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左心结构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张智斌 谢允平 +1 位作者 陈幸榕 杨晓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左心结构功能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相关性。方法选取OSAHS患者9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左心结构功能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相关性。方法选取OSAHS患者9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26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左心结构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E峰减速时间(eject decel time,EDT)]以及颈动脉功能指标[肺动脉内径(pulmonary artery,PA)、主动脉内径(aortic diameter,AO)、扩张性(dilatancy,DC)、顺应性(compliance,CC)、内径变化幅度(distension,Dis)]及CIMT。分析OSAHS患者颈动脉CIMT与左心结构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3组性别、年龄、病程、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轻度组,重度组BMI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LVESD、LVEDD、LVPWT、IVST、LVMI、A峰以及EDT均明显高于轻度组,LVEF、E峰、E/A均明显低于轻度组,重度组LVESD、LVEDD、LVPWT、IVST、LVMI、A峰以及EDT均明显高于中度组,LVEF、E峰、E/A均明显低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PA、AO、DC、CC、Dis、IMT均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PA、AO、DC、CC、Dis、CIMT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OSAHS患者颈动脉CIMT与左心结构功能LVESD、LVEDD、LVPWT、IVST、LVMI指标呈明显正相关(r=0.334、0.318、0.416、0.316、0.438,P<0.05),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356,P<0.05)。结论OSAHS患者的左心结构功能及颈动脉CIMT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发生明显变化,且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为防治OSAHS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心室功能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2
作者 陈丹 罗冬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97-704,共8页
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月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167例患者,基于睡... 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月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167例患者,基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对照组(46例)、轻度OSAHS组(15例)、中度OSAHS组(39例)和重度OSAHS组(67例),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PSG相关指标、血生物化学指标、血清PAI-1水平和CIMT的差异。分析OSAHS患者血清PAI-1水平与CIMT和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根据CIMT及颈动脉斑块形态和超声学特征将OSAHS患者分为单纯OSAHS组(37例)、OSAHS稳定性斑块组(46例)和OSAHS不稳定性斑块组(38例),比较各组患者PAI-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OSAH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和重度OSAHS组之间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吸烟史、AHI、氧减指数(ODI)、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睡眠期的百分比(Ts90%)、睡眠最低指脉氧饱和度(L-SaO_(2))、CIMT、血清PAI-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OSAHS患者CIMT与血清PAI-1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01),单纯OSAHS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1.20倍,OSAHS稳定性斑块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1.79倍,OSAHS不稳定性斑块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2.0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校准混杂因素影响后,CIMT与AHI(B=0.019,P=0.001)、血清PAI-1水平(B=0.012,P<0.001)、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B=0.081,P=0.028)独立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准混杂因素后,高血压(OR=4.121,95%CI:2.034~18.117)、糖尿病(OR=1.570,95%CI:1.158~3.645)、血清PAI-1水平(OR=1.091,95%CI:1.039~1.145)、中度OSAHS(OR=1.277,95%CI:1.162~3.730)、重度OSAHS(OR=5.834,95%CI:1.085~31.370)是OSAH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PAI-1水平随OSAHS患者病情程度加重逐渐增高,与OSAHS患者CIMT呈正相关,可能是OSAH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相关 被引量:30
3
作者 何姗姗 王留义 +1 位作者 郭雷生 王晓燕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5-710,共6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9例和不稳定型心绞...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9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3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65例为对照组,利用Endo-PAT2000仪器采用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计算RHI;通过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IMT;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结果 RHI在对照组、SAP组和UAP组依次减低(1.78±0.45、1.65±0.33和1.45±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在对照组、SAP组和UAP组依次增加(分别为0.76±0.24 mm、0.90±0.31 mm、1.05±0.1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的Hcy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的Hcy与对照组及SA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61±6.79μmol/L比14.16±4.54μmol/L和14.31±4.53μmol/L,P<0.01);UAP患者RHI与血清Hc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4,r=-0.513,P<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到UAP患者IMT(X1)、收缩压(X2)、BMI(X3)与RHI(Y)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血管内皮功能、IMT、Hcy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相关;UAP患者RHI值与血清Hcy及IMT有明显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内皮功能 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邹帅 高大中 +1 位作者 杨爽 殷跃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其与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将205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为非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IMT<1.0 mm),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0 mm<IMT<1...