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联合术后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杨姝玥 樊思远 +2 位作者 庄子逸 移平 唐向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使用中药是否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患者被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其中单纯手术组32例,手术联合中药组26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纳入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患者均完成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3.00±0.75 vs 2.00±1.00;2.00±1.00 vs 2.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15.00±3.00 vs 13.00±3.00;13.94±1.90 vs 1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可解除患者颈神经受压状态,术后联合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椎病 中医中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融合材料辅助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高锋 王林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95-97,12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融合材料在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基于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 目的:观察不同融合材料在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基于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自体组(30例)、异体组(30例)及联合组(30例),自体组术中采用修饰后的自体髂骨治疗,异体组术中采用同种异体骨结合Cage椎间融合器治疗,联合组术中采用修饰后的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Cage椎间融合器治疗,比较三组术后颈椎疼痛情况、颈椎高度、颈椎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2、4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术后2、4周颈椎高度均高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随访第3、6、12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学会治疗分数(JOA)评分均高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随访第3、6、12个月时的植骨融合率均高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自体组、异体组(P<0.05)。结论:修饰后的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Cage椎间融合器联合用于ACDF手术可促进患者颈椎高度及功能恢复,对提高植骨融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自体髂骨 异体同种骨 Cage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日间管理模式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唐龙 陈宇 +6 位作者 汪凡栋 刘元彬 宋昭君 王淼 周永 刘会毅 郑佳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3-799,共7页
目的:探究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CDD)纳入日间管理模式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接受日间ACDF... 目的:探究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CDD)纳入日间管理模式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接受日间ACDF手术治疗的12例CDD患者。其中,女性10例,男性2例,年龄53.7±8.6岁(36~67岁),单节段手术8例,双节段手术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出院后30d再入院率及并发症、患者就医满意度等,评价手术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结果。术前和出院当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recovery rate,RR)评估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术后2d,拍摄颈椎X线片、CT及MRI以评估置入物的位置、神经减压情况和颈椎生理曲度。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时间2.5±0.8个月(1~6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手术时间为71.3±20.5min,术中出血量为14.6±8.4mL,术后引流量为8.8±7.3mL。出院当日VAS(2.1±0.9分)、NDI[(22.4±3.5)%]、JOA评分(14.3±1.1分)较术前VAS(6.6±1.7分)、NDI[(66.3±4.7)%]、JOA评分(8.3±1.3分)分别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RR为100%。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8.3%),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消失。随访期间,无出院后30d内再入院病例,1例患者出院后6d出现切口血肿,患者无呼吸及吞咽困难,经专科检查评估后行加压包扎,4d后自愈。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置入物位置理想,神经减压充分,术后颈椎生理曲度(28.7°±2.0°)较术前(15.7°±4.6°)明显改善(P<0.05)。结论:日间ACDF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较为满意,可为合适的CDD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椎退变性疾病 安全性 早期疗效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对比
4
作者 刘剑军 熊建卫 +1 位作者 鄢义云 刘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5期34-39,共6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ACCF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下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颈椎疼痛程度、颈椎曲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两组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及颈椎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JOA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颈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8%,低于对照组的16.95%(P<0.05)。结论:与ACCF术比较,显微镜下ACDF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改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颈椎疼痛,调节颈椎曲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椎病 显微镜下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挥鞭样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凯 蔡凯文 +4 位作者 罗科锋 卢斌 张威 陆继业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椎间盘突出 挥鞭样损伤 椎椎管狭窄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曹况钟 王勇平 +2 位作者 周永强 陈晓 王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90例双节段CSM患者,其中48例行ACDF术治疗(观察组),42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疗效...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90例双节段CSM患者,其中48例行ACDF术治疗(观察组),42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临床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节段融合率均为100%,术后1、6月融合节段高度较术前增高(P<0.05),融合节段Cobb's角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6月颈椎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较术前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ACDF和ACCF治疗双节段CSM均可取得较好疗效,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和疼痛情况,且并发症发生较少,ACDF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更小,更有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植骨融合术 脊髓型椎病
