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尤良军 左小丽 崔本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且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为颈动脉易损斑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且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为颈动脉易损斑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 g,tid),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斑块稳定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血清核转录因子 κB(NF-κB)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IMT)、斑块Crouse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32.98%,低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稳定性,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丁苯酞软胶囊 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烨 龚怡 魏梅梅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S参数[达峰时间(Tp)、平均渡越时间(MTT)、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t)、峰值强度比值(PI)],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EUS参数与ACI新生血管分级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参数在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EUS检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0级11例,1级33例,2级71例,占比分别为9.57%、28.70%、61.74%;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Tp、MTT与新生血管分级呈负相关(P<0.05),AUCt、PI与新生血管分级呈正相关(P<0.05)。CEUS检出软斑块(不稳定)85例,占比为73.91%,稳定斑块30例,其中硬斑块14例,占比为12.17%,混合斑块16例,占比为13.91%;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作ROC曲线分析从115例患者中预测软斑块的效能显示,Tp、MTT、AUCt、PI及联合检测(并联诊断)对ACI软斑块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78、0.724、0.830、0.817、0.833,单独检测中AUCt效能最高,但仍低于联合检测效能。结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与Tp、MTT呈负相关,AUCt、PI呈正相关,可通过检测Tp、MTT、AUCt、PI指导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且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的Tp、MTT均较稳定性好患者低,AUCt、PI均较稳定性好患者高,CEUS参数用于评估ACI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声造影 新生血管 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血清miR-124、CD146及Angptl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李霞 王景梅 +4 位作者 李军华 胡艳艳 王闪闪 毛亚娟 武一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21-2126,213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1例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ACI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56例)、稳定斑块组(71例)、无斑块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所有对象血清miR-124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4、CD146联合Angptl2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2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CAS斑块的稳定性与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C)、CD146、Angptl2、miR-124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4下降、CD146升高、Angptl2升高、合并高脂血症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24、CD146、Angptl2及三项指标联合应用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719、0.781和0.834。结论血清miR-124表达水平及CD146、Angptl2水平是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可能参与ACI患者CAS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微小RNA-124 CD146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参数、B淋巴细胞与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胡科丹 寇艳 +3 位作者 邢文静 高明 罗铃 刘庆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0期3742-3748,共7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参数、B淋巴细胞与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就诊于泸州市人民医院的3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血管内斑块是否稳定分为斑块稳定组(120例)和斑块...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参数、B淋巴细胞与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就诊于泸州市人民医院的3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血管内斑块是否稳定分为斑块稳定组(120例)和斑块不稳定组(18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各项参数和B淋巴细胞对于冠心病病人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同时分析两组预后不良事件与颈动脉超声参数和B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颈总动脉硬化程度(β)、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颈动脉中层厚度(IMT)是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颈动脉顺应性(CAC)是其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B淋巴细胞、β、CAC、Ep、PWVβ和IMT联合预测冠心病病人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95%CI(0.826,0.859)],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的AUC。基于7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内部验证前后AUC分别为0.857[95%CI(0.766,0.879)]、0.838[95%CI(0.764,0.883)],敏感度分别为88.35%、87.66%,特异度分别为78.54%、78.03%,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MAE)均为0.015,提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精准度。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超声参数(β、Ep、PWVβ、IMT)、B淋巴细胞与冠心病病人斑块不稳定和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CAC与之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颈动脉超声参数(β、Ep、CAC、PWVβ、IMT)、B淋巴细胞与斑块稳定性及预后存在相关性,可用于疾病的预测和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超声参数 B淋巴细胞 斑块稳定性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微小RNA-140-3p、Krüpple样因子5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5
