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1
作者 陈露 安宁 杜凤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收集人口学特征和临床指标,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骨密度,检测部位:腰椎L1~4、股骨颈、Ward三角区、全髋部,骨质疏松诊...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收集人口学特征和临床指标,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骨密度,检测部位:腰椎L1~4、股骨颈、Ward三角区、全髋部,骨质疏松诊断标准:≥1个部位骨密度值低于骨量峰值2个标准差。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N-端骨钙素(N-MID)、25-羟维生素[25-(OH)]D浓度、总Ⅰ型胶原氨基端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浓度。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腰椎L1~4、股骨颈、Ward三角区、全髋部骨密度水平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骨钙素、N-MID、25-(OH)D、总PINP水平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腰椎L1~4、股骨颈、Ward三角区、全髋部骨密度水平呈负相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骨钙素、N-MID、25-(OH)D、β-CTX、总PINP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β-CTX呈正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腰椎L1~4骨密度、骨钙素、N-MID、25-(OH)D、β-CTX、总PINP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腰椎L1~4骨密度、骨钙素、N-MID、25-(OH)D、β-CTX、总PINP联合检测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骨密度 代谢指标
下载PDF
颈动脉高频超声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晓霞 祝中荣 肖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46-48,53,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高频超声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的60例颈动脉斑块合并冠心病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同期接受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的60例单... 目的探究颈动脉高频超声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的60例颈动脉斑块合并冠心病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同期接受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的60例单纯颈动脉斑块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颈动脉高频超声参数[斑块体积(PV)、斑块面积(PA)、斑块厚度(PT)]和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经Pearson线性方程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糖脂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PV、PA、PT、FPG、TC、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A、PT水平分别与FPG(r=0.457、0.423、0.613)、TC(r=0.528、0.517、0.562)、TG(r=0.571、0.544、0.436)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r=-0.475、-0.498、-0.515)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高频超声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有一定相关性,颈动脉高频超声参数越高可能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脂代谢 动脉斑块 高频超声参数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β-catenin、E-cadherin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钙磷代谢、颈动脉钙化的关系
3
作者 高剑 梁铮 +2 位作者 赵飞 刘小静 马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E-钙黏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钙磷代谢、颈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钙... 目的探讨血清E-钙黏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钙磷代谢、颈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钙化组(n=44)和非颈动脉钙化组(n=68),另选同期于该院接受体检的9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E-cadherin、β-catenin及钙磷代谢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E-cadherin、β-catenin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钙磷代谢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E-cadherin、β-catenin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iPTH)、肌酐、碱性磷酸酶、β-caten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cadh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钙化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肌酐、碱性磷酸酶、β-catenin水平均高于非颈动脉钙化组,E-cadherin水平低于非颈动脉钙化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E-cadherin与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肌酐、碱性磷酸酶均呈负相关(r=-0.453、-0.654、-0.365、-0.490、-0.411、-0.377,均P<0.05),血清β-catenin水平与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肌酐、碱性磷酸酶均呈正相关(r=0.444、0.345、0.421、0.398、0.651、0.622,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cadherin、β-catenin及二者联合预测糖尿病肾病颈动脉钙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95%CI 0.795~0.894)、0.853(95%CI 0.801~0.901)、0.901(95%CI 0.851~0.9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E-cadherin(OR=3.789,95%CI 2.055~6.983)、β-catenin(OR=4.104,95%CI 1.795~9.385)、钙磷乘积(OR=2.998,95%CI 1.895~4.743)、iPTH(OR=2.713,95%CI 1.787~4.118)均是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β-catenin水平升高,E-cadherin水平降低,二者与患者钙磷代谢、颈动脉钙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钙化的有效指标,同时二者联合对颈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E-钙黏蛋白 Β-连环蛋白 钙磷代谢 动脉钙化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分析
4
