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程魁红 赵刚 +6 位作者 江澈 张建波 徐承澍 张锡武 陈状 武肖娜 罗高权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并发症,初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治疗的82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并发症,初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治疗的82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4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9%(4/82),发生术中血管痉挛2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局部小穿支动脉受损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7±5.6)个月,均未出现支架内狭窄及永久性眼部并发症。病人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瘤大小及动脉瘤形态因素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受药物反应、术中操作、血流动力学及治疗材料性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术者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动脉 血管内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2
作者 程魁红 赵刚 +5 位作者 张锡武 陈状 江澈 武肖娜 罗高权 徐承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9-983,共5页
目的比较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7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7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支架类型,分为血流导向装置组(n=21)和传统支架组(n=49),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4.4±1.82)个月。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显示,血流导向装置组、传统支架组均能达到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93.3%vs.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导向装置组相较于传统支架组,围手术期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0 vs.6.1%),并且血流导向装置组复发率也低于传统支架组(0 vs.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均可行并且安全有效,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短期并发症及再治疗发生率更低,手术时间短,但对于患者长期的并发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未破裂动脉 血流导向装置 支架 弹簧圈 疗效对比
下载PDF
未破裂眼段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赵志新 俞国松 +1 位作者 汪杰 胡小铭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5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未破裂眼段动脉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未破裂眼段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即刻和随访时造影结果,分为复发组(8例)及非复发...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未破裂眼段动脉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未破裂眼段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即刻和随访时造影结果,分为复发组(8例)及非复发组(7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动脉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非复发组比较,复发组生长方向(D型)比例较高、动脉瘤最长径与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值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4.395、2.510,P<0.05)。经进一步Logistic回归显示,动脉瘤生长方向及SR值均为未破裂眼动脉段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8.718、3.598,P<0.05)。结论动脉瘤生长方向及SR值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未破裂眼段动脉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动脉 动脉 复发 支架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眼动脉超声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彤 赵诚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9-665,690,共8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联合眼动脉(OA)超声评估颈内动脉(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位置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病人(病变组)97例及ICA颅内段无明显狭窄对照者(对... 目的探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联合眼动脉(OA)超声评估颈内动脉(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位置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病人(病变组)97例及ICA颅内段无明显狭窄对照者(对照组)85例,根据病变程度和位置将病变组病人进一步分为重度狭窄OA分支前组(30例)、重度狭窄OA分支后组(21例)、闭塞OA分支前组(28例)、闭塞OA分支后组(18例)。所有病人均行超声检查测量ICA颅外段及O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ICA颅外段和O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CA颅外段和OA血流动力学参数对ICA颅内段病变位置的诊断效能。结果重度狭窄病人和闭塞病人的OA分支前组、OA分支后组的患侧ICA颅外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OA分支前组的患侧EDV高于OA分支后组及对照组,搏动指数(PI)低于OA分支后组及对照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重度狭窄病人双侧OA的PI变异度、闭塞病人患侧ICA颅外段RI和双侧OA的PI变异度对于判定ICA颅内段病变位置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联合分析ICA颅外段和OA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有效确定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变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内动脉 颅内 血流动力学 动脉
下载PDF
视交叉下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巨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5