下载PDF
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引流及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彭苑妮 吴永生 +1 位作者 胡杏平 林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目的对比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DF)术后负压引流与常压引流的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26例行ACDF手术的患者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例。2组患者术后基础处理相同。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负压引流,研究组行常压引流。... 目的对比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DF)术后负压引流与常压引流的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26例行ACDF手术的患者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例。2组患者术后基础处理相同。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负压引流,研究组行常压引流。观察拔出引流管前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引流量、换药次数、护理总次数等。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颈部血肿、气管压迫、神经或脊髓损害的并发症表现。术后引流量研究组(12. 20±7. 20) mL,小于对照组的(21. 10±8. 6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术后至拔管时换药次数研究组(2. 20±0. 40)次,对照组(2. 50±0. 50)次,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次数对照组多于研究组(P <0. 05)。结论单节段ACDF术后常压引流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减少护理工作量,是一种可供临床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负压引流 引流管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光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4期109-111,共3页
目的分析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接受传统... 目的分析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接受传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3个月观察分析2组疗效、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颈椎功能(JOA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6.08%高于对照组82.35%(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JO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92%(2/51)与对照组9.80%(5/5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疗效确切,并可显著减轻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椎功能 单节段神经根型椎病 疗效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超 刘春 +2 位作者 张玉发 蒋盛旦 蒋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5,共9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科行ACDF治疗的55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Zero-P VA治疗27例(Zero-P组),应用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治疗28例(钛板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Cobb角。采用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Bazaz吞咽困难评分及植骨融合率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3.17±4.75个月。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NDI指数和JOA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Zero-P组手术时间3节段为95.47±5.24min,4节段为115.12±7.53min,较钛板组手术时间(3节段130.85±6.97min和4节段155.69±9.28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颈椎Cobb角在术后3个月时为16.71°±1.28°,末次随访时为15.69°±0.26°,均优于术前(10.5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颈椎Cobb角术后3个月时为16.95°±2.64°,末次随访时为16.01°±1.71°,优于术前(10.67°±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各时间点颈椎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例(3.70%)发生椎前异物感,术后1个月完全消失,无吞咽困难发生,未见相邻节段退变加速。钛板组术后4例(14.29%)发生椎前异物感,于术后2~4个月逐渐消失;术后3例(10.71%)发生吞咽困难,其中轻度1例(3.57%),中度2例(7.14%),3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逐渐好转,1例(3.57%)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年取出钛板,患者声音嘶哑无明显改善;2例(7.14%)患者出现相邻节段(C2/3)退变加速,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予以保守观察。两组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Zero-P组植骨融合率为88.89%,钛板组植骨融合率为92.86%,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达到有效植骨融合,但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硬脊膜损伤、食管损伤、神经根损伤、椎前血肿、伤口感染、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在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零切迹融合器能够达到与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一致的临床疗效,和重塑颈椎曲度并恢复颈椎间隙高度的作用,并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钛板
下载PDF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疗效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胜 孔令伟 +1 位作者 徐昆 孙志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采用ACDF治疗8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根据手术前后颈椎X线片矢状位测量矢状位轴向距离(SVA...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采用ACDF治疗8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根据手术前后颈椎X线片矢状位测量矢状位轴向距离(SVA)、T1倾斜角(T1S)、颈椎前凸角。结果患者均获1年随访。SVA、颈椎前凸角、T1S、JOA评分术后1年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升高),NDI、VAS评分术后1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颈椎前凸角与术后1年JOA评分呈正相关,与术后1年VAS评分呈负相关;术后1年,颈椎前凸角与VAS评分呈负相关,SVA与JO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与颈椎功能及颈肩痛的改善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矢状位序列 脊髓型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下载PDF
