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0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低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许丽华 陈虹 +1 位作者 马婷 焦力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112-2115,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达到预测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们回顾分析54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以明确其与临床特点、操作...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达到预测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们回顾分析54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以明确其与临床特点、操作过程及影像的关系;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变量分析。结果所有5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颈动脉支架,术中、术后有33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61.1%,其中1例患者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预测CAS术后低血压的因素包括斑块性质、狭窄位置(距颈动脉球部的远近),尤其是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中和术后发生低血压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低血压由于低灌注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绝大多数的低血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通过其临床和影像特点有一定的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低血压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桂红 王拥军 +1 位作者 姜卫剑 黄家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5-237,共3页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临床上应用逐年增加 ,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 ,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脑梗塞、支架内血栓形成 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和其它...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临床上应用逐年增加 ,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 ,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脑梗塞、支架内血栓形成 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和其它并发症。本文对该手术的现状、并发症及其处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动脉血管成形术 综述 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局部脑灌注的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小妹 刘永刚 赵静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局部脑灌注的变化。方法: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中术后均以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术前及术后10 d行CT脑灌注成像,观察局部脑血流速度(r CBF...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局部脑灌注的变化。方法: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中术后均以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术前及术后10 d行CT脑灌注成像,观察局部脑血流速度(r CBF)、局部脑血容积(r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内动脉狭窄腔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后7 d内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均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轻。术前患侧r CBV、r CBF明显低于对侧,MTT较对侧时间长(t=4.12、11.35、3.81,均P<0.05);术后患侧r CBV、r CBF均明显高于术前,MTT低于术前(t=3.32、3.79、9.30,均P<0.05)。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局部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CT脑灌注成像
下载PDF
3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强 薛岚平 +1 位作者 闫卫红 李新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术中给予球囊预扩、放置支架过程中共有7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窦迷走发射,狭窄部位均位于颈动脉窦部,术前练习咳嗽...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术中给予球囊预扩、放置支架过程中共有7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窦迷走发射,狭窄部位均位于颈动脉窦部,术前练习咳嗽动作、预防性使用阿托品及给予咳嗽等刺激6例均缓解,1例出现重度低血流动力学状态;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操作血管有关,考虑与操作过程中远端保护装置移动致血管痉挛,回收保护装置后症状消失;术后24 h、3个月、6个月分别行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复查,均未出现与手术操作相关的TIA、新发症状性脑梗死、脑出血及痫性发作等。结论加强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观察及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动脉内膜剥脱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凡猛 方凯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6-7,1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35例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15例与中度狭窄组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35例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15例与中度狭窄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再灌注损伤几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重度狭窄组患者的再灌注损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及狭窄程度。结论通过对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几率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合并疾病及狭窄程度等因素对于术后再灌注损伤几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血管成形术 再灌注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韩靖 殷涛 +4 位作者 博力杨 李同勋 田迎春 张勤奕 张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5月采用CAS治疗的21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212例中,顺利完成支架置入199例,置入支架共207个,同期椎动脉置入支架6...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5月采用CAS治疗的21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212例中,顺利完成支架置入199例,置入支架共207个,同期椎动脉置入支架6例、颈总动脉置入支架2例。支架置入后造影显示支架定位准确,平均残余狭窄<35%。颈内动脉成功率为93.9%(199/212);其中6例残余狭窄<20%,占3.0%(6/199);4例残余狭窄40%~50%,占2.0%(4/199)。9例存在严重血管迂曲及易损斑块,选择CEA治疗;1例为造影时发现狭窄部位有附壁血栓,需准备近端保护装置,择期手术,当天夜间出现脑栓塞。术后9例出现一过性头痛、头晕等症状,5例出现低血压及心动过缓,2例严重迷走反射,2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脑出血死亡。结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CAS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严格控制指征、规范术中操作、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的前提下,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7
作者 钟勇进 胡蕤 +3 位作者 彭怀玉 王程阳 李轶 文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2周,脑梗死稳定后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观察组药物保守治疗3~5 d后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MFV)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能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凝血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凝血功能 脑部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的效果
8