作者 王永和 王玉亭 +2 位作者 卜振富 韩力浩 刘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0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巨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2月~2007年7月收治的3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行动脉瘤瘤劲夹闭术,2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1例患者生活需他人协助。结论颈内...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巨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2月~2007年7月收治的3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行动脉瘤瘤劲夹闭术,2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1例患者生活需他人协助。结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巨大动脉瘤目前仍然是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挑战,对其选择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动脉 巨大动脉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修珍 吴日乐 +7 位作者 纪文军 康慧斌 冯欣 温小龙 徐文娟 李佑祥 吴中学 刘爱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9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SA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9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SA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139例患者有眼动脉段动脉瘤149个,动脉瘤径平均为(6.4±0.5)mm。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101个,Solitaire支架32个,Lvis支架4个,Tubridge支架12个。术后即刻影像学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02个(68.5%),Ⅱ级43个(28.9%),Ⅲ级4个(2.7%)。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4.3%),缺血事件4例,其中术后出现肌力Ⅰ级1例,Ⅲ级2例,术后突然出现短暂性患侧失明1例;占位效应导致视力下降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6例均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好转。129例(92.8%)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共随访135个(90.6%)动脉瘤,其中稳定115个(85.2%),改善11个(8.1%),复发9个(6.7%)。临床随访132例,mRS 0-2分130例(98.5%),mRS 3-6分2例(1.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手术安全可行,但栓塞效果仍需长期影像学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动脉 动脉 未破裂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随访
下载PDF
基于CTA及超声探讨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与眼部动脉血流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瑞 赵鹏飞 +9 位作者 张晓洁 吕晗 张伶 韩晓伊 王潇 钱林学 冯彦红 王艳玲 王惠 王振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3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眼部动脉血流状态的相互关系,探讨二者互为预警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对100例临床怀疑脑缺血并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一周内行眼部超声检查。adw4.4工作站图像后...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眼部动脉血流状态的相互关系,探讨二者互为预警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对100例临床怀疑脑缺血并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一周内行眼部超声检查。adw4.4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显示颅内段颈内动脉全程,测量最大狭窄程度,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方法将患者分成正常、轻、中、重四组;眼部超声分别测量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峰流速(PSV)、舒张峰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对狭窄程度严重侧的颈内动脉及同侧眼部血流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内动脉无狭窄24例;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30例;重度狭窄20例。OA PSV、EDV,CRA PSV、EDV及PCA PSV、EDV在颈内动脉正常、轻、中度狭窄组间血流改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狭窄组中三根动脉PSV、EDV值较正常、轻度、中度明显下降(P<0.05)。OA PS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30.71±2.02 cm/s、30.53±5.59 cm/s、29.82±5.24 cm/s、26.06±6.63 cm/s。OA ED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7.44±1.29 cm/s、7.38±2.35 cm/s、7.37±3.09 cm/s、5.79±2.47 cm/s。CRA PS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9.71±2.46 cm/s、9.67±1.58 cm/s、9.08±1.81 cm/s、8.00±1.51 cm/s。CRA ED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2.89±0.80 cm/s、2.81±0.90 cm/s、2.66±0.89 cm/s、2.23±0.71 cm/s。PCA PS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11.57±1.42 cm/s、11.49±2.08 cm/s、11.33±2.70 cm/s、9.45±1.88 cm/s。PCA ED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3.87±1.33 cm/s、3.79±1.39 cm/s、3.58±1.20 cm/s、2.73±0.65 cm/s。三根动脉血流参数在正常、轻、中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狭窄组中三根动脉PSV、EDV值较正常、轻度、中度明显下降(P<0.05)。眼部动脉血流参数中,ROC曲线下面积值最大者PCA PSV为0.749,阈值11.85 cm/s。结论眼部超声只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有预警价值。重度狭窄影响最明显的是PCA PSV,可作为预警重度狭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动脉 CTA 超声 血流参数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剑峰 谢晓东 +6 位作者 王朝华 张昌伟 张紫寅 范锋 胡利刚 徐丁 向守卫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颈内动脉段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应用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同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实施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63例;年龄〈40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颈内动脉段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应用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同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实施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63例;年龄〈40岁者21例,40~60岁者42例,≥60岁者51例,平均(53.4±4.1)岁。结果本组共查见129枚动脉瘤(89枚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40枚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随访12个月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大部闭塞者、小部分闭塞者分别为109枚、12枚、8枚。x2检验结果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组闭塞效果(91.0%VS70%;x2=9.356,P=0.009)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 cale,mRS)评分(89.3%VS80.2%;x2=5.632,P=0.021)分别明显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组。结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瘤体闭塞方面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血管内治疗 颈内动脉 动脉动脉