作者 王雪婷 江峰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纳入病患组,并分成三组,分别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亚组(甲组=30)、高...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纳入病患组,并分成三组,分别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亚组(甲组=30)、高血压无糖尿病亚组(乙组=30)、糖尿病无高血压亚组(丙组=30),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将其设为参照组。均进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对左侧颈总动脉(LCCA)进行测量,分析管壁圆周方向上整体及节段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AS),通过E-Tracking技术对颈动脉僵硬度系数(β),顺应性(AC)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病患组中各组患者LVEDD、IVSD、LVPWD、LVMI及RWT均增高(p<0.05),E峰及E/A比值减低(p均<0.05),各组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患组中各分组患者LCCA的β值、PWVβ较正常组增高,AC减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甲、乙、丙组整体、5~7点、7~9点方向CAS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丙组的CAS下降明显(p<0.05);整体CAS与β、年龄呈负相关,与AC呈正相关。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颈动脉弹性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将颈动脉弹性的详细情况准确反映出来,早期检测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以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水平,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半点追踪技术 代谢综合征 动脉弹性 僵硬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糖脂代谢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许婷 巩增锋 《甘肃科技》 2024年第3期97-100,共4页
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糖脂代谢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选用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综合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比... 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糖脂代谢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选用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综合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比较2组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差异;研究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统计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比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在颈动脉斑块组,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无颈动脉斑块组高,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HbA1c≥7%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HbA1c<7%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HbA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起构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OR=1.086、2.500、1.713、1.383、7.788,P<0.05)。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可能与血糖、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其危险因素可能为糖尿病病程、BMI、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斑块 糖脂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老年T2DM患者糖代谢、凝血功能、甲状腺激素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6
作者 尹晨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7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凝血功能、甲状腺激素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T2DM患者。依据颈动脉中膜厚度(CIMT)检查结果分为A组32例和B组28例。另选同期进行体检...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凝血功能、甲状腺激素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T2DM患者。依据颈动脉中膜厚度(CIMT)检查结果分为A组32例和B组28例。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非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糖代谢[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水平。分析各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A组、B组FPG、2hPBG、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B组PT、APTT、TT、Fib水平高于A组(P<0.05),A组PT、APTT、TT、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组、对照组TSH、FT3、FT4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T2DM患者CIMT与PT、APTT、TT、Fib、TSH均呈正相关(P<0.05),老年T2DM患者CIMT与FT4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异常、血液高凝状态、甲状腺激素异常,水平变化影响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代谢 凝血功能 甲状腺激素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与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杜瑞雪 范利 +1 位作者 韦立新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 ,并与同一个体的冠状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尸体解剖病例 15例。将所有病例之两侧股动脉、颈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连续取材 ,光镜下观察三者动脉粥样...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特点 ,并与同一个体的冠状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尸体解剖病例 15例。将所有病例之两侧股动脉、颈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连续取材 ,光镜下观察三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态学、病变分布情况 ,并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在老年患者中 ,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晚期斑块尤其是复合病变为主 ,与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似。右股动脉的斑块检出率达 93.3%。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比较 ,股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范围较小 ,程度较轻。三者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范围上无相关性。结论 股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间接指标。但在同一个体 ,不能用股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冠状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 病理学
下载PDF
颈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模型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菁 王珏 谭华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0-896,共7页
