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艳 高明 李树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总结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1979年~2002年间对颈部肿瘤固定于颈动脉的患者施行不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31例的经验。方法:对颈部肿瘤固定于颈动脉的患者自1979年施行首例不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成功以来,至2002年... 目的:总结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1979年~2002年间对颈部肿瘤固定于颈动脉的患者施行不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31例的经验。方法:对颈部肿瘤固定于颈动脉的患者自1979年施行首例不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成功以来,至2002年4月共行此术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4~58岁,以21~40岁最多,共21例.占67.8%。31例中包括颈动脉体瘤23例(恶性8例),迷走神经体瘤2例(恶性l例),颈动脉瘤4例,颈部转移癌累及颈动脉2例。31例中,曾接受肿瘤不全切除术22例。术前行颈动脉压迫锻炼,准确检测脑代偿供血合格后,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结果:3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脑血管并发症。死于肿瘤未控制3例:其中l例恶性颈动脉体瘤术后1年因远处转移死亡,2例转移癌术后2~5年死于癌复发及远处转移。28例术后6~29年均健在,5年生存率为90.3%。健在28例病例中未出现脑供血不全表现,预后良好。结论:不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另外,较合并血管重建术具以下优点:①因不考虑血管重建,肿瘤切除应更较彻底;②术后甚少产生血栓、感染或致命性血管破裂出血等并发症;③如需术后放疗,可无顾虑;④术式更加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颈动脉切除术 血管重建
下载PDF
罂粟碱在颈动脉切除术术中、术后应用的经验
2
作者 高明 刘经祖 +4 位作者 丁溥训 徐本义 王彤军 程文元 王旭东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377-378,共2页
颈动脉切除术手术难度大,手术危险性高,术后合并症多。罂粟碱系脑血管扩张药,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而降低脑血管阻力。笔者将其应用于术中治疗及预防术后发生脑缺血,效果理想。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我院头颈科1996年10月至1999年1... 颈动脉切除术手术难度大,手术危险性高,术后合并症多。罂粟碱系脑血管扩张药,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而降低脑血管阻力。笔者将其应用于术中治疗及预防术后发生脑缺血,效果理想。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我院头颈科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行颈动脉手术患者中4例,其中颈动脉瘤和颈动脉体瘤各2例。年龄32~58岁,男性3例,女性1例。 1.2 用药方法 一般于阻断颈总动脉前给以罂粟碱静脉点滴,剂量为1~4 mg/min(每500ml液体加入罂粟碱30~60mg,每分钟30~60滴)。术后为防止脑血管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切除术 罂粟碱 围手期应用
下载PDF
颈动脉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方 《罕少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动脉以及颌面部难控制大出血时对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外科处理方法及其并发症、后遗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000年行颈总或/和颈内动脉结扎、切除术的6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目的探讨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动脉以及颌面部难控制大出血时对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外科处理方法及其并发症、后遗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000年行颈总或/和颈内动脉结扎、切除术的6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7~66岁。其中颈部复发性转移癌浸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3例,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溃疡侵犯颈总动脉1例,上颌骨中央性血管瘤大出血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术后大出血1例。单纯结扎、切除颈总动脉4例,颈总及颈内动脉同时结扎、切除2例。经随访,术后短暂性肢体偏瘫2例,脑梗塞、永久性偏瘫1例,无任何并发症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颈动脉切除术对已累及颈动脉的颈部恶性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颌面颈难以控制的致命性大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单纯切除颈总动脉所产生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同时切除低;而已先期或同时切除颈外动脉者,出现并发症的机会更大。术后酌用抗凝或溶栓药物对于脑血栓、脑梗塞的防治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切除术 并发症 部肿瘤 临床研究 后遗症 大出血
下载PDF
不进行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单纯颈动脉切除术
4
作者 李树玲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0年第4期16-17,共2页
颈部恶性肿瘤固着于颈总动脉是公认的手术禁忌症。多年来,人们虽曾试图突破这一手术禁区,但因结扎颈总动脉后,脑血管并发症高达20~60%,甚至出现10~55%的死亡率.在这种高风险的情况下,致使开展此术者寥寥无几,有夫颈动脉切除的诸多问... 颈部恶性肿瘤固着于颈总动脉是公认的手术禁忌症。多年来,人们虽曾试图突破这一手术禁区,但因结扎颈总动脉后,脑血管并发症高达20~60%,甚至出现10~55%的死亡率.在这种高风险的情况下,致使开展此术者寥寥无几,有夫颈动脉切除的诸多问题,至今仍未获满意解决.作者等设计不进行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主要基于以下设想: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切除术 血管重建 脑血管并发症 动脉 动脉压迫锻炼 动脉 禁忌症 动脉压迫器 恶性动脉体瘤 大脑基底动脉
下载PDF
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丁亚芳 惠品晶 +2 位作者 蔡忻懿 方璐璐 黄亚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4,共12页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45例...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45例。根据患者CEA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术前NIHSS评分的差值(Δ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改善组(ΔNIHSS评分≥2分或术后24 h NIHSS评分0分)和神经功能未改善组(ΔNIHSS评分<2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史、吸烟史、术前临床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无症状]及术前收缩压、舒张压、血脂异常、血生化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收集患者CEA术前、术后24 h NHISS评分及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颈动脉血管超声及CT血管成像评估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狭窄为狭窄率50%~69%,重度狭窄为狭窄率70%~99%)、斑块回声(以低回声为主、以中等回声为主、以高回声为主)、纤维帽完整性(完整、不完整)、是否为溃疡型斑块、是否钙化及钙化位置(表面、基底部)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组内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患侧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两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P<0.05的参数建立简化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相关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对单侧颅外段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预测效能。结果145例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行CEA患者中,术后24 h神经功能改善组117例,神经功能未改善组28例。