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血管内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郑法康 于涛 +1 位作者 贺书旺 李金库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97-200,共4页
探讨颅外段颈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回顾性分析1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为64岁男性,以“旋转性头晕伴四肢乏力1周”为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控制不佳,无脑血管病史。术前影... 探讨颅外段颈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回顾性分析1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为64岁男性,以“旋转性头晕伴四肢乏力1周”为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控制不佳,无脑血管病史。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及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有无弯曲等情况,选择在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行支架辅助栓塞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复查均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及其分支通畅,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颅外段颈内动脉瘤临床较罕见,其临床表现多样,既往以开放性手术治疗为主,但随着血管内介入的发展,针对颅外段颈内动脉瘤选择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治疗方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 开放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基于CT的三维颈内动脉瘤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任国荣 姜平 +3 位作者 曹枭强 李玉生 王冬青 王存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25-829,共5页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瘤术后血流动力学因素对动脉瘤复发的影响,为临床了解动脉瘤术后复发机制提供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Mimics重建颈内动脉瘤术前、术后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与大型流体力学软件CFX进行非定常流动计算与分析,...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瘤术后血流动力学因素对动脉瘤复发的影响,为临床了解动脉瘤术后复发机制提供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Mimics重建颈内动脉瘤术前、术后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与大型流体力学软件CFX进行非定常流动计算与分析,通过有限元方法获得颈内动脉瘤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颈内动脉瘤瘤体内形成漩涡区,复发病例术后原载瘤动脉处压力明显降低,原载瘤动脉处剪切应力明显增大,血流速度明显增大。结论血管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在功能与结构方面发生适应性反应,为分析研究动脉瘤生长、破裂、术后复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复发 剪切力
下载PDF
颈外动脉-静脉-大脑中动脉吻合后孤立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手术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5
3
作者 菅凤增 李萌 +1 位作者 张鸿祺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探讨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治疗海绵窦内动脉瘤过程中,保留颈外动脉远端分 支及处理保存大隐静脉的方法。 方法 取下2例患者的大隐静脉显露后,利用压力扩张技术以 解除血管痉挛,并存放于保护液中备用;颅内选用大脑中动脉M1、M2交... 目的 探讨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治疗海绵窦内动脉瘤过程中,保留颈外动脉远端分 支及处理保存大隐静脉的方法。 方法 取下2例患者的大隐静脉显露后,利用压力扩张技术以 解除血管痉挛,并存放于保护液中备用;颅内选用大脑中动脉M1、M2交界处或M2段作为受者 血管,大隐静脉与受体血管端一侧吻合,而非端 端吻合。在颈部大隐静脉与颈外动脉也行端 侧 吻合。 结果 2例患者手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吻合口远端血流充盈良好,颈外动脉远端侧支 保留完好,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搭桥血管内血流量分别为210ml/min及180ml/min。随访6 ~9个月,症状均有好转。 结论 压力扩张技术解除移植血管痉挛,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大隐静 脉与颈外动脉端 侧吻合,可以保留颈外动脉远端侧支,同时也可达到高流量搭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动脉 颈外静脉 大脑中动脉 血管吻合 海绵窦 颈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个性化模型的颈内动脉瘤及支架治疗的血液动力学计算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付文宇 顾兆勇 +1 位作者 孟宪龙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治疗 颈内动脉瘤 无支架 模型 矩形截面 通透率 动脉瘤 网格支架 支架植入
下载PDF
