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琴 曹云峰 +1 位作者 石剑 刘霜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456-457,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 2014 年 1月-2014年5 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共341例,测定患者的心率(HR)、体重指数(BMI)、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甘油三脂(TG)、...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 2014 年 1月-2014年5 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共341例,测定患者的心率(HR)、体重指数(BMI)、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压、空腹血糖,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内-中膜增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影响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相关因素的单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关(P〈0.05) 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危险因素调查可作为老年人筛选预测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超声危险因素
下载PDF
B型超声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和德 焦守风 +1 位作者 潘继军 徐建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128-3129,共2页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130例,其中脑梗死组65例,健康对照组65例。结果在脑梗死组,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130例,其中脑梗死组65例,健康对照组65例。结果在脑梗死组,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外,颈动脉管腔直径无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以球部为最高,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亦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超声测定 动脉厚度 脑梗死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定量分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连娟 田瑞霞 +2 位作者 祝文虎 王璨 任明磊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0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健康评估(AHP)技术定量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价值,以及影响CIMT的相关因素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AHP技术对890名受检者(其中正常组472人,增厚组197人,斑块组221人)的CIMT进行自动测量,获得颈动脉内... 目的探讨动脉健康评估(AHP)技术定量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价值,以及影响CIMT的相关因素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AHP技术对890名受检者(其中正常组472人,增厚组197人,斑块组221人)的CIMT进行自动测量,获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CIMT-Mean)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值(CIMT-Max),并与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IMT异常组的CIMT-Mean、CIMT-Max、年龄、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正常组(P<0.01)。CIMT分别与年龄和LDL-C呈正相关(P=0.000)。年龄增加(OR=1.886,P=0.000)和吸烟(OR=1.656,P=0.000)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OR=1.914,P=0.000)、LDL-C升高(OR=2.470,P=0.000)和吸烟(OR=1.833,P=0.000)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AHP技术可为定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提供一种方便、准确的测量CIMT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客观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厚度 超声 定量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娜 刘坤申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5期381-382,共2页
关键词 超声检测 动脉 内-厚度 冠心病 危险评估 无创性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京秀 李学奇 +1 位作者 金丽娟 李晓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9例,同时应用超声技术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9例,同时应用超声技术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研究对象血糖、血脂等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血糖、男性别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呈负相关。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早期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前瞻性地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且对于冠心病危险因素水平予以评估,可作为监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内-厚度 冠心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中心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雨佳 华扬 +2 位作者 马兆毅 贾凌云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37-543,共7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总动脉(CCA)内径、颈动脉球部(CB)内径、颈内动脉(ICA)内径及CCA远段IMT测值。按性别与年龄对IMT进行分层描述[百分位数值以第5、10、25、50、75、90及95百分位数(P_(5)、P_(10)、P_(25)、P_(50)、P_(75)、P_(90)、P_(95))表示],并依据IMT的中位数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IMT<0.6 mm组和IMT≥0.6 mm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侧别及CCA、CB、ICA内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MT增加的影响因素。结果(1)女性平均IMT为(0.56±0.02)mm,男性平均IMT为(0.59±0.03)mm。女性和男性IMT百分位数值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均P<0.01);对19~69岁颈总动脉远段IMT增长值的横断面计算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IMT每年分别增加0.003、0.005 mm。(2)IMT与CCA内径(r=0.130,P<0.01)、ICA内径(r=0.067,P<0.01)、CB内径(r=0.143,P<0.01)、年龄(r=0.302,P<0.01)、BMI(r=0.142,P<0.01)均呈正相关性,男性IMT大于女性IMT(t=8.784,P<0.01),左侧与右侧IMT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比右侧:(0.57±0.02)mm比(0.57±0.02)mm,t=-0.301,P=0.76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B内径(OR=1.193,95%CI:1.109~1.283)、年龄(OR=1.049,95%CI:1.042~1.055)、女性(OR=0.688,95%CI:0.602~0.787)为IMT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性别、CB内径均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正常范围内IMT增加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厚度 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永红 吴伦宽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75-477,50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本文收集了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贵阳医学院诊治且病历资料较完整的186例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由低至高分成3组:高血压...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本文收集了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贵阳医学院诊治且病历资料较完整的186例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由低至高分成3组:高血压1级组50例;高血压2级组56例;高血压3级组80例。