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术中瘤颈断裂夹闭后缺血死亡一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峥 王如密 张小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7-207,共1页
  患者男,45岁.因突发头痛5d入院.检查:神志清楚,颈稍有抵抗,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CT检查发现脑底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拟诊断颅内动脉瘤.住院当天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C1~2段动脉瘤15mm×7mm&...   患者男,45岁.因突发头痛5d入院.检查:神志清楚,颈稍有抵抗,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CT检查发现脑底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拟诊断颅内动脉瘤.住院当天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C1~2段动脉瘤15mm×7mm×3mm大小.经家属同意后立即行动脉瘤GDC栓塞治疗,由于瘤颈与颈内动脉壁之间夹角十分狭窄,部分血管痉挛,花费约3h,微导管及微导丝始终无法进入瘤腔内,故放弃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头颅CT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 GDC栓塞治疗 断裂夹闭 缺血 死亡 颈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术
原文传递
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叶伟 赵均峰 +1 位作者 刘波 蒋传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67-468,共2页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头部CT示左鞍旁椭圆形高密度占位影像,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圆圈状不规则形动脉瘤影像,急诊全麻下行左侧扩大翼...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头部CT示左鞍旁椭圆形高密度占位影像,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圆圈状不规则形动脉瘤影像,急诊全麻下行左侧扩大翼点入路开颅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局部棱形增粗,血管外膜下可见血液流动,用2枚动脉瘤夹(1枚直角夹,1枚直夹)封闭破裂处。结果用2枚动脉瘤夹能完全封闭动脉瘤破裂处而又保留载瘤动脉的1/2通畅,术后辅以抗凝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外伤性动脉瘤发现后应急诊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动脉突上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复发再栓塞一例
3
作者 罗穆云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23-324,共2页
患者男,42岁。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 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 患者男,42岁。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 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急诊行全脑DSA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图2),当时急诊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发现动脉瘤瘤壁极薄,考虑为血泡样动脉瘤( 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实施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术后患者出院前未行血管影像学检查。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动脉突上血泡样动脉瘤
下载PDF
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海平 赵世光 +5 位作者 史怀璋 韩大勇 王春雷 陈鑫 王开开 田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9例BBAs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成功实施双支架错... 目的探讨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9例BBAs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成功实施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即刻影像Raymond分级Ⅰ级5例,Ⅱ级1例,Ⅲ级3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4例,3分2例,4分1例,死亡2例;术后90 d mRS评分0分5例,1分1例,3分1例。7例存活病人影像学随访1周~24个月,动脉瘤均完全闭塞,载流动脉无狭窄。结论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BBAs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可降低动脉瘤术后复发率,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泡样动脉瘤 动脉突上 双支架错位重叠技 血管内治疗 弹簧圈 预后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完全夹闭后短期内复发1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波 卜祥梅 +3 位作者 徐超 李泽福 李建民 王成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08-109,共2页
患者男,38岁,因“突发剧烈头痛2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5 a,患者于入院前2 h吃饭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并伴头晕,遂送往我院急诊。入院后行头部CT检查,检查过程中再发抽搐1次,发作时四肢僵直,数分钟后缓解,口吐白沫伴小便失禁1次,... 患者男,38岁,因“突发剧烈头痛2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5 a,患者于入院前2 h吃饭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并伴头晕,遂送往我院急诊。入院后行头部CT检查,检查过程中再发抽搐1次,发作时四肢僵直,数分钟后缓解,口吐白沫伴小便失禁1次, CT 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遂收入我科。查体显示神清语利,颈强阳性,余未见异常。患者于入院后当天急诊行DSA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 BBA),大小约4 mm ×5 mm,于次日全麻下行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夹闭顺利,且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动脉瘤夹闭良好,无瘤颈残余。动脉瘤夹闭术后3 d,患者头痛剧烈,意识浑浊,腰穿脑脊液仍为血性,头部CT复查显示右颞部脑出血,遂行右颞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嗜睡状态。右颞去骨瓣减压术后16 d,患者突发抽搐,头部减压窗张力较高,头部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再出血,次日头部DSA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动脉瘤复发,大小约9.5 mm ×6 mm,经微导管超选进入动脉瘤内行动脉瘤栓塞术,共填入microplex弹簧圈9枚;复查DSA造影见动脉瘤栓塞致密。术后患者呈嗜睡状态,CT检查显示脑积水明显,第20天行VP分流术,术后患者状态恢复可,1周后出院神清言语可,左侧肌力恢复正常。 