5种支架对颈内动脉瘤血液动力学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付文宇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44-35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结构形状以及不同网丝截面的支架用于颈内动脉瘤治疗后对血液动力学及支架柔顺性的影响。方法针对同一个体模型的颈内动脉瘤,构建5种不同支架介入治疗的模型。这些支架的支撑体网丝截面不同,但支架通透率近似相等。利用有... 目的研究不同结构形状以及不同网丝截面的支架用于颈内动脉瘤治疗后对血液动力学及支架柔顺性的影响。方法针对同一个体模型的颈内动脉瘤,构建5种不同支架介入治疗的模型。这些支架的支撑体网丝截面不同,但支架通透率近似相等。利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仿真,获得其生物力学特性的定量信息。结果 5种模型中,矩形截面网格支架模型动脉瘤腔中平均流动速度的减小幅度最大;圆型截面支架和矩形截面螺旋支架模型中瘤面和瘤颈部分的壁面切应力减小面积较大;网格支架的柔顺性要远好于螺旋支架。结论矩形截面网格支架对治疗颈内动脉瘤有较好的生物力学影响,这些发现可帮助临床医生在治疗脑动脉瘤时选择合适的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颈内动脉瘤 血液动力学 生物力学 数值仿真 有限体积法 切应力
下载PDF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吴鉴今 曲乐丰 +10 位作者 邹思力 冯家烜 柏骏 职康康 吴永发 金杰 王亮 贺元 王昊邈 黄通 季相国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研究外科、腔内及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瘤(EIC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 目的研究外科、腔内及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瘤(EIC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EICA进行分型,选择外科、腔内或复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等,术后随访症状改善情况、围术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完成外科手术14例(EICA切除+颈内动脉直接吻合术4例,EICA切除+自体/人工血管间置术10例),腔内手术8例(EICA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8例),复合手术1例(EICA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覆膜支架-颈总动脉吻合术1例)。所有EICA成功修复,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早期并发颈部血肿1例(4.3%),接受急诊颈部血肿清除术后未留后遗症。全组患者平均随访(19.2±3.1)个月,所有的症状性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外科及复合手术患者均未见吻合口狭窄或神经损伤,腔内手术患者均未见支架移位或内漏形成,患者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短暂脑缺血发作、卒中或死亡。结论根据EICA不同病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腔内手术 复合手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切取移植1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丽 羊玉荣 +1 位作者 马婕 田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1期92-93,共2页
总结 1例真性颈内动脉瘤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患者的护理措施 ,强调术前应行Matas试验 ,在脑动脉建立了良好的侧枝循环后再考虑手术 ;术后应选择合适体位 ,注意观察有无脑部并发症的发生和脑神经功能障碍 ,以及再出血的防治 ;注意营养 ... 总结 1例真性颈内动脉瘤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患者的护理措施 ,强调术前应行Matas试验 ,在脑动脉建立了良好的侧枝循环后再考虑手术 ;术后应选择合适体位 ,注意观察有无脑部并发症的发生和脑神经功能障碍 ,以及再出血的防治 ;注意营养 ,增强患者体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 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 体位限制 术后出血 脑神经损伤 呼吸系统护理
下载PDF
WALLGRAFT带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戈 谢晓东 +3 位作者 王朝华 赵富敏 陈天武 焦河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WALLGRAFT带膜支架 治疗 颈内动脉瘤
下载PDF
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 被引量:1
9
作者 段传志 李铁林 +1 位作者 汪求精 徐如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12例病人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插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均一次栓塞成功,症状消失,其中4例病人视力... 目的探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12例病人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插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均一次栓塞成功,症状消失,其中4例病人视力改善,2例失明病人视力分别恢复至0.1及0.3。1例于栓塞后1年出现患侧脑梗塞,表现为对侧肢体瘫痪,积极治疗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颈内动脉瘤 微导管插管术 栓塞疗法
下载PDF
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瘤14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传志 李铁林 徐如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14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插管技术,在数字减形血管造影X线监视下,用球囊对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14例病人均一次栓塞成功,栓塞后症状消失,其中... 目的;探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14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插管技术,在数字减形血管造影X线监视下,用球囊对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14例病人均一次栓塞成功,栓塞后症状消失,其中5例病人视力改善,2例失明病人视力分别恢复至0.1及0.3。1例于栓塞后一年出现患侧末梢血管脑梗塞,表现为对侧肢体瘫痪,积极治疗后恢复。结论:于动脉瘤近端载瘤动脉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颈内动脉瘤 治疗 病例报告 诊断
