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多次置管后致PICC送管困难及颈内异位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钦 李丽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5期101-103,共3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的贵要、肱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是在上腔静脉下1/3与右心房连接处的导管[1]。它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给患者提供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的贵要、肱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是在上腔静脉下1/3与右心房连接处的导管[1]。它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给患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国外研究发现反复的中心静脉置管操作和长期导管保留可导致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2],文献报道多次PICC置管过程中,送管困难及异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比为7%[3,4],反复送管会引起血栓及静脉炎风险。本科于2017年12月收治了1例多次置管需要再次置入PICC管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了送管困难及异位,经过专科专业化护理措施实施后,无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置管 送管困难 颈内异位 护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中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判断颈内静脉异位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莎 闻曲 +4 位作者 鲍爱琴 成芳 刘为红 王芬 桂琳君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7期59-60,共2页
目的提高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将794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按置管顺序,单号390例分为对照组,双号40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于肘部置入PICC至预测长度后,将B超探头放置在颈内静脉体表处,观察有无PICC导管异位;观察组在用B超观察的... 目的提高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将794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按置管顺序,单号390例分为对照组,双号40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于肘部置入PICC至预测长度后,将B超探头放置在颈内静脉体表处,观察有无PICC导管异位;观察组在用B超观察的同时,用20mL注射器从导管尾端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2~3mL,观察颈内静脉有无PICC导管异位。两组确认PICC置管成功后行胸部X线摄片确认。结果观察组异位判断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过程中采用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法可提高PICC导管异位判断正确率,从而提高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B超 颈内静脉 生理盐水 经导管静脉推注 脉冲式
下载PDF
不同送管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于凡 陈丽萍 +1 位作者 崔其亮 刘丹 《现代临床护理》 2016年第5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送管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9月经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设为对照组;将2014... 目的探讨不同送管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9月经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0月~2015年9月经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设为观察组,两组在PICC置管过程中,均采用传统的转颈法预防颈内导管异位发生,观察组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时将穿刺侧上肢向头部上举与操作平台形成30°,送入导管至所需长度。观察两组颈内导管异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ICC置管中,在传统的转颈法基础上,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时将极低出生体重儿上肢向头部上举与操作平台形成30°,可降低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率,从而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导管
下载PDF
体位改良预防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颈内静脉异位 被引量:5
4
作者 黎容清 江岱琪 +1 位作者 郭振洁 吕玉洁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0期70-71,共2页
目的寻找合适PICC置管体位,以预防或减少头颈部肿瘤患者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方法将92例需行PICC置管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按置管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取常规体位,即患者平卧,置管侧上肢外展90°,穿刺成功送管... 目的寻找合适PICC置管体位,以预防或减少头颈部肿瘤患者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方法将92例需行PICC置管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按置管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取常规体位,即患者平卧,置管侧上肢外展90°,穿刺成功送管,至导管末端到达肩关节位置时,嘱患者将头偏向穿刺侧,下颌紧贴锁骨,继续送管至预测长度。观察组取改良体位,即患者平卧,头枕5cm高枕头,置管侧上肢外展45°~90°,穿刺成功送管至导管末端到达肩关节位置时,患者配合抬高穿刺侧上肢,操作者继续送管至预测长度。结果观察组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2.17%,对照组为2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位改良能有效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改良 PICC 颈内静脉
下载PDF
一例运用呼吸运动改变回心血量调整外周静脉置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叶琳 冯玉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6期569-571,共3页
本文总结1例通过呼吸运动改变回心血量的方法,调整PICC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护理,分析了呼吸运动的原理,认为通过此方法调整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病人PICC颈内静脉异位后,导管尖端到达了理想位置,恢复了导管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 呼吸运动 外周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 护理
下载PDF
预防PICC置管术中颈内静脉异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婷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2期1090-1092,共3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置管术于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具有留置时间长,创伤小,安全系数高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术后需要补充肠外营养、长期静脉治疗等患者。
关键词 颈内静脉 预防 PICC置管
下载PDF
改良体位联合部分导丝外撤送管法预防肺癌患者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雷文兰 陈林 鄢秀英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721-1723,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体位联合部分导丝外撤送管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化疗的24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行PICC置管时采用改良体位联合部分导丝外撤法送管,对照... 目的观察改良体位联合部分导丝外撤送管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化疗的24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行PICC置管时采用改良体位联合部分导丝外撤法送管,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方法送管,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及送管时间、患者置管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低于对照组,送管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体位联合部分导丝外撤送管法能有效预防PICC颈内静脉异位,缩短置管时间,增加患者置管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体联合导丝外撤法 颈内静脉 肺癌
下载PDF
