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p-ucMGP、骨钙素水平与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月君 孙坤钰 +2 位作者 余兰 戴海琳 王丽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08-713,共6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去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dp-ucMGP)、骨钙素(OC)水平与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以血管壁钙...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去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dp-ucMGP)、骨钙素(OC)水平与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以血管壁钙化评分分为无钙化组37例,轻度钙化组95例,重度钙化组4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dp-ucMGP、OC水平;分析血清dp-ucMGP、O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吸烟史、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dp-ucMGP、OC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内动脉颅内段轻度、重度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钙化组比较,轻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患者年龄、吸烟史比例升高,25(OH)D水平降低(F=5.901、P=0.003,χ^(2)=8.963、P=0.011,F=33.403、P<0.001);与轻度钙化组比较,重度钙化组25(OH)D水平降低(P<0.05)。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血清dp-ucMGP、OC水平依次升高(F/P=101.057/<0.001、11.668/<0.001)。血清dp-ucMGP水平与OC呈明显正相关(r/P=0.563/<0.001)。dp-ucMGP高水平、OC高水平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的危险因素[OR(95%CI)=2.329(1.510~3.591)、1.735(1.010~2.980)]。血清dp-ucMGP、OC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内动脉颅内段轻度钙化的AUC分别为0.857、0.825、0.913,二者联合的AUC大于各自单独预测的AUC(Z/P=2.869/0.004、2.861/0.004)。血清dp-ucMGP、OC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钙化的AUC分别为0.876、0.809、0.945,二者联合的AUC大于各自单独预测的AUC(Z/P=2.314/0.021、3.012/0.003)。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p-ucMGP、OC水平随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对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程度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去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 骨钙素 颈内动脉颅内钙化 相关性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2
作者 刘仁忠 钟翠云 +5 位作者 叶应湖 陈谦学 陈治标 王诚 陈坚 王国安 《华中医学杂志》 1998年第2期56-57,共2页
经股动脉插管,采用球囊或微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结果6例均一次栓塞治疗成功,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3例动脉瘤完全消失,另3例栓塞90%以上。随访3月~3年未见动脉瘤复发。
关键词 血管内 颈内动脉段 动脉 动脉 栓塞治疗
下载PDF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武 程英升 +1 位作者 李明华 顾斌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 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201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DSA和临床观察结果。结果 Willis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98例颅内... 目的 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201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DSA和临床观察结果。结果 Willis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98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其中囊性动脉瘤88例,外伤性动脉瘤19例,假性动脉瘤35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56例,技术成功率达到98.5%。Willis覆膜支架释放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C7段9例,C6段28例,C5段32例,C4段110例,C3段19例;支架释放后即刻DSA显示病变完全不显影163例,内漏35例,经球囊后扩或再植入支架治疗后病变完全不显影33例(其中2例闭塞载瘤动脉),2例仍存在内漏。术中发生支架源性血管破裂出血5例,术中成功止血4例;术后再出血1例,死亡2例。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DSA显示载瘤动脉通畅189例,轻度狭窄5例;病变完全不显影196例。临床随访3-20个月,存活患者无新发神经系统体征。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但需要更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覆膜支架 颅内颈内动脉病变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颈内动脉颅内段常规头颅CT钙化斑块评分对其狭窄的筛检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立勋 张婷 +4 位作者 赵衡 肖文连 吴晓东 刘进才 游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头颅CT平扫对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斑块评分及对该段血管狭窄程度的筛检作用。方法行头颈部CT动脉造影(含常规头颅CT平扫,CTA)的病例110例,按照目测和软件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将斑块分为4级,选取能成功进行Agatston钙化评分的3、... 目的探讨常规头颅CT平扫对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斑块评分及对该段血管狭窄程度的筛检作用。方法行头颈部CT动脉造影(含常规头颅CT平扫,CTA)的病例110例,按照目测和软件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将斑块分为4级,选取能成功进行Agatston钙化评分的3、4级斑块并能进行CT动脉造影狭窄分析(AVA)的病例26例,记录斑块的Agatston钙化评分值;采用AVA软件分析该斑块的血管狭窄程度及相应的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NASCET)标准分级。结果 26例中,轻度狭窄18例,Agatston钙化评分值2.69±1.01;中度狭窄5例,Agatston钙化评分值5.25±0.88;重度狭窄及闭塞3例,Agatston钙化评分值6.80±0.30。中、重度狭窄与轻度狭窄的血管斑块Agatston钙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狭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与斑块的Agaston钙化评分正相关(r=0.938,P<0.05)。结论常规头颅CT平扫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斑块Agatston评分对该段血管狭窄程度有筛检作用,血管斑块Agatston钙化评分值5.25以上患者应进一步行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头颅CT平扫 颈内动脉颅内 斑块Agatston钙化评分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下载PDF
颈段颈内动脉走行变异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丽娟 王丽 宋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颈段颈内动脉走行变异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6月就诊于我科并行颈部增强CT扫描的98例CT表现,均采用16排螺旋CT机进行CT增强扫描,由耳鼻喉科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对颈段颈内动脉的走行进行... 目的探讨颈段颈内动脉走行变异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6月就诊于我科并行颈部增强CT扫描的98例CT表现,均采用16排螺旋CT机进行CT增强扫描,由耳鼻喉科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对颈段颈内动脉的走行进行总结。结果 94例颈段颈内动脉走行正常,颈内动脉表面均有咽部肌肉保护。4例颈段颈内动脉走行存在变异,其中3例颈内动脉在鼻咽平面走行表浅,1例颈内动脉在口咽平面走行迂曲。结论了解颈内动脉在颈段的走行及变异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咽部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变异 CT
