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的贵要、肱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是在上腔静脉下1/3与右心房连接处的导管[1]。它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给患者提供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的贵要、肱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是在上腔静脉下1/3与右心房连接处的导管[1]。它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给患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国外研究发现反复的中心静脉置管操作和长期导管保留可导致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2],文献报道多次PICC置管过程中,送管困难及异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比为7%[3,4],反复送管会引起血栓及静脉炎风险。本科于2017年12月收治了1例多次置管需要再次置入PICC管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了送管困难及异位,经过专科专业化护理措施实施后,无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Power PICC)导管且...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Power PICC)导管且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恶性肿瘤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例。对照组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1.2)岁,于置管后0~10分钟时间段调整PICC导管位置;观察组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9.3±1.2)岁,于置管后25~30分钟时间段调整PICC导管位置。比较两组导管调整成功率。结果对照组调整成功者5例,成功率为42%;观察组12例均调整成功,成功率为100%。最有效的调整方式为确定PICC导管开始发生异位的位置,将导管退回到发生异位前的1cm左右,在患者保持呼吸平稳的情况下抬高肩部大约30°并退出一部分导丝,待导管在人体中软化25~30分钟后再进行调整,可使导管有效地进入上腔静脉下端。结论 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颈内静脉异位时,在置管后25~30分钟时间段进行调整可使其有效地进入上腔静脉下端。展开更多
文摘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的贵要、肱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是在上腔静脉下1/3与右心房连接处的导管[1]。它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给患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国外研究发现反复的中心静脉置管操作和长期导管保留可导致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2],文献报道多次PICC置管过程中,送管困难及异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比为7%[3,4],反复送管会引起血栓及静脉炎风险。本科于2017年12月收治了1例多次置管需要再次置入PICC管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了送管困难及异位,经过专科专业化护理措施实施后,无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