VP分流术后4个月,复查DSA造影见动脉瘤颈处复发,再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共填入弹簧圈3枚;3个月后再次复查DSA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现患者生活完全自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突上 血泡样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 动脉瘤复发 头部CT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 DSA造影 去骨瓣减压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沈杰 江涛 赵兵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通过2~5年的长期随访,总结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 目的通过2~5年的长期随访,总结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探讨动脉瘤大小、部位、Hunt-Hess分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手术时机、低钠血症、脑积水等可能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完全栓塞48例,不完全栓塞9例;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发生动脉栓塞事件;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0S评分)评价:满意50例(87.7%),残疾6例(10.5%),死亡1例(1.8%)。随访2~5年,1例明显复发增大,行二次介入治疗。单因素分析Hunt-Hess分级III^IV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 III^V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手术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上段动脉瘤相对于开颅夹闭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Hunt-Hess分级III^IV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上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HUNT-HESS分级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林 周保元 +5 位作者 谢宗志 唐博 任小鲁 任军 孙守元 刘吉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双支架套叠40例,三支架2例,四... 目的探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双支架套叠40例,三支架2例,四支架1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致密栓塞28例,瘤颈部残余9例,瘤体残余6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33例,3分5例,4~5分3例,6分2例。37例影像学随访6~26个月,动脉瘤不显影31例,改善2例,复发3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论套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突上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LVIS支架 弹簧圈 支架套叠技 疗效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假性动脉瘤2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红朝 雷霆 李龄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结合2例报告回顾分析。结果本病早期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而难以诊断,迟发性鼻衄及颅神经缺失症状是本病的典型表现,脑血管造影可确诊,可采用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结合2例报告回顾分析。结果本病早期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而难以诊断,迟发性鼻衄及颅神经缺失症状是本病的典型表现,脑血管造影可确诊,可采用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论颅脑损伤后出现迟发性鼻衄及颅神经缺失症状时应考虑到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动脉 突上 假性动脉瘤 鼻衄
下载PDF
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廖圣 陆炜 +3 位作者 程国兵 付爽 刘国军 王李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4期535-536,共2页
目的探究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介入治疗有效),对照组26例(介入治疗无效)。比较两组动脉瘤位置、大小、脑积水比... 目的探究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介入治疗有效),对照组26例(介入治疗无效)。比较两组动脉瘤位置、大小、脑积水比例、低钠血症比例、Hunt-Hess分级以及手术时机,并采用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动脉瘤大小、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两组脑积水比例、Hunt-Hess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低钠血症比例、手术时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积水、Hunt-Hess分级Ⅲ~Ⅳ级是影响直径≤5mm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介入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与动脉瘤位置、大小、是否有低钠血症及手术时机无关,脑积水及Hunt-Hess分级是影响患者介入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突上动脉瘤 介入疗效 相关因素
下载PDF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东传 吴钧 +5 位作者 高云 苏平 刘俊 马钢 普快荣 岑键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8期629-632,共4页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DA-SICA)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运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8例DA-SICA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13例,术后即刻造...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DA-SICA)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运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8例DA-SICA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1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0例,Ⅱ级3例;单LVIS支架辅助栓塞15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为Raymond分级Ⅰ级。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恶性脑肿胀,1例死于再出血。存活25例术后随访3~49个月,平均(26.5±2.5)个月;2例术后复发,再次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愈;其余23例术后3个月复查DSA无动脉瘤复发及载流动脉狭窄。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DA-SICA,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使用支架的数目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术后应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夹层动脉瘤 动脉突上 血管内栓塞 LVIS支架 弹簧圈 疗效
下载PDF
使用头颅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应用于动脉瘤夹闭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经建 刘桂梅 +3 位作者 王金鹏 江建 刘俊 杨枫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5期100-102,109,F0003,共5页