输液泵在小儿体外纠正PICC置管异位颈内静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琼 简黎 +1 位作者 曾勇超 黎巧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0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输液泵对小儿体外纠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异位颈内静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PICC置管异位颈内静脉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输液泵对小儿体外纠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异位颈内静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PICC置管异位颈内静脉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导管复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重新送管法复位)与试验组(体外导管连接输液泵输液法复位),每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导管复位成功率、复位前后疼痛程度、焦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复位过程出血量、平均复位时间及平均花费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位后,试验组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与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the 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导管复位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体外导管连接输液泵输液法可有效提高PICC置管异位颈内静脉患儿复位成功率,缓解患儿疼痛及焦虑情况,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颈内静脉 输液泵 导管复
下载PDF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调整方法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向娟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8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Power PICC)导管且...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Power PICC)导管且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恶性肿瘤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例。对照组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1.2)岁,于置管后0~10分钟时间段调整PICC导管位置;观察组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9.3±1.2)岁,于置管后25~30分钟时间段调整PICC导管位置。比较两组导管调整成功率。结果对照组调整成功者5例,成功率为42%;观察组12例均调整成功,成功率为100%。最有效的调整方式为确定PICC导管开始发生异位的位置,将导管退回到发生异位前的1cm左右,在患者保持呼吸平稳的情况下抬高肩部大约30°并退出一部分导丝,待导管在人体中软化25~30分钟后再进行调整,可使导管有效地进入上腔静脉下端。结论 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颈内静脉异位时,在置管后25~30分钟时间段进行调整可使其有效地进入上腔静脉下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PICC 颈内静脉 调整应用
下载PDF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异位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开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7期119-120,共2页
目的 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方法 对18例异位于左侧颈内静脉的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数字化胃肠X光机下经采取将导管退回到异位起始处前1cm,再抬高患者头肩部30°、偏头、深呼吸、拔出部分导... 目的 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方法 对18例异位于左侧颈内静脉的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数字化胃肠X光机下经采取将导管退回到异位起始处前1cm,再抬高患者头肩部30°、偏头、深呼吸、拔出部分导丝等措施,分别在导管进入体内10min内、25-30min等2个时间段对异位的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尖端位置进行调整,并在数字化胃肠X光机下拍片定位,确认是否调整成功,记录调整次数及调整成功的例数。结果 18例异位左侧颈内静脉的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中在导管进入体内10min内经4次以下调整,6例调整成功,调整成功率为33.3%,12例经4次异位调整仍异位于左侧颈内静脉。对于调整失败的12例异位左侧颈内静脉的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导管进入体内25-30min,再次进行异位导管调整,均经1次调整到上腔静脉下段,调整成功率为100%。结论 采用将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退回到异位起始处前1cm,抬高头肩部30度、偏头、深呼吸、退出部分导丝等措施下,将导管在人体温度下软化25-30min后再进行导管异位调整,能有效的将异位的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调整置入上腔静脉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 颈内静脉 调整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导丝部分外撤联合半卧位纠正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红利 程实 吴海燕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0期161-163,共3页
目的对导丝部分外撤联合半卧位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中纠正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0月间,该院302例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其中18例患者,在操作中发生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在超声监测... 目的对导丝部分外撤联合半卧位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中纠正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0月间,该院302例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其中18例患者,在操作中发生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在超声监测下,采用导丝部分外撤联合半卧位再送管的方法及时纠正PICC导管尖端位置。结果18例患者均复位成功(均以术后X线评判),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患者,在操作中发现导管颈内静脉异位时,采用导丝部分外撤联合半卧位的方法,可及时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PICC 部分导丝外撤 半卧 导管颈内静脉
下载PDF
1例PICC尖端异位颈内静脉患儿进行治疗及护理的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晓燕 李冠 +1 位作者 黄丽娟 韦玉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2期195-196,共2页
临床上对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常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减少反复穿刺给其带来的痛苦,保护其穿刺血管.PICC异位是进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本文主要是分析对1例PICC尖端异位颈内静脉的恶性肿瘤... 临床上对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常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减少反复穿刺给其带来的痛苦,保护其穿刺血管.PICC异位是进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本文主要是分析对1例PICC尖端异位颈内静脉的恶性肿瘤患儿进行护理的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颈内静脉 恶性肿瘤 患儿
下载PDF
导管漂移技术在预防PICC置管中颈内静脉异位的应用与研究
13
作者 崔苗 郑海燕 +3 位作者 王万霞 刘春芳 宋迪 郭燕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漂移技术在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颈内静脉异位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将拟行PICC置管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实验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置管,即送管过程中适时的指导患者转头压肩,特殊患者请助手按压颈部以阻断颈部... 目的:探讨导管漂移技术在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颈内静脉异位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将拟行PICC置管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实验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置管,即送管过程中适时的指导患者转头压肩,特殊患者请助手按压颈部以阻断颈部静脉后继续将导管送至测量长度;实验组采用导管漂移技术置管,即当导管送至锁骨中点前开始撤退约4cm导丝后继续将导管送至测量长度,置管过程无需转头压肩或压迫颈部以阻断颈部静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颈内静脉异位情况及置管过程舒适度。结果:对照组发生导管异位7例,均为颈内静脉异位,实验组发生导管异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舒适度比较结果显示“护士置管时,我需要保持下颌紧贴锁骨的动作很长,觉得不舒服”这个条目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置管过程中采取导管漂移技术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导管异位且置管过程患者舒适度高,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 漂移 颈内静脉 舒适度
