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4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志恩 孙占芳 张艳萍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调查社区高血压患者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现况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山西省大同矿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调查,共收集824例,内容包括问卷... 目的调查社区高血压患者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现况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山西省大同矿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调查,共收集824例,内容包括问卷调查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及双侧颈动脉血管彩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粥样斑块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性吸烟率为58.12%(229/394),女性为1.86%(8/430);超重为52.9%(436/824),肥胖为14.8%(122/824);合并血脂异常为60.19%(496/824);高HCY为64.20%(529/824);合并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为12.62%(104/824);合并有糖尿病为27.43%(226/824);彩超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为48.79%(402/824);使用单一降压药的为70.39%(580/824),使用两种以上降压药的为20.63%(170/824)。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0种,1~2种,≥3种上分别为3.52%(29/824)、38.71%(319/824)、30.34%(250/824)。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越大,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粥样斑块的风险越高(OR=4.631,95%CI为2.163~9.916;OR=5.610,95%CI为2.537~12.406);合并≥3种危险因素是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OR=1.785,95%CI为1.611~4.634)。结论年龄越大、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是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与SUA、Hcy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关系
2
作者 赵丽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415-141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05月至2024年04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甲状腺功能正...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05月至2024年04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SUA、Hcy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差异,分析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间上述指标差异,以及IMT≥1.0 mm和<1.0 mm患者间FT3、FT4、TSH、SUA、Hcy的差异,同时分析TSH、SUA、Hcy和IM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FT3、FT4和S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SH、Hcy和IMT分别为(1.72±0.39)mU/L、(11.95±1.69)mmol/L和(0.88±0.12)m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年龄≥50岁患者IMT为(0.93±0.09)mm,高于年龄<50岁患者(P<0.05)。观察组IMT≥1.0 mm患者年龄、TSH、SUA和Hcy分别为(54.35±9.15)岁、(1.97±0.44)mU/L、(354.00±46.62)mmol/L和(14.16±1.81)mmol/L,高于IMT<1.0 mm患者(P<0.05)。TSH与SUA、Hcy、IMT呈正相关(P<0.05);同时IMT与SUA、Hcy呈正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TSH、Hcy和IMT较正常人群升高,其血清TSH水平与SUA、Hcy及IMT呈正相关,同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年龄增长、SUA、Hcy升高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 血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内中增厚
下载PDF
血清Beclin1水平与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3
作者 李蕴 梁玉莲 李传松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458-246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水平与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6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就诊时测量病人血清Beclin1水平及CIMT水... 目的探讨血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水平与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6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就诊时测量病人血清Beclin1水平及CIMT水平,记录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根据病人血清Beclin1水平的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分析血清Beclin1水平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CIMT水平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评估CIMT的独立危险因子,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以确定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血清Beclin1水平的中位数为2.16μg/L,根据病人血清Beclin1水平的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每组63例。高水平组病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CTMT[(5.89±0.95)mm比(7.46±1.10)mm]、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17.46%(11/63)比33.33%(21/63)]均低于低水平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低水平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显示血清Beclin1水平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CIMT水平呈负相关(r=-0.42,P<0.001;r=-0.54,P<0.001),并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也呈负相关(r=-0.42,P<0.001;r=-0.34,P<0.001;r=-0.52,P<0.001),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弱负相关(r=-0.31,P<0.001;r=-0.25,P=0.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r=0.3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Beclin1水平升高(OR=0.32)是CIMT>5 mm的独立保护因素,最佳截断值为2.35μg/L,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00%、70.00%。结论血清Beclin1水平与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CIMT水平呈负相关,CIMT>5 mm的最佳血清Beclin1截断值为2.35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清Beclin1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中厚度 空腹血糖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建飞 李亚文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2期238-240,I0003,共4页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健康体检中心就医的体检者2 394名,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的形成情况、以及脂肪肝和甲状腺结节情况,计算体质量指数(BM...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健康体检中心就医的体检者2 394名,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的形成情况、以及脂肪肝和甲状腺结节情况,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量血压,同时抽取空腹12 h静脉血检测肾功能、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结果 2 394名体检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358例(14.95%),颈动脉斑块284例(11.86%)。男性、老年人、糖尿病、甲状腺结节、高血压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老年人、糖尿病、高胆固醇(CHOL)、脂肪肝、高血压和高HCY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诊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64。结论男性、老年人、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共同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中厚度 动脉斑块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召 任永凤 +1 位作者 王洲 李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至11月行肝脏、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诊断为NAFLD的患者154例,评估患者NAFLD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程...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至11月行肝脏、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诊断为NAFLD的患者154例,评估患者NAFLD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测量患者cIMT值,计算肝纤维化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AFLD轻度组患者cIMT值、血管狭窄发生率低于中-重度组患者(W=6905.500,P<0.001);有颈动脉斑块组患者cIMT值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患者(W=3361.500,P<0.001);BMI是NAFL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和NAFLD严重程度是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肝纤维化评分是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cIMT的增加、颈动脉狭窄与NAFLD严重程度有关,其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cIMT呈正相关。另外,其肝纤维化评分增加,对颈动脉斑块出现也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动脉斑块 内-中厚度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分级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东红 陶军 +3 位作者 张焰 凃昌 吴妙玲 陆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界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分级在估测冠心病中的最佳预测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测125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评价它们估测冠心病的作用,并用ROC曲线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冠... 目的界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分级在估测冠心病中的最佳预测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测125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评价它们估测冠心病的作用,并用ROC曲线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均可估测冠心病,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5、0.74;将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增厚≥1.3mm,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0.9mm,颈动脉斑块分级≥2定义为阳性,3者联合评价其阳性积分,则ROC曲线下面积为0.82,以3者中任2项阳性为预测值估测冠心病,灵敏度95.3%,特异度84.2%,阳性预测值85.3%,阴性预测值86.4%。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分级可用于估测冠心病。以3者联合评价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动脉 内中厚度 动脉斑块分级 冠心病
