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 前路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性眩晕
下载PDF
不同融合材料辅助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高锋 王林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95-97,12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融合材料在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基于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 目的:观察不同融合材料在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基于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自体组(30例)、异体组(30例)及联合组(30例),自体组术中采用修饰后的自体髂骨治疗,异体组术中采用同种异体骨结合Cage椎间融合器治疗,联合组术中采用修饰后的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Cage椎间融合器治疗,比较三组术后颈椎疼痛情况、颈椎高度、颈椎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2、4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术后2、4周颈椎高度均高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随访第3、6、12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学会治疗分数(JOA)评分均高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随访第3、6、12个月时的植骨融合率均高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结论:修饰后的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Cage椎间融合器联合用于ACDF手术可促进患者颈椎高度及功能恢复,对提高植骨融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 前路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自体髂骨 异体同种骨 Cage融合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固定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 被引量:20
3
作者 彭建城 唐永超 +6 位作者 张顺聪 杨志东 周腾鹏 罗培杰 温广伟 许岳荣 马延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7-426,共10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Zero-P组(A组)65例,传统钛板组(B组)48例,A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44)和双节段组(n=21),B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28)和双节段组(n=20),4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4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e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椎体骨化情况,在颈椎MRI上应用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单节段A组随访时间为18.0±7.9个月,单节段B组为15.8±8.8个月,双节段A组为14.8±6.4个月,双节段B组为15.8±8.2个月,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节段A、B组间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同节段A、B组间比较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双节段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余3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双节段B组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显著低于双节段A组(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发生率单节段B组(32.14%)与单节段A组(6.82%)比较、双节段B组(40%)与双节段A组(9.52%)比较更高(P<0.05)。根据Pfirrmann分级,双节段B组(30%)比双节段A组(4.76%)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中双节段(30%)比单节段(7.14%)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A组中单、双节段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均比A组高(P<0.05)。结论:颈前路单/双节段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相比,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Zero-P可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且在双节段比较中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融合 钛板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椎间固定融合的新装置
4
作者 傅一山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对于有症状的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可能需要手术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融合.为了克服术后发生不融合、植骨移位、植骨塌陷所致后凸,以及供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椎间融合器应运而生.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椎间固定融合术 融合 生物力学 盘退行性病变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缪锦浩 匡勇 +4 位作者 陈德玉 杨立利 王新伟 陈宇 刘晓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4例,2个间隙18例,3个间隙7例。共置入Zero-P 71枚,C3/4、C4/5、C5/6、C6/7椎间隙置入Zero-P分别为8、19、30、14枚。术前、术后2个月及12个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VAS评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JOA评分,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obb角(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的夹角),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根据术后伸屈侧位X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结果:手术时间48~130min,平均86min;术中出血量40~310ml,平均110ml。14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不适,其中13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2.6%)症状持续至术后4个月消失。随访12~16个月,平均14.6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5±0.8分、1.3±0.9分,均低于术前的7.3±1.3分(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14.6±1.1分、15.0±1.2分,均高于术前的9.7±1.7分(P〈0.05)。术后2个月及12个月颈椎Cobb角分别为18.4°±9.6°、17.8°±9.2°,大于术前的9.0°±10.0°(P〈0.05)。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颈椎Cobb角与术后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手术间隙无异常活动,内置物无移位。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满意,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术后慢性吞咽不适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植骨融合固定系统 疗效 吞咽不适