作者 张静 李宇辉 李芳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101-1107,共7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微小RNA-140-3p(miR-140-3p)、Krüpple样因子5(KLF5)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28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结果将患...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微小RNA-140-3p(miR-140-3p)、Krüpple样因子5(KLF5)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28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易损组(196例)、斑块稳定组(53例)以及无斑块组(36例);将患者依据斑块狭窄程度分为狭窄重度组(42例)、狭窄中度组(57例)、狭窄轻度组(150例)以及无狭窄组(3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血清miR-140-3p、KLF5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0-3p、KLF5水平检测对A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狭窄程度血清miR-140-3p、KLF5水平;Pearson法和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40-3p、KLF5水平的相关性及二者与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斑块易损组患者高血压人数、糖尿病人数、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膀抑素C(Cys-C)及KLF5水平高于斑块稳定组及无斑块组(P<0.05),血小板(PLT)及miR-140-3p水平低于斑块稳定组及无斑块组(P<0.05),斑块稳定组LDL-C、FIB、D-D、Cys-C及KLF5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PLT及miR-140-3p水平低于无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D-D、FIB、Cys-C、miR-140-3p、KLF5是AIS患者斑块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miR-140-3p、KLF5联合诊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miR-140-3p单独诊断的AUC(Z=4.617,P<0.001),KLF5单独诊断的AUC(Z=3.473,P=0.001);随着患者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miR-140-3p水平降低(F=341.819,P<0.001),血清KLF5水平升高(F=152.186,P<0.001);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140-3p水平与血清KLF5水平及斑块稳定性、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536,-0.529,-0.601,P<0.001),血清KLF5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11,0.634,P<0.001)。结论AIS患者血清miR-140-3p水平降低,血清KLF5水平升高,其水平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微小RNA-140-3p Krüpple样因子5 动脉斑块稳定性 狭窄
下载PDF
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在判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预测脑梗死发病的价值
6
作者 张茜 霍昱彰 王霞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在判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预测脑梗死(CI)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筛选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9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金标准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在判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预测脑梗死(CI)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筛选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9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金标准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将患者分为不稳定组(n=49)和稳定组(n=40),比较两组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二维超声(2DUS)、三维超声(3DUS)、超声造影(CEUS)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参数;随访12个月,根据CI是否发病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34)和未发生组(n=55),分析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临床资料,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I发病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2DUS、3DUS及SWE、CEUS对CI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不稳定组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混合回声和低回声斑块占比、溃疡斑块占比、较大脂质核心斑块占比、斑块总体积(TPV)、CEUS模式2~3级占比高于稳定组,而平均杨氏模量值(Mean YM)则低于稳定组(P<0.05)。发生组低回声斑块占比、TPV、CEUS模式2~3级占比高于未发生组,而Mean YM则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回声特征为低回声、高TPV、CEUS分级2~3级和低Mean YM值是导致患者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低回声、TPV、CEUS分级2~3级、Mean YM单独预测CI发病的AUC为0.699、0.640、0.703、0.718,采用log(P)联合预测AUC(95%CI)为0.909(0.829~0.960),联合预测效能较单独预测效能更好(P<0.05)。结论超声多模态成像的斑块回声特征、斑块体积、CEUS分级和SWE模式Mean YM值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关系紧密,且斑块回声特征、斑块体积、CEUS分级、Mean YM值联合检测对CI发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斑块 稳定性 预测
下载PDF
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张卉 段开诚 +1 位作者 胡启飞 马海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根据ICVD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ICVD组(19例)与非ICVD组(61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斑... 目的:探讨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根据ICVD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ICVD组(19例)与非ICVD组(61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行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并评估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CV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ICVD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高血压、高血脂、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及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与ICVD有关(均P<0.05)。ESRS评分、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以及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为发生ICV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预测ICV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745,而两者联合预测的AUC(0.874)更高(均P<0.05)。结论: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和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是发生ICVD的影响因素,两者联合对ICVD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 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 动脉斑块最大厚度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MHR、血浆Lp-PLA2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赵帅 赵鲜 +5 位作者 李合华 常利 刘丽 张建龙 韩英博 葛晓敏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7期2084-2087,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收治的190例首次急性脑梗...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收治的190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斑块情况,并依据超声结果将其分为无斑块组50例、稳定性斑块组42例、不稳定性斑块组98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血脂、血浆Lp-PLA2等相关指标,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各项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颈动脉斑块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患者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病、单核细胞计数、血浆Lp-PLA2、M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患者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核细胞计数、MHR、血浆Lp-PLA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MHR、血浆Lp-PLA2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MHR预测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0.787,95%CI=0.707~0.866,P<0.05,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61.9%;血浆Lp-PLA2预测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受试者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0.768,95%CI=0.689~0.847,P<0.05,敏感度为79.6%,特异度为52.4%。