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0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Flt-1、LTB4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曹兵 丁奇 +4 位作者 柳永达 董志玮 侯源 刘春江 徐新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生长因子受体(sFlt-1)、白三烯B4(LTB4)对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依据术后3~5 d内是否发生CVS分为CVS组(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生长因子受体(sFlt-1)、白三烯B4(LTB4)对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依据术后3~5 d内是否发生CVS分为CVS组(32例)和无CVS组(66例);选取102例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Flt-1、LTB4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lt-1、LTB4水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sFlt-1、LTB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组患者血清sFlt-1、LTB4水平及术后血压波动范围≥30 mmHg、Hunt-Hess分级Ⅲ级比例均高于无CV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lt-1(OR:2.985;95%CI:1.684~5.291)、LTB4(OR:2.868;95%CI:1.581~5.204)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Flt-1、LTB4单独及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825、0.915,敏感度分别为84.44%、87.59%、81.36%,特异度分别为74.26%、75.87%、90.98%,两者联合的AUC高于sFlt-1、LTB4单独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50、2.546,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血清sFlt-1、LTB4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CVS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介入栓塞 血管痉挛 可溶性血管生长因子受体 白三烯B4
下载PDF
血清MBL、HRG、IL-23/IL-17炎症轴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和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沈晨 施巍 +2 位作者 张元杰 杨治荣 程华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富组氨酸糖蛋白(HRG)、白细胞介素(IL)-23/IL-17炎症轴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95例行介入栓塞... 目的探讨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富组氨酸糖蛋白(HRG)、白细胞介素(IL)-23/IL-17炎症轴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95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aSAH患者,根据术后第4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否发生CVS及严重程度分为无CVS组(126例)、轻度CVS组(18例)、中度CVS组(39例)和重度CVS组(12例)。比较4组术前及术后3 d血清MBL、HRG、IL-23、IL-17水平。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和预后不良组(5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BL、HRG、IL-23、IL-17水平及其联合应用模型对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195例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CVS发生率为35.38%。术后3 d,轻、中、重度CVS组血清MBL、IL-23、IL-17水平高于无CVS组,其中重度CVS组高于中度CVS组,中度CVS组高于轻度CVS组(P<0.05);轻、中、重度CVS组血清HRG水平低于无CVS组,其中重度CVS组低于中度CVS组,中度CVS组低于轻度CVS组(P<0.05)。术后3 d,4组血清MBL、IL-23、IL-17水平高于术前,血清HRG水平低于术前(P<0.05)。预后良好组动脉瘤直径≥6 mm、动脉瘤个数>1个、手术时间>24 h、Hunt-Hess分级Ⅲ/Ⅳ级、术后CVS患者例数占比及术后3 d血清MBL、IL-23、IL-17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术后3 d血清HRG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6 mm、Hunt-Hess分级Ⅲ/Ⅳ级、术后CVS、术后3 d MBL、IL-23、IL-17水平升高及HRG水平降低均是导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3 d血清MBL、HRG、IL-23、IL-17这4项指标对aSAH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4项指标联合应用的预测模型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53)。结论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血清MBL、IL-23、IL-17水平升高及HRG水平下降可导致CVS发生风险增加,且与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的预后不良有关。上述指标对aSAH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栓塞 血管痉挛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富组氨酸糖蛋白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霍宇飞 王伟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济源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02例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济源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02例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82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75.00%。术后第7天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更低,MBI评分显著更高(P<0.05)。与对照组50.00%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6.10%显著更低(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调整其氧化应激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 颅内动脉 临床疗效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家安 倪管崟 +3 位作者 印于 杨俊 詹一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0-564,共5页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是一种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多由体检偶然发现,或者当肿瘤破裂出血及肿瘤增大出现相关症状时被发现。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AE)现已成为RAML主要治疗手段。在RAML急性破裂出血时,SAE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此外,...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是一种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多由体检偶然发现,或者当肿瘤破裂出血及肿瘤增大出现相关症状时被发现。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AE)现已成为RAML主要治疗手段。在RAML急性破裂出血时,SAE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此外,SAE对预防RAML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方面已被证明是安全的、有效的。本文着重对SAE治疗RAML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栓塞材料的选择、疗效评价、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选择性动脉栓塞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袁萍 陈姝娟 王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39-40,共2页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一般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壁或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发生破裂,以致于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的动静脉沟通。75%以上的CCF因外伤引起,称为外伤性CCF;其余无外伤史者,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MRRC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的比较
6
作者 程吉斌 方宪清 胡英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5-267,285,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改良的Raymond-Roy分级(MRRC)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纳入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48例,按术后MRRC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a级和Ⅲb级,比较各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各组... 目的比较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改良的Raymond-Roy分级(MRRC)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纳入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48例,按术后MRRC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a级和Ⅲb级,比较各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各组瘤体直径、瘤颈长度、动脉瘤位置、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长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MRRC分级提高,各组患者近期疗效改善率逐渐提高,恶化率逐渐降低(P<0.05)。248例患者中有5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1.37%,MRRC分级Ⅰ、Ⅱ级患者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Ⅲa级和Ⅲb级患者(P<0.05)。结论随MRRC分级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逐渐提高,远期复发率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改良Raymond-Roy分级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后迟发性血管闭塞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绮帆 祝胜 +1 位作者 涂杳然 钱锁开 《江西医药》 CAS 2005年第12期804-805,共2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闭塞 栓塞 迟发性 左眼球突出 临床资料 医院抢救 意识清楚 体格检查 结膜充血