下载PDF
自发性颈内动脉瘤误诊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锋 周水淼 张速勤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1-371,T001,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颈内动脉瘤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MSCT与三维DSA重建成像在诊断颈内动脉瘤构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东 唐兴 +1 位作者 何承勇 蒋世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期38-40,43,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重建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瘤构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DSA或手术确诊的颈内动脉瘤患者临床与影像资料,均进行MSCT与三维DSA检查,显示颈内动脉瘤三维空间构型,观察动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重建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瘤构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DSA或手术确诊的颈内动脉瘤患者临床与影像资料,均进行MSCT与三维DSA检查,显示颈内动脉瘤三维空间构型,观察动脉瘤大小、部位、瘤颈等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以3D-DSA重建成像结果为标准评估MSCT诊断价值。结果71例疑诊患者中经3D-DSA及MSCT重建成像均确诊颈内动脉瘤64例,经3D-DSA重建成像诊断单发型颈内动脉瘤57例(57枚),多发型颈内动脉瘤7例(16枚),共73枚,其中单泡型51枚,双泡及多泡型22枚,双泡及多泡型阳性率为34.14%。MSCT重建成像诊断单发型颈内动脉瘤58例(58枚),多发型颈内动脉瘤6例(13枚),共71枚,其中单泡型57枚,双泡及多泡型14枚,双泡及多泡型阳性率为19.72%,双泡及多泡型阳性率与3D-DAS重建成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3D-DSA重建成像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SCT重建成像的诊断效能为:灵敏度98.43%、特异度85.71%,准确率97.18%,阳性预测值98.43%,阴性预测值85.71%,Kappa值为0.857,具有较强一致性(P<0.05)。结论MSCT重建成像可较为准确地对颈内动脉瘤进行诊断及分型,患者术前采用MSCT重建成像进行评估能够为其手术治疗提供全面、直观、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三维DSA重建成像 颈内动脉瘤 构型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镁合金支架治疗20例兔模型颈内动脉瘤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宪亮 崔红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781-785,共5页
目的构建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兔颈内动脉瘤模型,评价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在兔颈内动脉瘤模型的组织学反应,支架降解和内皮化情况。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白兔构建颈内动脉瘤模型,通过外科手术于72 h内植入可降解镁合金覆膜... 目的构建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兔颈内动脉瘤模型,评价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在兔颈内动脉瘤模型的组织学反应,支架降解和内皮化情况。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白兔构建颈内动脉瘤模型,通过外科手术于72 h内植入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不同时间段行DSA血管造影检查评价载瘤动脉是否通畅及再狭窄率等情况。随访4个月,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包括6和12个月的颈内动脉造影和血管内皮化及临床评估。结果共成功构建20例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瘤模型,顺利植入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术后立即行血管造影,显示18例完全闭塞,仅2例动脉瘤腔内有部分血栓形成。光镜扫描下所有动脉瘤腔内均可见血栓形成,有些甚至发生机化。1周血管造影显示直段血管侧壁动脉瘤保持很好通畅,支架释放12个月后动脉瘤腔完全隔离。钼靶检测结果显示,镁合金覆膜支架在1 a后明显降解,期间未发现支架移位。术后1个月血管出现内皮化进程,术后6个月完成内皮化过程。结论应用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有助于治疗颈内动脉瘤。支架植入后颈动脉的通畅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镁合金覆膜支架具有可生物降解特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解,于术后6个月完成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瘤 动物模型 镁合金覆膜支架 内皮化
下载PDF
