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妙 张平洋 +3 位作者 马小五 董静 吴文芳 丁钱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 应用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结合声学密度定量评价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随机选取体检发现有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的患者30例,运用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观测斑块以及斑块上游、顶部及下游区域的内膜中膜厚度变... 目的 应用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结合声学密度定量评价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随机选取体检发现有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的患者30例,运用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观测斑块以及斑块上游、顶部及下游区域的内膜中膜厚度变化特点,计算每个区域内膜中膜应变率(SR)、时间应变率(TR),得出不同区域斑块的参数。与此同时,应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测量斑块上述相应区域的校正声学密度值(corrected average image intensity value,AIIc%),以同侧颈动脉邻近斑块的正常内膜作为对照组,将所有参数进行比较。此后,根据斑块厚度(IMT)将斑块分成三组:小斑块组(1.2 mm2.5 mm),分析比较不同厚度斑块组SR、TR及AD,并探讨SR、TR与斑块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斑块组SR、TR均较正常内膜(对照组)降低(P〈0.05)。斑块上游的SR值高于顶部(P〈0.05),TR值高于斑块下游(P〈0.05);斑块顶部SR、TR值均高于斑块下游(P〈0.05)。斑块顶部及斑块下游SR、TR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校正密度值AIIc%在斑块上游及顶部比下游低(P〈0.05),而上游与顶部之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斑块上游、顶部及下游部位的AIIc%均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密度值AIIc%与SR、TR呈负相关(r=-0.63,r=-0.58,P〈0.05)。三个不同厚度斑块组TR、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结合声学密度定量可以较准确测定颈动脉孤立性斑块应变及组织密度的不均衡性,有望成为早期评价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特性的无创、简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 颈动脉孤立性斑块 力学特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