下载PDF
血清Caspase-8、sICAM-1表达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价值
8
作者 廖磊 李明浩 张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0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间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间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08例,根据介入栓塞术后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将患者分为无脑血管痉挛组121例,轻度脑血管痉挛组25例,中度脑血管痉挛组42例,重度脑血管痉挛组2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介入栓塞术前、术后3 d、术后7 d的血清Caspase-8、sICAM-1水平。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3 d、术后7 d血清Caspase-8、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7 d血清Caspase-8、sICAM-1水平明显低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3 d和术后7 d,重度脑血管痉挛组患者血清Caspase-8、sICAM-1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脑血管痉挛组和轻度脑血管痉挛组,轻度脑血管痉挛组、中度脑血管痉挛组以及重度脑血管痉挛组患者血清Caspase-8、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痉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介入栓塞术后3 d、7 d的血清Caspase-8与sICAM-1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介入栓塞术后3 d血清Caspase-8、sICAM-1单独和联合检测在预测脑血管痉挛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P<0.01);其中Caspase-8与sICAM-1联合检测的AUC值和灵敏度最高。结论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Caspase-8、sICAM-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联合检测对脑血管痉挛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介入栓塞 CASPASE-8 SICAM-1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师秀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第10期34-35,共2页
总结34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认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外伤性颈内海绵窦瘘 血管栓塞 护理
下载PDF
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Lindegaard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燕锋 吕雅飞 盛义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40-144,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Lindegaard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法舒地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Lindegaard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法舒地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醒脑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意识状态[Glasgow昏迷评分(GCS)]、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流参数[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VICA-Vm)、Lindegaard指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1 (ET-1)、一氧化氮(NO)]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CA-Vm、VICA-Vm、Lindegaard指数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上述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可明显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有效调节颅内外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动脉瘤介入栓塞 活血醒脑汤 法舒地尔 中国卒中量表 GLASGOW昏迷评分 Lindegaard指数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对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豪升 申哲 陈昊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90-1492,1510,共4页
目的:探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对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编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开颅动... 目的:探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对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编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组(n=41)给予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动脉瘤闭塞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 m,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在两组患者中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m,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的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即刻和术后3 m的动脉瘤闭塞Raymond分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可改善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还可促进动脉瘤的闭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圈瘤腔内栓塞 高分级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研讨
12
作者 方文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6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脑动脉瘤患者,分组依据投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25例,采用传统开颅术治疗)和研究组(25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生...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脑动脉瘤患者,分组依据投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25例,采用传统开颅术治疗)和研究组(25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00%)比较,研究组(96.00%)显著提升(P<0.05)。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00%)比较,研究组(4.00%)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2.19±0.69)h、住院时间(11.36±1.99)d短于参照组的(2.99±0.75)h、(18.13±2.09)d,术中出血量(38.95±13.25)ml少于参照组的(250.12±69.29)ml(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活力、生理功能、健康状况及总体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活力、生理功能、健康状况及总体评分分别为(85.32±3.15)、(89.66±2.25)、(88.63±2.25)、(88.29±4.25)、(86.33±4.2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44±2.15)、(75.46±2.25)、(75.65±3.15)、(75.66±3.25)、(72.39±2.25)分(P<0.05)。结论临床脑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并改善系列临床手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血管内介入栓塞 疗效 并发症 指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赖永平 吕嘉晖 崔永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0期72-75,共4页
目的 观察安罗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罗替尼+介入组和介... 目的 观察安罗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罗替尼+介入组和介入治疗组,各40例。介入治疗组给予TACE治疗,安罗替尼+介入组给予安罗替尼联合TACE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免疫指标[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VEGF、甲胎蛋白(AFP)水平,及治疗后1、2年生存率。结果 安罗替尼+介入组客观缓解率为70.00%,高于介入治疗组的42.50%(χ^(2)=6.146,P=0.013);治疗后,2组CD4^(+)、NK细胞升高,CD8^(+)及VEGF、AFP水平降低,且安罗替尼+介入组高/低于介入治疗组(P<0.01);安罗替尼+介入组患者治疗后1、2年生存率均高于介入治疗组(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满意,有助于降低VEGF水平,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安罗替尼 动脉化疗栓塞 治疗效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夏莎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ICA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评估疾病不确定感,采用多元线性...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ICA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评估疾病不确定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102例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MUIS-A评分为(85.69±6.25)分;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动脉瘤直径、术后并发症患者的MUIS-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疾病了解情况为不全面、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家庭功能中度或严重障碍均为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疾病了解情况为不全面、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家庭功能中度或严重障碍均为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疾病了解情况为不全面、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家庭功能中度或严重障碍均为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 疾病不确定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有效性评价