下载PDF
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脑卒中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柳琳 张峰 +4 位作者 管琳 王竹梅 吴宏赟 殷颖 郭良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单侧颈内动脉(ICA)颅内段病变与双侧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单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且对侧同名动脉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94例。测量其患侧及健侧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单侧颈内动脉(ICA)颅内段病变与双侧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单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且对侧同名动脉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94例。测量其患侧及健侧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以及颈总动脉血管内径(D)、血流量(BFV)。结果与脑卒中患者的健侧相比,患侧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及R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BFV、EDV及R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PSV、EDV及RI与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分析显示,颈内动脉的RI与颈总动脉的EDV、BFV呈负相关关系(P值<0.01),与颈总动脉的RI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颈内动脉的PSV、EDV与颈总动脉的EDV、BFV呈正相关(P<0.05),与颈总动脉的PSV、D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颈总动脉的EDV、RI和BFV检测对脑卒中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血流动力学 脑卒中 颈内动脉颅内病变 动脉超声
下载PDF
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支架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录海斌 刘新生 +1 位作者 李强敏 陈江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相关问题。方法收集20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经股动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或单纯支架植入术。结果除1例患者球囊扩张后因血管迂曲...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相关问题。方法收集20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经股动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或单纯支架植入术。结果除1例患者球囊扩张后因血管迂曲明显,支架未能到位,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后或单纯支架植入后患者原狭窄处血管均较前扩张到正常管径的70%以上,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均经颈动脉彩超复查未见到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再狭窄。结论 CAS是治疗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起始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双路途引导下非急性颅内段颈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内再通治疗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江华 史志勤 +7 位作者 李鑫 苏旭东 谢青 陈瑞卿 刘增品 周毅 檀国军 郭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基础上的非急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后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及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在动脉硬化基础上的右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非急性期双路途引导下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手术方...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基础上的非急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后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及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在动脉硬化基础上的右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非急性期双路途引导下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手术方案设计及结果。结果本例患者就诊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左侧肢体无力,口角偏斜及言语不利。头颅MRI示右侧放射冠、基底核区脑梗死。给予药物治疗稳定症状后,双路途引导下行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恢复远端脑组织血流灌注,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结论颅内段颈内动脉闭塞可致远端脑组织灌注不足、栓子清除率下降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反复发作,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可改善临床预后,双路途引导下的血管内再通治疗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期 颈内动脉颅内 闭塞 双路径 再通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完全夹闭后短期内复发1例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波 卜祥梅 +3 位作者 徐超 李泽福 李建民 王成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08-109,共2页
患者男,38岁,因“突发剧烈头痛2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5 a,患者于入院前2 h吃饭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并伴头晕,遂送往我院急诊。入院后行头部CT检查,检查过程中再发抽搐1次,发作时四肢僵直,数分钟后缓解,口吐白沫伴小便失禁1次,... 患者男,38岁,因“突发剧烈头痛2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5 a,患者于入院前2 h吃饭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并伴头晕,遂送往我院急诊。入院后行头部CT检查,检查过程中再发抽搐1次,发作时四肢僵直,数分钟后缓解,口吐白沫伴小便失禁1次, CT 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遂收入我科。查体显示神清语利,颈强阳性,余未见异常。患者于入院后当天急诊行DSA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 BBA),大小约4 mm ×5 mm,于次日全麻下行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夹闭顺利,且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动脉瘤夹闭良好,无瘤颈残余。动脉瘤夹闭术后3 d,患者头痛剧烈,意识浑浊,腰穿脑脊液仍为血性,头部CT复查显示右颞部脑出血,遂行右颞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嗜睡状态。右颞去骨瓣减压术后16 d,患者突发抽搐,头部减压窗张力较高,头部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再出血,次日头部DSA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动脉瘤复发,大小约9.5 mm ×6 mm,经微导管超选进入动脉瘤内行动脉瘤栓塞术,共填入microplex弹簧圈9枚;复查DSA造影见动脉瘤栓塞致密。术后患者呈嗜睡状态,CT检查显示脑积水明显,第20天行VP分流术,术后患者状态恢复可,1周后出院神清言语可,左侧肌力恢复正常。 