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9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iR-124、CD146及Angptl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李霞 王景梅 +4 位作者 李军华 胡艳艳 王闪闪 毛亚娟 武一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21-2126,213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1例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ACI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56例)、稳定斑块组(71例)、无斑块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所有对象血清miR-124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4、CD146联合Angptl2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2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CAS斑块的稳定性与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C)、CD146、Angptl2、miR-124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4下降、CD146升高、Angptl2升高、合并高脂血症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24、CD146、Angptl2及三项指标联合应用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719、0.781和0.834。结论血清miR-124表达水平及CD146、Angptl2水平是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可能参与ACI患者CAS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微小RNA-124 CD146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PLT、CRP、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素雅 袁彬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定斑块组(6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入院时PLT、CRP、UA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PLT、CRP、UA水平联合检测对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入院时TC、TG、LDL-C、PLT、CRP、U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HDL-C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TC(>5.98 mmol/L)、TG(>1.21 mmol/L)、LDL-C(>3.40 mmol/L)、PLT(≥218.61×109/L)、CRP(>10 mg/L)、UA(>323.46μmol/L)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入院时HDL-C(≥0.90 mmol/L)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保护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水平与TC、TG、LDL-C呈正相关,与斑块稳定性、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联合诊断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80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8%、68.25%(P<0.001)。结论:PLT、CRP、UA水平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在诊断CAS稳定性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PLT CRP UA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SE-CAD、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慧 田臻 +1 位作者 杨扬 纪岩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并根...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并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59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E-CAD、PDGF-B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E-CAD、PDGF-BB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E-CAD、PDGF-BB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E-CAD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AUC、截断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848、8.22 ng/mL、93.02%、61.02%;PDGF-BB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AUC、截断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858、60.68 pg/mL、93.02%、66.10%;SE-CAD联合PDGF-BB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AUC、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905、86.05%、88.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E-CAD、PDGF-BB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升高,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紧密相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析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0年07月至2021年07月开展,纳入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配合研究,均进行病理诊断,行超声、CEUS方法诊断,比较两种技术的诊... 目的 探析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0年07月至2021年07月开展,纳入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配合研究,均进行病理诊断,行超声、CEUS方法诊断,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42例患者,结果显示增强斑块共有50个,其中易损斑块有32个、稳定斑块有18个,依据病理检验结果,CEUS技术诊断准确度92.00%(46/50)、灵敏度93.75%(30/32)均较超声准确度76.00%(38/50)、灵敏度71.88%(23/32)高(P<0.05),CEUS特异性为88.89%(16/18)与超声特异性为83.33%(15/1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出50个增强斑块,肩部有32个、基底部有16个、尾部有2个,软斑块31个、混合斑块10个、硬斑块9个。CEUS在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的增强强度分级比较中有明显差异(P<0.05);混合斑块、硬斑块的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高于软斑块,最大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低于软斑块(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CEUS方法评估,可有效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可对斑块稳定性予以客观、灵敏的反映,可定量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超声造影技术 诊断
下载PDF
HRMRI和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
5
作者 邹远航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与超声造影(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RMRI和CEUS评估,以病理...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与超声造影(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RMRI和CEUS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MRI与CEUS对斑块的检出情况,计算其一致性、诊断效能、不同类型斑块的特点。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本研究100例患者中,斑块共123个,其中不稳定斑块86个,稳定斑块37个;对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类型的检出:HRMRI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98,P<0.05);CEUS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一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11,P<0.05),HRMRI一致性高于CEUS,HRMRI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较CEUS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RI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中的脂质核心、纤维帽、钙化、纤维斑块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I和CEUS均能有效区分易损斑块,HRMRI对易损斑块的检出率更高,且能细化斑块成分,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超声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锌指样转录因子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分析
6
