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及治疗
1
作者 王李华 栗正中 +3 位作者 余耀生 李鸣 潘金贤 张鸿坤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内膜剥脱术 手术指征 手术方法 术后处理
下载PDF
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三种术式的适应证和操作要点
2
作者 吕伟明 李晓曦 +1 位作者 王深明 林勇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5期350-352,共3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 外科手术 术式 适应证 手术指征
下载PDF
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附3例报告)
3
作者 郝斌 曹文东 +4 位作者 皮兴涛 续慧民 段红永 梁宏莉 郭炳麟 《临床医药实践》 2004年第11期844-845,共2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技术 动脉硬化斑块
下载PDF
颈内动脉硬化性狭窄及闭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静 赵维东 《中外医疗》 2015年第4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三种不同参数标准对诊断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er carotid artery arhrosclerosis,ICAS)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症状性脑缺血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三种不同参数标准对诊断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er carotid artery arhrosclerosis,ICAS)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症状性脑缺血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20根颈内动脉。CDFI三种参数分别参考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制定的参数标准(标准一)、澳大利亚超声医学会制定的参数标准(标准二)以及我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制定的参数标准(标准三)。结果 CDFI三种参数标准评价ICAS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与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三种参数标准均有效(AUC>0.90),三组评估结果与DSA结果均一致(P>0.05),其中标准二评估结果与DSA一致性最高(Kappa值=0.76),在中、重度ICAS方面,诊断敏感性(64.00%、81.25%)和准确性(89.17%、96.67%)要比另两种标准高。结论 CDFI三种参数标准均可对ICAS程度进行有效地评估,重度ICAS在标准二诊断中的有效性优于另两种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 彩色多普勒超声 参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硬化闭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鲍昌初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第15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硬化闭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患者斑块形态、回声部位以及官腔的狭窄程度,并对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多发生在颈动脉分...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硬化闭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患者斑块形态、回声部位以及官腔的狭窄程度,并对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多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硬化闭塞诊断中,能够取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患有脑梗死的患者会出现IMT显著增厚、低回声软斑增多、颈动脉狭窄率升高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呈现出低灌注以及高阻力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的诊断操作非常方便,检查的准确率非常高,对于早期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内动脉硬化闭塞 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6
作者 彭月琴 《常州实用医学》 2011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mns,AS0)是动脉系统常见的1种疾病,病变初期动脉内膜受到血浆脂蛋白的渗透和沉积,引起内膜增生及斑块形成、纤维化、钙化,导致内腔狭窄、血管内膜破溃、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致管腔狭窄...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mns,AS0)是动脉系统常见的1种疾病,病变初期动脉内膜受到血浆脂蛋白的渗透和沉积,引起内膜增生及斑块形成、纤维化、钙化,导致内腔狭窄、血管内膜破溃、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致管腔狭窄、闭塞。该病好发于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的起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 超声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 ARTERY 管腔狭窄 血浆脂蛋白 血小板聚集 动脉系统
下载PDF
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36例报告 被引量:6
7
作者 吕伟明 王深明 +3 位作者 林勇杰 李松奇 常光其 H.Mueller-Wiefel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36例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分别采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加补片、颈内动脉外膜翻转内膜切除和人造血管置换三种不同的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式 ,通过治疗...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36例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分别采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加补片、颈内动脉外膜翻转内膜切除和人造血管置换三种不同的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式 ,通过治疗效果分析 ,总结手术经验及手术适应证。结果  36例病人痊愈出院 ,术后无并发症 ,随访期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发作 ,彩超检查颈内动脉通畅。结论 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 治疗 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 人工血管置换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邓陈松 王克健 +3 位作者 姜冬雪 孙玉 林昊 黄作义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颈内动脉硬化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部血管彩超分别测出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后的血管直径及原始血管直径并计算出颈动...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颈内动脉硬化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部血管彩超分别测出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后的血管直径及原始血管直径并计算出颈动脉狭窄率,与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根据颈内动脉有无狭窄分为颈内动脉狭窄组和颈内动脉正常组。结果:颈内动脉狭窄组与颈内动脉正常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TG、Hcy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TC、LDL-C、hs-CRP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颈内动脉狭窄率呈负相关(r=-0.41,P<0.05)。在控制颈内动脉其他相关因素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呈偏相关(r=-0.36,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因此,25羟基维生素D可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颈内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5羟基维生素D 颈内动脉硬化
下载PDF
球囊损伤、高脂喂养加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建立兔颈动脉易损斑块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钱亚东 叶炳华 +2 位作者 管耘园 卢辉和 盛臻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36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D4组各9只。A组给予普通饲料,B组给予高脂喂养,其他两组给予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加高脂喂养,8周后,D组给予野生型p53基因转染颈总动脉,... 目的:探索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36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D4组各9只。A组给予普通饲料,B组给予高脂喂养,其他两组给予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加高脂喂养,8周后,D组给予野生型p53基因转染颈总动脉,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实验前及实验后8、12周分别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实验结束后检测斑块纤维帽平滑肌细胞(SMC)凋亡率及bcl-2、bax、p5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的局部表达情况,并分析血管病理形态学。结果:C、D两组均出现典型颈动脉粥样斑块,B组仅发现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C组比较,D组纤维帽厚度明显变薄[(76±15)μmvs(97±19)μm,P<0.05],血清hsCRP、斑块纤维帽SMC凋亡率、p53、bax表达及bax/bcl-2比值明显上升,α-actin和bcl-2阳性表达减少(P<0.05或P<0.01)。结论:球囊损伤、高脂饲料加外源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可以成功建立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其机制可能与野生型p53基因转染诱导斑块纤维帽血管SMC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硬化 疾病模型 动物易损斑块 球囊损伤 基因 转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