变——以对领事案件的管辖为中心 |
杨彬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4
|
帝国主义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形成、废除及其斗争 |
华友根
|
《史林》
CSSCI
|
1991 |
3
|
|
5
|
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领事在东北的角色 |
刘全顺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1 |
0 |
|
6
|
从康普顿案看英国在华治外法权之早期实施 |
潘乐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7
|
晚清上海公共租界政权运作机制述论 |
袁燮铭
|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8
|
近代“治外法权”的特殊形式:美国驻华法院初探 |
李洋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9
|
晚清西方在华司法机构与华洋诉讼——以华洋讼案的受理与审判为中心 |
蔡晓荣
艾其茂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0
|
代理总税务司罗福德对近代中国海关缉私情形的回顾 |
郑泽隆
|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2
|
|
11
|
近代在华外国法律人对中国治外法权制度的认识 |
尹小闻
宣刚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2
|
论租界的司法制度 |
费成康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13
|
英商否认海关洋员关于走私违章处分的管辖权和《会讯船货入官章程》的制定 |
陈诗启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1
|
|
14
|
近代上海地方诉讼法制史浅探 |
钱国耀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5
|
英美在近代中国行使治外法权主体之型化与形替 |
屈文生
|
《法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16
|
“熙尔控杨泰记案”华英合璧全案刻本探赜——兼议早期上海公共会审公堂“审-判”分离模式 |
屈文生
|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7
|
《望厦条约》与美国法律帝国主义在东亚的实践(1844—1870) |
许克明
|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
2023 |
0 |
|
18
|
美国驻华法院:近代治外法权的另一重实践 |
李洋
|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9
|
“石礼文案”与美国对华军火禁运 |
李文明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