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与血管造影和组织病理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万杰清 李善泉 江基尧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2期901-906,共6页
目的对离体颈动脉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DSA)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探索IVUS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国人尸体离体... 目的对离体颈动脉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DSA)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探索IVUS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国人尸体离体颅外段颈动脉共14根,连接于脉冲泵闭合环路循环系统,分别进行IVUS、DSA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血管管径、观察血管壁情况,并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4根血管共42幅IVUS血管横断面图像和42张相对应部位血管的石蜡切片分析,IVUS共检测出15个粥样硬化斑块与组织病理检查相符合,1个IVUS怀疑为溃疡性斑块,病理检查为血栓附壁无明显斑块,IVUS检测斑块的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96%。而DSA诊断颈动脉轻度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47%。IVUS、DSA和组织病理学测量血管管径经相关分析,三者的测得值具有相关性。结论IVUS能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质,精确地测量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和长度,特别是在病变早期,这在DSA影像中往往不易察觉,IVUS弥补了DSA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组织病理学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及其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杰 邓又斌 +3 位作者 刘琨 张伟 汤乔颖 郭灵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应用CEUS技术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强度及其与病理染色所示的新生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25只,高脂饲养4周后,以球囊扩张腹主动脉,再高脂饲养16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不同类型... 目的应用CEUS技术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强度及其与病理染色所示的新生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25只,高脂饲养4周后,以球囊扩张腹主动脉,再高脂饲养16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不同类型斑块的增强情况,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强强度,以CD31染色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应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软斑与硬斑造影强度及新生血管密度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EUS增强强度与斑块新生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二维超声诊断为软斑的斑块在CEUS中的增强强度明显高于硬斑(P<0.05);软斑的新生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硬斑(P<0.05);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与斑块造影增强强度存在明显相关性(r=0.75,P<0.001),与斑块增强强度/管腔增强强度亦存在明显相关性(r=0.68,P<0.001)。结论 CEUS可定量评价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强情况;斑块增强强度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学
下载PDF
PROSPECT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冠脉病理学与生理学评价
3
作者 郭航远 池菊芳 吕海涛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在当今临床冠心病研究领域,定量冠脉造影分析(QCA)属于相对简单的影像学检查,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属于较先进的冠脉病理学检查,而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则属于更先进的冠脉生理学检查。
关键词 病理学检查 生理学评价 冠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影像学检查 血管内超声 造影分析
下载PDF
放射治疗后颈动脉破裂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4
作者 张速勤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3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动脉破裂 组织病理学 检查 部癌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类型和超声、MRI检查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贾宏宇 栾新平 《新疆医学》 2013年第1期4-7,共4页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根据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研究结果,脑卒中是目前中国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在总死亡中所占比例:城市20%,农村19%。存活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力,给家庭和社...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根据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研究结果,脑卒中是目前中国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在总死亡中所占比例:城市20%,农村19%。存活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影响。脑卒中按病理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后者约占3/4。因此,不断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病理类型 发病率 MRI检查 相关性 超声 中国人群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检查参数与脑梗死病理特征关联性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珍 祝雪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参数与脑梗死病理特征关联性。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参数[颈内动脉与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大脑前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参数与脑梗死病理特征关联性。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参数[颈内动脉与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研究组不同病理特征(神经损伤程度、脑梗死病灶大小)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参数差异,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参数与神经损伤程度、脑梗死病灶大小关联性。结果研究组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IMT大于对照组,大脑后动脉、中动脉、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t分别=5.51、5.09、-4.01、-7.18、-6.72,P均<0.05)。中度神经损伤、病灶大小3~5 cm患者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IMT大于轻度神经损伤、病灶大小<3 cm患者(t分别=2.77、2.20、2.72、2.18,P均<0.05),大脑后动脉、中动脉、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小于轻度神经损伤、病灶大小<3 cm(t分别=-4.01、-4.17、-4.11、-3.54、-4.10、-4.79,P均<0.05)。重度神经损伤程度、病灶>5 cm患者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IMT大于中度神经损伤、病灶大小3~5 cm患者(t分别=2.08、2.15、2.13、2.27,P均<0.05),大脑后动脉、中动脉、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小于中度神经损伤、病灶大小3~5 cm患者(t分别=-5.72、-3.62、-4.27、-6.02、-4.04、-4.13,P均<0.05)。颈总动脉、颈内动脉IMT与神经损伤程度、脑梗死病灶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大脑后动脉、中动脉、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神经损伤程度、脑梗死病灶大小存在负相关关系(rs分别=0.61、0.56、0.54、0.58;-0.63、-0.59、-0.58、-0.57、-0.51、-0.59,P均<0.05)。结论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见脑梗死IMT厚度及血流速度异常,且在不同神经损伤程度、脑梗死病灶大小患者中异常幅度存在明显差异,两者间具有密切关联性,可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疾病进行诊断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病理特征 动脉超声检查参数