另外,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血生化指标及双侧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超声测量结果。结果高血压各组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血压等级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及q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吸烟、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脂蛋白(a)、尿酸、肌酐与颈动脉IM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可使颈动脉IMT增加,其程度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随血压分级增高而增加;年龄、男性、吸烟、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蛋白(a)、肌酐、尿酸与颈动脉IMT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动脉内-厚度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明 徐岩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9-65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超声测定颈动脉 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身高、体质量、腰围及c反应蛋白(CRP)。按照颈动脉 IMT 厚度分为 IMT 正常组和...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超声测定颈动脉 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身高、体质量、腰围及c反应蛋白(CRP)。按照颈动脉 IMT 厚度分为 IMT 正常组和 IMT 增厚组,并对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CRP 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检出率。结果 IMT 正常组与 IMT 增厚组比较,随血压、血糖、LDL-C、CRP 水平升高,颈动脉 IMT 加重(P<0.05);并随颈动脉 IMT 增厚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 LDL-C 血症检出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 IMT 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厚度 心血管危险因素 多普勒超声检查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
9
作者 周艳辉 周峰 +2 位作者 王年臻 余丹 刘春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8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NPstats在线软件平台,分析MTHFR基因的677C>T和1298A>C两个基... 目的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NPstats在线软件平台,分析MTHFR基因的677C>T和1298A>C两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情况,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CIMT)的关联分析用逻辑回归分析。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使用MDR软件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对CIMT有促进作用;677C>T及1298A>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677C>T 5个基因模型均与CIMT无明确相关(P>0.05)。1298A>C共显性(A/C,C/C)、显性(A/C-C/C)及Log-additive基因模型均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显著相关性(P<0.05);单体型C-C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显著相关性(P=0.0046);1298A>C与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吸烟,卒中家族史,饮酒,BMI,Hhcy)使用MDR软件分析,未发现他们之间有交互作用。结论MTHFR 677C>T基因多态性与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无明确相关性,而1298A>C的多个基因型均与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显著相关。基因与危险因素无显著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高危人群 MTHFR基因多态性 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 动脉内增厚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
10
作者 周艳辉 周峰 +2 位作者 王年臻 余丹 刘春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6期398-402,共5页
目的 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NPstats在线软件平台,分析MTHFR基因的677C>T和1298A>C两... 目的 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NPstats在线软件平台,分析MTHFR基因的677C>T和1298A>C两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情况,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CIMT)的关联分析用逻辑回归分析。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使用MDR软件分析。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对CIMT有促进作用;677C>T及1298A>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677C>T5个基因模型均与CIMT无明确相关(P>0.05)。1298A>C共显性(A/C,C/C)、显性(A/C-C/C)及Log-additive基因模型均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显著相关性(P<0.05);单体型C-C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显著相关性(P=0.0046);1298A>C与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吸烟,卒中家族史,饮酒,BMI,Hhcy)使用MDR软件分析,未发现他们之间有交互作用。结论 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与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无明确相关性,而1298A>C的多个基因型均与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显著相关。基因与危险因素无显著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高危人群MTHFR基因多态性 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 动脉内增厚
下载PDF
脑卒中10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付文学 何年安 +3 位作者 赵志宏 丁作鹏 刘力 隋秀芳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1 046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脑卒中病人颈动脉超...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1 046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脑卒中病人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特点及不同年龄组、不同慢性病之间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 046例脑卒中病人中,左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更高(62.72%),且更易多发(32.60%)。斑块检出率:颈总动脉(52.58%)>颈动脉窦部(44.26%)>颈内动脉(12.52%)。不同年龄组的脑卒中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形成、中度以上狭窄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者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中度以上狭窄的检出率(87.73%、75.06%、9.95%)与无高血压者(77.57%、63.97%、4.78%,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者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的检出率(90.14%,78.10%)与无糖尿病者(83.29%、70.08%,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脂者颈动脉IMT增厚的检出率(89.95%)与无高血脂者(83.87%,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高龄、男性、高血压、高体质量指数(BMI);中度及以上狭窄的危险因素是高龄、男性、高血压。结论超声可有效评估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对有效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厚度 动脉超声检查 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茜 张运 +2 位作者 张薇 朱式娟 张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9-451,共3页