(1)与神经功能改善组比较,神经功能未改善组患者的术前收缩压[(139±13)mmHg比(129±7)mmHg]、术前NIHSS评分[3(2,4)分比1(0,2)分]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2(1,3)分比0(0,1)分]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其余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神经功能改善组相比,神经功能未改善组患者的溃疡型斑块发生率更高(64.3%比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颈动脉狭窄程度、纤维帽完整性、斑块回声、斑块钙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总体效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EA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患侧MCA V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7.307,P=0.008;F组别=13.621,P<0.01;F时间=248.065,P<0.01);每组患者CEA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患侧MCA 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_(时间)=134.110,P<0.01),而组间各时间点的MCA 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_(组别)=0.562,P=0.453)。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患侧MCA Vm及MCA P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MCA Vm及MCA PI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未改善组的术前MCA Vm低于神经功能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间各时间点MCA 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OR=0.880,95%CI:0.822~0.943,P<0.01)、术前NIHSS评分(OR=0.105,95%CI:0.023~0.473,P=0.003)、溃疡型斑块(OR=4.060,95%CI:1.202~13.711,P=0.024)、术前MCA Vm(OR=1.285,95%CI:1.144~1.443,P<0.01)是CEA术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5)联合预测模型预测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AUC为0.972(95%CI:0.885~0.969,P<0.01),高于单个因素的预测效能。结论术前收缩压、NIHSS评分、MCA Vm及溃疡型斑块是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动脉内膜切除 早期神经功能预后
下载PDF
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景阳 吕茂昌 +3 位作者 付久园 杨植 刘超 曹宏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92-295,331,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2月到2020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CEA或CAS的9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A...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2月到2020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CEA或CAS的9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A组(n=48)和CAS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住院期间至随访2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头颈主动脉弓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度。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08%(1/48),与CAS组患者的4.0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度为95.92%(94/98),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94.90%(93/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度均较高,CEA、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均具有较好疗效,且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检查 动脉内膜切除 动脉支架植入 动脉狭窄
下载PDF
叙事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杨丽 和振娜 宋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干预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叙事护理...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干预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叙事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评分降低,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评分提高,屈服、回避评分降低,干预组面对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屈服、回避评分更低(P<0.05);干预组(6.2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20.83%)低(P<0.05);干预组(97.92%)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83.33%)高(P<0.05)。结论 叙事护理应用于CEA患者干预中,可改善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动脉内膜切除 心理状态 应对方式
下载PDF
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内膜切除术前后CTA定量参数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许灿 韩枫 +1 位作者 王翠 张健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并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内膜切除术(CEA)前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定量参数的变化。方法 将128例行CEA患者纳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CTA检查患者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 目的 观察并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内膜切除术(CEA)前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定量参数的变化。方法 将128例行CEA患者纳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CTA检查患者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检查结果相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患者术后随访时分别行CDUS和CTA检查并分析患者颈动脉定量参数变化[CDUS定量参数:狭窄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CTA定量参数:狭窄远端直径、最小残余直径]。结果 经一致性分析证实CTA与CDUS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灵敏度分别为95.40%、94.25%,特异度分别为85.37%、73.17%,准确率分别为92.19%、87.5 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 3.2 6%、88.1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4%、85.71%,Kappa分别为0.818、0.701。本研究手术成功104例,失败24例,手术成功率81.25%。术后CTA检查参数显示狭窄远端直径及最小残余直径均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CDUS检查参数显示PSV及EDV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结论 颈动脉CTA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了解斑块的稳定性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CTA在CEA术前及术后检查出的定量参数变化,可精确反映CEA术后患者颈动脉管腔的改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选择性应用转流管的单中心研究
9
作者 武森森 高喜翔 +8 位作者 张楠 张帆 郭聚龙 崔世军 佟铸 郭建明 邢英琦 谷涌泉 郭连瑞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1-55,6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监测在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行CEA治疗的...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监测在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行CEA治疗的3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330例次手术)的临床数据,根据术前TCD评估将患者分为无需转流组(157例次)、可能需要转流组(92例次)和必需转流组(81例次)。评估TCD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在CEA的应用价值。结果共75例次(22.73%)使用转流管。症状性脑梗发生率为1.52%,其中转流患者为5.33%,未转流患者为0.39%。无需转流组、可能需要转流组和必需转流组分别有3.2%、15.2%和69.1%的患者进行转流操作,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0.64%、2.06%和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结论TCD术中监测能安全、有效地指导CEA选择性使用转流管;术前评估对于术中精准转流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但术中实时监测仍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 经颅多普勒超声 转流