目的建立犬动物模型,研究特定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脉壁退化是否会导致动脉瘤发生发展。方法建立18只犬颈总动脉(CCA)新分叉模型,随机分组为弹力蛋白酶处理组(EBG,n=9)和分叉模型对照组(CBG,n=9);同时设弹力蛋白酶处理直段CCA对照组(ESG,n... 目的建立犬动物模型,研究特定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脉壁退化是否会导致动脉瘤发生发展。方法建立18只犬颈总动脉(CCA)新分叉模型,随机分组为弹力蛋白酶处理组(EBG,n=9)和分叉模型对照组(CBG,n=9);同时设弹力蛋白酶处理直段CCA对照组(ESG,n=3)。术后即刻,术后12周、24周分别行血管造影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术后12周和24周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血管造影显示EBG组5只犬模型CCA分叉顶部出现新生动脉瘤形成,瘤体平均直径(3.2±0.4)mm,CBG组和ESG组均未观察到新生动脉瘤形成;EBG组新生动脉瘤在随访期间未见破裂。组织学分析显示EBG组内层弹力膜不连续、弹力纤维断裂、肌层变薄、平滑肌细胞减少,炎性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MMP-2、MMP-9表达增多(与CBG组和ESG组对比,P<0.001)。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EBG组分叉顶部壁面切应力减低、血流速度减慢、相对压力和总压力最高,动脉壁重塑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本实验表明动脉壁退化和动脉分叉处血流动力学作用可导致犬模型新生动脉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物模型 动脉 血流动力学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学分型的演变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伟 赵伟秦 卢德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病理学分型 演变 病理学特点 动脉管壁 心肌梗死 致死原因 生命科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状态、脑氧代谢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调控机制探讨
10
作者 薛金磊 聂云龙 +1 位作者 张乐 郑晨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对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状态、脑氧代谢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抽签法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104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分成两组(各52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对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状态、脑氧代谢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抽签法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104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分成两组(各52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脑氧代谢、脑血管动力学、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脑血管动力学:研究组患者术后早期舒张压与临界压差(DP)、外周阻力(R)、脉搏波波速(Wv)低于常规组,平均血流量(Qmean)及平均流速(Vmean)高于对照组,脑氧代谢:研究组患者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氧含量差(DajvO_(2))低于常规组,脑氧摄取率(COER)、颈内静脉球血氧含量(CjvO_(2))、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_(2))高于常规组,血清炎性因子:研究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3 (IL-13)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高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过程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患者脑氧代谢,减轻炎性反应保护脑的同时不增加麻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剥脱术 右美托咪定 脑氧代谢 血流动力学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门保忠 周定标 石怀银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细胞因子的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基质的变化和相关酶类的表达、细胞膜受体的表达、粘附分子的...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细胞因子的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基质的变化和相关酶类的表达、细胞膜受体的表达、粘附分子的表达、原癌和抗癌基因表达与基因调控,阐述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基因治疗的方向,从根本上解决病因治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动脉粥样硬化分子病理学研究 综述 缺血性脑血管病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与血管造影和组织病理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万杰清 李善泉 江基尧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2期901-906,共6页
目的对离体颈动脉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DSA)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探索IVUS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国人尸体离体... 目的对离体颈动脉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DSA)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探索IVUS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国人尸体离体颅外段颈动脉共14根,连接于脉冲泵闭合环路循环系统,分别进行IVUS、DSA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血管管径、观察血管壁情况,并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4根血管共42幅IVUS血管横断面图像和42张相对应部位血管的石蜡切片分析,IVUS共检测出15个粥样硬化斑块与组织病理检查相符合,1个IVUS怀疑为溃疡性斑块,病理检查为血栓附壁无明显斑块,IVUS检测斑块的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96%。而DSA诊断颈动脉轻度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47%。IVUS、DSA和组织病理学测量血管管径经相关分析,三者的测得值具有相关性。结论IVUS能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质,精确地测量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和长度,特别是在病变早期,这在DSA影像中往往不易察觉,IVUS弥补了DSA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组织病理学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9
13
作者 尚进林 田桂玲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粥样斑块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炎症在从稳定性斑块向不稳定斑块的转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和导致缺血性卒中的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病理学特征 缺血性卒中 脂质核心 纤维帽
下载PDF
犬实验性颈总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治疗系列研究之三:载瘤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14