为探讨能否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来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对 14 7例受试者进行了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了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并以内膜中膜厚度大于 1.0mm为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颈... 为探讨能否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来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对 14 7例受试者进行了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了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并以内膜中膜厚度大于 1.0mm为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对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多项可能危险因素在两组间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 ,年龄、吸烟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体质指数、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及男性性别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P <0 .0 5~P <0 .0 1)。多元回归分析 (P <0 .0 1)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性别、年龄增高、收缩压增高、吸烟及血清高胆固醇水平。此结果提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基本一致 ,提示所测各项主要危险因素对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 超声波扫描术 危险因素 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柳 陆士娟 +1 位作者 邢波 吴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5期2214-2217,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9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试验组,78例行冠脉造影示无明显血管狭窄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分析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9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试验组,78例行冠脉造影示无明显血管狭窄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分析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颈动脉IMT超声检查的诊断灵敏度为82.22%,特异度为70.51%,准确性为76.79%;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人的颈动脉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53,P=0.004);颈动脉IMT≥9 mm病人在随访期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例数大于IMT<9 mm者(χ~2=4.855,P=0.028);发现有吸烟史(P=0.029,OR=1.845,95%CI:0.825,2.152)和有糖尿病病史(P=0.022,OR=1.556,95%CI:0.927,1.813)是颈动脉IMT超声检查阳性结果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IMT对评价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动脉 -厚度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冠心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家燕 雷淑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46-214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5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SDNN、SDANNI明显低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而SDNNI、RMSSD、PNN5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IMT增大,HRV指标降低,其中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HRV指标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疾病 心率 动脉内- 动脉内-厚度 冠心病患者 心率变异性 动脉内增厚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 HRV时域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秀娟 刘端甫 +1 位作者 王洁萍 康元芳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3771-3772,共2页
目的:探讨CIMT、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脉病变的关系以及HCY与CIMT的关系。方法:收集因胸闷、胸痛拟诊为冠心病患者,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结果:冠心病组C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CIM... 目的:探讨CIMT、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脉病变的关系以及HCY与CIMT的关系。方法:收集因胸闷、胸痛拟诊为冠心病患者,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结果:冠心病组C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CIMT随着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厚。冠心病组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各亚组的血HCY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各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HCY水平与CIMT有相关性(r=0.597,P<0.05)。结论:随着CIMT增厚和血HCY水平增加,冠脉病变累及支数与血HCY水平与CIM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内-厚度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冠状动脉斑块形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关系
16
作者 梅卫义 杜志民 +3 位作者 王强 许庆 郑东诞 陈国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冠状动脉病变形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I危险积分的关系,进而评估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32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颈总动...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冠状动脉病变形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I危险积分的关系,进而评估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32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有无多个复杂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考察他们与TIMI危险积分及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23例(99.2%)患者获得满意的颈动脉超声显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为0.83±0.22mm,62例(50.4%)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值有病理意义(≥0.8mm);仅有单个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为52例(39.4%),多个复杂病变患者有80例(60.6%)。同无病理意义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8mm)的患者相比,在具有病理意义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患者中,年龄≥65岁、糖尿病以及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史的患者比例均增多(均有P〈0.05);而同仅有单个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相比,有多个复杂寇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年龄≥65岁、糖尿病: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史的患者比例也增多(均有P〈0.05)。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TIMI危险积分显著相关(r=0.25,P=0.004),多个复杂病变也与TIMI危险积分相关(r=0.3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52(CI:1.48~9.37),P=0.001]和糖尿病[OR:3.83(CI:1.66~8.91),P=0.004]为有病理意义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的预测因子,有多个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也与年龄≥65岁[OR:17.32(CI:6.53~52.34),P〈0.001]和糖尿病[OR:3.06(CI:1.84~8.73),P=0.006]有关。