下载PDF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及斑块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廖焕权 洪华 +4 位作者 王鸿轩 陈红兵 贺涓涓 尚文锦 周晓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狭窄及斑块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对942例广州社区居民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年龄、男性、吸烟、高血压病史、卒中病史、腰...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狭窄及斑块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对942例广州社区居民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年龄、男性、吸烟、高血压病史、卒中病史、腰臀比、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是IMTmea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解释了其60.7%的变化。年龄、吸烟、腰臀比、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解释了其32.6%的变化。年龄、吸烟、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最大斑块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解释了其30.5%的变化。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解释了其15.8%的变化。结论超声评价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各指标与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IMTmean与其的关系最大,其次是颈动脉狭窄和最大斑块厚度,易损斑块的关系较小。狭窄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可能更多地与炎症等非传统因素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动脉 内中厚度 狭窄 斑块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分型与斑块积分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雪玲 韦艾凌 +3 位作者 骆峰 雷蓓 伍业冬 李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9-691,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证(10...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证(10例),痰湿壅盛证(14例),阴虚阳亢证(28例),肝火亢盛证(8例)及3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对颈总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测量,同时注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高血压病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的IM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高血压病组各证型之间IMT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IMT值比较,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斑块积分值比较,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结论: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法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辨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中医分型 动脉内中厚度 斑块积分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郭华涛 徐丽华 常哲兴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稳定型心绞痛(SAP)3组;冠脉造影排除CHD的4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两者与斑块不稳定性、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IMT、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正相关(r=0.506,P<0.05;r=0.345,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两者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动脉内中厚度(IMT)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的不稳定性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帅 苗阳 杨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167-3169,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5年就诊于该院心内科16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男101例,女59例,平均年龄(58±19)岁。颈动脉IMT增厚超过1.0 mm和(...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5年就诊于该院心内科16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男101例,女59例,平均年龄(58±19)岁。颈动脉IMT增厚超过1.0 mm和(或)出现斑块定义为阳性,冠状动脉狭窄≥50%定义为阳性,将颈动脉超声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者122例(76.3%),冠脉阳性93例(58.1%)。颈动脉阳性组冠脉阳性89例(73%),通过颈动脉阳性结果推测冠脉阳性,敏感性95.7%,特异性50.7%。颈动脉阳性组与冠脉阳性组分别行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冠脉造影阳性组年龄、血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阳性组年龄、血压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到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可为冠状动脉病变提供证据,此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且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年龄、血压高度相关,冠脉病变与年龄、血压、血糖、BMI值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中增厚 动脉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干预治疗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的动态检测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玉玲 黄进 +2 位作者 王春光 王军华 胡玉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颈动脉内中膜(intima-media thichness,IMT)及斑块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干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颈动脉内中膜(intima-media thichness,IMT)及斑块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干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年龄增长,IMT有增厚趋势;斑块(尤其多发斑块)发生率、软斑和混合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叉处(bifurcation,BIF)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IMT>1.0mm合并低密度脂蛋白(th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增高者经临床干预治疗后IMT明显降低,部分斑块消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可早期发现并动态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S)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动脉 内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彩琴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21期3466-3467,共2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伴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情况,以伴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患者...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伴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情况,以伴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患者为观察组,未伴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饮酒、BMI、舒张压、既往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年龄、吸烟、病程、收缩压、胰岛素治疗、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脂异常、凝血异常偏高等指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年龄(OR=1.307,P<0.01)、吸烟(OR=1.728,P<0.05)、收缩压升高(OR=1.337,P<0.05)、合并高血压(OR=1.435,P<0.05)、合并冠心病(OR=1.722,P<0.05)、血脂异常(OR=1.148,P<0.05)、凝血异常偏高(OR=1.626,P<0.05)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吸烟、收缩压升高、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脂异常、凝血异常偏高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可根据相关指标,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内中增厚 动脉斑块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娜娜 陈述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438,448,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1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不同降糖方案分成3组:单用胰岛素组(胰...