下载PDF
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朝华 谢晓东 +8 位作者 张昌伟 张紫寅 范锋 游潮 贺民 孙鸿 毛伯镛 刘翼 李浩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方法、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共收集4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1~70岁,平均52岁。Hunt-Hess分级评估:Ⅰ级9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方法、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共收集4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1~70岁,平均52岁。Hunt-Hess分级评估:Ⅰ级9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6例;Ⅴ级1例。36例患者使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4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行眼动脉段动脉瘤3D-DSA造影,观察动脉瘤闭塞效果。术后随访患者24个月左右,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0例眼动脉段动脉瘤完全闭塞37例,大部分闭塞2例,小部分闭塞1例。36枚Enterprise支架均被成功释放,4枚支架释放过程中出现移位现象,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35例无并发症;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共4例,1例术后发生视力障碍,1例术后发生视野缺损、轻度残疾。统计分析显示: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比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发生较少并发症(χ2=4.512,P=0.041),且患者预后恢复优、GOS评分高(χ2=3.971,P=0.043)。结论应用血管内Enterprise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闭塞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预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动脉 Enterprise支架 栓塞
下载PDF
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患者眼部症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冷静 王月 +2 位作者 孙立明 吴晓峰 刘世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2-553,共2页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一个主要分支。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不仅影响脑内供血,还可以导致多种眼缺血性疾病,这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我们对临床确诊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患者眼部症状情况进行观察,探讨眼部症状在...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一个主要分支。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不仅影响脑内供血,还可以导致多种眼缺血性疾病,这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我们对临床确诊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患者眼部症状情况进行观察,探讨眼部症状在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的初步筛选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动脉起始 临床意义 部症状 患者 缺血性疾病 动脉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贞伟 姚鑫 +1 位作者 杨玉山 陈步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和床突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夹闭术技巧和预后。方法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共13例(13个动脉瘤),包裹2例(2个动脉瘤),术中采用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方法。结果手术后经DSA或CTA检...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和床突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夹闭术技巧和预后。方法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共13例(13个动脉瘤),包裹2例(2个动脉瘤),术中采用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方法。结果手术后经DSA或CTA检查显示,13例患者动脉瘤夹闭满意,载瘤动脉和远端动脉血流通畅;2例视力障碍患者手术后视力改善。手术后仅1例出现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随访3~10个月(平均5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经翼点入路辅助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荧光造影可即时发现动脉瘤是否残留及载瘤动脉有无狭窄,从而指导手术医师调整动脉瘤夹位置而达到夹闭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颈内动脉 动脉 神经外科手术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侧壁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晓东 李传捷 +2 位作者 何川 胡鹏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72-678,共7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侧壁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破裂风险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数据库中的病历资料,数据库资料收集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治疗前均经三维全脑DSA确诊...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侧壁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破裂风险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数据库中的病历资料,数据库资料收集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治疗前均经三维全脑DSA确诊。