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传志 李铁林 张世忠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7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12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插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用球囊对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12例病人均一次栓塞成功,栓塞后症状消失,其中4... 目的:探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12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插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用球囊对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12例病人均一次栓塞成功,栓塞后症状消失,其中4例病人视力改善,2例失明病人视力分别恢复至0.1及0.3。1例于栓塞后1年出现患侧末梢血管脑梗塞,表现为对侧肢体瘫痪,积极治疗后恢复。结论:应用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近端载瘤动脉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颈内动脉瘤 治疗 可脱性球囊
下载PDF
非穿透伤性海绵窦段假性颈内动脉瘤所致反复鼻大出血
15
作者 汪审清 周水洪 +4 位作者 彭志毅 徐盈盈 潘伟 凌玲 方荣凤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6-186,T004,共2页
关键词 非穿透伤 海绵窦段 假性颈内动脉瘤 鼻出血 Guglielmi可脱成形钢圈 血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巨大颅外段颈内动脉瘤致大面积脑梗死1例
16
作者 芦钺 郑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71-1971,共1页
患者男,28岁,突发抽搐、意识丧失5h。超声:颅外段颈内动脉形态失常,管腔扩张。管壁层次不清,内膜回声不均匀,附壁见不规则低同声;CDFI示彩色血流信号明显充盈缺损,内部出现涡流,呈杂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示瘤腔内探及收缩期... 患者男,28岁,突发抽搐、意识丧失5h。超声:颅外段颈内动脉形态失常,管腔扩张。管壁层次不清,内膜回声不均匀,附壁见不规则低同声;CDFI示彩色血流信号明显充盈缺损,内部出现涡流,呈杂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示瘤腔内探及收缩期湍流信号,为明显正负双向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侧颅外段颈内动脉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 大脑梗死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汁算机
下载PDF
颈内动脉瘤误诊1例
17
作者 冉德军 王芳 +2 位作者 张丹 刘雪峰 王国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613-1613,共1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瘤 误诊 诊断 蝶窦 囊肿
下载PDF
颈内动脉瘤头颅CT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形态学参数与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
18
作者 丁金铎 尹乾坤 艾鹏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形态学参数与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颈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内动脉瘤是否发生破裂分为破裂组(n=32)和未破裂组(n=50)。...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形态学参数与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颈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内动脉瘤是否发生破裂分为破裂组(n=32)和未破裂组(n=5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颈内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动脉瘤数目、瘤体宽度、瘤体垂直高度、瘤体直径、瘤颈宽度及动脉瘤的表面平均压力(PA)、标准化PA、最大压力(PM)、标准化PM、平均壁面剪切力(WSSA)、标准化WSSA、壁面剪切力最大值(WSSM)与颈内动脉瘤破裂无关(P>0.05),动脉瘤的最长径、动脉瘤的体颈比值(AR)、动脉瘤体宽径/瘤颈宽径比值、标准化WSSM(NWSSM)、剪切力震荡指数(OSI)、低剪切力面积比值、平均壁面剪切梯度与颈内动脉瘤破裂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动脉瘤体宽径/瘤颈宽径比值、NWSSM、OSI均是颈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R、动脉瘤体宽径/瘤颈宽径比值、NWSSM、OSI预测颈内动脉瘤破裂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700、1.5300、0.3900、0.0032,灵敏度分别为79.64%、75.62%、90.24%、85.49%,特异度分别为86.37%、89.46%、64.79%、79.8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791、0.894、0.851。结论AR、动脉瘤体宽径/瘤颈宽径比值、NWSSM、OSI均是影响颈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且对颈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头颅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颈内动脉瘤
下载PDF
外伤性假性颈内动脉瘤1例
19
作者 王民 宫丽丽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0-80,共1页
李某,男,36岁.因反复鼻出血2月,于2001年2月6日收住院.李某3个月前被车撞伤头部,当时昏迷约10min,醒后即感头痛及左眼视力下降,左鼻腔流血性液体,当时诊断颅底骨折.
关键词 外伤性假性颈内动脉瘤 形成机理 法医鉴定学 鉴定要点 损伤程度
下载PDF
颈内动脉瘤DSA检查技术应用探讨
20
作者 莫小聪 王晓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9期693-694,共2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瘤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