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颈椎椎间高度和整体曲率的影像学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启航 陈涛 +3 位作者 张岩 张锦飙 谭军 郭松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后颈椎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曲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节段ACDF治疗的119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及影像学资料。通...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后颈椎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曲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节段ACDF治疗的119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及影像学资料。通过使用患者的颈椎X线平片测量融合前后椎间隙的高度。同时测量侧位片上第2颈椎至第7颈椎的Cobb角,以评估颈椎的整体曲度。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资料,以说明置入椎间融合器对颈椎椎间高度和整体曲度的影响。结果术后神经功能JOA及Nurick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椎间前高度(anterior intervertebral height, AIH)和椎间后高度(posterior intervertebral height, PIH)均明显低于正常椎间高度(P<0.01),术后AIH明显升高,恢复正常;术后PIH与术前相比同样明显增加。术后颈椎曲度[(22.36±5.07)°]较术前[(16.53±6.85)°]明显增加(P<0.01),但是并未恢复至正常曲度。结论 ACDF手术能够完成有效的神经减压改善神经功能,并且该手术能够恢复颈椎退变节段的椎间高度及改善颈椎整体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影像学研究 椎间隙高度 椎整体曲度
下载PDF
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K线倾斜角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青松 陈骞 +5 位作者 冯俊飞 杨洋 刘凯鑫 冉汉清 赵强 何江涛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32-836,共5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K线倾斜角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因颈椎病行ACDF的患者38例。测量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T1倾斜角(T1s)、C 2-C 7 Cobb角、C 2-C 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K线倾斜角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因颈椎病行ACDF的患者38例。测量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T1倾斜角(T1s)、C 2-C 7 Cobb角、C 2-C 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 2-C 7 SVA)和K线倾斜角。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评价临床预后。分析矢状位参数之间以及与ND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在ACDF术后矢状位参数中,K线倾斜角与C 2-C 7 SVA(r=0.405,P=0.000)、T1倾斜角(r=0.723,P=0.000)呈正相关;C 2-C 7 Cobb角与C 2-C 7 SVA(r=-0.216,P=0.041)和T1倾斜角(r=-0.220,P=0.037)呈负相关;C 2-C 7 SVA与T1倾斜角呈正相关(r=0.211,P=0.045)。术前与术后K线倾斜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颈椎矢状位参数与ND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中,术前NDI评分与术前C 2-C 7 SVA(r=0.517,P=0.000)、K线倾斜角(r=0.482,P=0.000)呈正相关;随访NDI评分与术后T1倾斜角(r=0.253,P=0.016)、C 2-C 7 SVA(r=0.316,P=0.002)、K线倾斜角(r=0.480,P=0.000)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当随访K线倾斜角>19.18°时,随访NDI评分>25(R 2=0.230,P=0.000)。结论K线倾斜角是评价颈椎矢状面平衡、预测单节段ACDF临床预后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当K线倾斜角>19.18°时,患者的临床预后可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K线倾斜角 椎矢状位参数 NDI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患者颈椎病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立晨 苗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694-3697,共4页
目的分析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老年患者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共收治老年颈椎病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接受传统方案,观察组60例接受显微镜辅助下ACDF。观察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 目的分析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老年患者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共收治老年颈椎病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接受传统方案,观察组60例接受显微镜辅助下ACDF。观察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大出血、切口感染及两组术前、术后1 w、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以此观察患者颈部与上肢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 w、术后3个月VAS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1 w、术后3个月VAS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没有患者发生神经损伤与大出血情况,均有1例切口感染,两组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ACDF是治疗老年患者颈椎病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痛感,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椎病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后路单开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万石 王少波 +3 位作者 赵晓奎 王大民 王强 肖克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34-1635,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ervicalCage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同时,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例,平均随访6个月...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ervicalCage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同时,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例,平均随访6个月。按40分法和JOA评分对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测量颈椎术前术后前柱高度及椎管宽度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明显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40分法平均37分,改善率83%;JOA评分16.5分,改善率91%;前柱高度平均增加1.28mm;椎管宽度平均增加2.22mm。[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效恢复了颈椎前柱高度、增加椎管宽度,明显改善了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椎间融合器 椎管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 椎间融合术 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后路单开门术 治疗 JOA评分 前路
下载PDF
颈椎间盘置换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建安 《中外医疗》 2019年第6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应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行ACDF的42例纳入对照组,将行颈椎间盘置换术的36例纳入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病应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行ACDF的42例纳入对照组,将行颈椎间盘置换术的36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颈椎活动度(ROM),采用脊髓型颈椎病功能评估JOA 17分法评价患者颈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94.44%相当(χ~2=2.08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分别为(92.25±18.59)min、(6.33±1.25)d、(102.35±24.05)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8、0.936、0.33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的颈椎JOA评分分别为(15.38±4.51)分、(15.55±4.20)分,均较手术前显著提高(t=0.171,P<0.05);观察组术后病变颈椎ROM、上位节段ROM和下位节段ROM分别为(46.08±8.13)°、(8.20±2.14)°、(6.75±2.3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4.128、5.336、3.863,P<0.05)。