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7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血浆miR-129-5p、PHLD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王鸿雁 白雪 周翔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2539-2542,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微小RNA-129-5p(miR-129-5p)、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家族A成员1蛋白(PHLD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微小RNA-129-5p(miR-129-5p)、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家族A成员1蛋白(PHLD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将斑块表面光滑且回声强的归为稳定斑块组(37例),斑块低回声/表面不光滑/偏心指数>2/存在血流信号的归为不稳定斑块组(52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损伤组(≤15分,63例)和重度损伤组(>15分,2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miR-129-5p、PHLDA1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iR-129-5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HLDA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升高(P<0.001),miR-129-5p水平降低(P<0.001);D-二聚体、CRP、PHLDA1是导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4、1.392、1.376,P<0.05),miR-129-5p为其保护因素(OR=0.752,P<0.05)。与轻中度损伤组比较,重度损伤组患者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升高(P<0.001),miR-129-5p水平降低(P<0.001)。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71、0.532、0.435,P<0.001),miR-129-5p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27,P<0.001)。结论血浆miR-129-5p和PHLDA1在脑梗死患者中表达异常,且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 神经功能损伤 微小RNA-129-5p 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家族A成员1蛋白
下载PDF
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研究
2
作者 唐路 薛栋 +3 位作者 杨文文 张献丽 陆夏 赵颖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龈下菌斑中的牙周致病菌分布。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50例,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36例)和完全闭塞组(14例)。收集术中分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龈下菌斑中的牙周致病菌分布。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50例,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36例)和完全闭塞组(14例)。收集术中分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采用16S rRNA PCR检测伴放线聚集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ctinomycetemcomitans)、福赛坦纳菌(Tanerella forsythia,T.forsythia)、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enticol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5种牙周致病菌的分布。结果P.gingivalis、T.denticola、T.forsythia、F.nucleatum在完全闭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71.4%、64.3%、42.9%和14.3%,高于在重度狭窄患者中的检出率,其中两组间P.gingivalis、T.denticola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cti⁃nomycetemcomitans在完全闭塞组斑块中未检出,低于在重度狭窄组的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ingivalis、T.denticola、T.forsythia在完全闭塞组患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5.7%、71.4%和64.3%,同样高于在重度狭窄患者中的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gingivalis、T.denticola、T.forsythi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F.nucleatum和A.actinomycetemcomitans(P<0.05)。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A.actinomycetem⁃comitans、F.nucleatum、T.denticola、T.forsythia分布具有差异性。P.gingivalis和T.denticola在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出率明显较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牙周致病菌 牙周炎 龈下菌斑 斑块
下载PDF
血清miR-124、CD146及Angptl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李霞 王景梅 +4 位作者 李军华 胡艳艳 王闪闪 毛亚娟 武一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21-2126,213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1例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ACI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56例)、稳定斑块组(71例)、无斑块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所有对象血清miR-124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4、CD146联合Angptl2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2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CAS斑块的稳定性与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C)、CD146、Angptl2、miR-124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4下降、CD146升高、Angptl2升高、合并高脂血症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24、CD146、Angptl2及三项指标联合应用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719、0.781和0.834。结论血清miR-124表达水平及CD146、Angptl2水平是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可能参与ACI患者CAS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微小RNA-124 CD146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伏毒”理论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病机制与中医治疗
4
作者 林侃 郑关毅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8期12-17,共6页
总结郑关毅教授基于“伏毒”理论辨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斑块)发病机制与中医治疗经验。通过分析伏毒与颈动脉斑块在致病危险因素、病因病机、病理基础、临床特点方面的相关性,认为脏腑功能亏虚或邪气蕴结不解,酿生痰、湿、浊、... 总结郑关毅教授基于“伏毒”理论辨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斑块)发病机制与中医治疗经验。通过分析伏毒与颈动脉斑块在致病危险因素、病因病机、病理基础、临床特点方面的相关性,认为脏腑功能亏虚或邪气蕴结不解,酿生痰、湿、浊、瘀、热等伏毒藏于机体,日久致脉络损伤而发为本病,具有隐伏、缠绵、暗耗、暴戾、杂合、多变等病理特性,发作时具有毒性猛烈、病情危重,或迁延反复难祛等临床特点。“伏毒损脉”是本病的根本原因与核心病机所在,病位在“脉”,并可累及“脑”。正虚毒聚-伏毒损脉-毒蚀脑窍3个阶段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一致性。提出扶正祛毒的总体治则,具体包括化痰、活血、养阴、清热、行气、导滞、通络、息风等治法,审证求因,荡涤伏毒。临证特别注重调补脾肾,通过益气健脾恢复中焦运化功能,以绝生痰之源;补肾填精以充五脏气血化生。常以香砂六君子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等为基础方加减,喜佐以红景天、红曲以健脾益气、消痰化瘀。若热毒炽盛,配伍清热解毒兼有活血功效的药物,如牡丹皮、赤芍、大血藤等;病久入络者,投以藤类或虫类通络化瘀之品,如鸡血藤、僵蚕、地龙、路路通等搜剔络脉伏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毒理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脉痹 发病机制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医病机及防治思路
5
作者 刘锐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5期173-176,共4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加大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目前临床药物治疗虽有疗效,但须长期服药,且不良反应较多。基于《素问》“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理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病因病机及防治思路,以期为临床...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加大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目前临床药物治疗虽有疗效,但须长期服药,且不良反应较多。基于《素问》“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理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病因病机及防治思路,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虚失运,痰湿瘀阻脉络,痰瘀互化、胶着日久而发病,治疗上宜益气健脾、温阳运脾、祛痰化瘀,并根据临床特点,随证配伍,以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脾虚