VP分流术后4个月,复查DSA造影见动脉瘤颈处复发,再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共填入弹簧圈3枚;3个月后再次复查DSA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现患者生活完全自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床突上 血泡样动脉 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复发 头部CT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 DSA造影 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伟 赵均峰 +1 位作者 刘波 蒋传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67-468,共2页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头部CT示左鞍旁椭圆形高密度占位影像,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圆圈状不规则形动脉瘤影像,急诊全麻下行左侧扩大翼...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头部CT示左鞍旁椭圆形高密度占位影像,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圆圈状不规则形动脉瘤影像,急诊全麻下行左侧扩大翼点入路开颅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局部棱形增粗,血管外膜下可见血液流动,用2枚动脉瘤夹(1枚直角夹,1枚直夹)封闭破裂处。结果用2枚动脉瘤夹能完全封闭动脉瘤破裂处而又保留载瘤动脉的1/2通畅,术后辅以抗凝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外伤性动脉瘤发现后应急诊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颈内动脉床突上 颅内动脉
下载PDF
动脉硬化颈内动脉起始段CTA征象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耿春 陈绍辉 +1 位作者 李阳 邱士军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9期31-32,共2页
目的:通过CT动脉成像技术,分析颈内动脉斑块与中医辩证类型的相关性,以期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应用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更好地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的200例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分析颈内动脉起始段CTA征象,并结合... 目的:通过CT动脉成像技术,分析颈内动脉斑块与中医辩证类型的相关性,以期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应用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更好地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的200例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分析颈内动脉起始段CTA征象,并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200例动脉硬化症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气虚血瘀型(25.5%)、痰瘀互结型(30.0%)、脾虚湿盛型(23.0%)、肝肾阴虚型(21.5%);斑块类型:不稳定性121例(60.5%)和稳定性79例(39.5%);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度:轻度狭窄85例(42.5%)、中度狭窄61例(30.5%),重度狭窄33例(16.5%),闭塞21例(10.5%);4种中医辨证分型的动脉硬化症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析颈内动脉起始段CTA征象可了解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结合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可了解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类型、狭窄度分别与中医辨证分型各型之间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症 颈内动脉起始 CTA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海林 周保元 +5 位作者 谢宗志 唐博 任小鲁 任军 孙守元 刘吉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双支架套叠40例,三支架2例,四... 目的探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双支架套叠40例,三支架2例,四支架1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致密栓塞28例,瘤颈部残余9例,瘤体残余6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33例,3分5例,4~5分3例,6分2例。37例影像学随访6~26个月,动脉瘤不显影31例,改善2例,复发3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论套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床突上夹层动脉 血管内治疗 LVIS支架 弹簧圈 支架套叠技术 疗效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舒阳 刘丽 高晓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672-673,共2页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检查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且具备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的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将其颈内动脉颅内段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颅...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检查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且具备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的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将其颈内动脉颅内段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颅多普勒对比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4.18%。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作为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一种检测手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颅内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内动脉岩内段形态位置与毗邻结构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培东 张天宇 +1 位作者 王克强 王正敏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岩内段形态位置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方法:对66侧正常成人颅底高分辨率CT连续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颞骨气房体积,建立定位颈内动脉岩内段及其毗邻结构的参照系,对其位置和形态进行测量,运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求...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岩内段形态位置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方法:对66侧正常成人颅底高分辨率CT连续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颞骨气房体积,建立定位颈内动脉岩内段及其毗邻结构的参照系,对其位置和形态进行测量,运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求出它们形态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男性,颈内动脉垂直段更偏外侧,其水平段长度也大于女性。颞骨气化好,则颈内动脉垂直段更偏后移。颈内动脉垂直段与颈静脉球的位置变化表现为同步。垂直段的内外移位相应地使水平段与中线的夹角发生变化。颈内动脉水平段的方位与蜗轴方向相关,蜗轴偏离中线的角度越小,则颈内动脉水平段偏离中线的角度越大,反之亦然。结论:影响颈内动脉岩内段形态位置变化的因素是复杂和多重的,包括性别因素、颅底发育状态、颞骨气化程度以及毗邻结构发育状态均可能是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岩内 颞骨 气化 高分辨率CT 偏相关分析
下载PDF