作者 李威 冯晓丽 +5 位作者 王康萌 黄开来 孙刚 陈蓉 赵振强 关海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脑卒中患者91例,分为球囊扩张组51例,支架置入组40例,比较两组基线和临床资料。mTICI 2b~3定义为血管良好再通,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血管良好再通率和90 d良好临床预后率较球囊组高,分别为70%比60.8%和60%比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0.391)。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比11.8%、32.5%比41.2%、22.5%比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396、0.564)。结论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所致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急性期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可能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球囊扩张 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滤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加春 王大明 +2 位作者 翟乐乐 姜学丽 王利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方法 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 ,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36例次 (其中颈动脉 33例次 ,椎动脉起始部 3例次 ) ,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 目的 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方法 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 ,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36例次 (其中颈动脉 33例次 ,椎动脉起始部 3例次 ) ,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全部病例成功应用滤网保护装置进行了支架置入术 ,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0。血管狭窄率由支架前的 81 4 %下降至支架后的 14 1% ;病理学检查显示 ,2 7例患者保护装置的滤网内有斑块成分 ,占 75 % ;保护装置捕捉到的有形成分包括纤维蛋白、斑块碎片 (坏死组织、胆固醇碎片、钙化成分等 )。 结论 滤网保护装置可以捕捉到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碎解的斑块成分 ,降低术中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滤网保护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支架成形术中 ;滤网保护装置应进一步向微型化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狭窄 动脉 术中 并发症 支架人术 支架成形术 目的 患者 适应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建峰 侯凯 +3 位作者 李辉 张峰 李鹏 井山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CAS)对改善颅外段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神经症状和临床预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4年4月-2012年6月在河北省神经介入诊疗中心住院接受CAS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78例,回顾性...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CAS)对改善颅外段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神经症状和临床预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4年4月-2012年6月在河北省神经介入诊疗中心住院接受CAS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78例,回顾性分析CAS术前和术后随访记录,采用改良的Rankin分级量表(mRS)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支架内有无再狭窄.结果 278例患者共放置293枚自膨式支架,15例伴有双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137例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109例患者行预扩张.手术成功率100.0%.随访时间13~96个月,平均37.4个月.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8.3±9.7)%,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0.4±6.6)%.与术前相比,症状消失与改善267例,改善率为96.0%;244例(87.8%)患者有良好的结果(mRS评分0~2分);1年内没有出现同侧缺血性脑卒中.103例(37.1%)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9例(10.4%)发生血管痉挛;11处(3.8%)出现支架内超过50%再狭窄;4例(1.4%)伴发急性期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0.7%)患者术后伴发颅内出血.结论 CAS是一种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症状的安全、有效方法,短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药物洗脱支架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娟 周华东 +3 位作者 姚国恩 蒋晓江 许志强 王延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6-69,91,共5页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中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532例接受单侧CAS的患者,按照给予药物的不同,分为尼莫地平组(184例,10 mg尼莫地平加入500 ml等渗盐水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和法舒地尔组(348...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中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532例接受单侧CAS的患者,按照给予药物的不同,分为尼莫地平组(184例,10 mg尼莫地平加入500 ml等渗盐水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和法舒地尔组(348例,30 mg法舒地尔加入250 ml等渗盐水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观察术中血管痉挛、症状性低血压、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法舒地尔组术中无血管痉挛发生的患者比例高于尼莫地平组(85.1%比77.7%),无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尼莫地平组(13.8%比2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法舒地尔组术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尼莫地平组(10.6%比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症状性血管痉挛、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尼莫地平相比,盐酸法舒地尔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低,同时对血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痉挛 颅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血压调控的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生 李宝民 +4 位作者 王君 曹向宇 刘新峰 张阿兰 葛爱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PTAS)围手术期血压调控的必要性及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3例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后,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PTAS,围手术... 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PTAS)围手术期血压调控的必要性及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3例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后,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PTAS,围手术期对血压严密监控,并根据血压的高低采取综合措施及时进行调整,以避免发生高灌注性脑病或心、脑缺血。结果 293例患者中支架置入成功292例(99.7%)。术前狭窄率70%~95%平均(82.0±13.1)%,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平均(9.2±6.8)%,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在术中及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发生了高灌注性脑出血而死亡。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调节血压后未再发生高灌注性脑病,血压降至90~120/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心、肾、脑等脏器缺血。