下载PDF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宗余 姜为民 +4 位作者 李雪峰 汪恒 史金辉 陈洁 杨惠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516,共7页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 目的:对比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OI-C在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或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共104例。其中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组(A组)患者46例,共89个节段,作为观察组;应用cage联合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组)患者58例,共106个节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位X线片,CT冠矢状重建,MRI检查,术后3d摄片复查,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行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复查,选择性复查CT及MRI,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术前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椎间高度、融合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73.2±8.1min,两个节段127.4±13.4min,三个节段152.7±19.4min)及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62.3±20.2ml,2个节段83.2±32.4ml,3个节段 110.5±54.3ml)均明显低于B组(手术时间:一个节段84.3±7.2min,两个节段147.6±13.1min,三个节段184.1±21.3min;术中出血量:1个节段100.2±22.1ml,2个节段128.3±35.3ml,3个节段190.6±5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分别为9.49±0.83分和12.45±1.00分,B组分别为9.21±1.00分和12.04±0.89分,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0.56分和1.24±0.44分,B组分别为2.88±0.54分和1.26±0.43分,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Cobb角分别为20.35°±7.12°和26.82°±6.13°,B组分别为18.34°±7.32°和25.32°±8.91°,两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分别为5.83±1.02mm和8.47±1.83mm,B组分别为5.54±1.82mm和8.03±2.43mm,两组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52%,46例患者中仅有3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且症状在1个月内逐渐缓解;B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4.48%,58例患者中,轻度吞咽困难13例,中度吞咽困难7例。A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A组45例融合,融合率为97.8%;B组55例融合,融合率为94.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未融合病例,至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明显,无相关不适。两组患者均无气管、食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可以获得满意的融合率,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周围组织损伤较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有望替代cage联合钛板固定应用于治疗颈椎病的前路融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术 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顾一飞 杨立利 +2 位作者 袁文 史升 梁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 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98例接受单节段或双节段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53例,采用AADI术式,B组45例,采用ACDF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h、2个月及6个月时吞咽困难发生率、吞咽生活质量(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及椎前软组织厚度的改变,比较两种术式吞咽困难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85.66±11.84min)明显低于B组(93.78±14.81min)(P<0.05)。在术后48h及术后2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30.19%,3.77%)和椎前软组织厚度(10.99±1.66mm,10.17±1.87mm)明显低于B组患者(分别为51.11%,15.56%,11.92±1.59mm,11.45±1.59mm)(P<0.05)。术后48h和2个月时,A组患者SWAL-QOL评分(59.20±7.23,63.77±3.37)明显高于B组(53.91±8.99,62.07±4.51)(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对于ACDF,AADI手术时间较短,手术过程及置入物对食道的损伤和刺激较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人工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融合术 吞咽困难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刘枫 王露露 +1 位作者 杨忠利 汪银魁 《大医生》 2024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CCF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ACD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和脊柱功能评分、生物力学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2~C7 Cobb'角和颈椎总活动度(ROM)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MCSM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前路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多节段脊髓型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金成春 鲍广全 徐宏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4-6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及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8个月日本颈椎矫形外科学会评分(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cage融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过性咽部不适、供骨区疼痛发生率均低于植骨融合组(P均<0.05)。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均升高(P均<0.05),而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较好,但cage植骨融合术手术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单一节段 前路减压 融合 植骨融合术 自体髂骨块
下载PDF