下载PDF
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
6
作者 代建霞 刘媛 于媛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36-341,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SIRT1)、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Fibulin-5)、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ACI)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SIRT1)、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Fibulin-5)、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ACI)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CAS斑块破裂所致ACI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CAS斑块未破裂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对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的影响及与病情的关系,并评价各血清学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SIRT1、Bcl-2水平低于对照组,Fibulin-5、Ba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MCI)患者血清SIRT1、Bcl-2水平<小面积梗死患者<腔隙性梗死(LI)患者,Fibulin-5、Bax水平>小面积梗死患者> LI患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SIRT1、Bcl-2水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Fibulin-5、Bax水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血清SIRT1、Bcl-2低水平患者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是高水平患者的2.311倍、2.921倍,Fibulin-5、Bax高水平患者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是低水平患者的3.470倍、3.184倍(P<0.05);血清SIRT1、Bcl-2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Fibulin-5、Bax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AUC分别为0.716 (95%CI:0.648~0.778)、0.796 (95%CI:0.733~0.850)、0.728 (95%CI:0.660~0.789)、0.763 (95%CI:0.698~0.821),联合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AUC为0.909 (95%CI:0.860~0.945),优于各血清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与CAS斑块破裂所致ACI及其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价值可靠,对临床开展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B淋巴细胞瘤基因-2 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后短期mRS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静静 张亚婷 +3 位作者 张林 尹喜 宋娟 王成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并在症状侧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且完成了3个月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mRS≥2)和良好预后组(mRS<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HR-VWI检查的斑块成分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的斑块成分。分析斑块中不同成分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入组66例(不良预后组39例,良好预后组2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查中,不良预后组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良好预后组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以及钙化体积均大于不良预后组(P<0.05);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间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良好预后组中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更大、钙化体积更大(P<0.05)。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及钙化体积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具有相关性;症状初期行HR-VWI检查可对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 改良Rankin量表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ESM-1、Lp-PLA2、miR-21鉴别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杰 任国勇 +1 位作者 王炜 米英姿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对斑块性质、分级及预后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太原钢...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对斑块性质、分级及预后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AIS患者120例,收集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分级,测定AIS患者血清ESM-1、Lp-PLA_(2)、miR-21水平,评定短期预后。比较不同斑块性质AIS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ESM-1、Lp-PLA_(2)、miR-21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ESM-1、Lp-PLA_(2)、miR-21对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鉴别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ESM-1、Lp-PLA_(2)、miR-21与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的关系,比较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患者短期预后情况。结果:120例AIS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知,25例斑块未形成,95例斑块形成(其中稳定斑块38例,易损斑块57例);斑块分级:1级38例,2级32例,3级25例。易损斑块患者TG、LDL-C、ESM-1、Lp-PLA_(2)、miR-21均高于稳定斑块(P<0.05);TG、LDL-C、ESM-1、Lp-PLA_(2)、miR-21均为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诊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AUC最大,为0.899,具有较好诊断效能;血清ESM-1、Lp-PLA_(2)、miR-21与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呈正相关关系(P<0.05);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易损斑块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率低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结论:TG、LDL-C、ESM-1、Lp-PLA_(2)、miR-21为A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尤其是ESM-1、Lp-PLA_(2)、miR-21可用于鉴别诊断斑块性质、分级,且在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ESM-1 Lp-PLA_(2) MIR-21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PLT、CRP、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素雅 袁彬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定斑块组(6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入院时PLT、CRP、UA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PLT、CRP、UA水平联合检测对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入院时TC、TG、LDL-C、PLT、CRP、U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HDL-C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TC(>5.98 mmol/L)、TG(>1.21 mmol/L)、LDL-C(>3.40 mmol/L)、PLT(≥218.61×109/L)、CRP(>10 mg/L)、UA(>323.46μmol/L)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入院时HDL-C(≥0.90 mmol/L)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保护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水平与TC、TG、LDL-C呈正相关,与斑块稳定性、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联合诊断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80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8%、68.25%(P<0.001)。结论:PLT、CRP、UA水平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在诊断CAS稳定性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PLT CRP UA