下载PDF
老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10
作者 李晓静 牛瑞芳 +1 位作者 杨静 鞠海涛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S01期106-108,共3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截至2018年底,我国40岁以上居民中,脑卒中患者约1242万[1],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占总数的75%~90%。文献报道,大于30%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动脉内膜切除 心理体验 围手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串联型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长通 王浩展 宋国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串联型颈动脉狭窄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其治疗方式也愈趋向于微创,复合手术的方式也早已被提及且被证实了其技术的可行性。近年来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深入,发现复合手术治疗串联型... 串联型颈动脉狭窄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其治疗方式也愈趋向于微创,复合手术的方式也早已被提及且被证实了其技术的可行性。近年来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深入,发现复合手术治疗串联型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值得商榷,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复合手术在治疗串联型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流程、手术方式的比较及存在的争议作一综述,以便对该手术方式有更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手 动脉狭窄 串联病变 动脉内膜切除 血管内操作 卒中
下载PDF
颈部牵伸训练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
12
作者 方耿娜 卢丽冰 +5 位作者 谢梦娜 谢漫 黄琼珊 林楚东 王育胜 林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9期2819-2823,共5页
目的研讨颈部牵伸训练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后对比研究方法,选取在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区由同一组医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 目的研讨颈部牵伸训练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后对比研究方法,选取在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区由同一组医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CEA术后出院患者20例为对照组,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CEA术后出院患者2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女9例、男11例,年龄(70.15±9.49)岁,采用常规出院前健康教育和出院后常规颈部活动及随访;观察组女7例、男13例,年龄(70.22±9.55)岁,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颈部牵伸训练居家康复进行干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满意度、依从性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第30天颈部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4.28±3.37)比(8.73±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4,P=0.002);观察组患者训练第30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13±0.31)分比(4.85±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16,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20/20)比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06);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20/20)比70.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2,P=0.027)。结论颈部牵伸训练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部牵伸训练 居家康复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术前DSA检查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新发脑梗死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欢 王健 +7 位作者 李龙 杨斌 谌燕飞 王亚冰 高鹏 陈健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8-463,481,共7页
目的研究术前DSA检查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新发脑梗死发生特点及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由CT血管成像(... 目的研究术前DSA检查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新发脑梗死发生特点及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由CT血管成像(CTA)或DSA检查评估。所有患者分别于CEA术前7 d、术后3 d内行MR检查。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CTA组和DSA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新发脑梗死MR特征进行组间比较;并进一步对CTA组和DSA组内术后新发脑梗死发生与否进行亚组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新发脑梗死组与无新发脑梗死组,并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临床资料。将术后有无新发脑梗死组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相关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1)2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CTA组163例(69.1%),DSA组73例(30.9%)。与CTA组比较,DSA组患者既往卒中史和多血管病变比例更高,CEA手术时间更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2%(33/73)比26.4%(43/163),χ^(2)=9.722;82.2%(60/73)比52.1%(85/163),χ^(2)=8.511;(147±47)min比(127±54)min,t=19.526;均P<0.01]。CTA组与DSA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吸烟、饮酒、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前后交通开放、重度狭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DSA组患者术后新发脑梗死、Ⅳ型脑梗死、梗死同侧、对侧、双侧发生率高于CT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2%(33/73)比11.7%(19/163),χ^(2)=6.723;41.1%(30/73)比7.4%(12/163),χ^(2)=38.219;24.7%(18/73)比10.4%(17/163),χ^(2)=8.081;11.0%(8/73)比0;9.6%(7/73)比1.2%(2/163),χ^(2)=7.467;均P<0.01]。(3)术后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为22.0%(52/236)。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CEA术后新发脑梗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多血管狭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术前DSA均与术后新发脑梗死相关(OR=3.52,95%CI:1.574~7.943;OR=2.87,95%CI:1.386~5.929;OR=2.15,95%CI:1.134~4.084;OR=6.25,95%CI:3.218~12.150;均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术前DSA是CEA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2.90,95%CI:1.168~7.174;OR=5.56,95%CI:2.543~12.176;均P<0.05)。结论术前行DSA检查发生术后新发脑梗死以同侧病变为主,同时还有对侧和双侧病变。