目的 探讨头颅血管造影(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在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根据普通CTA检查结果,结... 目的 探讨头颅血管造影(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在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根据普通CTA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使用头颅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指导手术治疗,术后7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43例患者夹闭术成功41例,成功率95.35%,对照组43例患者夹闭成功35例,成功率81.40%(P<0.05);观察组完全夹闭率高于对照组(P<0.05);瘤颈残余、瘤体残余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术期术后血管痉挛、血肿、静脉血栓、肢体活动障碍及颅内水肿发生率6.99%,低于对照组的16.29%(P<0.05);观察组最终随访40例,随访期间38例患者恢复良好,能自理生活;2例患者伴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对照组最终随访38例,随访期间30例患者恢复良好,8例患者伴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头颅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用于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较低,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血管造影 三维立体重建 动脉瘤 模型 动脉瘤夹闭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加省 何跃 +4 位作者 陈如东 陈劲草 陈坚 雷霆 李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3-476,共4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1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3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结果。其中3例辅以球囊瘤颈再塑形技术,2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2例...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1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3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结果。其中3例辅以球囊瘤颈再塑形技术,2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2例采用双微导管技术。结果栓塞术后即时造影显示26个动脉瘤100%栓塞;6个动脉瘤〉95%栓塞;1个动脉瘤〈95%栓塞。术中破裂1例,最后顺利致密栓塞。2例术后持续轻度头痛,1例遗留视野缺损。无死亡病例。随访2~48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选择合适的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可以应用血管内栓塞进行相对微创且安全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球囊瘤再塑形 支架 双微导管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模拟前床突切除术扩大颈内动脉虹吸部的暴露范围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将均 肖红秀 +3 位作者 涂蓉 周晓陆 覃群 汤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01-803,共3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在活体个性化模拟前床突切除术扩大颈内动脉虹吸部的暴露范围,提高该区肿瘤切除率,保证手术效果。资料与方法对100例受检者(200侧)在MSCT三维重建图像上模拟眶上锁孔手术入路进行观察,并测量前床突去除前后大...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在活体个性化模拟前床突切除术扩大颈内动脉虹吸部的暴露范围,提高该区肿瘤切除率,保证手术效果。资料与方法对100例受检者(200侧)在MSCT三维重建图像上模拟眶上锁孔手术入路进行观察,并测量前床突去除前后大脑前中动脉分叉处距所观察到的颈内动脉虹吸部最近心点的曲线距离(暴露长度)。结果 100例(200侧)在影像上模拟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测量前床突去除前后左侧暴露长度分别为(14.3±3.9)mm、(30.5±4.2)mm,右侧分别为(15.9±3.8)mm、(31.8±3.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278、40.513,P<0.001);前床突去除前后左、右侧暴露长度分别增加(16.3±3.6)mm、(15.8±3.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P>0.05)。结论 MSCT活体个性化模拟眶上锁孔入路前床突切除术可以有效增加颈内动脉的暴露长度,并扩大鞍区的暴露范围,为该区肿瘤切除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切除 动脉 动脉虹吸部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 计算机模拟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乔清 姚鑫 佟小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床突段的解剖特点,探讨该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成人尸头标本7例,分别以红色和蓝色硅胶对动脉、静脉进行灌注;应用显微解剖技术,观察并测量颈内动脉的床突段及与眼动脉、远/近侧硬膜环等重要...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床突段的解剖特点,探讨该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成人尸头标本7例,分别以红色和蓝色硅胶对动脉、静脉进行灌注;应用显微解剖技术,观察并测量颈内动脉的床突段及与眼动脉、远/近侧硬膜环等重要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 (1)与颈内动脉床突段相关的参数:床突段的外径为(5.11±0.81)mm,床突段外侧面远、近侧硬膜环中点间距离为(5.46±1.90)mm,远侧硬膜环形成颈内动脉窝的出现率约为78.6%。(2)床突段与眼动脉的关系:①眼动脉起点与远侧硬膜环的位置关系为近侧约7.1%、恰于远环处约14.3%、远侧78.6%;②眼动脉起点与颈内动脉横截面的位置关系为内1/3约78.6%、中1/3约21.4%(未观察到外1/3的情况)。结论 (1)术前影像学检查十分必要。(2)对侧翼点入路有利于眼动脉起点处病变的暴露。(3)提出两点术中注意事项:①环切远侧硬膜环时,应注意避免伤及眼动脉或其它视神经管内结构;②磨除前床突时注意其内侧的重要血管、神经组织,应以邻近硬膜瓣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瘤 显微解剖
下载PDF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欢欢 李俊 +5 位作者 盛柳青 陈迎春 别毕洲 汪志忠 游慧超 叶建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8年3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9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成功实施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8年3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9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成功实施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5例,Ⅱ级4例。术后DSA随访1周~24个月,2例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后2周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复发,血栓弹力图示ADP>90%,调整抗血小板方案后半年后复查动脉瘤未显影;其余病人动脉瘤均未显影,载瘤动脉通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5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术后90 d mRS评分0分6例,1分1例,3分1例。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床突段破裂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调整抗血小板方案可提高术后复发动脉瘤的闭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动脉突上 LVIS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开颅与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仝兆锋 皇甫蓓蓓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2068-2070,共3页