下载PDF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影像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
7
作者 鲁晓燕 喻敏 +5 位作者 桂秋萍 张挽时 梁孟儒 宋东林 尉颖 祝红线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7,F004,共4页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无创性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提供颈动脉狭窄影像学与病理对照资料。 方法  7例14支颈动脉行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 (DUS)、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CT血管造影 (CTA ) ,及脑部 CT/ MRI检查 ,其中 3例接受数字减...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无创性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提供颈动脉狭窄影像学与病理对照资料。 方法  7例14支颈动脉行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 (DUS)、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CT血管造影 (CTA ) ,及脑部 CT/ MRI检查 ,其中 3例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7例病人均行重度狭窄侧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 ,并实施影像 -病理对照。 结果  7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达 70 %~ 99%,狭窄侧脑部梗死灶多于无狭窄侧分布区。影像与手术对照 :狭窄部位与术前 DUS、MRA、CTA所示相符。DUS评估狭窄程度与手术所见相符 5例 ,MRA相符者 6例 ,CTA相符者 7例。斑块影像与病理对照 ;CTA显示为高密度斑块者 ,DUS回声强 ,MRA为低信号 ,病理可见大片钙化灶及纤维组织 ;CTA表现为低、等密度者 ,DU S回声低 ,MRA信号强度不均 ,斑块镜下显示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及积聚脂质的泡沫细胞。 结论  DUS、MRA、CTA结合使用能提高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 CTA对斑块的观察更为直观、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影像检查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病理诊断 超声检查 无创性检查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病理生理
8
作者 方瑞乐 赵性泉 王春雪 《世界医学杂志》 2003年第19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学 生理学 动脉闭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反应性受累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其病理特征及易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海欣 阚艳敏 +2 位作者 宁彬 余海歌 何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7-861,共5页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CEUS)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特征与斑块中新生血管及弹性蛋白形态等病理特征及其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2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6个月内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非致死性脑卒中将其分为症状组(n=...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CEUS)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特征与斑块中新生血管及弹性蛋白形态等病理特征及其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2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6个月内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非致死性脑卒中将其分为症状组(n=40)和非症状组(n=84),比较组间CEUS增强等级差异;其中60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并获得病理学结果,评价CEUS增强等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弹性蛋白形态的相关性;以Ⅱ级增强为标准判断斑块易损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CEUS判断斑块易损性的效能。结果症状组颈动脉斑块CEUS增强等级高于非症状组(P<0.05)。斑块CEUS表现为0级增强时,其内弹性蛋白以波浪状为主;Ⅱ级增强时,以平直或断裂状为主;不同增强等级斑块弹性蛋白形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CEUS增强等级与其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r=0.62,P<0.01)。CEUS判断斑块易损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36%、61.91%、78.00%和57.00%。结论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较多,其CEUS增强等级与新生血管数量及弹性蛋白形态有关;CEUS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斑块 超声造影 病理学
下载PDF
高分辨率超声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价值:不同时期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改变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欣 任卫东 +2 位作者 马娜 杨军 马春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57,i0001,共4页
目的:运用高分辨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时期兔髂外动脉内皮功能,以期为超声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供实验方法学的相关参数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2/06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功能科、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及病理科完成。... 目的:运用高分辨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时期兔髂外动脉内皮功能,以期为超声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供实验方法学的相关参数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2/06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功能科、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及病理科完成。日本大耳白兔38只,对照组(8只)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4周组(10只)、8周组(10只)、12周组(10只)。应用Hp5500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时期兔的髂外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并同期进行病理学检查(电镜及光镜)及血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结果:实验兔35只进入统计。①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4,8,12周组血脂逐渐升高[总胆固醇:(1.35±0.33),(13.54±3.48),(35.74±7.35),(33.81±5.5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3±0.27),(1.68±0.41),(2.64±0.33),(3.86±1.6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36±0.17),(11.39±3.52),(15.78±2.74),(18.10±4.36)mmol/L,P<0.01或0.05]。②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4,8,12周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先后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且逐渐加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6.58±2.64),(8.17±1.02),(4.92±0.81),(1.19±0.47)%;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11.55±2.20),(9.87±2.36),(6.92±1.31),(4.18±0.74)%,P<0.01]。