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术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冰 王沛 +3 位作者 李晖 刘保华 冯世庆 马信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1,共5页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入选文献均为临床研究;各研究的干预组(治疗组)术式为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对照组术式为ACDF;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不小于10;术后疗效评价包括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相应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等常见指标。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人数共588人,干预组303例,对照组285例;术后2年内NDI合并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0.39(95%CI,-1.56~0.78),P>0.05。术后2年内相应颈椎节段运动范围(ROM)合并WMD值为8.95(95%CI,7.01~10.89),P<0.05。结论:Bryan间盘置换术在术后2年内保留颈椎节段活动方面优于ACDF,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Bryan间盘置换术术后2年内NDI优于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融合术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俊杰 梁舒涵 +2 位作者 彭奇 林斌 饶耀剑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0期60-61,6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颈椎JOA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留症状作用明显,能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 术后残留症状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钩椎关节骨赘切除前路颈椎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重症颈椎病(附112例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鸿儒 陈新 +1 位作者 查振刚 董炘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对以切除钩椎关节椎后增生骨赘一切致压物为主的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重症颈椎病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确诊后 ,手术部位在局麻加颈丛麻醉下进行 ,术中全部使用我们设计的JZ— 1型颈椎病特殊器械行前路病椎椎间... 目的 探讨对以切除钩椎关节椎后增生骨赘一切致压物为主的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重症颈椎病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确诊后 ,手术部位在局麻加颈丛麻醉下进行 ,术中全部使用我们设计的JZ— 1型颈椎病特殊器械行前路病椎椎间盘切除、钩椎关节骨赘刮除、取自体髂骨作植骨 ,融合椎间盘及稳定椎体 ,应用于严重的各种不同的压迫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OALL型及创伤型颈椎病 )。结果 手术共实施 1 1 2例各型颈椎病 ,按型施术。经 7年 5个月~ 1 8年的远期随访 ,经分级标准分析优良率达 96 4% ,术后大部分已康复。结论 颈椎病由于解剖、生理学上的特殊 ,手术时既要应用精确的手术器械 ,讲究手术技巧 ,消除术中震荡及副损伤 ,又要解除主要致病因素和缩短术程。掌握有关颈椎病微细解剖结构及主要的神经血管配布 ,处理好术中意外情况 ,减少出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节节骨赘切除 前路减压融合术 治疗 远期疗效 病例分析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易难 杨毅 +1 位作者 马立泰 刘浩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6期568-57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估和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方法经过标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且应用Zero-P或... 目的系统评估和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方法经过标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且应用Zero-P或传统颈椎前路钢板的患者,根据标准的Bazaz吞咽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吞咽情况进行电话随访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程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筛选出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164例,其中Zero-P组80例,钢板组8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至少12个月以上随访进行吞咽困难评估。Zero-P组和钢板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总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7.50%和42.86%、18.75%和33.33%、11.25%和23.81%、8.75%和20.24%、6.25%和16.67%,根据非参数检验(Mann Whitney U test)结果显示,Zero-P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术后历次随访时间点均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和传统的颈椎前路钢板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能降低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大部分吞咽困难患者为轻度和中度吞咽困难,重度吞咽困难不常见,并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大部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将得到自发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固定 钢板 吞咽网难 前路盘切除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对已退变椎间盘邻近间盘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涛 张弘来 丁惠强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8期897-899,共3页
目的研究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术前手术邻近间盘已退变因素对术后该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46例,依据X线的Hilibrand退变分级... 目的研究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术前手术邻近间盘已退变因素对术后该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46例,依据X线的Hilibrand退变分级标准将手术邻近间盘分为退变组和未退变组,通过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颈椎X线侧位片(依据X线的Hilibrand退变分级标准)和(或)颈椎MRI(依据Pearce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观察术前及术后该节段退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4~72个月,平均37.5个月。46例患者(共有手术邻近间盘92个)获得颈椎X线侧位片随访,依据Hilibrand退变分级标准显示颈椎术前邻近间盘退变组术后退变率50.0%,高于未退变组术后退变率21.2%(χ2=8.42,P=0.004);46例患者中25例患者(共有手术邻近间盘50个)获得颈椎MRI随访,依据MRI的Pearce退变分级标准显示颈椎术前邻近间盘退变组术后退变率50.0%高于未退变组术后退变率20.0%(χ2=4.96,P=0.03)。结论颈椎病患者术前手术邻近间盘已退变因素是加速术后邻近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术 邻近 退变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高度四种测量方法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良意 喻关标 徐建伟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评价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高度变化的四种测量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由2名医师分别采用前椎间隙高度直接测量法、椎间隙高度指数法、盘-椎比值法、颈前柱高度测量法,测量68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颈椎X线侧位片的椎间高度,计算相... 目的 评价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高度变化的四种测量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由2名医师分别采用前椎间隙高度直接测量法、椎间隙高度指数法、盘-椎比值法、颈前柱高度测量法,测量68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颈椎X线侧位片的椎间高度,计算相应结果,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以颈前柱高度测量法的相关系数(0.836)最大,前椎间隙高度直接测量法相关系数(0.639)最小。结论 四种测量方法中,以颈前柱高度测量法最为可靠,测量方法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术 高度 测量方法 可靠性 脊髓型