15
作者 吕士金 李国艳 +2 位作者 桑敏 刘金光 周金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功效。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n=50)采取开...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功效。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n=50)采取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n=50)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系统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常规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5)。观察组术后的神经系统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利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栓塞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有效性
下载PDF
熄风解痉加减汤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分析
16
作者 钱志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3期29-31,88,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熄风解痉加减汤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该联合方案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熄风解痉加减汤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该联合方案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熄风解痉加减汤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情况,并对比两组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GO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42%)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但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因子水平比治疗前低,但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熄风解痉加减汤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介入术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熄风解痉加减汤 血管内介入栓塞 脑保护
下载PDF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中颅内血管栓塞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超 朱余友 +6 位作者 王国平 王黎 刘天龙 宋建龙 汪莉 胡伟 孙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3-407,共5页
慢性颈动脉闭塞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手术干预成为一种可选方式,但其安全性、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该研究报道2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中... 慢性颈动脉闭塞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手术干预成为一种可选方式,但其安全性、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该研究报道2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中出现颅内血管栓塞并进行急诊处理的患者,术中分别采用单纯抽吸和支架机械取栓方式复通栓塞血管,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介入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相关并发症的种类、成因和预防方式,以期选择合适患者进行手术,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慢性闭塞 血管内治疗 栓塞 并发症
下载PDF
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在脑动脉瘤患者血管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唐榆 朱毓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95-0198,共4页
分析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在脑动脉瘤患者血管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58例临床资料,均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29,常规围术期护理)和观察组(n=29,可视化围术期护理)。结果 疾病... 分析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在脑动脉瘤患者血管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58例临床资料,均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29,常规围术期护理)和观察组(n=29,可视化围术期护理)。结果 疾病知识了解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总缺陷发生率为3.45%,对照组为20.6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X2=4.062,P=0.044);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90%,对照组为27.5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X2=4.350,P=0.037);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55%,对照组为75.8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5.220,P=0.022)。结论 通过可视化围术期护理,可提升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的认知水平,可降低术前准备缺陷和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血管介入栓塞 可视化围期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杨金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16-0019,共4页
研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脑动脉瘤的影响。方法 对2022年11月~2023年11月80例脑动脉瘤患者研究,以随机数字抽签分为对照组(开颅夹闭术)与观察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观察并发症、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 研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脑动脉瘤的影响。方法 对2022年11月~2023年11月80例脑动脉瘤患者研究,以随机数字抽签分为对照组(开颅夹闭术)与观察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观察并发症、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与认知功能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指标的表现(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用于脑动脉瘤患者治疗期间可以积极控制出血,降低并发症,还可以促使患者生活能力尽快康复,且多数患者通过该手术方案使用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血管内介入栓塞 并发症 生活能力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术期科学实施循证护理对其预后心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
作者 罗志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93-0097,共5页
梳理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研究科学实施循证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和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的功效。方法 设定规则数据库,时间2021年9月~2023年6月,手术类型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并随机分为... 梳理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研究科学实施循证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和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的功效。方法 设定规则数据库,时间2021年9月~2023年6月,手术类型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继续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更新为科室的循证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神经及生活状态变化。结果 研究开始时两组患者的评估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同样比对照组患者好(P<0.05),同时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之后,身心都会受到损害,在对患者实施常规的生理护理时,还需要遵循临床证据,实施科学的循证护理,一方面优化生理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运动能力,提升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栓塞 循证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