【目的】比较开颅与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44例BB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开颅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n=20)和介入组(采用单支架或多支架... 【目的】比较开颅与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44例BB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开颅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n=20)和介入组(采用单支架或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n=24).随访24~60个月,记录手术指标,末次随访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预后效果,术后即可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采用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效果,记录梗死、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开颅组15例行直接夹闭,4例采用夹闭+包裹,1例采用颈内动脉孤立.术中3例动脉瘤分离过程中破裂,2例夹闭时破裂,2例行临时阻断颈内动脉近远端成功夹闭,3例因破口较大未直接夹闭,人工材料将破口及颈内动脉包裹后再行夹闭.介入组单支架与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分别为10例、14例,2例栓塞过程出血并采用血肿清除术,术后即刻DSA显示介入组Raymond分级完全栓塞18例,近全栓塞6例.介入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2,P=0.845>0.05).两组梗死、出血、复发、死亡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3,P=0.453>0.05).【结论】介入治疗BBA能获得与开颅手术相近的远期预后效果,均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风险,但介入手术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动脉突上动脉瘤 支架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
17
作者 杨雷霆 黄玮 +2 位作者 肖绍文 黄祜鸿 朱贤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掌握经翼点入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 :在 15例 (30侧 )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 ,借助手术显微镜在 6~ 2 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进行显微外科解... 目的 :掌握经翼点入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 :在 15例 (30侧 )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 ,借助手术显微镜在 6~ 2 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进行显微外科解剖 ,并在游离的脑标本上对它进行测量。结果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主要分支包括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 ;分为眼段、交通段、脉络膜段 ,它们的平均长度分别为 8.96、3.4 5、5 .6 m m;它们较恒定地发出穿通动脉至垂体柄、视路、三脑室底等。经翼点入路 ,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 ,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进行良好的显露。结论 :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 ,特别是动脉瘤显微手术时 ,需熟悉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解剖特点 ,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其分支和穿通动脉进行识别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人路 动脉突上 显微外科解剖 显微外科技 后交通动脉瘤
下载PDF
改良翼点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20例分析
18
作者 谭占国 杨明 +2 位作者 娄志刚 王翠霞 宣改丽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及其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0例床突旁动脉瘤(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17例,颈内动脉-垂体上动脉动脉瘤3例)在常规翼点入路经硬脑膜外充分咬除蝶骨嵴的基础上,继续向内侧分离...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及其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0例床突旁动脉瘤(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17例,颈内动脉-垂体上动脉动脉瘤3例)在常规翼点入路经硬脑膜外充分咬除蝶骨嵴的基础上,继续向内侧分离硬脑膜,并用高速磨钻磨除前床突,然后再切开硬脑膜,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处理床突旁动脉瘤。结果20例动脉瘤完全手术夹闭19例,仅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因其颈部的前侧壁与周围紧密粘连,分离困难而进行了动脉瘤壁包裹术。随访6月,病人情况良好,无相关的手术并发症。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手术中,自硬脑膜外分离并切除前床突,可以改善颅内鞍区的手术显露,降低分离、夹闭床突旁动脉瘤时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动脉瘤 夹闭 显微外科 翼点入路
下载PDF
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前床突磨除的意义
19
作者 许州 李明昌 陈谦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773-77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硬膜外磨除前床突在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行显微夹闭术治疗的21例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1例术中均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以促进术野显露。结果... 目的探讨经硬膜外磨除前床突在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行显微夹闭术治疗的21例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1例术中均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以促进术野显露。结果 21例动脉瘤均夹闭满意,其中6例动脉瘤因被前岩床皱襞遮挡,辅以切开电灼扩大操作空间后顺利放置瘤夹。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5分18例,4分3例。结论磨除前床突有利于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瘤颈暴露、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以及动脉瘤夹的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夹闭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玉龙 方兴根 +5 位作者 李真保 吴德刚 赖年升 赵心同 徐善水 狄广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26例。结果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15例,Ⅱ级...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26例。结果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中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1例术中再次破裂,最后死亡。25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5例复发,其中3例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预后良好(0-2分)23例,预后差(3-6分)2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仍存在挑战,常需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尽管存在一定复发率,但近期仍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动脉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