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其与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将205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为非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IMT<1.0 mm),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0 mm<IMT<1.2 mm),斑块组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合并斑块(IMT≥1.2 mm),应用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脉压及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值,记录其中杓型高血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比例和合并冠心病比例。用各组IMT均值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及冠心病发生率作相关分析。结果斑块组和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及夜间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非杓型高血压在对照组中占54.3%,在硬化组占62.9%,斑块组占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冠心病发生率对照组为42.1%,硬化组为53.1%,斑块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MT均值与冠心病发生率及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和夜间脉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r=0.878,r=0.487,r=0.514,r=0.469,r=0.448,r=0.492,r=0.435,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升高、平均脉压增大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造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及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冠心病的发生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冠心病 动态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微粒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马鸿伟 任卫东 +5 位作者 张斌 王俊明 刘宏强 胡利梅 谷君 张秋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90例,年龄45~75岁,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所有患者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给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90例,年龄45~75岁,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所有患者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给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肠溶阿司匹林0.1 g qd,阿托伐他汀组每晚加服阿托伐他汀片20 mg,辛伐他汀组每晚加服辛伐他汀片20 mg,总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微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IMT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降低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的作用强于辛伐他汀(P〈0.05),两组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的变化值与IMT的变化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水平,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除与降脂作用有关外,可能还与抑制内皮细胞微粒释放有关。阿托伐他汀不仅在降低LDLC上优于辛伐他汀,而且在降低内皮细胞微粒上同样优于辛伐他汀,由此推测阿托伐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强于辛伐他汀可能与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内皮细胞微粒 流式细胞术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文磊 李博一 +2 位作者 张建伟 罗平 迟昆燕 《中国医药》 2008年第5期284-285,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C反应蛋白(CRP)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55例IMT增厚的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组)及51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2型糖尿病患者(斑块形成组)的CRP与胰岛素敏感指数(...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C反应蛋白(CRP)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55例IMT增厚的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组)及51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2型糖尿病患者(斑块形成组)的CRP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40例无IMT增厚的2型糖尿病患者(IMT正常组)比较。结果IMT增厚组的CRP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1);斑块形成组的CRP明显高于IMT增厚组(P〈0.01)。IMT与CRP呈正相关(r=0.823,P〈0.01),而与ISI呈负相关(r=0.368,P〈0.01)。结论CRP及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患者IM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C反应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争 杜鸿瑶 史俊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1-1056,共6页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改变早于斑块的发生,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指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传统的As的危险因素同样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新近国内外研究发现其他一些...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改变早于斑块的发生,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指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传统的As的危险因素同样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新近国内外研究发现其他一些相关因素亦可致CIMT增加,本文就近年来CIMT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以期对A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郝亚荣 何小俊 +2 位作者 周青 韩其蔚 何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68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吡格列酮组(n=34)和安慰剂组(n=34),治疗3个月后,应用B超技术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并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餐后2 h血糖、糖基化...