作者 丁永红 戴大英 +2 位作者 陈克敏 罗其中 张善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98-700,共3页
目的: 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研究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 对7 个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内置入支架后3 天、1 周、3 周动脉瘤及附近载瘤动脉取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支架置入后... 目的: 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研究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 对7 个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内置入支架后3 天、1 周、3 周动脉瘤及附近载瘤动脉取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支架置入后瘤腔完全被血栓充填,且血栓质地由软变硬,最后与瘤壁连为一体,支架表面被纤维肌样组织覆盖。结论: 将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可同时促使瘤腔内形成血栓而闭塞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血管内支架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兔颈动脉CO_2激光环形连续吻合与缝线吻合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
15
作者 赵荣 杨继庆 蔡振杰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比较CO2激光环形连续吻合与缝线吻合血管的组织损伤程度及血管正常结构恢复速度。方法将24只家兔的左右颈动脉切断后分别用CO2激光环形连线吻合或缝线吻合,于吻合术后24h、3d,1、2、4和8周分别取材进行血管吻合口的光镜和扫描电镜... 目的比较CO2激光环形连续吻合与缝线吻合血管的组织损伤程度及血管正常结构恢复速度。方法将24只家兔的左右颈动脉切断后分别用CO2激光环形连线吻合或缝线吻合,于吻合术后24h、3d,1、2、4和8周分别取材进行血管吻合口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激光吻合组,血管内膜损伤小,管壁各层次结构清晰,炎症反应轻;缝线吻合组,血管内膜损伤重,管壁各层次结构紊乱,有断裂损伤,炎症反应重。激光吻合组术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早,弹力纤维含量多,平滑肌细胞排列有序;缝线吻合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晚,缝线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管壁有肉芽组织增生。结论用CO2激光环形连续吻合小血管比用缝线吻合,血管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CO2激光 环形连续吻合 缝线吻合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颈动脉活动性斑块的临床、超声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16
作者 刘玮 田敏 +1 位作者 冯弈博 刘尊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对颈动脉活动性斑块的临床、超声、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5例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活动性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4例影像学表现为责任动脉供血... 目的对颈动脉活动性斑块的临床、超声、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5例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活动性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4例影像学表现为责任动脉供血区分水岭及皮质多发新鲜脑梗死。3例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远端带蒂活动性斑块,2例为颈动脉斑块上膜样稍强回声信号,随心动周期做往复运动。3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例病理显示活动性斑块为吞噬脂质的组织细胞及胆固醇结晶聚集,1例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表面纤维帽不完整,表面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结论颈动脉活动性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其超声学及病理学特征不同,决定了其导致缺血事件发生的机制不同,在不能明确其性质的前提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活动性斑块 缺血性卒中 病理学特征 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RPM7、Sirtuin-1与钙磷代谢、颈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向元兵 胡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瞬时受体电位通道7(TRPM7)、沉默调节蛋白-1(Sirtuin-1)与钙磷代谢、颈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DN患者作为DN组,另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120例2型糖尿...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瞬时受体电位通道7(TRPM7)、沉默调节蛋白-1(Sirtuin-1)与钙磷代谢、颈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DN患者作为DN组,另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TRPM7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irtuin-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DN患者血清TRPM7、Sirtuin-1水平与钙磷代谢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DN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DN组血肌酐、尿素氮、血清TRPM7、血磷、颈动脉钙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DN组Sirtuin-1、血钙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N患者血清TRPM7与血钙呈负相关(r=-0.247,P=0.000),与血磷呈正相关(r=0.415,P=0.000);DN患者血清Sirtuin-1与血钙呈正相关(r=0.367,P=0.000),与血磷呈负相关(r=-0.505,P=0.000)。钙化组DN患者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血肌酐、血磷、TRPM7水平高于非钙化组(P<0.05),血镁、血钙、Sirtuin-1水平低于非钙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镁≤0.89mmol/L[OR=2.277(95%CI:1.521,3.410)]、TRPM7≥1.41[OR=3.019(95%CI:1.901,4.795)]、Sirtuin-1≤8.81 ng/mL[OR=2.591(95%CI:1.657,4.051)]是DN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DN患者血清TRPM7升高、血清Sirtuin-1降低,两者与钙磷代谢密切相关,且血清TRPM7高表达、Sirtuin-1低表达是DN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动脉钙化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7 沉默调节蛋白-1 钙磷代谢
下载PDF