结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给予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者可保持较为稳定的ROM,可避免邻近节段脊椎过早发生退行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治疗效果 椎间盘置换术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君豪 娄朝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放式ACDF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显...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放式ACDF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显微镜下ACDF组(A组,42例)和传统开放式ACDF组(B组,36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JOA评分、VAS评分和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12个月JOA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脊髓型颈椎病均有良好疗效,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但显微镜下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显微镜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对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的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兵 彭宝淦 何鑫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12期694-697,共4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4-03至2016-03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及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4-03至2016-03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及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7例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1例接受了ACDF,36例拒绝接受手术,选择保守治疗。87例中有82例完成了为期1年的跟踪调查,其中包括手术组49例(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33例(保守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观察并分析两组的颈痛变化;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自评主观评价。结果 (1)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的VAS评分和NDI值较治疗期前均显著降低(F=648.005,P<0.001;F=731.421,P<0.001),经LSD-t检验提示,手术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和NDI值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01)。(2)手术组的抑郁症状在治疗后短时间内有所改善,保守组未见明显改善。(3)手术组治疗后主观评价效果显著好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92,P<0.001)。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ACDF可显著缓解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症状,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 椎间盘源性 椎功能障碍指数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志明 李云建 李康强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76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前路减压术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B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76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前路减压术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B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及颈肩部疼痛、脊髓功能改善效果,根据X线片测量相关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颈托保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前颈肩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6个月两组VAS评分、JOA评分依次显著改善(P<0.05),且与A组比较,B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显著较低,术后1、2、6个月JOA评分升高幅度明显较大(P<0.05)。两组术前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均显著增高(P<0.05),但A组、B组术后6个月上述影像学指标维持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SM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后者术后见效更快,更有利于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CSM 疗效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文龙 周炳华 +4 位作者 黄伟 祝晓聪 李艳青 杨寿志 余文忠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3例,按手术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观察组67例,采用颈前...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3例,按手术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观察组67例,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结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影像学指标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和融合节段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者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1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吞咽不适,术后6个月均消失。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结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创伤较小,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 内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后颈长肌、颈伸肌形态学变化与改良日本矫形协会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林钦 李晓博 李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后颈长肌、颈伸肌形态学变化与改良日本矫形协会(mJOA)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ACDF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采用mJOA评分及NDI评价颈...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后颈长肌、颈伸肌形态学变化与改良日本矫形协会(mJOA)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ACDF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采用mJOA评分及NDI评价颈椎功能状态,并进行MRI检查,测量C 2~C 7各椎间盘水平颈长肌截面积(AxCSA)和长短径线比值(RLS),依据层厚计算颈长肌容积,同时测量相同层面颈伸肌截面积(CESA)并将其与相应椎体截面积(VBA)的比值作为颈伸肌容积。比较手术前后颈长肌、颈伸肌的形态学变化,并与mJOA评分及ND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时,手术节段AxCSA和颈长肌容积较术前显著减少,RLS较术前显著增加(均P<0.05)。术前和术后12个月时CESA、CESA/VB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时mJOA评分明显增加,而NDI显著下降(均P<0.05)。颈长肌容积与NDI呈负相关(P<0.05),与mJOA评分无相关性(P>0.05);CESA/VBA与mJOA评分和NDI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ACDF后CESA和颈伸肌容积无明显改变,而手术节段相应的颈长肌形态变化显著,且颈长肌容积与术后NDI存在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长肌 伸肌 部功能障碍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