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1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不同降糖方案分成3组:单用胰岛素组(胰岛素组)55例、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46例、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36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资料、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C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结果 (1)3组患者治疗前BMI及治疗后BMI、TG、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的BMI较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高,治疗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TG、TC水平低于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TG水平低于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TG、TC、HDL-C、CIMT低于治疗前,胰岛素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CIMT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治疗前后差值低于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减小患者的CIMT,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治疗可以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动脉内中厚度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 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秀军 李颖莉 +2 位作者 秦勤 关欣 赵炳让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IMT在预测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16名经CAG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超声观察颈动脉IMT及有无斑块形成并与CAG结果比较。结果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IMT在预测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16名经CAG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超声观察颈动脉IMT及有无斑块形成并与CAG结果比较。结果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比较患者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 0.634,P<0.01)。颈动脉IMT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颈动脉超声可能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中厚度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斑块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根据有无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将其分为研究组A与研究组B各100例,研究组A合并高同...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根据有无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将其分为研究组A与研究组B各100例,研究组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研究组B不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另选取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三组均运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统计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对比其检测结果,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三组受检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组间两两对比,研究组A、研究组B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A各指标均高于研究组B,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呈正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动脉内中增厚 动脉斑块 关系
下载PDF
高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相关性分析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2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高血压组患者50例,选择同时期50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及斑块...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高血压组患者50例,选择同时期50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及斑块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58±0.18)mm,健康对照组为(0.85±0.15)mm,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IMT增厚比例为76%,斑块发生率为68%,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4%、18%,高血压组的IMT增厚比例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人,高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加强筛查干预,以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内中 斑块 相关性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亚娟 黄兰 +3 位作者 辛立升 冯云生 董巧荣 胡桂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MHD患者69例,均行MHD治疗1年以上,采用高频B超监测其颈动脉,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IMT≥1.0 mm与IMT<1.0 mm组,收集各组患者...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MHD患者69例,均行MHD治疗1年以上,采用高频B超监测其颈动脉,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IMT≥1.0 mm与IMT<1.0 mm组,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数据,分析其与颈动脉IMT增厚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26例IMT≥1.0 mm(37.7%),IMT≥1.0 mm组患者年龄、收缩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i PTH、1,25-(OH)_2D_3、FGF23与IMT<1.0 m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增厚与年龄、收缩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FGF23、1,25-(OH)_2D_3、i PTH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381、0.512、0.482、0.684、0.563、-0.536,0.59,均P<0.05)。结论:MHD患者易发生颈动脉IMT增厚,年龄、收缩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i PTH、1,25-(OH)_2D_3、FGF23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脉 动脉内中厚度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及对血清Hcy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曾宏亮 曾祥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80例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Hcy、凝血功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后,两组Hcy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氯吡格雷相比,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使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提高血清Hcy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IMT,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斑块 阿托伐他汀 进展性脑梗死 动脉内中厚度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氯吡格雷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替勃龙治疗对绝经期妇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锦茹 李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替勃龙治疗对绝经期妇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100例绝经后妇女被分为绝经期治疗组50例,每天口服替勃龙(利维爱)2.5mg;50例未进行激素治疗的作为对照组。采用无创性高分辨超声分别检测颈动脉内中... 目的观察替勃龙治疗对绝经期妇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100例绝经后妇女被分为绝经期治疗组50例,每天口服替勃龙(利维爱)2.5mg;50例未进行激素治疗的作为对照组。采用无创性高分辨超声分别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治疗组颈总动脉的IMT下降了27.1%,从治疗前的(0.73±0.18)mm(95%CI0.68~0.78mm),下降到治疗后的(0.57±0.21)mm(95%CI0.51~0.63mm)(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5)。结论替勃龙治疗后胆固醇、LDL降低,IMT变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少,认为有降低动脉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勃龙 绝经 内中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青云 方朝晖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形成的关系,以及影响IMT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0例T2DM患者及50例正常人(NGT)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对颈总动脉IMT及颈内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形成的关系,以及影响IMT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0例T2DM患者及50例正常人(NGT)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对颈总动脉IMT及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进行比较,并计算IMT厚度和斑块数量;同时比较两组BMI、FPG、HbA1c、TG、TC、HDL-C、LDL-C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2DM组颈动脉IMT高于NGT组(P<0.01),两组血管狭窄及斑块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BMI、FPG、HbA1c、TG、LDL-C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T2DM与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有显著相关性。BMI、FPG、HbA1c、TG、LDL-C是T2DM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内-中厚度 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