术前DSA检查可能在CEA患者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发生中参与了主要的作用。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先综合评估再选择是否行术前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缺血性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狭窄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系统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血压控制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李丹 李俊青 +2 位作者 王彦 彭红兵 武清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91-798,共8页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系统(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TCD)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EP)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心肌耗氧及术后认知功能...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系统(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TCD)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EP)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心肌耗氧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择期行CEA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通过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研究组术中根据TCD和SEP联合监测结果指导血压调节工作。收集2组麻醉前(T00),麻醉后10 min(T0)、颈动脉阻断前5 min(T1)、颈动脉阻断前后即刻(T2)、解除颈动脉阻断即刻(T3)及解除颈动脉阻断后1 h(T4)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值和外周动脉收缩压,比较2组术中一般情况(心肌耗氧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发生率和半年后超声复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麻黄碱用量、尼卡地平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心肌耗氧量及术中发生心动过缓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侧Vm与外周动脉收缩压呈波动趋势,研究组Vm与外周动脉收缩压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OCD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反应蛋白、丙二醛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组C反应蛋白、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0例患者中有25例术中阻断颈动脉后,TCD监测提示达到流转标准,其中7例患者同时达SEP波幅下降流转标准,给予转流术操作。TCD监测阳性率高于SEP监测(P<0.05),两种手段共同监测达到转流标准的比例一致性一般(Kappa=0.243,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发生术后再狭窄和形成继发血栓的患者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偏少(P<0.05)。结论 TCD联合SEP对CEA患者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显著减少术中心肌耗氧量,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其中TCD对CEA术中脑血流高灌注现象监测效果较好,而SEP对术中转流的实施指导意义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超声检查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前后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和血清sICAM-1、MCP-1水平变化及与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
15
作者 郭兴友 张拓 +3 位作者 范卫东 刘坤 李明 付勇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膜切除前后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变化及与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颈动脉内膜切...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膜切除前后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变化及与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的8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颈内动脉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8)和未复发组(n=72)。比较组间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变化,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血清sICAM-1、MCP-1水平。结果两组术前CCA远段管径、CB/CCA远段管径比值、CB/ICA近段管径比值及术后CB管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前ICA近段管径、CB管径和术后CCA远段管径、ICA近段管径均低于未复发组,术后CB/CCA远段管径比值、CB/ICA近段管径比值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间的血清sICAM-1、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个月,复发组的sICAM-1、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可知,术后ICA近段管径、术后CB/CCA远段管径比值、术后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术后3个月血清sICAM-1水平、术后2个月血清MCP-1水平为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应对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和血清sICAM-1、MCP-1水平变化予以关注,可提早预防患者术后复发,对患者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动脉血管结构特征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复发风险
下载PDF
外翻式与传统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衍泽 范东旭 +2 位作者 程明勋 冉旭 赵晨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7期170-175,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手段评价外翻式与传统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系统,获取了外翻式与传统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手段评价外翻式与传统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系统,获取了外翻式与传统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并利用RevMan 5.4统计学程序,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文章,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CEA)组(试验组)术中转流管应用数量占比低于传统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CEA)组(对照组)[RR=0.17,95%CI(0.06,0.51),P=0.001];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MD=-40.47,95%CI(-58.85,-22.09),P<0.0001];试验组的术后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RR=0.43,95%CI(0.22,0.83),P=0.01]。结论:eCEA相对于cCEA在治疗颈动脉狭窄过程中可以减少术中转流管应用,缩短平均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但是二者具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仍然需要大量高质量研究数据来长时间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传统式动脉内膜切除 外翻式动脉内膜切除 META分析
下载PDF
高信号血管征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过度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李冬雪 范晓媛 +6 位作者 来志超 李康 有慧 李明利 左真涛 刘暴 冯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1-729,共9页
