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NOS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邻近椎体退变发生率、融合器沉降率和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11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共1136例患者,ROI-C组569例,融合器联合钉板组5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OI-C组与融合器联合钉板组在手术时间(MD=-15.52,95%CI:-18.62至-12.42,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4.53,95%CI:-32.46至-16.61,P<0.00001),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率(RR=0.40,95%CI:0.27-0.60,P<0.00001)和术后总吞咽困难发生率(RR=0.18,95%CI:0.13-0.26,P<0.00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在术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和融合器沉降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ROI-C^(TM)自锁系统操作更加简单,相比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跳跃型颈椎病及邻椎病翻修患者,更加推荐使用ROI-C^(TM)自锁系统。但鉴于其可能存在较高的沉降率,对于多节段且合并融合器沉降高危因素如骨质疏松、椎体终板破损的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仍建议使用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患者被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其中单纯手术组32例,手术联合中药组26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纳入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患者均完成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3.00±0.75 vs 2.00±1.00;2.00±1.00 vs 2.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15.00±3.00 vs 13.00±3.00;13.94±1.90 vs 1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可解除患者颈神经受压状态,术后联合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展开更多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根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1~4],经典前路椎间植骨或C...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根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1~4],经典前路椎间植骨或Cage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螺钉松动、断裂、钢板移位以及钢板刺激食管导致术后吞咽不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5,6]。肉眼下手术视野有限,照明不足及出血等因素致术中减压不彻底、遗留游离髓核组织或增加脊髓、神经根损伤的风险。在彻底脊髓神经根减压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内植物导致的并发症及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被临床医生所关注。低切迹或零切迹内植物既有即刻稳定的特点,又可减少前路钢板的相关并发症,显微镜辅助视野清晰,减压的彻底性和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7,8]。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科对20例颈椎病行显微镜辅助椎间盘切除自锁式颈椎融合器植入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54.6岁。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CDF治疗组(A组,17例)和ACCF治疗组(B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12个月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组分别为(106.3±22.6)min、(52.2±26.4)ml,B组分别为(115.6±16.8)min、(61.7±20.7)ml,手术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颈椎曲度和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A组分别为(11.28±1.40)°、(17.56±1.90)°、(16.64±1.80)°和(4.93±4.20)°、(9.44±2.60)°、(9.25±2.80)°,B组分别为(10.59±1.20)°、(16.26±2.10)°、(15.76±2.50)°和(4.75±3.90)°、(7.98±2.10)°、(7.79±3.00)°。两组患者术后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A组较B组恢复更明显(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JOA评分A组分别为9.46±1.70、11.56±1.40、14.86±1.20,B组分别为9.11±1.50、11.40±1.30、15.12±1.60。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出现吞咽梗阻感2例,cage移位1例,未发生钛板螺钉松动;B组出现吞咽梗阻感4例,钛网沉降2例,钛板螺钉松动1例。结论:两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有效减压,改善病椎Cobb角及颈椎生理曲度。ACDF术式可直接去除椎间水平的致压物,椎体破坏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ACCF术式椎体次全切除,操作空间大,易于去除椎体后缘骨赘及钙化的后纵韧带。长期随访显示,ACDF与ACCF术式效果良好,技术成熟,疗效接近。展开更多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入选文献均为临床研究;各研究的干预组(治疗组)术式为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对照组术式为ACDF;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不小于10;术后疗效评价包括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相应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等常见指标。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人数共588人,干预组303例,对照组285例;术后2年内NDI合并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0.39(95%CI,-1.56~0.78),P>0.05。术后2年内相应颈椎节段运动范围(ROM)合并WMD值为8.95(95%CI,7.01~10.89),P<0.05。结论:Bryan间盘置换术在术后2年内保留颈椎节段活动方面优于ACDF,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Bryan间盘置换术术后2年内NDI优于ACDF。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NOS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邻近椎体退变发生率、融合器沉降率和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11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共1136例患者,ROI-C组569例,融合器联合钉板组5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OI-C组与融合器联合钉板组在手术时间(MD=-15.52,95%CI:-18.62至-12.42,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4.53,95%CI:-32.46至-16.61,P<0.00001),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率(RR=0.40,95%CI:0.27-0.60,P<0.00001)和术后总吞咽困难发生率(RR=0.18,95%CI:0.13-0.26,P<0.00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在术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和融合器沉降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ROI-C^(TM)自锁系统操作更加简单,相比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跳跃型颈椎病及邻椎病翻修患者,更加推荐使用ROI-C^(TM)自锁系统。但鉴于其可能存在较高的沉降率,对于多节段且合并融合器沉降高危因素如骨质疏松、椎体终板破损的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仍建议使用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
文摘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患者被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其中单纯手术组32例,手术联合中药组26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纳入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患者均完成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3.00±0.75 vs 2.00±1.00;2.00±1.00 vs 2.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15.00±3.00 vs 13.00±3.00;13.94±1.90 vs 1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可解除患者颈神经受压状态,术后联合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文摘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根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1~4],经典前路椎间植骨或Cage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螺钉松动、断裂、钢板移位以及钢板刺激食管导致术后吞咽不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5,6]。肉眼下手术视野有限,照明不足及出血等因素致术中减压不彻底、遗留游离髓核组织或增加脊髓、神经根损伤的风险。在彻底脊髓神经根减压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内植物导致的并发症及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被临床医生所关注。低切迹或零切迹内植物既有即刻稳定的特点,又可减少前路钢板的相关并发症,显微镜辅助视野清晰,减压的彻底性和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7,8]。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科对20例颈椎病行显微镜辅助椎间盘切除自锁式颈椎融合器植入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文摘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文摘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98例接受单节段或双节段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53例,采用AADI术式,B组45例,采用ACDF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h、2个月及6个月时吞咽困难发生率、吞咽生活质量(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及椎前软组织厚度的改变,比较两种术式吞咽困难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85.66±11.84min)明显低于B组(93.78±14.81min)(P<0.05)。在术后48h及术后2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30.19%,3.77%)和椎前软组织厚度(10.99±1.66mm,10.17±1.87mm)明显低于B组患者(分别为51.11%,15.56%,11.92±1.59mm,11.45±1.59mm)(P<0.05)。术后48h和2个月时,A组患者SWAL-QOL评分(59.20±7.23,63.77±3.37)明显高于B组(53.91±8.99,62.07±4.51)(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对于ACDF,AADI手术时间较短,手术过程及置入物对食道的损伤和刺激较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较低。
文摘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入选文献均为临床研究;各研究的干预组(治疗组)术式为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对照组术式为ACDF;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不小于10;术后疗效评价包括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相应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等常见指标。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人数共588人,干预组303例,对照组285例;术后2年内NDI合并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0.39(95%CI,-1.56~0.78),P>0.05。术后2年内相应颈椎节段运动范围(ROM)合并WMD值为8.95(95%CI,7.01~10.89),P<0.05。结论:Bryan间盘置换术在术后2年内保留颈椎节段活动方面优于ACDF,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Bryan间盘置换术术后2年内NDI优于AC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