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68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吡格列酮组(n=34)和安慰剂组(n=34),治疗3个月后,应用B超技术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并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吡格列酮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小(P<0.01),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增加(P<0.01),两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吡格列酮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化值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值密切相关(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有益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超声检查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内膜厚度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康 殷音 +1 位作者 彭毅 杨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14-1916,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单一斑块组和多发斑块组,同时根据超声中IMT的数值,将患者...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单一斑块组和多发斑块组,同时根据超声中IMT的数值,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另外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查结果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IMT值,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进行24 h ABPM检测,记录各项动态血压参数。对比分析不同分组IMT值和动态血压参数及IMT值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单一斑块组相比,多发斑块组动态血压参数和IMT水平明显升高(P<0.05);杓型组明显低于非杓型组(P<0.05);IMT增厚组各动态血压参数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IMT值与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白昼SBP(d SBP)、夜间SBP(n SBP)、d DBP、n DBP及24 h平均脉压(PP)呈正相关(r=0.723、0.694、0.731、0.689、0.703、0.711、0.756,P=0.028、0.038、0.025、0.040、0.035、0.032、0.018)。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多发性斑块及非杓型均是造成动态血压参数和IMT数值升高的原因;同时,IMT增厚也是诱发动态血压参数升高的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为临床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动态血压参数
下载PDF
大连地区血压、生化指标正常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楠 高政南 +3 位作者 牛敏 李珅 谷晓岚 罗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血压、生化指标正常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大连地区血压、生化指标正常人群736例。所有研究人群均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5 g OGTT 2 h血糖、空腹胰...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血压、生化指标正常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大连地区血压、生化指标正常人群736例。所有研究人群均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5 g OGTT 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及血肌酐等指标,计算腰臀比、体质指数、尿白蛋白/肌酐、肌酐清除率、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脉压差,应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将入选人群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值分为C1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9 mm)、C2组(0.9 mm≤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2 mm)及C3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2 mm),研究上述各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1)三组间在年龄、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血尿酸、收缩压及脉压差存在组间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腰围、血尿酸、收缩压及脉压差的升高,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有增厚的趋势;而体质指数和腰臀比仅在C3组高于C2和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男性和女性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随年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50岁组,男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0-60岁组,女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年龄因素的影响后,无论男性、女性,脉压差、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及血尿酸均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男性、女性,年龄、脉压差均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1)在血压、生化指标正常人群中,无论男性、女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随年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男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40-50岁组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50-60岁组明显高于女性。(2)增龄和脉压差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正常血压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海明 徐新娟 +1 位作者 陈玉岚 珠勒皮亚.司马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心肌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高血压患者314例,对患者进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中心动脉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心肌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高血压患者314例,对患者进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中心动脉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室壁厚度检测。按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9 mm组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9 mm组。按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将研究对象分为不伴左心室肥厚组和伴左心室肥厚组。分别对比两组间BaPWV、CSP(中心动脉收缩压)、CDP(中心动脉舒张压)、CPP(中心动脉脉压)、AP(增强压)、AIx(增强指数)等数值以探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aPWV、CSP、AP、AIx、CPP均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左心室肥厚相关(P<0.05)。结论 BaPWV、CSP、AP、AIx、CPP可能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心肌肥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左心室肥厚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Klotho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金艳 胡勇 +2 位作者 孙红 姜婷 刘先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9-92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2~5期非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26例CKD2~5期患者用彩色超声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根据CIMT分为CIMT增厚组及CIMT正常组。酶...