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伟 戴晶 +2 位作者 胡林 白旭升 阿力木江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于2018年8月—2021年4月选取该院就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性研究,36例患者接受传统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医治,命名为手术①组;另36例患...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于2018年8月—2021年4月选取该院就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性研究,36例患者接受传统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医治,命名为手术①组;另36例患者接受外翻式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医治,命名为手术②组。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平均手术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斑块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估不同术型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②组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为94.44%,高于手术①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41);手术②组平均手术所需时间(86.11±18.38)min、平均住院时间(14.09±1.12)d,短于手术①组的(121.45±25.46)min、(16.78±2.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3、6.658,P<0.05);手术②组斑块面积(22.09±4.15)%,小于手术①组的(47.18±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89,P<0.05);手术②组内膜中层厚度IMT(0.98±0.03)mm,厚于手术①组的(0.67±0.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18,P<0.05);手术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手术①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41)。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而言,开展外翻式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医治,能达到更佳的医治效果,并且能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平均手术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更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传统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动脉狭窄 并发症发生率 斑块面积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7
2
作者 董辉 张晖 +2 位作者 蔡磊 叶权亿 刘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8期587-589,共3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16例头颅CT、MRI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颈动脉中度狭窄3例,重度狭窄13例。均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结果 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病例...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16例头颅CT、MRI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颈动脉中度狭窄3例,重度狭窄13例。均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结果 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评估,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CTA在其诊断、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中血压调控水平与术后不良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白鹏 李寒阳 +2 位作者 李正迁 王涛 郭向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血压调控水平与术后严重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254例CEA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患侧颈动脉血流阻断期间血压变化率[(阻断后收缩压-术前收缩压)/术...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血压调控水平与术后严重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254例CEA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患侧颈动脉血流阻断期间血压变化率[(阻断后收缩压-术前收缩压)/术前收缩压×100%]分为A组(血压变化率0~20%;110例)和B组(血压变化率%20%;144例)。以术后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及新发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为观察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中血压调控与术后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除术前高血压病史外,两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糖尿病病史、心脏病病史、术前神经症状、颈部血管狭窄程度、颈动脉血流阻断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偏高,而B组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偏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血流阻断后血压变化率并非术后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及新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传统范围内的血压调控水平可能不是CEA后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及新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但仍需结合病人术前血压水平及血管情况,加强术中血压监测,实施个体化的血压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 血压调控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中不同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利彪 李鹏 +2 位作者 陈冬梅 于建设 韩志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中不同麻醉技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12例需行CEA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分为4组:Ⅰ组,46例,常规全麻;Ⅱ组,53例,在Ⅰ组基础上,气管插管前用2%利多卡因5 ml行喉及气管内表麻2 min后插管;Ⅲ组,101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中不同麻醉技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12例需行CEA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分为4组:Ⅰ组,46例,常规全麻;Ⅱ组,53例,在Ⅰ组基础上,气管插管前用2%利多卡因5 ml行喉及气管内表麻2 min后插管;Ⅲ组,101例,在Ⅱ组基础上,在手术开始前用0.25%罗哌卡因行患侧颈丛神经阻滞;Ⅳ组,112例,在Ⅲ组基础上,术中暴露颈动脉后用1%利多卡因1 ml行颈动脉窦浸润麻醉。分析4组进入手术室(T0)、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1 min(T1)、颈动脉阻断即刻(T2)、颈动脉松开即刻(T3)、术毕拔管(T4)和术毕1 h(T5)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以及术中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麻醉药物用量差异。结果与Ⅱ~Ⅳ组相比,Ⅰ组T1和T4时刻HR和MAP明显升高(P〈0.05),术中血压增高、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Ⅰ、Ⅱ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病人清醒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Ⅲ、Ⅳ型(P〈0.05)。Ⅳ组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结论 CEA患者采用全麻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颈丛神经阻滞或颈动脉窦阻滞可以稳定该类病人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麻醉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鼾声响度与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薛静 黄乃磊 +1 位作者 孙会凤 张继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鼾声响度与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97例,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和/或Watch-PA...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鼾声响度与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97例,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和/或Watch-PAT检测,根据患者鼾声的响度将其分为轻度鼾声组(≤35 dB)、中度鼾声组(35~55 dB)、重度鼾声组(≥55 dB)。同时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者6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及发作性睡病、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睡眠相关疾病)。记录4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鼾声响度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轻度鼾声组28例,中度鼾声组34例,重度鼾声组35例。健康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7.6%(12/68),轻度鼾声组、中度鼾声组、重度鼾声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9.3%(11/28)、61.8%(21/34)、82.9%(29/35),各鼾声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度鼾声组高于中度鼾声组,中度鼾声组高于轻度鼾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打鼾为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5.216(2.387,18.652)和22.371(3.598,131.230)。