下载PDF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的关联分析
10
作者 朱英嵽 张志娇 +4 位作者 张桂林 高云堃 郑梦瑶 黄华 赵公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1-1597,共7页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14年7月—2022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同时完善腹部超声、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1107例患者。收集基线资料、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14年7月—2022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同时完善腹部超声、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1107例患者。收集基线资料、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检验及影像学指标分为MAFLD组(n=499)和非MAFLD组(n=608)。颈动脉斑块根据CT值分为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NASCET)标准,颈动脉狭窄分为:正常血管、轻微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MAFLD组患者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的比例均高于非MAFLD组(74.3%vs 63.3%、27.1%vs 17.1%、27.3%vs 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AFLD组患者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比例均高于非MAFLD组(50.9%vs 44.9%、14.6%vs 8.4%、6.6%vs 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FLD是颈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的危险因素,也是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FLD仍是颈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以及颈动脉中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MAFLD是颈动脉中度狭窄,颈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性的新进展
11
作者 范佳煜 董亚男 +2 位作者 白竹(综述) 陈盈 王丽娟(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1-34,F0003,共5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负荷及颈动脉狭窄均与缺血性事件发生密切相关,此外,颈动脉斑块内成分也与缺血性事件发生息息相关。斑块内新生血管(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IPN)作为易损斑块的...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负荷及颈动脉狭窄均与缺血性事件发生密切相关,此外,颈动脉斑块内成分也与缺血性事件发生息息相关。斑块内新生血管(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IPN)作为易损斑块的特征成分,通过多种机制参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本篇综述重点关注IPN分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事件 斑块内新生血管 动脉狭窄
下载PDF
从瘀毒互结论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12
作者 李青筱 苏文全 +1 位作者 杜雅薇 吴圣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已被认为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现代医学通过西药与手术治疗易损斑块有一定效果,但存在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认为瘀、毒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原...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已被认为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现代医学通过西药与手术治疗易损斑块有一定效果,但存在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认为瘀、毒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该文通过梳理总结中医古籍中的“瘀”“毒”理论,并结合易损斑块的现代病理研究,认为“瘀”“毒”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始终,“瘀毒互结”为易损斑块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病机。早期外毒引动,浊瘀郁脉,伏毒渐生;中期热毒炽盛,毒损瘀破,“苛毒”流散;后期虚毒内生,腐瘀溃疡,积癥成瘀。“活血解毒”应为易损斑块的治疗大法,在疾病早、中、后期分别理气活血解毒、清热活血解毒、补气活血解毒,并列举方药,以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瘀毒互结 活血解毒
下载PDF
中药顺势三服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安全性及即时和远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峰 刘星 +2 位作者 吕炳鑫 王毅盟 李继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目的]探讨中药顺势三服法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一日一方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顺势三服法治疗,疗程4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中药顺势三服法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一日一方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顺势三服法治疗,疗程4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D40/CD40L炎症信号通路、斑块总积分、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和停药6个月后总有效率(74.47%、78.72%)高于对照组(46.81%、44.68%,P<0.05);两组治疗4个月后,ALT、AST、BUN、C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89%)与对照组(10.6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停药6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1(IL-1)、IL-6、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MT、斑块总积分、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一日一方的常规服法,采用中药顺势三服法分别于早、中、晚服用桃红四物汤、二陈汤、四妙勇安汤能明显提高即时疗效,更有效改善停药后稳定斑块面积和IMT,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中药顺势三服法 斑块 远期效果
下载PDF
RS402007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媛媛 张彩霞 +3 位作者 张丽丽 杨丽华 侯志刚 丁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讨RS402007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和易损斑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血液生化指标、RS402007(G/C)位点基... 目的 探讨RS402007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和易损斑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血液生化指标、RS40200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观察不同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LDL-C、TC水平以及GG、GC、CC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GG、GC、CC基因型患者治疗后血清LDL-C、TG、T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后比较,CC基因型患者血脂水平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G、GC、CC基因型患者降脂治疗有效率分别分别为80.65%、84.62%、88.64%。CC基因型患者有效率高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P均<0.05)。结论 RS402007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相关且对药物的降脂疗效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RS402007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月 伍建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377,共4页