下载PDF
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顺吕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fusion,ACDF)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5-01-2017-03行ACDF治疗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骨密度值及术后1年相...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fusion,ACDF)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5-01-2017-03行ACDF治疗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骨密度值及术后1年相邻节段异位骨化情况,分析术前骨质疏松分级、骨质疏松变化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年无异位骨化(0级)65例,骨化1级35例,骨化2级20例;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术前骨质疏松分级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程度正相关(P<0.05);术后骨质疏松变化越好,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程度越低,即两者负相关(P<0.05);术前、术后1年患者骨密度均随异位骨化分级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骨质疏松可能是导致ACDF患者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抗骨质疏松干预可能降低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前路减压融合术 相邻节段异位骨化 相关性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混合富血小板血浆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刘宪翠 王路 +1 位作者 徐浩 李贤海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0期1853-1855,1995,共4页
目的分析含富血小板血浆(PRP)混合同种异体骨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CDF)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ACDF术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间融合器混合自体骨为A组,30例采用颈椎融合填充同种异体... 目的分析含富血小板血浆(PRP)混合同种异体骨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CDF)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ACDF术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间融合器混合自体骨为A组,30例采用颈椎融合填充同种异体骨混合富血小板血浆作为对照组B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3月及6月的融合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融合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椎正侧位X片显示,A、B组术后3个月影像学融合率分别为76.7%、80%,术后6个月影像学融合率分别为97%、100%,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DF中采用同种异体骨混合富血小板血浆可以替代自体骨,减少手术创伤提高融合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同种异体骨 前路盘切除融合术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与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俊英 吕晓微 杨忠良 《中国伤残医学》 2006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与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院对脊髓型颈病上述两种术式各5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进行放射学及临... 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与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院对脊髓型颈病上述两种术式各5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进行放射学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5例,除1例钛板置入角度轻度偏斜,融合时间延迟至1年外,其余4例均于术后3个月~6个月获得良好的椎间融合,无椎间不稳.骨块滑脱、鹅颈畸型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5例,1例骨块滑脱,2例鹅颈畸型,但椎间植骨已融合,1例不融合,形成假关节、椎间不稳.结论: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能有效预防由单纯植骨易发生的骨块滑脱、椎间不稳、鹅颈畸型等并发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植骨融合术 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袁峰 龚维成 +3 位作者 郭开今 施伟 周冰 葛保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 观察颈前路减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14 0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其中 5 9例获得 3a以上的随访 ,平均 2 .5a。结果 脊髓功能改善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 17分法评定 ,平均改善率 6 3.9%。结... 目的 观察颈前路减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14 0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其中 5 9例获得 3a以上的随访 ,平均 2 .5a。结果 脊髓功能改善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 17分法评定 ,平均改善率 6 3.9%。结论 手术疗效与前后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病程的长短、术中减压彻底性、植骨块是否松动塌陷等有关 ;另外 ,如果合并有颈椎病交感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下载PDF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初步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丁一 杨震 赵伟峰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9期48-48,共1页
目的: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30例联合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颈前路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VAS评分。结果:患者颈椎功能JOA评分从治疗前的(8.2±1.5)... 目的: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30例联合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颈前路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VAS评分。结果:患者颈椎功能JOA评分从治疗前的(8.2±1.5)分提高到(15.2±2.3)分,VAS评分从治疗前的(7.2±1.1)分下降至(1.5±0.8)分。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应用于颈前路融合术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前路融合固定系统 前路融合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