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骨上切口颈侧入路甲状腺肿瘤手术198例研究分析
1
作者 王涛 魏温涛 +2 位作者 倪雅琼 要巍 赵晶斌 《甘肃科技》 2024年第4期99-102,共4页
分析锁骨上切口颈侧入路甲状腺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省医院头颈一科在2021年5月—2023年10月单侧甲状腺肿瘤患者198例利用锁骨上切口颈侧入路术式完成手术,分析总结该术式优势及适应症,并通过分析总结该术... 分析锁骨上切口颈侧入路甲状腺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省医院头颈一科在2021年5月—2023年10月单侧甲状腺肿瘤患者198例利用锁骨上切口颈侧入路术式完成手术,分析总结该术式优势及适应症,并通过分析总结该术式的优缺点,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NSS评分。198例手术中,其中甲状腺良性病变77例,恶性病变121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34例;术中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者1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低钙血症;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气管损伤,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切口达到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男女性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NSS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锁骨上切口颈侧入路甲状腺手术不仅适用于单侧病变者,亦适用于对侧甲状腺腺叶发生病变者,而且术后手术切口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锁骨上切口 颈侧入路 手术
下载PDF
改良枕颈侧入路显微切除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
2
作者 陈宏颉 王如密 +5 位作者 王守森 郑兆聪 杨朋范 荆俊杰 赵琳 张小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相关手术技巧。方法13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7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4例,腹侧方型6例,背侧型3例。采...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相关手术技巧。方法13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7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4例,腹侧方型6例,背侧型3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或大部分切除。随访1 ̄3年,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术后1年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切除 枕骨大孔 颈侧入路 颅内肿瘤
下载PDF
颈侧入路治疗舌咽神经痛
3
作者 邹杰 胡季洋 王凯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5期548-549,共2页
目的探讨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切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回顾我科经保守治疗3个月~1年无效后行颈侧入路舌咽神经撕脱术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中15例术后症状消失,5例5日后症状消失,均随访1年以上,复发2例。药物治疗可控... 目的探讨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切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回顾我科经保守治疗3个月~1年无效后行颈侧入路舌咽神经撕脱术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中15例术后症状消失,5例5日后症状消失,均随访1年以上,复发2例。药物治疗可控制症状,余未见复发。结论颈侧入路撕脱舌咽神经效果好,止痛确切,并发症少,实为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 颈侧入路 撕脱术
下载PDF
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晓红 丁一鸣 +3 位作者 周晶 武骏 刘宏飞 井溢鑫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究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例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所有患者行术前穿刺活检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记录患者手... 目的探究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例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所有患者行术前穿刺活检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 h 39 min,平均出血量16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6 d,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未诉明显颈部不适。结论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性良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外观满意度高,颈部舒适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腔镜手术 颈侧入路 胸锁乳突肌后下
下载PDF
改良枕颈侧入路显微切除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
5
作者 陈宏颉 王如密 +4 位作者 王守森 郑兆聪 荆俊杰 赵琳 张小军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区肿瘤手术的相关技术技巧。方法:8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5例,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3例、腹侧方蛩3例、背侧型2例...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区肿瘤手术的相关技术技巧。方法:8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5例,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3例、腹侧方蛩3例、背侧型2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锐性分离,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6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切除。8例均在随访中,7例病人已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手术1年后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肿瘤侧用细小电流电凝出一间隙后,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式改良 颈侧入路 显微外科 切除术 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
原文传递
经颈侧切口入路手术方式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红 赵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5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颈侧切口入路手术方式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眉山市中医医院五官科收治的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行单纯颈侧入路27例,颈侧联合正中入路3例。结果单纯颈侧入路及颈侧联合正中入路患者... 目的探讨经颈侧切口入路手术方式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眉山市中医医院五官科收治的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行单纯颈侧入路27例,颈侧联合正中入路3例。结果单纯颈侧入路及颈侧联合正中入路患者术中均无大血管、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与传统正中入路相比,颈侧入路有手术野暴露充分、无需切断颈前肌、暴露及处理甲状腺上极容易、暴露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方便、损伤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结论甲状腺切除术经颈侧入路可以良好地暴露术野,更利于暴露喉神经、甲状腺血管及甲状旁腺,从而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入路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肿瘤
下载PDF
经乳突肌后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术对患者的治疗状况分析
7
