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红霞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中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观察组)和臂...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中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观察组)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相关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0%,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且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麻醉 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盛华 杨德军 黄庆先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6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比较麻醉效... 目的:观察比较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比较麻醉效果来评定两种神经阻滞效果。结果: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P<0.05)。结论: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臂丛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锁骨骨折手术
下载PDF
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詹正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5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金溪县中医院骨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6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颈丛臂丛...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金溪县中医院骨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6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麻醉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MAP、HR低于对照组,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血压和HR,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颈部硬膜外与连续臂丛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在断指(肢)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师军永 侯玲莉 +1 位作者 付刚 孙文博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36-137,143,共3页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颈部硬膜外与连续臂丛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在断指(肢)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采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80名患者按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连续臂丛...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颈部硬膜外与连续臂丛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在断指(肢)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采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80名患者按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连续臂丛阻滞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之间不同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检测两组麻醉前、手术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血压指数(BP)、心律(HR)、心电图指数变化(ECG)的不良反应,并且测定的同时记录下患者的VAS评分、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完整程度、局部.性麻醉药以及辅助用药量。结果使用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法的观察组,麻醉感觉阻滞的完善实践与起效时间明显快于使用颈部硬膜外麻醉法的对照组(P<005)。而局部性麻醉用药量两组对比结果并无明显差异。结论为断指(肢)再植手术患者选用臂丛连续阻滞的麻醉法进行麻醉后,麻醉效果起效快、镇痛也相对较为完善,并且便于操作,可起到连续阻滞的作用,对身体机能循环、呼吸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且在临床治疗中并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全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硬膜外 连续阻滞 断指(肢)再植 镇痛
下载PDF
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对OAA/S评分、V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晶 刘轶 熊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吉安市永丰县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1月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臂丛颈丛神经...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吉安市永丰县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1月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芬太尼。记录两组麻醉前(T0)、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15 min(T1)、辅助用药后3 min(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15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同时观察两组期间的不良反应以及血管活性药麻黄碱、阿托品、尼卡地平以及艾司洛尔的例数。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对照组T2时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均不明显,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3、T4时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明显,与T0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2血压降低、心率减慢明显,与对照组和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趋于平稳。试验组血管活性药物尼卡地平以及艾司洛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效果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呼吸循环稳定,患者麻醉满意度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瑞芬太尼 锁骨骨折 OAA/S评分 VAS评分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鹏 邹丽丽 张晓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BI...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BIS监测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观察组(采用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各43例。对比两组不同时刻[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切皮时(T_(2))、拔管时(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值;对比两组麻醉苏醒后及术后2、12 h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力评分;对比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0)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观察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时,两组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3)时BI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后及术后6、1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对肌力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腋路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肌力评分
下载PDF
颈臂丛神经阻滞辅助右美托咪定麻醉在肩关节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7
作者 危建平 陈文香 童乾林 《北方药学》 2024年第9期82-84,共3页
目的:评价颈臂丛神经阻滞辅助右美托咪定麻醉在肩关节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肩关节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应用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应用颈臂丛... 目的:评价颈臂丛神经阻滞辅助右美托咪定麻醉在肩关节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肩关节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应用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应用颈臂丛神经阻滞辅助右美托咪定治疗。对比两组镇痛效果以及围术期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术后清醒时,两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小时、术后2小时、术后4小时VAS评分对比,观察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组间IL-1β、IL-6以及TNF-α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IL-1β、IL-6以及TNF-α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组间HR以及MAP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5 min后,两组HR以及MAP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关节手术中实施颈臂丛神经阻滞辅助右美托咪定麻醉具有较佳的镇痛效果,围术期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情况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肩关节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分析
8
作者 屈文慧 裴亚丽 董庆永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诊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患儿分为参考组(n=60)和研究组(n=60)。参考组实施...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诊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患儿分为参考组(n=60)和研究组(n=60)。参考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参考组与研究组T0(麻醉前)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置入喉罩时)、T2(拔除喉罩时)时研究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考组与研究组术前5 min应激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研究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参考组与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26.01±5.34)ng/L、C反应蛋白(8.71±1.25)mg/L和白介素-1β(2.03±0.34)ng/L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5、11.849、18.676,P均<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较小,同时血流动力学水平波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肢骨折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炎症因子
下载PDF
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
9
作者 刘钊剑 刘龙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6-012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B超引导的颈丛神经和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处理的66名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评估B超引导下联合阻滞麻醉技术的有效性。结果 麻醉结果分析显示,采用联合神经阻滞技术的患者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B超引导的颈丛神经和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处理的66名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评估B超引导下联合阻滞麻醉技术的有效性。结果 麻醉结果分析显示,采用联合神经阻滞技术的患者中,有93.94%(31/33)麻醉效果良好,显著高于未采用此法的组别,后者优良率为75.76%(25/33);这一显著性差异表明了该麻醉方案的优越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即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麻醉初期两组间无显著变化,但在麻醉10分钟、麻醉60分钟以及手术结束时,数据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均值P值分别为0.001、0.003、0.002、0.001、0.001和0.003,均<0.05),说明联合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维持更为有效。结论 B超引导下的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麻醉法显著提升了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不仅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同时也增强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并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由此可见,这一麻醉技术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推广使用可能在临床实践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手术 效果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or)和儿茶氨酚(CA)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15 min(T_(2))、麻醉后30 min(T_(3))时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5 min(T_(1))、T_(2)、T_(3)、手术结束后(T_(4))时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Tb)时CA、Co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神经刺激仪 联合骶神经阻滞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王立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65-0068,共4页