易损斑块的不同病理特征可致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超声表现具有异质性。联合应用多模态超声技术可通过多种超声表现分析斑块内成分、评估其易损性,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及评估疗效和预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发... 易损斑块的不同病理特征可致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超声表现具有异质性。联合应用多模态超声技术可通过多种超声表现分析斑块内成分、评估其易损性,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及评估疗效和预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潜力。本文就多模态超声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检查 多模态成像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炎症因子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娜 王小刚 董磊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经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确诊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ACI患者100例作为ACI...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经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确诊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ACI患者100例作为ACI组,另选取来院体检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但是未发生ACI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NIHSS)进一步对ACI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分组,其中中度神经功能缺损(中度组)63例,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组)37例。分别比较ACI组与对照组、中度组与中重度组的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ACI组共检出606个颈动脉斑块,对照组共检出588个颈动脉斑块。ACI组和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厚度、等回声斑块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不稳定斑块数量、低回声斑块数量、混合回声斑块数量、不规则斑块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回声斑块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的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共检出414个颈动脉斑块,中重度组共检出192个颈动脉斑块。中度组和中重度组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斑块稳定性、低回声斑块数量、等回声斑块数量、高回声斑块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混合回声斑块数量、不规则斑块数量显著高于中度组,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呈不规则形态、混合性回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动脉斑块 炎症因子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在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向红 刘亚丽 李冬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1月-2023年3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1月-2023年3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颈动脉彩超结果、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情况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后心电图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2组神疲、乏力、气短、脉络瘀血、疼痛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阻力指数(RI)、博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SPV)、T波倒置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ST段下移导联数、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明显改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体征、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心肌供血及血脂水平,有利于提高心电图及中医证候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益气活血法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丽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析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0年07月至2021年07月开展,纳入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配合研究,均进行病理诊断,行超声、CEUS方法诊断,比较两种技术的诊... 目的 探析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0年07月至2021年07月开展,纳入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配合研究,均进行病理诊断,行超声、CEUS方法诊断,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42例患者,结果显示增强斑块共有50个,其中易损斑块有32个、稳定斑块有18个,依据病理检验结果,CEUS技术诊断准确度92.00%(46/50)、灵敏度93.75%(30/32)均较超声准确度76.00%(38/50)、灵敏度71.88%(23/32)高(P<0.05),CEUS特异性为88.89%(16/18)与超声特异性为83.33%(15/1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出50个增强斑块,肩部有32个、基底部有16个、尾部有2个,软斑块31个、混合斑块10个、硬斑块9个。CEUS在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的增强强度分级比较中有明显差异(P<0.05);混合斑块、硬斑块的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高于软斑块,最大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低于软斑块(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CEUS方法评估,可有效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可对斑块稳定性予以客观、灵敏的反映,可定量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超声造影技术 诊断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SE-CAD、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慧 田臻 +1 位作者 杨扬 纪岩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并根...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并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59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E-CAD、PDGF-B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E-CAD、PDGF-BB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E-CAD、PDGF-BB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E-CAD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AUC、截断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848、8.22 ng/mL、93.02%、61.02%;PDGF-BB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AUC、截断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858、60.68 pg/mL、93.02%、66.10%;SE-CAD联合PDGF-BB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AUC、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905、86.05%、88.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E-CAD、PDGF-BB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升高,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紧密相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表现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廖云 韦琳 +1 位作者 卢忠武 陆泳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1期47-49,53,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MRI)表现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因怀疑为AIS在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VW-MRI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AS斑块情...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MRI)表现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因怀疑为AIS在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VW-MRI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AS斑块情况分为斑块组(82例)与非斑块组(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VW-MRI扫描,分析患者VW-MRI表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其与AIS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患者颈动脉平均狭窄率为(24.58±13.67)%。斑块组患者狭窄等级、标准化管壁指数(NWI) 以及富脂质核、钙化、出血、纤维帽和斑块内T_1高信号发生率均高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管腔面积(MLA)小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IS患者管腔狭窄率、MLA、NWI、富脂质核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密切相关,是影响AIS患者NIHS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CAS斑块特征与NIHSS评分存在相关性,对CAS斑块特征进行评估可为临床AIS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