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有无多个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均与TIMI危险积分有一定程度的关联,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作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厚度 超声多普勒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发生及稳定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丹丹 曹丽 +1 位作者 张凯 周贵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并对影响斑块发生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就诊的45~80岁中老年女性,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特征,并根...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并对影响斑块发生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就诊的45~80岁中老年女性,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特征,并根据有无斑块分成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的特征,将有斑块者分成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老年女性954例,平均(62.24±13.24)岁。与无斑块组相比,斑块组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高水平的LDL-C、高龄以及绝经是中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稳定斑块组的LDL-C明显低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水平的LDL-C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年龄、LDL-C及绝经有关,并且LDL-C水平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动脉内-厚度 脂蛋白类 LDL 危险因素 绝经期
下载PDF
河北省任丘市老年居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红娜 颜应琳 +3 位作者 于凯 王拥军 李芳 何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5-229,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并探讨其与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课题组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前瞻性连续纳入任丘市60~70岁户籍居民4 412名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并探讨其与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课题组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前瞻性连续纳入任丘市60~70岁户籍居民4 412名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测、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根据是否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将2013年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者分为病例组(251例),未出现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者为对照组(4 161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CIMT水平等单因素分析,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病例组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史、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颈动脉斑块检出比例高于对照组[62.2%(156例)比44.2%(1 838例),45.0%(113例)比14.9%(622例),55.0%(138例)比40.0%(1 663例),65.7%(165例)比54.5%(2 266例),均P〈0.05],收缩压、胰岛素及CIMT水平高于对照组[158(141,177)mm Hg比152(137,169)mm Hg,8.07(4.77,12.48)μU/L比6.93(4.27,11.60)μU/L,0.950(0.900,1.000)mm比0.925(0.900,1.000)mm,均P〈0.05],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4.59(4.17,5.26)mmol/L比4.78(4.20,5.36)mmol/L,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病史、CIMT增厚是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1.534,95%CI:1.166~2.017,P=0.002;脑血管病史:OR=3.940,95%CI:2.997~5.180,P=0.000;CIMT增厚:OR=12.122,95%CI:2.327~63.163,P=0.003)。结论任丘市CIMT、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史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IMT的监测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 动脉内-厚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中膜内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升超 吴江 +3 位作者 赵鹏 余汉兵 钟立生 张庆英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中膜内层厚度(IMT)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桃源社区及流塘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4 202人为筛查对象,所有筛查对象均予以问卷调查及初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对初筛判定为高...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中膜内层厚度(IMT)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桃源社区及流塘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4 202人为筛查对象,所有筛查对象均予以问卷调查及初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对初筛判定为高危风险的人群进一步进行复筛,复筛内容中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等。结果共获得具备颈部超声结果的341例高危人群数据,进一步将颈部血管超声以IMT为1.0mm将研究对象分为IMT<1.0mm和IMT≥1.0mm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具备IMT指标的341例高危人群中,IMT<1.0mm的占43.7%,IMT≥1.0mm的占56.3%。二分类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OR=1.621,P<0.001)、甘油三酯(1.263,P=0.04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OR=1.054,P=0.049)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而女性(OR=0.560,P=0.032)是IMT增厚的保护因素。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组中血清Hcy的变化,发现IMT≥1.0mm组的Hcy平均水平高于IMT<1.0 mm组(14.39±6.54 mmol/L vs 16.42±9.15 mmol/L,P=0.039);并且血清Hcy水平与IMT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应定期针对社区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伴有Hcy增高及甘油三酯增高的患者需进一步增加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查,以便及早进行干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降低人群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 危险因素 动脉内-厚度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潘茜 陆光荣 唐艳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7例在我院常规体检的老年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对照组(85例)、增厚组(46例)、斑块组(66例),研究IMT及斑块指标与心血管...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7例在我院常规体检的老年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对照组(85例)、增厚组(46例)、斑块组(66例),研究IMT及斑块指标与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增厚组和斑块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者比例、收缩压、甘油三酯、尿酸水平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甘油三酯、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斑块指数与收缩压、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是评价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超声检查 内-厚度 斑块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