作者 周利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71-0074,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不注入气体的方式进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间进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切口非注射式腔镜甲状腺手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本研究旨在评估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不注入气体的方式进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间进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切口非注射式腔镜甲状腺手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1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小时39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6毫升,平均住院天数为4.6天,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在经后下入路经颈侧胸锁乳突肌的方式下,不注入气体进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腔镜手术 颈侧入路 胸锁乳突肌后下
下载PDF
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杰 历芝 +2 位作者 魏万 封紫玉 任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0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 观察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行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术式将其分为三组:颈侧组24例,采用颈... 目的 观察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行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术式将其分为三组:颈侧组24例,采用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正中组50例,采用传统正中切口入路术式;腔镜组23例,采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术式。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美容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与淋巴结转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腔镜组(P<0.05)。与颈侧组和正中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d,腔镜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高于正中组和颈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腔镜组与颈侧组的非外科研讨会(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正中组(P<0.05)。颈侧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正中组(8.33%vs 36.00%,P<0.05),与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vs 21.74%,P>0.05)。结论 与传统正中切口、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术式相比,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单侧甲状腺癌治疗,同时兼顾了切口的美容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 正中切口 无充气腋窝腔镜 甲状腺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侧区入路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单发性甲状旁腺腺瘤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滨 郭伯敏 +3 位作者 康杰 邓先兆 王宗平 樊友本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1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颈侧区入路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单发性甲状旁腺腺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50例单发性甲状旁腺腺瘤患者。87例患者行传统颈正中切口颈部探查术,70例患者行改良Miccoli腔镜甲状旁腺手术及93例行颈侧区小... 目的探讨颈侧区入路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单发性甲状旁腺腺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50例单发性甲状旁腺腺瘤患者。87例患者行传统颈正中切口颈部探查术,70例患者行改良Miccoli腔镜甲状旁腺手术及93例行颈侧区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记录3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期内相关生化指标并比较3组的术后并发症、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伤口长度。结果传统颈部探查术组及颈侧区小切口组中各有1例复发,行再次手术,其余患者均经手术治愈。1例颈侧区小切口组患者因病变旁腺异位行全身麻醉,其余颈侧区组患者均行颈丛麻醉。3组间在暂时性低钙血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侧区入路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伤口长度降低(P<0.05)。结论颈丛麻醉下颈侧区入路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单发性甲状旁腺腺瘤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 甲状旁腺切除术 颈丛麻醉 甲状旁腺腺瘤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下载PDF
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牙生·阿不都卡的 买买提吾买尔·巴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67-0070,共4页
对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侧甲状腺癌病人52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实施组别划分,其中26作为参照组,另26例作为观察组。使用传统正中切口入路术... 对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侧甲状腺癌病人52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实施组别划分,其中26作为参照组,另26例作为观察组。使用传统正中切口入路术式对参照组进行治疗,使用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对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概率、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切口外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比参照组少,手术总时长、留置引流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参照组短,术后发生并发症概率、术后疼痛评分比参照组低,术后切口外观满意度比参照高,且P<0.05.结论:对单侧甲状腺癌应用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不仅能使病人围术期各项指标获得有效优化,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术后疼痛,进一步提升病人切口外观满意度,同时对并发症的发生发挥着有效预防作用,可有效促进病人身体的康复,从而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甲状腺癌 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 手术指标 并发症 切口外观
下载PDF
颈侧后联合入路在颈椎管沟通性肿瘤一期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殷勇 张宇 +8 位作者 吴笛 陈建 倪兰春 严耀华 杨柳 达鹏 倪昊生 施炜 吴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793-798,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侧后联合入路手术一期切除颈椎管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5年7月—2022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2例颈椎管沟通性肿瘤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33~74(51.2±11.9)岁;ToyamaⅡb型2例、Ⅱc型7例... 目的探讨经颈侧后联合入路手术一期切除颈椎管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5年7月—2022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2例颈椎管沟通性肿瘤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33~74(51.2±11.9)岁;ToyamaⅡb型2例、Ⅱc型7例、Ⅲb型3例;肿瘤位于C2节段以上4例、C2~4节段3例、C4~7节段5例。患者均采用颈侧后联合入路一期切除手术治疗:神经外科采用经典后正中入路,磨除病变节段半椎板,切除位于椎管内和椎间孔处的肿瘤;头颈外科对于肿瘤完全位于下颌骨平面以上者采用颈腮腺入路,其余采用单纯颈侧入路切除向椎旁颈部间隙延伸的肿瘤组织,并与后正中入路会师,切除顺序为先椎管内、后椎管外。