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CT对颈内动脉硬膜环附近动脉瘤的诊断 被引量:13
1
作者 于宏伟 关俊宏 +3 位作者 王成林 唐广海 田邉纯嘉 端和夫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颈内动脉硬膜环附近动脉瘤(juxta-dural ring aneurysm, JDRAn)的诊断经验。方法分析23例该部位动脉瘤患者的26个动脉瘤与海绵静脉窦及硬脑膜的位置关系,评价3D-CTA在判定动脉瘤是否向硬膜内突出... 目的总结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颈内动脉硬膜环附近动脉瘤(juxta-dural ring aneurysm, JDRAn)的诊断经验。方法分析23例该部位动脉瘤患者的26个动脉瘤与海绵静脉窦及硬脑膜的位置关系,评价3D-CTA在判定动脉瘤是否向硬膜内突出上的作用。结果3D-CTA诊断出26个JDRAn中的25个,诊断率为96%。仅在高CT值表面遮盖显示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处理影像上显示的6个动脉瘤均位于硬膜外;6个颈内动脉窦部动脉瘤(carotid cave aneurysm, CCAn)中3个位于硬膜内,1个位于硬膜外,另2个颈部的一部分突出于硬膜内。低CT值处理影像上显示的其它13个非CCAn均突出于硬膜内。结论3D-CTA可以有效地诊断JDRAn,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颈内动脉硬膜环附近动脉瘤 诊断 海绵静脉窦
原文传递
海绵窦段动脉瘤与颈内动脉硬膜内动脉瘤定位诊断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全 姜冰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10-413,共4页
海绵窦段动脉瘤与颈内动脉硬膜内动脉瘤由于它们解剖位置的差异,其相应的疾病自然史和处理方案不同。因此对该区域动脉瘤术前影像学精确定位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神经外科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随着解剖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CTA(计算机断层血管... 海绵窦段动脉瘤与颈内动脉硬膜内动脉瘤由于它们解剖位置的差异,其相应的疾病自然史和处理方案不同。因此对该区域动脉瘤术前影像学精确定位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神经外科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随着解剖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CT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及MRI技术在定位海绵窦或硬膜内动脉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从相关解剖背景及影像学定位诊断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动脉瘤 动脉瘤 近侧 远侧
下载PDF
一种判定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位于硬膜下或海绵窦内的新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春波 程全 +1 位作者 王君宇 陈风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判定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位于硬膜下或海绵窦内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病例的手术前后3D-CTA资料并与手术中动脉瘤探查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该组病人共有颅内动脉瘤44个,其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共... 目的探讨判定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位于硬膜下或海绵窦内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病例的手术前后3D-CTA资料并与手术中动脉瘤探查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该组病人共有颅内动脉瘤44个,其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共计32个:24个动脉瘤术中证实位于硬膜下,8个位于海绵窦内。将手术观察的结果与3 D-CTA图像对比发现,前床突下缘与鞍结节的虚拟连线在3 D-CTA图像上正好标示颈内动脉床突段硬膜环的近侧环水平,24个颈内动脉硬膜下动脉瘤在该连线上方,8个海绵窦内动脉瘤在该连线下方。结论 3D-CTA图像前床突下缘与鞍结节的虚拟连线可以标示近侧硬膜环水平,能清晰界定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与海绵窦的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A 颈内动脉动脉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内动脉瘤
下载PDF
硬膜内颈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相关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国辉 《航空航天医药》 2000年第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旁段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新宇 杨树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360-362,共3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治疗 颈内动脉 动脉瘤 床旁 海绵窦段 视神经管 周围结构
下载PDF
急诊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经验
6
作者 熊晖 张希全 +5 位作者 刘作勤 王志刚 唐军 王学庆 彭兴义 王允胜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7年第3期33-33,8,共2页
患者,男,30岁。因骑摩托车撞伤头部,昏迷半小时于1995年3月26日下午急诊人院。查体:浅昏迷状态、躁动不安,头面部广泛肿胀,右额顶部凹陷畸形,右眉弓外端有3cm皮肤裂口,左眼瞳孔略大于右眼,光反射稍迟钝,右眼瞳孔光反射灵敏。... 患者,男,30岁。因骑摩托车撞伤头部,昏迷半小时于1995年3月26日下午急诊人院。查体:浅昏迷状态、躁动不安,头面部广泛肿胀,右额顶部凹陷畸形,右眉弓外端有3cm皮肤裂口,左眼瞳孔略大于右眼,光反射稍迟钝,右眼瞳孔光反射灵敏。双鼻腔有血迹,左外耳道有血性液体流出。头颅CT示:双额骨粉碎性骨折,右侧向内轻度移位,眶骨、上颌骨及前颅窝广泛骨折,双侧鼻道、副鼻窦内有大量血液充填,左岛叶、左额硬膜下各有少量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 急诊介入治疗 破裂大出血 1995年 瞳孔光反射 粉碎性骨折 昏迷状态 躁动不安 凹陷畸形 皮肤裂口 头颅CT 30岁 摩托车 头面部 外耳道 前颅窝 上颌骨 副鼻窦 右眼
全文增补中
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侠 陈谦学 +2 位作者 魏德胜 丁大成 秦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翼点硬膜内-外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病例资料,共17个动脉瘤。结果术后CTA或DSA复查证实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无死亡,出院时G... 目的探讨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翼点硬膜内-外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病例资料,共17个动脉瘤。结果术后CTA或DSA复查证实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无死亡,出院时GOS:恢复良好12例,轻残3例,无重残、植物生存状态或死亡。随访6个月~1年,并发症随访时均有好转。结论经翼点硬膜内-外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动脉 入路 翼点内-外
下载PDF
视柱和硬膜环的内镜解剖研究
8