结论中、重度打鼾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有关,鼾声的响度越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鼾声响度 颈动脉内膜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中的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丽 张穗 王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62-263,共2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中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人行CEA治疗的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优质、高效、规范的护理配合是CEA成功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术中配合 护理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中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朝博 王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47-250,共4页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狭窄,作为一种减少卒中风险的干预手术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手术过程中需要暂时阻断颈内动脉,这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目前常用的预防方法是提升血压...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狭窄,作为一种减少卒中风险的干预手术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手术过程中需要暂时阻断颈内动脉,这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目前常用的预防方法是提升血压、减少阻断时间和术中使用转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术中监测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附16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革 尹风任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手术适应证、操作要点和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经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1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有临床症状,其中颈内动脉中度狭窄者2例,重度狭窄者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手术适应证、操作要点和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经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1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有临床症状,其中颈内动脉中度狭窄者2例,重度狭窄者14例。均采用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应用诱导性高血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剥除颈动脉内膜斑块,所有病例均未应用术中转流术。结果术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示颈动脉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加。12例反复发作一过性脑缺血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再发作。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脑卒中史者死亡,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至2年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颈内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是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育胜 张洪钿 +6 位作者 洪映标 钟柱 陈泽鑫 彭辉 陈协宏 蔡洁波 蔡跃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6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1月揭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0例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认知情况、脑血流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1月揭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0例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认知情况、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延迟回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的语言功能、注意力及计算力、即时记忆、定向力评分及MMSE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定向力、延迟记忆、抽象思维、命名、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及MoCA总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的语言、注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RI、PSVICA/PSVCCA、EDV、PSV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25例患者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有5例患者脑缺血症状有所好转或改善。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成功率100%。结论: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治疗中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 症状性动脉中度狭窄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中血压调控与术后不良事件的关系
10
作者 白鹏 李寒阳 +2 位作者 李正迁 王涛 郭向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血压调控水平与术后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254例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患侧颈动脉血流阻断期间血压变化率[(阻断后收缩压-术前收缩压),术前收缩压xmO%]分...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血压调控水平与术后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254例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患侧颈动脉血流阻断期间血压变化率[(阻断后收缩压-术前收缩压),术前收缩压xmO%]分为A组(血压变化率0-20%;110例)和B组(血压变化率〉20%;144例)。以术后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及新发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为观察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中血压调控与术后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A组术后发生脑梗死4例、脑出血1例、心肌梗死1例、新发心律失常1例;B组术后发生脑梗死2例、脑出血2例、心肌梗死4例、新发心律失常1例。两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血流阻断后血压变化率并非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及新发心率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OR=1.271,95%CI为1.038~1.555)是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2)。结论在常规血压调控范围内,CEA中颈动脉血流阻断期间血压控制与术后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及新发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无明显相关性;CEA中颈动脉血流阻断后最佳血压调控目标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 血压调控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低氧血症与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会凤 张继华 +2 位作者 周小慧 黄乃磊 薛静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低氧血症与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行多平面手术患者97例(观察组),根据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 2)及血氧饱和度<9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低氧血症与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行多平面手术患者97例(观察组),根据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 2)及血氧饱和度<90%占整个记录时间的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recorded time spent below 90% oxygen saturation,TS90%)将患者分为轻度低氧组(LSaO 2>85~90,TS90%>5%~10%)15例,中度低氧组(LSaO 2>65%~85%,TS90%>10%~25%)33例,重度低氧组(LSaO 2≤65%,TS90%>25%)49例。另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68例为对照组,LSaO 2>90%,TS90%≤5%。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或)Watch-PAT检测,监测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LSaO 2、TS90%、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最大氧减及其时间、微觉醒次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情况。分析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与低血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轻度低氧组AHI、TS90%、ODI、最大氧减时间和最长氧减时间大于或长于对照组,LSaO 2小于对照组( P <0.05);中度低氧组AHI、TS90%、ODI、最大氧减时间和最长氧减时间大于或长于对照组和轻度低氧组,LSaO 2小于对照组和轻度低氧组( P <0.05);重度低氧组AHI、TS90%、ODI、最大氧减时间与最长氧减时间大于或长于对照组、轻度低氧组和中度低氧组,LSaO 2小于对照组、轻度低氧组和中度低氧组( P < 0.05)。中度低氧组和重度低氧组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低氧组( P < 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低氧血症与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缺氧 颈动脉内膜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横向与纵向皮肤切口术后颅神经损伤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冬 陈金华 +3 位作者 陈涛 高文宏 王代旭 金保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696-697,共2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横向与纵向切口术后颅神经损伤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57例接受CEA的病例资料,42例为横向切口,15例为纵向切口。