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山病8例行颈前路内固定术围术期循证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莉 王辉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20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平山病经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的围术期的实践与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8例经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的平山病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结果:8例患者均未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全部好转出院,取得满意...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平山病经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的围术期的实践与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8例经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的平山病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结果:8例患者均未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全部好转出院,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在对8例平山病患者进行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的运用对于临床指导、制定护理方案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颈前路内固定术 循证护理
下载PDF
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病人的护理
2
作者 梁赟 韦素惠 +1 位作者 陈爱群 徐雪萍 《全科护理》 2012年第14期1285-1286,共2页
对15例齿状突骨折病人行颈前路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出院指导等,结果15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病人满意,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颈前路内固定术 护理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昱彰 张世民 董福慧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7期636-639,共4页
目的 :对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手段。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颈前路减压及融合手术310例,对其中9例术后出现C_5神经根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例;年龄51~84岁,平均64岁... 目的 :对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手段。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颈前路减压及融合手术310例,对其中9例术后出现C_5神经根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例;年龄51~84岁,平均64岁。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节段:单节段为2例,双节段6例,3节段1例。单纯三角肌无力及疼痛麻木7例,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同时无力及疼痛麻木2例。肌力0级1例,1级3例,2级4例,3级1例。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2个月,最长为24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7例肌力恢复到4~5级。术后恢复时间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术后肌力在2级以上的患者3周之内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术前10.89±1.89,术后发生C_5神经根麻痹时8.92±1.91,末次随访时14.48±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不存在严重碾挫伤及离断伤,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手术节段,操作准确轻柔,控制术中椎间隙撑开的幅度及椎体次全切的宽度等是预防此并发症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内固定术 C5神经根损伤 肌肉麻痹 后并发症
下载PDF
新型带锁钢板颈前路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荷玉 《现代护理》 2003年第11期868-869,共2页
目的 了解新型带锁钢板颈前路内定的手术配合并了解新型钢板的使用程序。方法 总结28例采用颈前路新型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手术配合经验,着重强调手术过程中的洗手配合重点。结果 28例患者手术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复位效果,术后随访18个月,无... 目的 了解新型带锁钢板颈前路内定的手术配合并了解新型钢板的使用程序。方法 总结28例采用颈前路新型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手术配合经验,着重强调手术过程中的洗手配合重点。结果 28例患者手术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复位效果,术后随访18个月,无植骨块脱出、塌陷及不愈合发生。结论 新型带锁钢板颈前路内固定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钢板 椎骨折脱位 配合 钢板颈前路内固定术 治疗
下载PDF
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陆骞 吴锋锋 +3 位作者 姬亚锋 范新星 李俊杰 蒋雪生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06-508,511,共4页
目的评价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 目的评价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临床疗效,并测量颈椎前凸角(Cobb角)、椎间隙高度;根据Bazaz吞咽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患者吞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27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颈肩部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颈肩部JOA评分、ODI、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有5例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4例声音嘶哑,3例脑脊液漏,4例有1个间隙未融合,1例伤口感染。结论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颈椎病能够减少术中创伤,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吞咽困难,恢复颈椎前凸,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前路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高陵 李宏倬 +2 位作者 孙长英 牛建民 李园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行单阶段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至少随访2年,观察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行单阶段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至少随访2年,观察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至少2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74年,1年时85.7%的病人感觉功能恢复,94.9%的病人运动功能恢复。随访2年时病人的感觉及运动功能的障碍,较1年时增加,其中29.6%的病人出现感觉功能障碍,16.3%的病人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但随时间延长可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椎病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俊杰 梁舒涵 +2 位作者 彭奇 林斌 饶耀剑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0期60-61,6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颈椎JOA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留症状作用明显,能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脊髓型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后残留症状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广满 王来毅 金根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论述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较B组更少(P<0.05);A组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稍优于B组,融合节段高度与Cobb角稍高于B组,并发症率稍低于B组,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疗效,但后路单开门的手术风险更小,减压更彻底,值得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过伸性损伤 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前路减压内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病人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付翠梅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5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呼吸道护理 体位护理 功能锻炼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围术期护理研究
10
作者 高爱芹 周玉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8期2628-263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1月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术治疗的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情况。结果 26例患者...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1月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术治疗的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咽痛和吞咽困难,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均好转。结论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手术前后采取规范化护理措施,对术中、术后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既有利于保证手术效果,也有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 期护理
下载PDF
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24例围术期护理
11
作者 杨丽丽 李桂芝 李爱芹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0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齿状突骨折患者行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术,围术期给予预见性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切口一期愈合;脑脊液漏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经对症治疗... 目的:探讨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齿状突骨折患者行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术,围术期给予预见性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切口一期愈合;脑脊液漏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经对症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正确实施围术期护理是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前路螺钉内固定 期护理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邱军 张伟 张涛 《交通医学》 2020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分析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 目的:分析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和颈椎功能、颈椎前凸角及颈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治疗前神经和颈椎功能评分观察组为6.39±1.59分,对照组为6.40±1.58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观察组为42.87±3.35分,对照组为42.91±3.40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和颈椎功能评分观察组为10.78±2.88分,对照组为8.56±2.12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观察组为19.35±1.54分,对照组为26.70±2.31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颈椎前凸角观察组为13.21±3.50°,对照组为13.18±3.53°,颈椎间隙高度观察组为5.79±1.08 mm,对照组为5.80±1.07 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前凸角观察组为24.22±4.45,对照组为20.12±3.15,均大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颈椎前凸角较观察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间隙高度观察组为9.40±1.37,对照组为7.38±1.25,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植骨总融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中采用颈椎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与传统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比较,能明显改善患者颈椎和神经功能,增大颈椎前凸角及颈椎间隙高度,提升植骨总融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退行性病变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 前路钛板内固定