下载PDF
两种阻断颈部静脉方法预防PICC异位颈内静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小曼 金小红 《交通医学》 2018年第3期286-287,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探头按压法防止PICC置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效果。方法:150例拟行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送管时采用超声探头按压颈内静脉,对照组采用指压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8.6... 目的:探讨超声探头按压法防止PICC置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效果。方法:150例拟行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送管时采用超声探头按压颈内静脉,对照组采用指压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8.67%,高于对照组的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探头按压法可以有效预防PICC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阻断颈部静脉 颈内静脉
下载PDF
深吸气联合导丝后撤法对置管时颈内静脉异位复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琴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11期1520-1521,共2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能为需要长期化疗的患者提供安全、可靠及易于护理的输液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1]。临床上因操作不当遇到各种问题,其中导管异位是常见问题之一,其发生率12.5%-24.6%。
关键词 静脉注射 颈内静脉 疗效
下载PDF
一例输液港导管锁脱落颈内异位患者护理体会
16
作者 王林 刘文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394-395,共2页
本文报告了一例输液港导管锁脱落颈内异位患者护理体会,将输液港导管锁脱落颈内异位发生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本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成功顺利调整了导管位置,患者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治疗依从... 本文报告了一例输液港导管锁脱落颈内异位患者护理体会,将输液港导管锁脱落颈内异位发生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本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成功顺利调整了导管位置,患者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由此可见,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经济压力,而且可以实现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导管锁脱落颈内异位 护理
下载PDF
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颈内异位及送管困难护理经验
17
作者 苏凤远 王小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71-174,共4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肿瘤化疗、患者可以建立静脉通路,争取第一时间抢救患者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整体预后差,化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治疗周期长,为了保证患者顺利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肿瘤化疗、患者可以建立静脉通路,争取第一时间抢救患者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整体预后差,化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治疗周期长,为了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PICC是首选静脉通路。近年来,随着B超及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高了置管成功率,但仍会出现置管异位及送管困难的发生。本研究总结了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化疗1疗程后,行PICC置管出现颈内异位及送管困难情况,通过放松技术、体位配合、推液送管法等办法,最终成功置入PICC导管并顺利行化学治疗的护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颈内异位 送管困难
下载PDF
改良复位法在纠正PICC置管颈内静脉异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红梅 王凌玲 包永华 《循证护理》 2018年第10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复位法在纠正PICC置管颈内静脉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9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43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43例病人... [目的]探讨改良复位法在纠正PICC置管颈内静脉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9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43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43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端坐位联合脉冲式冲管方法纠正导管异位,观察组采取端坐位后,先将导管内导丝撤出5cm,再缓慢送管纠正异位,比较两组导管异位复位成功率、复位次数和复位时间。[结果]观察组导管异位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复位次数少于对照组,复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复位方法可提高PICC置管颈内静脉异位的复位成功率,减少复位次数,缩短复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复 PICC 颈内静脉 超声引导 成功率 次数 时间 脉冲式冲管
下载PDF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的应用及异位颈内静脉的调整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明霞 李琼 +2 位作者 陈杉杉 张慧 蔡昌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Power PICC)在静脉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异位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方法统计采用Power PICC的3258例肿瘤患者导管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中26例异位颈内静脉患者进行导管调整,记录并比较...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Power PICC)在静脉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异位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方法统计采用Power PICC的3258例肿瘤患者导管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中26例异位颈内静脉患者进行导管调整,记录并比较导管在进入机体的10 min内、20~30 min这2个时间段的调整成功率。结果 26例Power 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肿瘤患者中,有8例患者在10 min内调整成功,调整成功率为30.8%,其余18例异位导管在25~30 min调整成功,调整成功率为100%。3258例置管患者中,发生渗液4.48%,渗血3.99%,皮疹9.97%,血栓0.64%,发生一侧堵管116次、两侧堵管42次。结论将Power PICC导管退回到异位起始处前1 cm,抬高头肩部30°,退出部分导丝,使导管在人体温度下软化25~30 min后再进行导管异位调整,能有效地将异位的导管调整置入上腔静脉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 颈内静脉 肿瘤
下载PDF
鼓室内异位颈内动脉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芳 田广永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1-423,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因“搏动性右耳鸣6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搏动性右耳鸣,呈“呼呼”吹风样杂音,耳鸣的节律与心律一致,右耳听力下降,伴耳胀闷感,无耳痛,无头晕头痛等不适,未予重视及特殊诊治。此后... 1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因“搏动性右耳鸣6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搏动性右耳鸣,呈“呼呼”吹风样杂音,耳鸣的节律与心律一致,右耳听力下降,伴耳胀闷感,无耳痛,无头晕头痛等不适,未予重视及特殊诊治。此后上述症状持续存在,于活动后明显,逐渐影响患者睡眠。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鸣加重,伴失眠、纳差,就诊于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颈内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