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开通治疗微栓子监测研究
1
作者 赵新宇 朱良付 +8 位作者 吴立恒 周志龙 徐田明 管民 马振凯 孟淑辉 贺迎坤 周腾飞 周佳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88-792,F0002,共6页
目的 对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NA-ICAO)开通治疗中的微栓子(microemboli signal,MES)数量进行监测,遴选术中发生MES的危险步骤,以提高血管内治疗(EVT)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2年4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5... 目的 对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NA-ICAO)开通治疗中的微栓子(microemboli signal,MES)数量进行监测,遴选术中发生MES的危险步骤,以提高血管内治疗(EVT)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2年4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56例患有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并接受EVT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数据收集。并分别于再灌注治疗的7个步骤中记录了MES发生的次数,使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统计。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和术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据MES结果以及术后患者扩散加权成像(DWI)中是否存在新的梗死灶,将其分为两组:DWI阳性(+)和DWI阴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MES产生数量较多步骤均为微导丝通过闭塞段探寻真腔(均数21.81、17.75,P<0.05)、第1次预扩张(均数23.29、17.43,P<0.05)操作;且术后有新发梗死灶与术中MES总数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闭塞开通术中微导丝通过闭塞段探寻真腔、球囊预扩张很可能会诱发MES。在手术过程中MES的数量与术后并发性梗死灶有显著相关性。推测术中MES与患者术后新发梗死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 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 血管内治疗 磁共振成像 经颅超声多普勒 微栓子
下载PDF
远端球囊封堵技术在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术中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黄艺生 乔宏宇 +4 位作者 易泳鑫 方嘉阳 尹鹭峰 梁琛 张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远端球囊封堵技术(BEPT)在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NICAO)开通术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采用BEPT治疗症状性NICAO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 目的探讨远端球囊封堵技术(BEPT)在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NICAO)开通术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采用BEPT治疗症状性NICAO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中使用支架的枚数;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1例颅内大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中,1例为多发性颈动脉狭窄术中植入2枚支架;10例术中植入1枚支架。2例血管夹层性闭塞患者术中均使用1枚支架。术后血管再通率92.3%,并发症发生率15.4%。术后14 d的NIHSS评分为3(2,5)分,低于术前的5(8,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EPT对于长段颈内动脉闭塞合并管腔内高负荷血栓病变,具有较好的血管开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 开通 远端球囊
下载PDF
双路途指导下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程娅雯 韩香凝 +5 位作者 朱宁 何彩莲 张润宁 于嘉 韩建峰 刘福德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330-337,共8页
目的探讨对于血管闭塞时间超过24 h的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SNA-ICAO)患者,在双路途技术指导下行血管内治疗(EVT)开通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陕西中... 目的探讨对于血管闭塞时间超过24 h的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SNA-ICAO)患者,在双路途技术指导下行血管内治疗(EVT)开通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住院,并在双路途技术指导下行EVT的SNA-ICAO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临床预后与随访结果等,对上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综合评价该技术对于此类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血管成功再通者30例(93.8%,30/32);术中发生血栓逃逸者1例(3.1%,1/32)、血管夹层者3例(9.4%,3/32),未发生任何血管穿孔出血事件;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者4例(12.5%,4/32),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24 h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完成术后12个月影像学随访者26例,其中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者4例(15.4%,4/26);90 d良好预后者28例(93.3%,28/30)。Ⅰ型闭塞(前交通动脉开放型)和Ⅱ型闭塞(后交通动脉开放型)患者均能获得较高的血管成功再通率(90.9%vs 95.2%)及良好预后率(90 d良好预后:81.8%vs 90.5%;12个月良好预后:72.7%vs 90.5%)。结论对于SNA-ICAO(颅内段)患者,在双路途技术指导下行EVT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路途技术 症状性急性颈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