最终连续纳入191例前循环侧壁颅内动脉瘤患者,共21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72例为单发动脉瘤,15例患者有2个动脉瘤,4例患者有3个动脉瘤。比较不同部位动脉瘤的破裂率。在分析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基线特征及形态学特征时,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进行比较,基线特征(性别、年龄、高血压病)以患者例数进行统计,对于有破裂动脉瘤者计为破裂组;形态学特征以动脉瘤个数进行统计。在进行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动脉瘤的最大径、高度、宽度、纵横比、尺寸比、长宽比,瘤颈宽度,载瘤动脉直径,入射角度)比较时,分为眼动脉段组、后交通动脉段组和前循环其他部位(颈内动脉非眼动脉段、大脑中动脉段、大脑前动脉段)组,以动脉瘤个数进行统计。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校正,P<0.0167(0.05/3)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14个前循环侧壁颅内动脉瘤中,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101个(47.2%),后交通动脉段74个(34.6%),颈内动脉非眼动脉段19个(8.9%),大脑中动脉段7个(3.3%),大脑前动脉段13个(6.1%)。前循环侧壁动脉瘤总破裂率为32.7%(70/214),不同部位破裂占比由低至高分别为眼动脉段动脉瘤[破裂率为13.9%(14/101)]、大脑中动脉段动脉瘤(破裂占比为1/7)、后交通动脉段动脉瘤[破裂率为50.0%(37/74)]、颈内动脉非眼动脉段动脉瘤(破裂占比为10/19)、大脑前动脉段动脉瘤(破裂占比为8/13)。(2)眼动脉段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分别为14、74例,眼动脉段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动脉瘤数分别为14、87个,两组基线特征、形态学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眼动脉段组、后交通动脉段组和前循环其他部位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及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形态学特征方面,眼动脉段组、后交通动脉段组和前循环其他部位组未破裂动脉瘤最大径、宽度、高度、瘤颈、纵横比、尺寸比、长宽比、入射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破裂动脉瘤载瘤动脉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0.7)、(3.2±0.8)、(2.8±0.9)mm,F=24.30,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眼动脉段组载瘤动脉直径高于后交通动脉段组(P<0.01)和前循环其他部位组(P<0.01)。在形态学特征方面,眼动脉段组、后交通动脉段组和前循环其他部位组破裂动脉瘤最大径、宽度、高度、瘤颈、纵横比、尺寸比、长宽比、入射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破裂动脉瘤载瘤动脉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0±0.7)、(3.1±0.7)、(2.7±0.8)mm,F=13.93,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眼动脉段组载瘤动脉直径高于后交通动脉段组(P=0.001)和前循环其他部位组(P<0.01)。结论初步分析表明,眼动脉段侧壁动脉瘤的高载瘤动脉直径的特征可能是其较低破裂风险的形态学特征。本研究结果有待于大样本量数据并结合血流动力学分析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动脉 破裂 动脉动脉 形态学特征 破裂风险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超 孙青 +1 位作者 朱昀 王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手术策略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病例资料,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共计28个动脉瘤。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根据术前影像对动脉瘤进行分型:Ⅰ...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手术策略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病例资料,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共计28个动脉瘤。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根据术前影像对动脉瘤进行分型:Ⅰ型12例,Ⅱ型4例,Ⅲ型8例。均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动脉瘤直径≤5 mm 3个,>5~15 mm16个,>15~25 mm 7个,>25 mm 2个。夹闭23例,加固包裹1例。术后同侧视力下降与动眼神经麻痹2例,同侧视野偏盲1例。出院时GOS 5分22例,4分1例,3分1例(术前壳核出血)。Ⅰ、Ⅱ型病人与Ⅲ型病人术后脑神经功能损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显露良好,开颅过程简便,创伤小,术后效果好。经眶上外侧入路适用于大多数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颈内动脉 动脉 入路 眶上外侧
下载PDF
短暂性单眼视野缺损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特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瑞 张伶 +2 位作者 张鹏 赵鹏飞 王振常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单眼视野缺损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规律及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因短暂性单眼视野缺损(TMVL)就诊患者(共30例)的临床资料(TMVL组)。同时采集非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的正常志愿者临床... 目的探讨短暂性单眼视野缺损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规律及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因短暂性单眼视野缺损(TMVL)就诊患者(共30例)的临床资料(TMVL组)。同时采集非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的正常志愿者临床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参数包括收缩峰流速、舒张峰流速、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同时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测量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程度。结果 TMVL组眼动脉收缩峰流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28.40±3.69 cm/s比32.58±2.75 cm/s P=0.000),舒张峰流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6.10±1.70 cm/s比7.35±1.49 cm/s,P=0.001);TMVL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峰流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8.38±1.68 cm/s比9.92±2.30 cm/s,P=0.005),舒张峰流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2.35±0.80 cm/s比2.88±0.62 cm/s,P=0.007);TMVL组睫状后动脉收缩峰流速较正常对照组收缩峰流速明显下降(10.01±2.25 cm/s比11.43±1.69 cm/s,P=0.008),舒张峰流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3.30±1.16 cm/s比4.14±1.06 cm/s,P=0.006)。