探究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 截取的时间区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纳入研究的60例对象均是在我院接收的肩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30)和研究组(30),分析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开始... 探究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 截取的时间区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纳入研究的60例对象均是在我院接收的肩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30)和研究组(30),分析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开始手术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拔管后l0 min(T4)的MAP、血清cor均更低,P<0.05;但是两组在术前(T1)、T2、T3、T4上的心率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更少,P<0.05;但是,两组在丙泊酚使用剂量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满意度上更高,P<0.05。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肩部关节手术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 肩部关节手术 并发症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涂凤华 刘静 张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7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中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利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7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中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利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3.39±2.22)min、语言功能恢复时间(6.86±2.39)min短于对照组的(10.26±2.28)、(15.33±2.74)min,镇痛评分(2.44±0.67)分低于对照组的(5.18±0.72)分(P<0.05)。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麻醉后、手术中、手术毕,两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较麻醉前降低,心率均较麻醉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远优于全身麻醉的效果,其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安全性较高,镇痛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全身麻醉 -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欣 段志祥 +1 位作者 邵甜 卢玉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8-56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接受麻醉方案的不同... 目的探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接受麻醉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喉罩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术中采用喉罩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置入喉罩时(t_(1))及拔除喉罩时(t_(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统计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6、12和24 h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和12 h的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统计麻醉恢复室中的并发症情况。结果t_(0)时,两组患者MAP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观察组患者MAP分别为(94.53±8.11)、(92.63±6.10)mmHg,心率分别为(119.35±10.18)、(120.41±9.55)次/min,均低于对照组[MAP:(113.71±8.45)、(116.55±8.66)mmHg;心率:(135.79±11.85)、(138.35±10.96)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为(5.71±1.45)min,短于对照组[(10.93±2.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12、24 h VAS评分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 h,观察组NE、AngⅡ、丙二醛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稍低于对照组(27.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肱骨近端骨软骨瘤手术患者能有效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抑制术后的应激反应,能够兼顾安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瘤 血流动力学 腋路神经阻滞 喉罩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6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6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肩关节功能、实验室指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高于治疗前,血浆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10高于对照组,SP、TNF-α、PGE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可改善肩关节功能、实验室指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神经阻滞麻醉 手法松解术 小针刀 肩关节功能 复发率
下载PDF
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段静静 何佳佳 +2 位作者 李晔彤 翟盛楠 马烁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6期879-885,共7页
目的 探讨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97例,按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实施时间分组,将2019年1... 目的 探讨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97例,按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实施时间分组,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实施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前纳入的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实施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后纳入的4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疼痛情况、依从性、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RS评分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时间与组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1 h、术后4 h及术后12 h时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h、术后4 h及术后12 h时的NRS评分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中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式心理干预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对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可缓解焦虑、抑郁,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神经阻滞 放松式心理干预 麻醉苏醒护理 心理状态 疼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洪棋 郑书强 刘国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5 min后行臂...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5 min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5 min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血糖应激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组间患者的血糖应激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30 min与术后60 min观察组血糖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4 h、6 h、12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优,能缩短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减少血糖应激反应,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且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 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超前镇痛
下载PDF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庞欣杰 卢锦容 +1 位作者 罗斌 黄天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指标及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对照组相比更加平稳,且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98.96±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2±4.1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7.25±1.38)min短于对照组的(31.14±4.16)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上肢手术中运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因此,具备临床借鉴与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肢手术 锁骨上神经阻滞麻醉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6
18
作者 贺峰 白建云 +1 位作者 霍建臻 刘宏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及无创血压的改变情况、神经阻滞情况、手术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和无创血压在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_5、C_6、T_2的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_4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_7、C_8、T_1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均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患者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完善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肌间沟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糖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媛 赵智慧 +3 位作者 马敏 吕晓敏 王丽斯 王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甲状腺术患者血糖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研究组53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甲状腺术患者血糖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研究组53例,对照组进行七氟烷吸入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血糖、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状态、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丙泊酚用量较少(P<0.05)。与T0时相比,两组T1、T2时血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神经肽Y(NPY)水平升高,但研究组T1、T2时SBP、DBP、HR、MDA、PGE2、SP、NP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相比,两组T1、T2时末梢灌注指数(TPI)、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但研究组T1、T2时TPI、LF/HF、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术中使用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患者血糖、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术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血糖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贵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70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5例。联合组予以罗哌卡因100 mg联合右美托咪定0.6μg/(kg...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70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5例。联合组予以罗哌卡因100 mg联合右美托咪定0.6μg/(kg·h),对照组予以罗哌卡因100 mg联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给药前(T_(0))、给药后15 min(T_(1))、切皮时(T_(2))、切皮后30 min(T_(3))和术毕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镇静/警觉(OAA/S)评分差异,比较两组镇痛时间、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与维持时间变化,比较手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T_(1)、T_(3)时MAP、HR水平较本组T_(0)时均降低(P均<0.05),联合组T_(2)、T_(3)时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T_(1)、T_(2)、T_(3)、T_(4)时OAA/S评分较本组T_(0)时均降低(P均<0.05),联合组T_(2)、T_(3)、T_(4)时OA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镇痛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择期肩关节镜手术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起效快、麻醉及镇痛时间长,且安全性良好,镇静、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肩关节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