结论:血浆Lp-PLA2及MHR是颈动脉斑块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斑块的不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对高水平的血浆Lp-PLA2及MHR尽早干预,能够减少因斑块破裂导致的脑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动脉斑块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江尧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77-80,共4页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纳入观察组,另收集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颈动脉血流状况,不同血管狭窄程度的斑块稳定性...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纳入观察组,另收集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颈动脉血流状况,不同血管狭窄程度的斑块稳定性。结果 观察组单侧斑块、双侧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0.00%、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0%、2.00%(P<0.05)。观察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84.51±3.13)cm/s、阻力指数(RI)(0.89±0.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4±3.92)cm/s、(0.61±0.04),舒张末期流速(EDV)(16.22±2.12)c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21±3.21)cm/s(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18例,重度狭窄6例。血管重度狭窄患者易损斑块检出率高于血管中度狭窄及血管轻度狭窄患者(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准确地确定斑块的形态和特征,并对其进行稳定性的评估,根据颈动脉壁的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斑块 稳定性 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析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0年07月至2021年07月开展,纳入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配合研究,均进行病理诊断,行超声、CEUS方法诊断,比较两种技术的诊... 目的 探析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0年07月至2021年07月开展,纳入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配合研究,均进行病理诊断,行超声、CEUS方法诊断,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42例患者,结果显示增强斑块共有50个,其中易损斑块有32个、稳定斑块有18个,依据病理检验结果,CEUS技术诊断准确度92.00%(46/50)、灵敏度93.75%(30/32)均较超声准确度76.00%(38/50)、灵敏度71.88%(23/32)高(P<0.05),CEUS特异性为88.89%(16/18)与超声特异性为83.33%(15/1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出50个增强斑块,肩部有32个、基底部有16个、尾部有2个,软斑块31个、混合斑块10个、硬斑块9个。CEUS在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的增强强度分级比较中有明显差异(P<0.05);混合斑块、硬斑块的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高于软斑块,最大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低于软斑块(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CEUS方法评估,可有效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可对斑块稳定性予以客观、灵敏的反映,可定量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超声造影技术 诊断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SE-CAD、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慧 田臻 +1 位作者 杨扬 纪岩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并根...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并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59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E-CAD、PDGF-B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E-CAD、PDGF-BB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E-CAD、PDGF-BB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E-CAD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AUC、截断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848、8.22 ng/mL、93.02%、61.02%;PDGF-BB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AUC、截断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858、60.68 pg/mL、93.02%、66.10%;SE-CAD联合PDGF-BB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AUC、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905、86.05%、88.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E-CAD、PDGF-BB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升高,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紧密相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消积方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H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韩景辉 张迪 +1 位作者 辛珂 杨海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246-4253,共8页
为探讨消积方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H型高血压病(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并H型高血压病及颈动脉易损斑块(气阴两虚夹痰... 为探讨消积方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H型高血压病(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并H型高血压病及颈动脉易损斑块(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患者1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完成56例)和消积组(62例,完成58例)。2组均给予控制饮食、降血糖、降血压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d^-1,睡前顿服;消积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1,睡前顿服,同时加用中药消积方。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易损斑块数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IMT积分及改良Crouse积分;同时检测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斑块稳定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Ⅰ)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评价治疗6个月后中医症候疗效,随访治疗6个月内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消积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Z=-2.600,P=0.009);消积组患者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039,P=0.014),消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564,P=0.033);2组患者的易损斑块数量及形态指标(IMT、IMT积分、斑块厚度、改良Crouse积分)、脂代谢指标(TC,TG,LDL-C,HDL-C,LPa)及斑块稳定性指标(hs-CRP,MMP-9,ox-LDL,ADAMTS-Ⅰ,Hcy)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消积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6个月内消积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66,P=0.033);消积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65,P=0.035)。由此可见,消积方联合小剂量(10 mg·d^-1)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H型高血压病及颈动脉易损斑块(气阴两虚夹痰瘀型)安全有效,优于单纯大剂量(20 mg·d^-1)瑞舒伐他汀钙方案,可逆转颈动脉硬化斑块,降低易损斑块的活动性,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H型高血压病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消积方 气阴两虚夹痰瘀型