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2~5期非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26例CKD2~5期患者用彩色超声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根据CIMT分为CIMT增厚组及CIMT正常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GF-23、Klotho蛋白水平,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FGF-23、Klotho蛋白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CIMT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CIMT增厚组血清FGF-23水平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435.39±221.20比360.22±194.26,P<0.05),Klotho蛋白水平明显低于CIMT正常组(446.54±132.49比499.36±121.38,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Klotho蛋白是CKD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1.086,P<0.05),而年龄增长、FGF-23是CKD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5,P<0.05;OR=1.238,P<0.05)。结论 CKD2~5期非透析患者CIMT增厚与FGF-23、Klotho蛋白有关,FGF-23、Klotho蛋白在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KLOTHO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A1c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晓霞 胡彩虹 +6 位作者 石红 杨丽丽 孙静 徐坤 刘霞 党静 何继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IMT水平,观察其变化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超声测量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以此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同时检测各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影响颈总动... 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IMT水平,观察其变化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超声测量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以此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同时检测各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IMT在无血管病变组、T2DM单纯大血管病变组呈递增趋势,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h-PG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年龄、HbA1c,HbA1c与2h-PG相关性最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该研究提示HbA1c与2h-PG相关性最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HbA1c水平能够预测IMT的进展,即HbA1c水平越低、IMT的进展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动脉硬度指数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淡雪川 罗开良 +3 位作者 李成玲 蒲月英 陈安芳 杨启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03-904,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动脉硬度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对124例高血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组和非内膜中膜增厚组,用YF-1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其动脉硬度指数,同时测定血压参数、血脂、血糖等临床指标并进... 目的探讨高血压动脉硬度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对124例高血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组和非内膜中膜增厚组,用YF-1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其动脉硬度指数,同时测定血压参数、血脂、血糖等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组和非内膜中膜增厚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组较非内膜中膜增厚组具有较高的动脉硬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硬度指数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心血管病危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动脉硬度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血管硬度测量仪测定 动脉硬度指数 高血压 内膜厚度
下载PDF
心-踝血管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动脉硬化评价中的诊断效度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明强 田海晔 +4 位作者 蛭田啓之 黑须巧 铃木醇 宫下洋 白井厚治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新近开发应用的动脉硬化度测定指标——心-踝血管指数与已用于临床多年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两种非侵袭性测定方法的各自优势与不足的比较,获得各自的诊断效度,从而向临床医师提供依据,以求在今后的动脉硬化度评价中能够更为... 目的通过对新近开发应用的动脉硬化度测定指标——心-踝血管指数与已用于临床多年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两种非侵袭性测定方法的各自优势与不足的比较,获得各自的诊断效度,从而向临床医师提供依据,以求在今后的动脉硬化度评价中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临床实际。方法对受检的同时具备有心-踝血管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查报告的连续病人183例,各自左右侧测定值的差异度进行了比较。按相差百分比的不同进行区段划分,求出各自区段内所出现的频数,由此比较不同相差百分比区段时各自出现的频度百分比。在30例连续的无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和动脉硬化疾病的人群及42例冠状动脉狭窄和47例已患脑梗死的患者人群中,分别进行心-踝血管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各自特异度和敏感度的比较。并作出各自的ROC曲线,比较各自的曲线下面积。结果心-踝血管指数测定值左右两侧差异度在5%和10%以内的出现频度分别为86.7%和99.1%,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值其两侧浮动幅度在10%以内的人数仅占24.6%,浮动度〉20%而≤30%之间者占66.6%,甚至有8.8%的受检个体其两侧测定值的差异度超过了30%。即两侧测定值的不一致程度内膜中膜厚度要远远大于心-踝血管指数测定法。在心-踝血管指数和内膜中膜厚度的临床效度比较中,心-踝血管指数和内膜中膜厚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在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组分别为0.894(95%CI 0.810~0.978)和0.700((95%CI 0.566~0.834),脑动脉硬化组分别为0.831(95%CI 0.747~0.914)和0.576(95%CI 0.458~0.695),显然心-踝血管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在心、脑动脉硬化均显著大于内膜中膜厚度。仅有的3例同时有心-踝血管指数和内膜中膜厚度检查报告的尸体大动脉血管解剖诊断证实,二者的测定数值与其对应血管壁的病理改变基本吻合。结论在整体而非局部的动脉硬化诊断效度上,新的动脉硬化指数心-踝血管指数优于内膜中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血管硬化指数 脉搏波速度 心-踝血管指数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明 徐岩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9-65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超声测定颈动脉 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身高、体质量、腰围及c反应蛋白(CRP)。按照颈动脉 IMT 厚度分为 IMT 正常组和...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超声测定颈动脉 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身高、体质量、腰围及c反应蛋白(CRP)。按照颈动脉 IMT 厚度分为 IMT 正常组和 IMT 增厚组,并对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CRP 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检出率。结果 IMT 正常组与 IMT 增厚组比较,随血压、血糖、LDL-C、CRP 水平升高,颈动脉 IMT 加重(P<0.05);并随颈动脉 IMT 增厚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 LDL-C 血症检出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 IMT 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心血管危险因素 多普勒超声检查