③动脉粥样硬化各时期皆伴随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形态和功能损害共存的病变,早期即有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并有相应的病理改变。超声技术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超声检查 内皮 病理学 高分辨率超声 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富丽娜 王怡 《上海医学影像》 2005年第3期232-234,237,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系统性、进展性病理过程,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一处的血管,最多见于大中动脉的中内膜,可引起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窄,降低动脉血流,最终引起脏器病变.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系统性、进展性病理过程,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一处的血管,最多见于大中动脉的中内膜,可引起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窄,降低动脉血流,最终引起脏器病变.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近年来研究显示所有心血管疾病中超过一半的人以冠状动脉综合症(CAS)为冠心病的首要症状,2002年世界心脏病学会更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死因[1],危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超声检查 冠状动脉综合症 增生性病变 心血管疾病 预测 病理过程 管腔狭窄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丽 邓学东 《苏州医学》 2007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病变,常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其所致血管壁结构的病理变化为血管内脂质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的狭窄甚至闭塞。在超声下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增厚(主要是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形成。高分辨率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病变,常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其所致血管壁结构的病理变化为血管内脂质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的狭窄甚至闭塞。在超声下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增厚(主要是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形成。高分辨率的超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无风险又经济简便的检查手段,同时敏感性高,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可动态观察其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性 疾病监测 血管壁增厚 血管病变 血管壁结构 脂质沉积 病理变化
下载PDF
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特征的超声造影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21
13
作者 宁彬 何文 +4 位作者 张东 张秀茹 张红霞 李铄 田凤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颈动脉杈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情况,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对27例拟行CEA(CEA组)患者和25例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对照组)行CEUS检查。观察两组斑块增强分布特征。对CEA患者术后标本行组...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颈动脉杈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情况,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对27例拟行CEA(CEA组)患者和25例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对照组)行CEUS检查。观察两组斑块增强分布特征。对CEA患者术后标本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CEA组3例无增强;24例增强,其中20例(20/24,83.33%)基底部、中部及近内膜均增强,4例(4/24,16.67%)基底部和(或)中部增强,而内膜处无增强;对照组9例无增强,16例增强,其中4例(4/16,25.00%)基底、中部及近内膜处均增强,12例(12/16,75.00%)基底部和(或)中部增强,而近内膜处无增强,CEA组斑块近内膜处增强发生率(20/27,74.07%)明显高于对照组(4/16,25.00%;χ2=13.61,P<0.01);两组斑块基底部及中部增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CEA组斑块不同节段(近心段、中段及远心段)的基底部、中部、近内膜处均可见新生血管。结论颈动脉斑块CEUS可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情况,近内膜处出现新生血管高度提示斑块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造影剂 新生血管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超声造影观察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丁昱 冯蕾 +3 位作者 张海钟 孙琰 林翠云 韩剑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选取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34例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斑块内有无造影剂增强及增强特征,应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斑块峰值强度(PI)、达峰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选取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34例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斑块内有无造影剂增强及增强特征,应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斑块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增强密度(DE)。结果软斑组及混合斑组造影剂增强比率分别为100.0%(18/18)、85.7%(1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P>0.05)。肩部、基底部、尾部增强斑块分别为70.0%、23.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00,P<0.001),增强斑块在各部位分布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肩部>基底部>尾部。增强斑块与部位顺序呈正相关(r=0.404,P<0.01)。软斑组与混合斑组的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9,P>0.05)。软斑组及混合斑组的PI及D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7、12.224,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显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有助于斑块易损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新生血管化 病理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珂 崔可飞 付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颈动脉易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影像学诊断斑块稳定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作为一种无创的、便捷的手段,超声可直观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学及功能学相... 颈动脉易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影像学诊断斑块稳定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作为一种无创的、便捷的手段,超声可直观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学及功能学相关特征,判断斑块破裂的潜在危险性,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本文主要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特点和超声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易损斑块 超声检查 病理学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魏立亚 何文 +4 位作者 张红霞 刘冬梅 王立淑 邬冬芳 田凤兰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11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定量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分为卒中组(68例)与非卒中组(28例),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分别对颈动脉硬化斑块进行检测,运用编码反相谐波成像技术软件...