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学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5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11例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11例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后的近期疗效。结果 11例患者均先行颈内动脉C1段球囊扩张后立即行大脑中动脉取栓,取栓成功后再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术后有2例再次发生大脑中动脉栓塞,其中1例取栓成功, 1例失败;介入术后有7例成功康复出院, 2例因病情加重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例死亡。7例成功康复出院患者中, 2例患者患肢恢复至5-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自行走路出院;3例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 mRS评分为3分;2例患者偏瘫肢体为0级, mRS评分4分。结论对于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急诊行颈内动脉C1段球囊扩张后立即对大脑中动脉进行取栓,之后再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仍是可行的,近期效果相对较好,但手术难度也较高,并发出血或者脑疝风险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C1慢性重度狭窄 大脑中动脉栓塞 急诊血管内再通 动脉支架植入
下载PDF
丁苯酞对重度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效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1期413-414,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重度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反应性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重度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反应性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多普勒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脑血管改善程度为(0.24±0.1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脑血管改善程度为(0.05±0.03),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脑血管反应性,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最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重度颈内动脉颅内狭窄 脑血管反应性 临床影响分析
下载PDF
颞骨及岩骨段颈内动脉的断面解剖学研究与三维模型构建
17
作者 李小松 钟东 +6 位作者 唐玲 汪克建 骆世芳 侯良娟 漆伟 孙善全 冉建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4,共3页
目的:为解剖学习和临床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颞骨及岩骨段颈内动脉(petrous carotid artery,PCA)的三维立体形态学参数。方法:该研究中,我们采用数字化可视人(中国首例女性)的数据集(该断层层厚较薄,重建图像更逼真,数据更精确),对颞... 目的:为解剖学习和临床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颞骨及岩骨段颈内动脉(petrous carotid artery,PCA)的三维立体形态学参数。方法:该研究中,我们采用数字化可视人(中国首例女性)的数据集(该断层层厚较薄,重建图像更逼真,数据更精确),对颞骨及PCA进行断面解剖学观察,提取相关断面图像信息,分别应用Adobe photoshop CS3、Amira和Maya软件,对颞骨及PCA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显示。结果:通过3个典型的层面(即外半规管层面、前庭窗层面、咽鼓管层面),对其主要结构的断面形态及毗邻关系进行描述。重建三维模型可清楚地显示颞骨内部结构和PCA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关系,同时尚可任意角度旋转、切割、组合和整体显示相关结构。PCA水平段与PCA弯曲部和内耳道内侧缘连线的夹角平均值为67.5度。结论:采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的颞骨及PCA结构清晰,其构建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揭示颞骨内部结构及与PCA的毗邻关系,为解剖学习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直观便捷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岩骨颈内动脉 三维重建 数字化人
下载PDF
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圣 陆炜 +3 位作者 程国兵 付爽 刘国军 王李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4期535-536,共2页
目的探究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介入治疗有效),对照组26例(介入治疗无效)。比较两组动脉瘤位置、大小、脑积水比... 目的探究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介入治疗有效),对照组26例(介入治疗无效)。比较两组动脉瘤位置、大小、脑积水比例、低钠血症比例、Hunt-Hess分级以及手术时机,并采用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动脉瘤大小、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两组脑积水比例、Hunt-Hess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低钠血症比例、手术时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积水、Hunt-Hess分级Ⅲ~Ⅳ级是影响直径≤5mm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介入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与动脉瘤位置、大小、是否有低钠血症及手术时机无关,脑积水及Hunt-Hess分级是影响患者介入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床突上动脉 介入疗效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
19
作者 杨雷霆 黄玮 +2 位作者 肖绍文 黄祜鸿 朱贤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掌握经翼点入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 :在 15例 (30侧 )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 ,借助手术显微镜在 6~ 2 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进行显微外科解... 目的 :掌握经翼点入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 :在 15例 (30侧 )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 ,借助手术显微镜在 6~ 2 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进行显微外科解剖 ,并在游离的脑标本上对它进行测量。结果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主要分支包括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 ;分为眼段、交通段、脉络膜段 ,它们的平均长度分别为 8.96、3.4 5、5 .6 m m;它们较恒定地发出穿通动脉至垂体柄、视路、三脑室底等。经翼点入路 ,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 ,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进行良好的显露。结论 :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 ,特别是动脉瘤显微手术时 ,需熟悉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解剖特点 ,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其分支和穿通动脉进行识别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人路 颈内动脉床突上 显微外科解剖 显微外科技术 后交通动脉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复发再栓塞一例
20
作者 罗穆云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23-324,共2页
患者男,42岁。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 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 患者男,42岁。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 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急诊行全脑DSA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图2),当时急诊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发现动脉瘤瘤壁极薄,考虑为血泡样动脉瘤( 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实施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术后患者出院前未行血管影像学检查。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栓塞 治疗性 颈内动脉床突上血泡样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