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8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再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黄上萌 黄俊卿 +2 位作者 万慧娟 兰文斌 陈津瀚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6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资料,并根据是否再发脑卒中分为无...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资料,并根据是否再发脑卒中分为无脑卒中组(n=48)和脑卒中组(n=31)。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组高血压、既往脑梗死病史比例高于无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首次发作距就诊时间、症状持续时间长于无脑卒中组,CIMT大于无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脑梗死病史、首次发作距就诊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及CIMT是颈内动脉系统TIA后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内动脉系统TIA后再发脑卒中的风险较高,既往脑梗死病史、首次发作距就诊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及CIMT是颈内动脉系统TIA后再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同时还需注意高血压在风险评估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再发卒中 影响因素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倪立新 袁建新 +2 位作者 冯玉婧 杨秀平 邓彩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情...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有248例检出了脑动脉狭窄,占98.8%。共检出病变血管688支,前循环病变587支(85.3%),后循环病变101支(14.7%)。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颅内动脉,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中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青年组。结论本研究资料提示,前循环动脉狭窄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系统 短暂性缺血发作 血管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建斌 赵常宝 +1 位作者 张丽玲 吴丽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4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流量(Qmean...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下降(P<0.05或P<0.01);脑血管阻力、特性阻抗(Zc)、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都增高(P<0.01)。病灶侧与病灶对侧比较,脑血管阻力(R)和脑动脉弹性值都增高,病灶侧平均脑血流量下降,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TIA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脑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引起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系统 短暂性缺血发作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终点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郭荣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1433-1435,共3页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3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随机分为A组(92例)和B组(91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3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随机分为A组(92例)和B组(91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首日给予氯吡格雷300 mg/d,第2天~第14天改为75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1年随访期间终点事件(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情况,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5.49%与17.39%,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98.90%与91.30%,P<0.05);两组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短期方案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且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狭窄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终点事件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微栓子监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月春 张京芬 刘国荣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微栓子(MES)情况,微栓子对病人再发卒中的影响。方法:对182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进行了TCD检测,其中96例分别于入院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周、一月及半年时做TCD栓子监测,并随访。结...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微栓子(MES)情况,微栓子对病人再发卒中的影响。方法:对182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进行了TCD检测,其中96例分别于入院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周、一月及半年时做TCD栓子监测,并随访。结果:发现MES的阳性率为16.48%;有MES的患者缺血事件半年内的再发率66.67%,无MES的患者22.73%,P<0.05。在TIA的发生和MES发生率之间有时间间隔的影响。结论:发现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进行TCD栓子监测发现的MES是早期卒中再发的重要的危险因素,TIA发生后距TCD检测之间时间越短,MES的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系统 微栓子 监测 随访 危险因素 经颅多普勒超声 短暂性缺血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
6
作者 邝明子 肖卫民 +2 位作者 陈仰昆 李润雄 袁伟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 颈内动脉系统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血流动力学 血管狭窄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石祥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均利用160mm宽体探测器CT行全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CT血管造影,比较镜...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均利用160mm宽体探测器CT行全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CT血管造影,比较镜像区和感兴趣区的CT灌注成像参数及影像学检查的符合情况。结果感兴趣区造影剂的平均通过时间长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脑血流量低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脑血容量低于镜像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患者CT灌注成像异常率高于血管未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断中,CT灌注成像可反映其脑灌注状态,而CT血管造影可检测血管病变状态,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联合使用可为诊断、明确病因等提供准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系统 短暂性缺血发作 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血清CysC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8
作者 赵沄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7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评估颈动脉狭窄发...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7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评估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并将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38)、中度狭窄组(n=40)和重度狭窄组(n=41).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并在入院后测定患者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血清CysC水平与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70例TIA患者中有119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0.00%,其中轻度狭窄患者38例,中度狭窄患者40例,重度狭窄患者41例;四组TIA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入院时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清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中度狭窄组及轻度狭窄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血清CysC水平升高会加重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 颈内动脉狭窄 血清胱抑素C 相关性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晓磊 宜晓茸 +2 位作者 王莹 杨延星 郝洁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血清miR-146a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均为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7、2.680、2.76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54和0.889,其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 ABCD3-Ⅰ评分 血清miR-146a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ANXA2、ADAMTS4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10