作者 周春辉 卜博 +2 位作者 孔东生 雷霆 杜晓光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经鼻内镜入路(EEA)中视柱和硬膜环(包括近环和远环)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作为旁中央颅底入路中由鼻腔进入颅腔的“关键标志”的作用。方法 对11具新鲜灌注尸头标本和2具颅骨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解剖在内镜或显微镜下进行。结果 ... 目的 研究经鼻内镜入路(EEA)中视柱和硬膜环(包括近环和远环)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作为旁中央颅底入路中由鼻腔进入颅腔的“关键标志”的作用。方法 对11具新鲜灌注尸头标本和2具颅骨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解剖在内镜或显微镜下进行。结果 视柱为蝶骨小翼的后根,呈一不规则的三棱柱体,从前床突基底部的内侧下方延伸到蝶骨体。它的上、下和后3个表面分别构成视神经管底、眶上裂顶和颈动脉沟底。视神经颈内动脉外侧隐窝(LOCR)为视柱的腹侧在蝶窦后壁形成的三角形骨性凹陷,是EEA重要的解剖标志。硬膜环为前床突上下表面的硬膜向内延续,分别从视柱的上、下表面包绕颈内动脉(ICA),形成远环和近环。近环构成海绵窦顶壁,远环则是硬膜内外间隔的界限。结论 由于视柱和硬膜环为恒定的解剖结构,而且利用它们作为参照物,可以用来识别周围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所以它们是EEA的关键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经鼻内镜 解剖标志 视柱 颈内动脉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致单纯急性硬膜下血肿和多发性脑梗死:1例报道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敏 陈后勤 +1 位作者 吴有丽 吴芳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75-78,共4页
颅内动脉瘤主要分布于Willis环及其主要分支血管,80%~90%位于颅底动脉环前部,其中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连接处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约占40%。90%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而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前会由于瘤体突然扩张或局... 颅内动脉瘤主要分布于Willis环及其主要分支血管,80%~90%位于颅底动脉环前部,其中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连接处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约占40%。90%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而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前会由于瘤体突然扩张或局部少量漏血而出现头痛等先兆症状,动眼神经麻痹则是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最有定侧和定位意义的先兆破裂症状^([1])。颅内动脉瘤破裂最常见的表现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也可见颅内血肿,特别是脑内血肿,而单纯急性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SDH)比较少见^([2])。本文报道了一例以左侧眶周及颞部疼痛为先兆、癫痫持续状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致SDH伴多发脑梗死的罕见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血肿 动眼神经麻痹 后交通动脉 颅内动脉瘤 罕见病例 先兆症状 脑内血肿 颈内动脉
原文传递
远端硬膜环及颈动脉窝解剖结构的MR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超英 陈新 +4 位作者 张杰 周会 孙雪园 闫瑞雪 满凤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6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讨双反转恢复黑血高清(HR-DIR)-MRI 和3D 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SPACE)技术在显示远端硬膜环(DDR)及颈动脉窝精细解剖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4—10月招募健康志愿者20名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1名,女9名... 目的:探讨双反转恢复黑血高清(HR-DIR)-MRI 和3D 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SPACE)技术在显示远端硬膜环(DDR)及颈动脉窝精细解剖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4—10月招募健康志愿者20名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1名,女9名;年龄19~35岁,平均27岁。采用3D-SPACE 及 HR-DIR-MRI 技术扫描 DDR、颈动脉窝,在3D-SPACE T2 WI 和 HR-DIR-T2 WI 图像上观察 DDR 的形态、走行,观察颈动脉窝的形态,并测量颈动脉窝深度;在 HR-DIR-T2 WI 图像上测量比较 DDR 双侧的外内侧平面倾斜角、前后侧平面倾斜角。比较3D-SPACE 与 HR-DIR-MRI 关于 DDR成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 DDR 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在3D-SPACE-T2 WI 和HR-DIR-T2 WI 序列上,冠状位 DDR 外内侧平面40侧均呈外高内低型,矢状位 DDR 前后侧平面36侧呈前高后低型、4侧呈前低后高型。3D-SPACE-T2 WI、HR-DIR-T2 WI 不同序列间 DDR 外内侧平面倾斜角和前后侧平面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而在同一序列中,DDR 左右侧的外内侧平面倾斜角和前后侧平面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 HR-DIR-T2 WI 序列冠状位、矢状位 DDR 成像 SNR、 CNR 及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3D-SPACE-T2 WI 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3D-SPACE-T2 WI 序列上,观察到颈动脉窝23侧,其中 A 型17侧、B型16侧、C 型7侧;颈动脉窝深度1.0~7.5 mm,平均(2.07±1.31)mm。 HR-DIR-T2 WI 序列上,观察到颈动脉窝19侧,其中 A 型21侧、B 型13侧、C 型6侧;颈动脉窝深度1.1~7.5 mm,平均(2.13±1.33)mm。两种序列显示颈动脉窝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分辨 MRI 多序列技术相结合,能够较为准确地定位 DDR,进而识别动脉瘤,对病情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在 MR 的3D-SPACE 基础上应用 HR-DIR-MRI 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 DDR 及颈动脉窝周围精细解剖。 HR-DIR 利用双反转黑血技术和脉搏门控技术,使 DDR 图像得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 动脉 磁共振成像 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第4卷主题词索引
11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i003-i009,共7页
关键词 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皮质下动脉化性脑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颅内动脉瘤 癫痫大鼠 颞叶癫痫 颅脑创伤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白质疏松症 垂体腺瘤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慢性下血肿 颅外颈动脉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成形术 脑出血患者 神经疾病 中国现代 杂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