下载PDF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
13
作者 唐福兴 王义生 +1 位作者 梁博伟 卢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9期12-13,15,共3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使用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18例(A组),颈前路钛网植骨融... 目的:比较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使用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18例(A组),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1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吞咽困难发生率、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椎间融合率。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随访时间(20.1±4.3)月,B组(19.6±5.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70.0±9.2)min,术中失血量(110.0±22.7)mL,吞咽困难0例(0%);B组手术时间(112.0±18.8)min,术中失血量(225.0±35.8)mL,吞咽困难4例(1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两组JOA评分、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获得椎间植骨融合。结论: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取得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 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 脊髓型椎病
下载PDF
显微镜下高速磨钻减压与传统咬骨钳减压在颈椎病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钧峰 汪伟 +3 位作者 江泽华 龙明星 袁建军 张学利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76-78,共3页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高速磨钻浅行性减压与传统卡尔松咬骨钳减压在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前路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3例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采取显微镜下经颈前路间...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高速磨钻浅行性减压与传统卡尔松咬骨钳减压在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前路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3例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采取显微镜下经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术中配合使用高速磨钻浅行性减压切除骨赘23例(观察组),使用卡尔松咬骨钳咬除骨赘20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上肢放射性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价颈椎神经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声音嘶哑、吞咽不适、脑脊液漏及食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1.2±0.4)年,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上肢疼痛VAS、N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升高(P均<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VAS、N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各有4例出现吞咽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出现脑脊液漏和食管瘘。结论 在颈前路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时,采用显微镜下浅行性高速磨钻减压能完整切除骨赘,更彻底地消除神经受压因素,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卡尔松咬骨钳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椎病 前路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 浅行性高速磨钻减压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度颈髓损伤颈椎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后人工气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强 安卫红 +3 位作者 白宇 刘飞 么改琦 朱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和颈椎前后路联合颈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颈脊髓损伤17例,行颈前路(12例)或颈前后路(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5~11 d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和颈椎前后路联合颈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颈脊髓损伤17例,行颈前路(12例)或颈前后路(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5~11 d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结果 17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均过程顺利,无颈前部重要器官损伤、术后局部大量出血、造瘘区域感染、颈前路手术切口及切口深层感染。结论颈前路手术5日后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安全高效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脊髓损伤 颈前路内固定术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挥鞭样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凯 蔡凯文 +4 位作者 罗科锋 卢斌 张威 陆继业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椎间盘突出 挥鞭样损伤 椎椎管狭窄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蔡奇霖 张智 郑佳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比较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31例采取前... 目的比较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31例采取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而B组患者38例采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情况、颈椎稳定性变化[颈椎活动度(ROM)和颈椎曲度指数(CC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JOA评分以及JOA改善率则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OM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B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CCI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B组患者的CCI则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90%),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8.4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案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相近。其中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更好地恢复颈椎稳定性,但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更长,易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的危险;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较短,且出血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不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欣 方红育 +3 位作者 范明宇 李宏亮 卞峰 周少怀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4期504-505,共2页
颈椎综合征(cervical spodylosis)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位椎节不稳定,髓核突出形成骨刺,患者可出现颈背疼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等症状[1]。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临床症状越发严重,尽早进行手术,... 颈椎综合征(cervical spodylosis)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位椎节不稳定,髓核突出形成骨刺,患者可出现颈背疼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等症状[1]。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临床症状越发严重,尽早进行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脊髓压迫,恢复颈椎功能。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主要术式,可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加速椎间植骨的融合,但是由于钛板材料物理特性可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3]。近年来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逐渐引用于颈椎病的临床治疗[4],但是其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本文主要通过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与颈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志明 李云建 李康强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76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前路减压术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B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76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前路减压术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B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及颈肩部疼痛、脊髓功能改善效果,根据X线片测量相关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颈托保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前颈肩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6个月两组VAS评分、JOA评分依次显著改善(P<0.05),且与A组比较,B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显著较低,术后1、2、6个月JOA评分升高幅度明显较大(P<0.05)。两组术前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均显著增高(P<0.05),但A组、B组术后6个月上述影像学指标维持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SM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后者术后见效更快,更有利于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CSM 疗效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8期288-288,共1页
目的对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围... 目的对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展开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充分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