原文传递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TOAST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杨妍妍 刘力源 李晓晖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不同急性脑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于河南...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不同急性脑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12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情况分为稳定组71例和不稳定组55例。按照TOAST分型进行分组,分为小动脉闭塞性(small artery occlusive,SAO)组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组24例,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组23例,其他原因(stri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SOE)组9例和原因不明(stroke of other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组51例。比较不同TOAST分型和不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的Hcy水平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并采用Spearman分析Hcy水平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TOAST分型的相关性。结果:不稳定组Hcy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稳定组(P<0.05);LAA组患者的Hcy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SAO组、CE组、SOE组和SUE组(P<0.05);血清Hcy水平与TOAST分型呈正相关(r=0.316,0.452,0.398,0.363,0.322;P<0.05);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446;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TOAST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具有相关性,Hcy水平越高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越差、TOAST分型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稳定性 TOAST分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微血流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稳定性的价值
14
作者 江慧 刘华 +1 位作者 陈晓春 高星星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75-79,共5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超微血流技术(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DFI和SMI检查,分析CDFI、SMI检查下颈动脉...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超微血流技术(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DFI和SMI检查,分析CDFI、SMI检查下颈动脉斑块的影像特征。以光学断层成像(OCT)为金标准,比较CDFI、SMI及CDFI联合SMI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根据OCT检查结果将患者所测得的86个颈动脉斑块分为稳定组(稳定性斑块)55与易损组(易损性斑块)31个,比较两组SMI检查结果[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绘制ROC曲线评估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结果CDFI和SMI检查下,颈动脉斑块特征均以可见增强信号,提示伴有新生血管(CDFI:77.91%;SMI:82.56%),新生血管位置均以近心端底部为主(CDFI:85.07%;SMI:90.14%),两种检查信号类型均以单数或双数较短的线样增强信号为主(CDFI:38.37%;SMI:40.70%)。TTP、PI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评估效果良好,Cut-off值分别为8.20 db、12.93 s。CDFI、SMI及CDFI联合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FI联合SMI评估的灵敏度高于C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和SMI检查下,多数颈动脉斑块均有位于近心端底部的新生血管生成,多表现单数或双数的较短的线样增强信号,上述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血管稳定性均有良好的评估效能,其联合诊断评估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微血流技术 动脉斑块特征 动脉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β2-微球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孙熔 胡富勇 +4 位作者 吴亚玲 石志贞 段远慧 杨利佳 群森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00-506,共7页
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筛选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可能存在颈动脉硬化的风险人群共239例,按照排纳标准最终纳入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颈动脉彩超对颈... 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筛选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可能存在颈动脉硬化的风险人群共239例,按照排纳标准最终纳入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颈动脉彩超对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评价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n=40)、斑块稳定组(n=43)、斑块不稳定组(n=40)。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β2M、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等,以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3组数据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β2M是否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β2M水平预测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β2M、Hcy、Cys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在颈动脉内膜正常、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中β2M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即血清中β2M水平越高,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率越大。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清中β2M水平为1.875 mg/L时能够较好地预测斑块的不稳定性。结论 血清中β2M水平是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Β2-微球蛋白 斑块稳定性 动脉彩超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HRMRI和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
16
作者 邹远航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与超声造影(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RMRI和CEUS评估,以病理...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与超声造影(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RMRI和CEUS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MRI与CEUS对斑块的检出情况,计算其一致性、诊断效能、不同类型斑块的特点。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本研究100例患者中,斑块共123个,其中不稳定斑块86个,稳定斑块37个;对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类型的检出:HRMRI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98,P<0.05);CEUS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一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11,P<0.05),HRMRI一致性高于CEUS,HRMRI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较CEUS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RI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中的脂质核心、纤维帽、钙化、纤维斑块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I和CEUS均能有效区分易损斑块,HRMRI对易损斑块的检出率更高,且能细化斑块成分,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超声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血清sd-LDL-C、Cys-C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