TMVL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较正常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TMVL组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比例(约占63.33%)较正常对照组(10.0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TMVL患者较正常对照组眼部血流明显下降,而颈内动脉发生中、重度狭窄概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动脉 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 超声 血流参数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段与眼动脉关系的多层螺旋CT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将均 肖红秀 +3 位作者 涂蓉 周晓陆 覃群 汤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在活体个性化观察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床突段与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分支的关系。方法观察100例(200侧)受检者薄层轴位和容积再现(...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在活体个性化观察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床突段与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分支的关系。方法观察100例(200侧)受检者薄层轴位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融合图像上OA的起始位置,并将轴位ICA前半部分分成前内、中、外各1/3等分,分别记录OA起始点所在的位置;常规进行VR重建颅骨,沿眶截骨平面模拟切除颅盖骨,同时分别距前床突左或右外侧缘1 cm处模拟矢状位切除左或右外侧颅骨,并以正中矢状面将其分成左右两部分,于左或右侧分别观察OA与ICA的上下关系。结果 100例(200侧)受检者中,轴位上OA起始于ICA前、中、外1/3各占52.00%(左29.00%,右23.00%)、45.00%(左19.50%,右25.50%)和3.0%(左右各1.50%)。侧位上OA起始于OA段、床突段及其交界处者分别为76.50%(左39.00%,右37.50%)、6.00%(左、右侧各3.00%)、17.50%(左9.00%,右8.50%)。结论 MSCT能清楚地显示前床突、ICA床突段与OA起始部的关系,能为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磨除前床突提供有用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颈内动脉 前床突 动脉
下载PDF
1例运用3D-DSA及球囊辅助杂交术式治疗破裂眼动脉段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勤 谢萍 +4 位作者 顾志娥 黄文诺 胡林婕 耿素萍 蔡明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146-148,共3页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0.47%~9.26%[1-2]。由于该部位动脉瘤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瘤体形态,外科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视野受限,开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3]。近年来,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和腔内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首...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0.47%~9.26%[1-2]。由于该部位动脉瘤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瘤体形态,外科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视野受限,开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3]。近年来,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和腔内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DSA技术 球囊辅助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瘤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凡 刘盛明 +2 位作者 蔡俊杰 吴虹 侯敏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53-1454,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和/或CTA及3D-DSA检查证实。手术采用标准翼点入路,首先暴露颈部颈内动脉以备临时阻断。从硬脑膜内外磨除...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和/或CTA及3D-DSA检查证实。手术采用标准翼点入路,首先暴露颈部颈内动脉以备临时阻断。从硬脑膜内外磨除上眶壁、蝶骨嵴和前床突,分离外侧裂,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无血状态下完全分离显露并夹闭瘤颈。结果 14例术后复查CTA显示动脉瘤完全夹闭。预后良好12例,差2例,没有死亡患者。晚期随访10例,随访时间2年,均无神经功能废损。结论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手术前规划非常关键,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并降低病死率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博 钟鸣 +1 位作者 谭显西 赵兵 《浙江创伤外科》 2008年第6期559-561,共3页
颅内假性动脉瘤在动脉瘤中相当少见.是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血管壁全层损伤,导致血管破口处形成动脉瘤。因其不具有完整的动脉瘤壁结构,手术风险很高。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多由颅底骨折碎片损伤颈内动脉引起,好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 颅内假性动脉瘤在动脉瘤中相当少见.是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血管壁全层损伤,导致血管破口处形成动脉瘤。因其不具有完整的动脉瘤壁结构,手术风险很高。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多由颅底骨折碎片损伤颈内动脉引起,好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常伴有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但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少见。本文对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假性动脉瘤采用栓塞载瘤动脉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外伤性假性动脉 颅内假性动脉 血管内治疗 动脉 颈内动脉海绵窦 手术风险 颅底骨折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大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岱 王中 +3 位作者 周幽心 朱风清 鲍耀东 杜子威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71-173,共3页
采用直接手术治愈4例大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指出暴露颈部颈内动脉、术中暂时阻断颈内动脉以及亡用高速微型钻磨除前床突,明确瘤颈与颈内动脉、眼动脉的解剖关系是手术的重要步骤.结合复习文献着重讨论手术的要点.
关键词 显微手术 治疗 大型颈内动脉 动脉 前床突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20
作者 刘仁忠 钟翠云 +5 位作者 叶应湖 陈谦学 陈治标 王诚 陈坚 王国安 《华中医学杂志》 1998年第2期56-57,共2页
经股动脉插管,采用球囊或微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结果6例均一次栓塞治疗成功,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3例动脉瘤完全消失,另3例栓塞90%以上。随访3月~3年未见动脉瘤复发。
关键词 血管内 颈内动脉 动脉 动脉 栓塞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