作者 钱静 张婷婷 陈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2(ANXA2)、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156例(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8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2(ANXA2)、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156例(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8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XA2、ADAMTS4。TIA患者入院后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评估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对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16.636、25.358,P均<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发现,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者76例、颈动脉斑块稳定或无颈动脉斑块者80例,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发生率为48.72%(76/156)。单因素分析发现,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与年龄、吸烟、饮酒、合并高血压、卒中风险及血清ANXA2、ADAMTS4水平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饮酒、卒中风险增加以及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升高为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780、0.874,血清ANXA2、ADAMTS4水平联合预测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AUC大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3.151、3.326,P均<0.05)。结论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升高是导致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对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膜联蛋白A2 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性质
下载PDF
化痰解郁方联合倍他司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血流、脑氧代谢的影响
11
作者 窦晓光 丁亮吾 赵军伟 《国医论坛》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化痰解郁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化痰解郁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解郁方治疗。经治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阻力(R)、脑平均血流量(Qmean)]情况、脑氧代谢[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脑静脉血氧饱和度(Cjv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水平、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指标[血清细胞核因子κB(NF-κB)、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水平,并随访1年后统计复发、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经治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高于对照组的81.13%(43/53)(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Qmean高于对照组,R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SjvO_(2)、CjvO_(2)高于对照组,CaO_(2)、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F-κB、RBP4、IGFBP-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TIA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解郁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TIA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脑氧代谢,有助于维持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可降低复发率及脑梗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化痰解郁方 椎-基底动脉血流 氧代谢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班殿杰 孙亚光 张敬茹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5期183-185,共3页
目的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12月赤峰松山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诊断,以脑血管造影术为金标准。... 目的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12月赤峰松山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诊断,以脑血管造影术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脑血管造影术检出阳性80例,阴性2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8.75%(79/80)、准确度为98.00%(98/100)、特异度为95.00%(19/20),与脑血管造影术结果一致性高(kappa=0.938)。结论 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诊断可以清楚显示患者颈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方便医师判断颈动脉狭窄和内膜增厚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经颅多普勒 动脉超声 诊断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超声在诊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魏艳伟 张军 刘萍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管超声在诊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及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01月-2023年05月就诊的45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及数字剪影血...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管超声在诊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及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01月-2023年05月就诊的45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 DS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在诊断老年TIA患者颈动脉血管异常及狭窄中的价值。结果 45例老年TIA患者单侧颈动脉(45条颈动脉)行DSA检查。共检出40个斑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的总准确率为80.00%(32/40),总灵敏度为0.941(32/34),总特异度为0.909(10/11),颈动脉血管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的Kappa值为0.825。共检出35条颈动脉狭窄,颈动脉血管超声检出颈动脉狭窄的总准确率为91.43%(32/35);总灵敏度为0.933(28/30),总特异度为0.867(13/15),颈动脉血管超声检出颈动脉狭窄的Kappa值为0.800。结论 颈动脉血管超声在诊断老年TIA患者血管斑块及狭窄中具较高临床价值,且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可作为诊断老年TIA患者血管斑块及狭窄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短暂性缺血发作 动脉血管超声 颈部血管异常 颈部血管狭窄
下载PDF
基底动脉闭塞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五例报告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圣贤 朱玉真 +2 位作者 杨福记 张文华 陈新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08,共1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并发症 诊断 发病机理
原文传递
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研究
15
作者 福婷 王文娟 陈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 目的分析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将其分为脑卒中组(n=32)和非脑卒中组(n=88)。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均检测血清NETs的标记物游离DNA(cf-DNA/NETs),对大脑中动脉开展三维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定量测量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比较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cf-DNA/NETs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f-DNA/NETs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结果脑卒中组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为(480.51±89.87)ng/mL,高于非脑卒中组[(158.72±41.26)ng/mL],脑卒中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分别为(71.15±7.08)%、(29.56±7.67)%、(6.55±1.79)mm 2、0.95±0.19、0.80±0.27,均大于非脑卒中组[(65.23±5.43)%、(23.25±4.51)%、(5.27±0.86)mm 2、0.76±0.13、0.56±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均呈正相关(r=0.325、0.416、0.387、0.379、0.423,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f-DNA/NETs、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和偏心指数均是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f-DNA/NETs预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0,大于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或偏心指数的AUC(P<0.05)。结论NETs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密切相关,且预测近期脑卒中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卒中