青年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宪全 李尚 +4 位作者 赵欣宇 王春梅 冯蔚 杨沛沛 钱林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5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青年肥胖(OB)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8例20~40岁的OB患者,依据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OB合并MS(OB-MS)组(57例)和单纯OB组(51例),同期选取来院体检的47名体重正常受检者纳入健... 目的:探讨青年肥胖(OB)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8例20~40岁的OB患者,依据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OB合并MS(OB-MS)组(57例)和单纯OB组(51例),同期选取来院体检的47名体重正常受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收集入组者的性别、年龄、血糖、血脂、血压、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右侧颈动脉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比较3组间上述观察指标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OB-MS组右侧颈动脉局部PWV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OB-MS组的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8,χ^(2)=29.83,χ^(2)=75.51;P<0.001);单纯OB组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与OB-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7,χ^(2)=26.14,χ^(2)=38.19;P<0.001);单纯OB组高血糖、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21,χ^(2)=13.33;P<0.001);OB-MS组的右侧颈动脉CIMT、右侧颈动脉局部PW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Z=41.94,Z=38.11;P<0.001);OB-MS组的右侧颈动脉局部PWV高于单纯OB组(Z=27.03,P<0.017);单纯OB组的右侧颈动脉CIMT高于健康对照组(Z=21.48,P<0.0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右侧颈动脉CIMT增厚、体质量指数(BMI)增加是OB-MS组右侧颈动脉局部PWV升高影响因素。结论: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青年OB-MS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CIMT和BMI增加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OB) 代谢综合征(MS) 动脉内中膜厚度 动脉弹性 脉搏波传导速度 超声
下载PDF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估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雷 焦杨 +6 位作者 刘玮 薛阳利 王月 魏玲云 张美丽 张静 杨妙妍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极速成像技术在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6例MS患者,将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65例),将无合并颈动脉狭窄得患者纳入对照组(41例)。使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检测两组... 目的:研究超声极速成像技术在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6例MS患者,将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65例),将无合并颈动脉狭窄得患者纳入对照组(41例)。使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检测两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开始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收缩期结束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两组颈动脉PWVBS、PWVES及IMT,以及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MS患者双侧颈动脉PWVBS、PWVES及IMT;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WVBS、PWVES及IMT预测MS发生颈动脉狭窄的价值,并分析PWVBS、PWVES及IMT联合诊断MS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效能;以Spearman系数分析PWVBS、PWVES及IMT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WVBS、PWVES及IMT值均较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t=3.849,t=3.467;P<0.05);观察组65例患者中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28例,重度狭窄20例,不同狭窄程度PWVBS相比,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不同狭窄程度PWVES相比,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左侧颈动脉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的PWVBS均较大,与右侧颈动脉PWVB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8,t=3.167,t=3.067;P<0.05);左侧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PWVES均较大,与右侧颈动脉PWVE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t=2.857,t=3.240;P<0.05);经ROC分析,最佳截断值PWVBS≥5.395 m/s,PWVBS≥7.375 m/s,IMT≥0.489 mm;经一致性分析,PWVBS、PWVES及IMT联合预测MS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0.892、特异度为0.878、准确率为0.887、Kappa=0.763;经相关性分析,PWVBS、PWVES及IMT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26,r=0.575,r=0.502;P<0.05)。结论:PWVBS、PWVES及IMT在合并颈动脉狭窄的MS患者中数值较大,是预测MS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最佳截断值,且PWVBS、PWVES及IMT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超声极速成像技术可用于判断MS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并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MS) 动脉狭窄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颈部动脉壁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及病理学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子平 田宝国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76-1080,共5页
颈部动脉壁内血肿(Ce AD)的发病率较低,是青、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近期Ce AD的大型临床研究在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对Ce AD患者的颞动脉中膜-外膜交界区的病理学观察发现受累动脉的动脉壁较薄弱... 颈部动脉壁内血肿(Ce AD)的发病率较低,是青、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近期Ce AD的大型临床研究在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对Ce AD患者的颞动脉中膜-外膜交界区的病理学观察发现受累动脉的动脉壁较薄弱,多中心的大型研究发现与年龄相当的健康人群及其它病因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高血压病、偏头痛尤其是无先兆性偏头痛,被认为是Ce AD的危险因素;颈部外伤及近期感染也是Ce AD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超重也与Ce AD密切相关。危险因素的多样性及颈动脉与椎动脉的不同结构特征均提示颈部动脉壁内血肿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肌纤维发育不良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的发生相关。虽然大型队列研究提高了我们对Ce AD病理生理方面的认识,但其分子发生机制仍知之甚少,未来的基因工程研究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阐明Ce AD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壁内血肿 危险因素 病理学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