结论 PTAS微创安全有效,但术中及术后调整血压非常必要,围手术期有效地调控血压是减少术后高灌注性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手术期间 血压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范进 林敏 +3 位作者 杨昉 孙文 刘朝来 陈光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方法选择行CAS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手术组,并根据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1 4例和症状组45例;将症状组再分为中度狭窄组12例和重度狭窄组33例;同期选择未行CAS的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方法选择行CAS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手术组,并根据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1 4例和症状组45例;将症状组再分为中度狭窄组12例和重度狭窄组33例;同期选择未行CAS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经颅多普勒结合CO_2吸入试验检测手术前后CVR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侧和手术对侧CV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侧CVR明显低于手术对侧(P<0.01);术后手术侧和手术对侧CVR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手术后手术侧CVR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重度狭窄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侧和手术对侧CVR均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0.01),手术后手术对侧CVR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 CAS能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VR;经颅多普勒结合CO_2吸入试验可作为检测CVR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血管成形术 脑血管循环 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跃峤 缪中荣 +5 位作者 王宁 陈文劲 焦力群 王亚冰 李慎茂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GAS)后影响颅内出血的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997年——2008年行CAS的83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颅内出血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832例患者中,1...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GAS)后影响颅内出血的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997年——2008年行CAS的83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颅内出血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832例患者中,10例发生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2%。①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64±10)岁;术前颈动脉狭窄率为(95±5)%;右侧颈内动脉狭窄7例,左侧狭窄3例;6例患者同时合并对侧狭窄或闭塞;6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②10例中8例为脑出血,其中6例出血位于同侧基底核区,1例位于同侧颞枕叶(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例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时间为术后0.5~19h[中位数(M)为4h]。出血量为10~100ml(M为40ml);术后血压(131±20)/(68±16)mmHg,出血时血压(163±18)/(77±8)mmHg。③10例患者中,4例死亡,2例对侧肢体偏瘫,1例脑积水,3例恢复良好。暂时停止(3~7d)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未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过度灌注综合征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术前狭窄程度、狭窄部位、血压等可能是其影响因素。停止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至少3d,可能不会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支架 颅内出血 动脉 危险因素 治疗效果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蔡艺灵 杜娟 +2 位作者 郑冬 崔永强 吴樵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581-585,591,共6页
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前瞻生纳入31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将其分为3组:无症状组,7例;脑梗死组,11例;TIA组,13例。均经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无症状组一侧狭窄率>70%... 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前瞻生纳入31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将其分为3组:无症状组,7例;脑梗死组,11例;TIA组,13例。均经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无症状组一侧狭窄率>70%,另一侧狭窄率<30%,脑梗死、TIA组患侧狭窄率均>50%)。对全部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共置入支架33枚。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7d,行脑CTP检查。分别比较3组术前、术后7 d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及相对达峰时间(rTTP)。结果①同组术前、术后比较:无症状组术后rTTP(1.01±0.02)缩短,其余灌注指标变化不显著;TIA组的rTTP(1.10±0.06)、rMTT(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脑梗死组的rTTP(1.11±0.05)、rMTT(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均P<0.05;rCBV均无明显变化。②3组比较:术前3组rTTP、rMTT、rCB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r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MTT、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P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可成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评价方法。rTTP是评价早期缺血以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非常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 灌注
下载PDF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康宁 迟路湘 +1 位作者 史树贵 郑彩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73-474,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淑芸 段洁 +2 位作者 苏丽 张玲 纪丽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0期2589-2590,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对2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术,总结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微创、简洁、安全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对2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术,总结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微创、简洁、安全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 护理
下载PDF
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简崇东 梁雄壮 +3 位作者 黄建敏 蒙兰青 李雪斌 黄瑞雅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4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45例,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使用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颈动脉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 目的观察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45例,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使用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颈动脉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5例保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术均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操作过程中未发生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成形术 脑保护滤网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法欣 盛加玲 +1 位作者 武丽丽 焦迎晖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2B期338-338,共1页
关键词 支架血管成形术 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动脉狭窄 动脉 患者实施 精心护理 效果满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妍焱 吴国庚 +7 位作者 刘加春 翟乐乐 李大军 张征 杨重庆 谭晔 周诚 韦嘉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95-201,共7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9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检查。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成分比例由GEAW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其中狭窄程度与DSA相比较,评价MSCTA自动测量血管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粥样硬化斑块密度分析与CFDS相比较,评价MSCTA彩色编码技术分析成分比例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1.0%,阴性预测率为97.6%,阳性预测率为86.9%,准确性为93.1%。MSCTA检出的粥样硬化斑块图密度分析与CFDS的符合率为80.3%,其中诊断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2%,准确性为96.7%,阴性预测率为98.2%,阳性预测率为83.3%。结论: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以及诊断钙化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选择介入材料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