目的探讨术前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是否可以预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脑过度灌注的发生。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同意接受CEA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 目的探讨术前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是否可以预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脑过度灌注的发生。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同意接受CEA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2周和术后1周内完成MR检查。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系统性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史)和术后即刻至出院前最高收缩压。通过影像学图像,评估手术侧和对侧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是否存在梗死灶、Willis前环是否完整。术中记录转流管的使用情况。根据术前T2-FLAIR序列图像中HVS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分布范围,将HVS分为0~3级:0级为未见HVS;1级为HVS局限在外侧裂池;2级为HVS延伸至颞枕叶;3级为HVS延伸至额顶叶。通过MR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序列获得患者的脑血流量图。过度灌注定义为与术前相比,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增加超过100%。根据过度灌注指数将患者分为过度灌注组和非过度灌注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危险因素和HVS分级,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VS分级与术后脑过度灌注间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HVS预测脑过度灌注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其中过度灌注组18例(19.6%),非过度灌注组74例(80.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前HVS分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度灌注组以HVS 3级为主(10例),非过度灌注组以HVS 0级(42例)为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VS 2~3级是CEA术后脑过度灌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222,95%CI:3.198~46.715,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HVS分级2级是预测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的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为0.767,95%CI:0.630~0.910,P<0.01),使用这一标准预测脑过度灌注的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79.7%,阳性预测值46.4%,阴性预测值92.2%。结论术前T2-FLAIR序列上HVS与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相关,HVS≥2级可能有助于预测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仍需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高信号血管征 脑过度灌注 数据相关性
下载PDF
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管几何形态特征对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
18
作者 安思龙 陈健龙 +4 位作者 蔡仁端 符策锐 王振平 宋智勇 刘朝晖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5期2145-2149,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后血管几何形态特征对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及血管外科行CEA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一周内进行颈动脉CTA检查,测量并记... 目的探讨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后血管几何形态特征对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及血管外科行CEA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一周内进行颈动脉CTA检查,测量并记录血管几何形态特征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等软件对患者术后CTA影像学资料进行颈动脉建模,采用Ansys Fluent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定量测定颈动脉窦部外侧壁壁面剪切力(WSS)数据,定性判断血管内有无湍流现象的发生。比较Bulb/CCA管径比值≤1和>1两组患者在血管内是否形成湍流,对血管几何形态特征数据与颈动脉窦部外侧壁WSS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将存在显著相关性的血管几何形态数据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多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管腔内形成湍流的血管几何形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ulb/CCA管径比值≤1和>1两组患者经χ2检验显示Bulb/CCA管径比值>1组的患者CEA术后血管腔内更容易产生湍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窦部管径(r=-0.463,P<0.05)、颈动脉窦部与颈总动脉远段管径比值(r=-0.554,P<0.05)、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角度(r=-0.361,P<0.05)与观测点WSS数值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窦部管径(B=-0.161,P<0.05)与观测点WSS数值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多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窦管径和颈总动脉远段管径是CEA术后颈动脉管腔内产生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EA术后颈动脉血管几何形态影响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状态,颈动脉窦管径、颈总动脉远段管径以及两者的比值对CEA术后管腔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计算流体力学 壁面剪切应力 湍流 相关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明轩 刘宝堂 +4 位作者 李磊 李子军 胡运洁 李豪 侯文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9期48-50,54,共4页
冠心病(CHD)和颈动脉狭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针对该问题的有效治疗手段,该治疗手段在国内外经过多年发展逐渐成熟并获得一致推荐。本文就CABG与CEA各自的发展与现状、CHD与颈... 冠心病(CHD)和颈动脉狭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针对该问题的有效治疗手段,该治疗手段在国内外经过多年发展逐渐成熟并获得一致推荐。本文就CABG与CEA各自的发展与现状、CHD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以及同期CABG联合CEA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动脉内膜切除
下载PDF
TCCD联合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
作者 李丽 朱好辉 《临床研究》 2023年第8期15-17,共3页
目的研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联合颈动脉超声进行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6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手术前全部予以TCCD联合颈动脉超声进行风... 目的研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联合颈动脉超声进行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6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手术前全部予以TCCD联合颈动脉超声进行风险评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86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1个月内均无死亡,共有1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15.12%),包含6例过度灌注综合征、5例新发脑梗死和2例脑出血。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颈总动脉分叉位置、是否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内收缩期峰值流速、侧支循环均为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应用TCCD、颈动脉超声对血管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和局部结构进行全面评估,能预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而更好地完善术前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超声 风险评估 动脉内膜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