17
作者 祝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胱抑素C(Cys-C)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颈部...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胱抑素C(Cys-C)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颈部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28例、内膜增厚组30例、斑块组70例,再根据斑块形成的特点,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40例和不稳定斑块组30例。斑块组采用彩超仪检测患者颈动脉感兴趣区斑块(A)以及颈动脉斑块管壁应变值(B),并计算比值(B/A)。比较血清sd-LDL-C、Cys-C及B/A值在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影响斑块组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血清sd-LDL-C、Cys-C在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中逐渐升高,B/A比值在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中逐渐降低;血清sd-LDL-C、Cys-C在斑块不稳定组患者中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患者,B/A比值在斑块不稳定组患者中明显低于斑块稳定组患者(P<0.05)。sd-LDL-C、Cys-C、B/A评估不稳定斑块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03、0.702,三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784~0.931),灵敏度为90.1%,特异度为85.8%,优于任意一项单独检测的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sd-LDL-C、Cys-C是影响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而B/A是影响不稳定斑块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清sd-LDL-C、Cys-C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对AIS患者颈部斑块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sd-LDL-C CYS-C 动脉感兴趣区斑块 动脉斑块管壁应变值 稳定性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形态及其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18
作者 李慧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6期1122-1124,共3页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形态及其稳定性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到2023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形态及其稳定性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到2023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稳定性和不同部位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并将其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在正常、IMT增厚、易损性斑块、混合斑块、非易损性斑块等不同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方面比较,彩色多普勒与DSA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在CCA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但彩色多普勒超声的ICA、ECA等部位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低于DS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形态及其稳定性方面效果显著,能较为准确地观察斑块的状态,而且还可以进行精确地定位,对明确患者病情十分重要,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斑块 形态 稳定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锌指样转录因子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分析
19
作者 仉达 费彦达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6期17-20,3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分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28例ACI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分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28例ACI患者作为ACI组,根据ACI患者CAS斑块的特性,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19例,稳定斑块组4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4例,另选取1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TRP1、KLF2水平;Spearman法分析ACI组患者血清CTRP1、KLF2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TRP1、KLF2水平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I组血清CTRP1水平较高、KLF2水平较低(t=15.949、78.545,P<0.01)。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TRP1、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依次升高(F=49.819、27.014、17.143、335.582,P<0.01);KLF2水平依次降低(F=127.385,P<0.01)。ACI组患者CTRP1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532,P<0.01);KLF2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0.61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RP1、KLF2、LDL-C、中性粒细胞计数、NIHSS评分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OR(95%CI)=3.154(1.533~6.488)、0.763(0.648~0.898)、2.373(1.328~4.239)、2.148(1.278~3.611)、2.723(1.355~5.471),P<0.01]。CTRP1、KLF2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为90.62%,特异度为75.56%,优于单独预测(Z=2.585、2.237,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CTRP1水平较高,KLF2水平较低,两者均与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相关,且两者联合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 锌指样转录因子2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20
作者 安娟 王秀艳 +5 位作者 任补元 娜日苏 邬晓春 王淑芳 梅艳 刘贞庆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25(OH)D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并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200...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25(OH)D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并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200例,随机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16例作为对照组,按照斑块厚度、内部回声、超微血流和溃疡情况及纤维帽是否完整的特点将桥本甲状腺炎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n=132)和易损斑块组(n=68)。记录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LDL-C、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5(OH)D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与易损斑块组患者LDL-C、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DL-C、HCY均是导致颈动脉发生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DL-C、HCY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AUC分别为0.662、0.633,灵敏度分别为0.706、0.824,特异度分别为0.636和0.273。结论25(OH)D3、LDL-C、HCY、GLU、TC、HDL-C均是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LDL-C、HCY均是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颈动脉易损斑块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桥本甲状腺炎 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