观察肿瘤一次性全切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术后6个月颈椎X线摄片评估脊柱稳定性。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均一期彻底切除,肿瘤一次性全切率为12/12。术后病理诊断:神经鞘瘤10例,软骨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手术时间215(183,315)min,术中出血120(85,188)mL。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局部感染1例,均经对症处理痊愈后出院。5例患者因切除2个节段半椎板术后佩戴颈托6~12周。术后随访6~90个月,12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一例肿瘤复发;12例中,有1例患者术后手部麻木缓解不明显、运动功能正常,其余患者原神经受累症状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复查颈椎X线片,随访期内未见脊柱畸形,脊柱稳定性良好。结论对于累及颈椎管内外的沟通性肿瘤,采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协作颈侧后联合入路手术,不仅可以一期彻底切除肿瘤,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头颈部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以及术后颈椎不稳,体现了多学科合作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颈椎 颈椎管沟通性肿瘤 多学科联合手术 颈侧入路 后正中
原文传递
无注气经颈侧腔镜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井溢鑫 丁一鸣 +6 位作者 周晶 武骏 刘宏飞 黄俊伟 陈笑 黄志刚 陈晓红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无注气经颈侧腔镜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35例行无注气经颈侧腔镜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其中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龄44.7岁,记录... 目的:探讨无注气经颈侧腔镜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35例行无注气经颈侧腔镜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其中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龄44.7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 h 7 min,平均出血量14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5 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未诉明显颈部不适。结论:无注气经颈侧腔镜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甲状腺手术安全性良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外观满意度高,颈部舒适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无注气腔镜手术 颈侧入路 胸锁乳突肌后下
原文传递
颈侧区入路小切口甲状旁腺手术15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朋 元敏 +3 位作者 王东来 胡慧 于志强 韦伟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44-345,共2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病因为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增生和甲状旁腺癌等。常规甲状旁腺手术需探查双侧颈部所有的甲状旁腺,这样虽保证了手术的彻底性,但也有创伤较大和易引起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缺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病因为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增生和甲状旁腺癌等。常规甲状旁腺手术需探查双侧颈部所有的甲状旁腺,这样虽保证了手术的彻底性,但也有创伤较大和易引起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缺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病因80%为单个甲状旁腺病变引起,在手术前超声或同位素检查准确定位的前提下,采用较小手术切口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是可行的,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 小切口甲状旁腺手术
原文传递
颈侧联合正中入路在复发性结节甲状腺肿再手术36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维敏 肖宁 +3 位作者 余书勇 尹俊峰 涂瑞纱 何国平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颈侧联合正中入路在复发性结节甲状腺肿再手术中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颈侧联合正中入路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暴露喉返神经。结果 36例再手术患者没有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暂时性甲... 目的探讨颈侧联合正中入路在复发性结节甲状腺肿再手术中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颈侧联合正中入路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暴露喉返神经。结果 36例再手术患者没有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5例,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35~220ml,平均100ml。结论颈侧联合正中入路在复发性结节甲状腺肿再手术中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结节性 复发 再手术 颈侧联合正中
原文传递
颈侧切治疗原发性咽旁间隙巨大良性肿瘤
15
作者 崔萌 娄卫华 +1 位作者 巴云鹏 桑建中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7期42-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咽旁较大肿瘤的手术颈侧入路及诊疗体会,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分析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路径。咽旁良性肿瘤直径〉10cm的患者中,神经鞘膜瘤12例,副神经节瘤6例,多形性腺瘤3例,2例鞘膜瘤沟通颅... 目的探讨原发于咽旁较大肿瘤的手术颈侧入路及诊疗体会,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分析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路径。咽旁良性肿瘤直径〉10cm的患者中,神经鞘膜瘤12例,副神经节瘤6例,多形性腺瘤3例,2例鞘膜瘤沟通颅内外。手术采用颈侧入路、颈腮腺入路。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完整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颈静脉孔综合征,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例术后出现霍纳综合征。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术前行CT、MRI检查对咽旁间隙肿瘤治疗方案和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意义。肿瘤较大并与颅底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并非是颈侧入路的禁忌证。只要稍加改动也可做到安全、有效、简捷、微创,我们尝试经颈侧入路切除累及颅底血管神经区的较大肿瘤,初步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肿瘤 颈侧入路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咽旁间隙肿瘤45例疗效分析
16
作者 葛俊恒 胡俊兰 赵瑞利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26-727,共2页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手术治疗的 45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入路选择。结果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 ,腺组织来源者最多 ,占 5 1.1% (2 3 /4 5 ) ,神经组织来源次之 ,占 2 6.7% (12 /4 5 ) ;恶性肿...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手术治疗的 45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入路选择。结果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 ,腺组织来源者最多 ,占 5 1.1% (2 3 /4 5 ) ,神经组织来源次之 ,占 2 6.7% (12 /4 5 ) ;恶性肿瘤少见 ,占 13 .3 %(6/4 5 )。CT及 MRI检查对临床诊断和手术入路选择有重要价值。结论咽旁间隙虽然解剖关系复杂 ,通过选择合适的入路仍可安全完整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肿瘤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颈侧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