下载PDF
心-踝血管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动脉硬化疾病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田海晔 宋明强 +1 位作者 蛭田啓之 白井厚治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比较心-踝血管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对不同动脉硬化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在849例同时行心-踝血管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选出年龄55~70岁之间的351例作为最终研究对象。按临床动脉硬化疾... 目的比较心-踝血管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对不同动脉硬化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在849例同时行心-踝血管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选出年龄55~70岁之间的351例作为最终研究对象。按临床动脉硬化疾病的有无与程度分为三个层面:A层:无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组;B层: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和高脂血症组;C层:经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和已有临床心脑动脉硬化终末事件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组。从不同层面比较心-踝血管指数和内膜中膜厚度与动脉硬化性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849例中,未做年龄范围限制时,共有糖尿病患者112例,对其病程与心-踝血管指数和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作比较分析。结果除单纯高脂血症组之外,心-踝血管指数测定值在A、B、C三个不同层面能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呈现出"阶梯效应";而内膜中膜厚度测定值相对于心-踝血管指数在三个不同层面表现出的差别明显减弱,甚至糖尿病组的测定值远远高于已有明确动脉硬化终末事件组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在已有明确糖尿病病程的患者中,心-踝血管指数与糖尿病病程呈显著正相关(r=0.499,P<0.001),而内膜中膜厚度与病程的相关性(r=0.195,P<0.038)明显弱于心-踝血管指数。结论心-踝血管指数和内膜中膜厚度与大动脉硬化性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心-踝血管指数在评价整体而非局部的动脉硬化程度上相对于内膜中膜厚度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与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具有更大的吻合性,而内膜中膜厚度则更多地偏重于对局部动脉壁硬化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血管硬化指数 脉搏波速度 心-踝血管指数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糖尿病病程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许廷斌 于敦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顺序入选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期间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所有患者行动脉超声检测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0.9 mm组50例及IMT<0.9 mm组48例,并做血清CysC及...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顺序入选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期间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所有患者行动脉超声检测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0.9 mm组50例及IMT<0.9 mm组48例,并做血清CysC及相关临床资料检查。结果 IMT≥0.9 mm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IMT<0.9 mm组明显增高(0.95±0.24 mg/L比0.76±0.15 mg/L,P<0.01);Cys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负相关(P<0.01),与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sC、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有相关性,CysC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梅 殷华 黄晓晖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2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究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本文共收集98例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勺形组和非勺形组,并采用彩色... 目的探究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本文共收集98例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勺形组和非勺形组,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再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非勺形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比勺形组增高,非勺形组的IMT高于勺形组。结论颈动脉IMT与血压昼夜节律有密切关系,非勺形节律将促进颈动脉IMT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开滦集团职工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晓庆 刘星 +5 位作者 李雯 黄玮 耿晓妍 邵丹 吴寿岭 刘雪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排除既往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及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排除既往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及相关研究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共5353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评分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人群共5353例,年龄40~94(55.1±11.8)岁,其中男性3209例,占59.9%。1具备≤1项、2项、3项、4项、5项以及≥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为0.89±0.19 mm、0.88±0.19 mm、0.85±0.19 mm、0.82±0.18 mm、0.80±0.18 mm、0.76±0.15 mm,各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分别为32.6%、31.4%、24.7%、20.3%、15.9%、9.5%。2影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后,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线性负相关(B=-0.012,95%CI:-0.014^-0.011,P<0.001);影响颈动脉硬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后,与具有≤1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比较,具有3项、4项、5项以及≥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发生颈动脉硬化的风险值(OR)分别为0.62、0.40、0.31、0.18。结论中老年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保护性因素,随着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项数及其评分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