下载PDF
颈动脉MRI血管斑块特点对轻型急性前循环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预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博 桂小红 +3 位作者 杜烨 徐轶钦 肖桂荣 吴承龙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4期341-344,348,I0001,共6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MRI血管斑块特点对轻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ACIS)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型AACIS及TIA患者158例,根据发病后90d的预后分成进展... 目的 探讨颈动脉MRI血管斑块特点对轻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ACIS)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型AACIS及TIA患者158例,根据发病后90d的预后分成进展组62例和非进展组96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MRI症状侧颈动脉斑块负荷、斑块成分以及动脉硬化斑块的MRI分型。结果 观察组症状侧颈动脉最大管壁标准化指数(64.85±7.10)%、平均管壁标准化指数(49.42±5.31)%、最大管壁面积(72.64±21.22)mm2、最大管壁厚度(3.91±0.92)mm、斑块内出血最大面积百分比(11.22±0.85)%、斑块纤维帽破裂比例(67.74%)以及Ⅵ型斑块比例(75.81%)均高于对照组[(54.60±5.35)%,(43.24±3.40)%,(51.37±18.03)mm2,(2.81±0.74)mm,(2.53±0.77)%,35.42%,5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颈动脉最小管腔面积、脂质坏死核最大面积百分比及钙化最大面积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RI显示的血管斑块特性对轻型AACIS和TIA患者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卒中 短暂性缺血发作 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MRI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脑血流量与表观扩散系数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肖林婷 周少珑 +3 位作者 周辉 蔡奕秋 陈薇 吉晓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865-2869,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定量参数脑血流量(CBF)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的相关性,并分析CBF对TIA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三亚市人民...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定量参数脑血流量(CBF)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的相关性,并分析CBF对TIA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IA病人22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TIA后1年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6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3D-ASL、DWI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预后TIA病人CBF、ADC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BF与ADC的相关性,分析TIA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BF对TIA病人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228例TIA病人7 d内出现脑梗死24例,发生率10.53%;观察组CBF、ADC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病人CBF、ADC值低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CBF与ADC值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病人TIA发作次数多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TIA发作持续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校正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TIA发作次数、TIA发作持续时间、TG、LDL后,CBF降低仍是TIA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CBF值预测TIA 7 d内发生脑梗死的AUC为0.858。结论:TIA病人CBF降低,且病人CBF与ADC值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病人进展至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血流量 表观扩散系数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价值分析
18
作者 刘伟 任春慧 +7 位作者 常文轩 宫雪梅 冯晨 张晓鹏 程琳 毕博昊 穆实 朱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为前循环TIA的患者64例,完成各项磁共振检查,其中双时相3D-ASL标记...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为前循环TIA的患者64例,完成各项磁共振检查,其中双时相3D-ASL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分别为1.5、2.5 s,完成ABCD_(2)评分并进行为期90 d的随访。对3D-ASL图像进行分析,测量脑血流量(CBF)并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分析3D-ASL、ABCD_(2)评分对TIA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PLD=1.5 s CBF值、rCBF值均小于PLD=2.5 s;rCBF值与ABCD_(2)评分呈负相关;3D-ASL对TIA患者异常检出率高于MRA;3D-ASL异常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不同ABCD_(2)评分风险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D-ASL联合ABCD_(2)评分预测TIA患者90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7。结论双时相3D-ASL能够发现TIA患者细微灌注改变,反映代偿情况,可作为TIA患者进一步检查的方式,联合ABCD_(2)评分可以有效预测TIA患者90 d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ABCD_(2)评分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下载PDF
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效果
19
作者 马霞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56例T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56例T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眩晕障碍程度测量表(DH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以及DARS、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TIA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DARS评分和DH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桃红四物汤 短暂性缺血发作 血液流变学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DARS评分 DHI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和脑动脉狭窄程度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衣晶 张颖 +1 位作者 秦鼎 陈俊红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和脑动脉狭窄程度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9例颈内动脉系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分析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依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8例、中危...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和脑动脉狭窄程度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9例颈内动脉系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分析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依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8例、中危组35例、高危组26例三组。DSA检查显示,脑动脉中度狭窄25例(28.1%)、重度狭窄30例(33.7%)。高危组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中危及低危组(P<0.05)。中重度脑动脉狭窄中高危组脑动脉狭窄的支数比例高于低危组(P<0.05)。30 d时发生脑梗死三组比较,高危组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ABCD2评分和脑动脉狭窄程度对TIA的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