结果术后共发生颅神经损伤7例(12.3%),其中横向切口5例(11.9%),纵...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横向与纵向切口术后颅神经损伤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57例接受CEA的病例资料,42例为横向切口,15例为纵向切口。结果术后共发生颅神经损伤7例(12.3%),其中横向切口5例(11.9%),纵向切口2例(13.3%);两种手术切口术后颅神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所有的神经损伤都得到恢复。结论 CEA采用横向切口不会增加颅神经损伤的风险;并且,所有的颅神经损伤都是暂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纵向切口 横向切口 颅神经损伤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小莉 王波 +2 位作者 涂国龙 曹作为 夏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69-470,共2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行颈内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治疗的85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完善术前评估,术中合理应用辅助监测手段,术后防治重点并发症。结果术后脑供血不足症状均改善,未出...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行颈内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治疗的85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完善术前评估,术中合理应用辅助监测手段,术后防治重点并发症。结果术后脑供血不足症状均改善,未出现偏瘫、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颈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是防治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措施之一。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围手术期脑卒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凯明 王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694-697,共4页
目前,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已成为脑卒中的重要原因([1])。自1953年De Bakey成功实施首例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以来,经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外科试验(North American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 目前,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已成为脑卒中的重要原因([1])。自1953年De Bakey成功实施首例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以来,经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外科试验(North American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uropean Carotid SurgeryTrial,ECST)及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udy,ACAS)等多个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CEA已成为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预防脑卒中的"金标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脑卒中
下载PDF
荧光造影辅助下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进旺 刘希光 +4 位作者 李爱民 张东 王富元 孙维晔 张洪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造影辅助下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荧光造影辅助下CEA治疗的4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典式CEA,术中持续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脑... 目的探讨荧光造影辅助下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荧光造影辅助下CEA治疗的4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典式CEA,术中持续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情况;使用吲哚菁绿(ICG)造影和FLOW 800分析,蔡司P900显微镜下观察内膜剥脱前后颈动脉荧光显影。结果手术效果良好39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TCD监测和ICG荧光造影显示术侧颈动脉血流通畅,出院前CTA检查显示术侧颈动脉通畅。术后1、6个月复查CTA,3例出现再狭窄,其中2例狭窄程度40%~60%,1例出现同侧颈外动脉重度狭窄,但无症状。结论CEA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ICG荧光造影对预防脑缺血或过度灌注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荧光造影
下载PDF
运用彩超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名龙 汪珺莉 +1 位作者 倪江文 庞洪波 《淮海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508-509,共2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检测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的双侧颈总动脉内膜斑块;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流速(TA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检测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的双侧颈总动脉内膜斑块;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流速(TA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彩色血流显像的异常等。结果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为73%,正常对照组检出率为17%;糖尿病组SPV、TAV、EDV均较正常组低,PI和RI均较正常组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了解颈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内膜斑块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围术期整体护理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净斋 李震 +1 位作者 屈冰 郑元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1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整体护理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 目的:观察围术期整体护理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整体护理可降低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 围术期整体护理 常规护理 心理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对颈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苑万众 王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774-776,共3页
CS(carotid stenosis,CS)是导致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1],其导致的脑梗死亦逐步成为我国人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NASCET和ACAS)证实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中、重... CS(carotid stenosis,CS)是导致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1],其导致的脑梗死亦逐步成为我国人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NASCET和ACAS)证实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中、重度CS的“金标准”[3],而临床上病人认知功能的改善也日益被认为CEA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本文就CEA对CS病人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经验
19
作者 张道宝 陈舒 +4 位作者 吴虹刚 游国亮 万晓强 雷波 郑念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总结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3月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71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二天行头颈部CTA复查,发现1例颈外动脉闭塞,但无症状,未予处理;其余70例颈动脉均通畅... 目的总结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3月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71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二天行头颈部CTA复查,发现1例颈外动脉闭塞,但无症状,未予处理;其余70例颈动脉均通畅,狭窄解除。1例术后出现术区出血,1例术后声音嘶哑、饮水呛咳,1例术后颈内动脉夹层并导致闭塞、遗留对侧肢体偏瘫,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67例恢复良好。结论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容易发生颈动脉夹层闭塞、术区出血、神经损伤、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中准确找到狭窄远端、严密缝合、仔细止血、不刻意追求小切口、术前多学科评估全身情况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被引量:9
20
作者 秦海林 秦汉 +1 位作者 安学锋 別毕洲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775-77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4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头颈部CTA...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4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头颈部CTA或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脑梗死、死亡。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 h内恢复;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术后吻合口渗血,经二次手术后完全恢复。术后随访1~20个月,所有病人血管通畅、狭窄解除,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