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定量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分为卒中组(68例)与非卒中组(28例),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分别对颈动脉硬化斑块进行检测,运用编码反相谐波成像技术软件在机分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卒中组斑块增强率及增强强度与非卒中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比较造影剂到达斑块时间及达峰值时间均迟于颈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相同部位比较造影剂到达时间及达峰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实时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评价斑块易损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密度高于非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动脉疾病 动脉狭窄 新生血管 病理 脑梗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技术与儿童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颖 张玉林 +2 位作者 王峥嵘 唐朝枢 杜军保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儿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找寻与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17岁儿童79倒,利用超声技术定量评价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应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物化... 目的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儿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找寻与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17岁儿童79倒,利用超声技术定量评价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应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计算体质指数以反映身体肥胖程度;详细询)'--I高血压、冠心病、肥胖及血脂紊乱家族史。通过蝴鲥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具有高血压、肥胖及血脂紊乱阳性家族史的儿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较阴性家族史儿童明显增厚(χ^2=4.364,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表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舒张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儿童应定期B超监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并针对相对危险因素予以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儿童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紊乱 B型超声 肥胖 高血压
下载PDF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斑块内超声造影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斌 张丹 +7 位作者 刘兴洲 伍文清 孟焱 翟林 黄光 李卫东 康更洁 黄碧波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1期899-903,共5页
目的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定量特点。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惠者按有无临床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与非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斑块发生率;对易损斑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溃疡斑块和非溃疡斑块的造... 目的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定量特点。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惠者按有无临床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与非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斑块发生率;对易损斑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溃疡斑块和非溃疡斑块的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密度和斑块峰值强度/颈动脉管腔峰值强度比值差异。分析两组斑块血流动力学特点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定量特征。结果入组41例患者,共有48个易损斑块。症状组溃疡斑块发生率为68.2%,无症状组溃疡斑块发生率为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显示溃疡斑块组造影剂到达时间、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密度和斑块峰值强度/颈动脉管腔峰值强度比值较非溃疡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1±2.1 7 s Vs 10.32±3.17 s,P<0.05;15.1±6.4 dB Vs 11.3+5.1 dB,P<0.05;0.64±0.17 vs 0.47±0.21,P<0.05)。结论缺血症状组溃疡斑块的发生率较高;溃疡斑块组的新生血管密度高于非溃疡斑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新生血管化 病理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下载PDF
高分辨力超声检查在颈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萤 廖锦堂 +1 位作者 黄铁汉 黄渊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颈部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0例颈部肿块的声像表现及其血流特点。 结果  颈部肿块 6 0例均采用高频率超声探头行二维超声 (B超 )检查 ,其中34例同时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所有病例...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颈部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0例颈部肿块的声像表现及其血流特点。 结果  颈部肿块 6 0例均采用高频率超声探头行二维超声 (B超 )检查 ,其中34例同时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所有病例获手术病理结果。其中 2 7例B超为颈部囊性肿块者 ( 2 7/6 0 )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良性 ,其声像特点是肿块边界清楚 ,有包膜 ,内部无回声 ;33例B超为实质性肿块 ( 33/6 0 )者有 31例病理确诊为良性 ,2例为恶性。结论  B超与CDFI相结合不仅能判断颈部肿块的物理性质 ,而且多数能提示肿块的病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力超声检查 部肿块 超声检查 病理学 诊断 声像图表现
下载PDF
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隋桂玲 陈东风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2-62,共1页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 经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 ,超声检查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 ,观察管壁内膜情况 ,有无斑块、部位、形态、回声强度 ,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管腔狭窄程度等。...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 经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 ,超声检查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 ,观察管壁内膜情况 ,有无斑块、部位、形态、回声强度 ,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管腔狭窄程度等。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诊断对脑梗塞有较大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塞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诊断 病理学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