作者 仉达 费彦达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6期17-20,3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分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28例ACI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分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28例ACI患者作为ACI组,根据ACI患者CAS斑块的特性,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19例,稳定斑块组4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4例,另选取1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TRP1、KLF2水平;Spearman法分析ACI组患者血清CTRP1、KLF2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TRP1、KLF2水平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I组血清CTRP1水平较高、KLF2水平较低(t=15.949、78.545,P<0.01)。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TRP1、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依次升高(F=49.819、27.014、17.143、335.582,P<0.01);KLF2水平依次降低(F=127.385,P<0.01)。ACI组患者CTRP1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532,P<0.01);KLF2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0.61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RP1、KLF2、LDL-C、中性粒细胞计数、NIHSS评分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OR(95%CI)=3.154(1.533~6.488)、0.763(0.648~0.898)、2.373(1.328~4.239)、2.148(1.278~3.611)、2.723(1.355~5.471),P<0.01]。CTRP1、KLF2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为90.62%,特异度为75.56%,优于单独预测(Z=2.585、2.237,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CTRP1水平较高,KLF2水平较低,两者均与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相关,且两者联合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 锌指样转录因子2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增平 王伟佳 +1 位作者 孔憶娜 王聪睿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急性脑梗死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进一步分为...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急性脑梗死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进一步分为无斑块组(n=51)、稳定性斑块组(n=89)和不稳定斑块组(n=58);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联素及IL-8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1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其他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低水平及IL-8高水平均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及IL-8水平可初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预估指标,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以及IL-8水平的增加可能预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脂联素 白细胞介素-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乔锋利 刘美含 +4 位作者 杨艳艳 陈恩琪 鲁杨 张娜 王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6-359,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血流灌注情况,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增强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全面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择于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58例,对67个斑块进行...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血流灌注情况,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增强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全面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择于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58例,对67个斑块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斑块回声图像的特点将斑块分为软斑组、混合斑组和硬斑组。观察造影后颈动脉管腔内及斑块部位显影情况,判断斑块内有无血流灌注,观察其起源点及数量。应用定量分析软件Sonoliver CA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影后的时间-强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时间-强度曲线图分析得出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Imax)、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等参数。定量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密度和增强程度,对各组斑块进行全面观察,以评价各组斑块的稳定性。结果:以颈动脉管腔内参考区的峰值强度Imax为100%。①软斑组与混合斑组和硬斑组比较,I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斑组与硬斑组比较,I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软斑组与混合斑组和硬斑组比较,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混合斑组与硬斑组比较,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软斑组与混合斑组和硬斑组比较,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混合斑组与硬斑组比较,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量分析及参数成像,能够实时跟踪观察动脉血管并通过造影增强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情况,根据造影增强情况对斑块的易损性进行定量评估,无创性评价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宋月平 孙菊平 +4 位作者 高娟 邸卫英 刘丹 胡国华 苏立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3-1284,共2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4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CA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NC组)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水平。结果 NC...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4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CA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NC组)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水平。结果 NC组未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CA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ACA组中,易损斑块亚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稳定斑块亚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均P<0.05)。结论 MMP-9水平升高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31
10
作者 许寅宏 徐恩 +1 位作者 林清原 邱少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57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6例)和斑块组(111例),斑块组又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67例)和稳定斑块组(43例)。检测血...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57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6例)和斑块组(111例),斑块组又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67例)和稳定斑块组(43例)。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斑块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无斑块组;易损斑块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171,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更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Hcy血清浓度的增高可能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贾伟华 周立春 田桂玲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75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双盲随机分成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7),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po,250 mg,bid,给药4个月)观察用药前后...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75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双盲随机分成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7),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po,250 mg,bid,给药4个月)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及斑块声学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个月,试验组血清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低回声斑块声学密度的背向散射积分值(IB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以降低血脂,改善低回声斑块组织学构成,增加斑块密度,从而稳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斑块 动脉 稳定性 声学光密度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评价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12
作者 乔锋利 袁建军 陈雪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3-1664,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和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易损性无疑是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永久性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致死...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和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易损性无疑是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永久性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致死首要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65岁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阳性率达78.7%,颈总动脉动脉内-内膜厚度(IMT)异常者达50.5%,说明老年人群中颈动脉IMT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很高,增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ANGPTL4、SIRT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夏瑞雪 李阔 +4 位作者 王丽轩 张俊玲 相凤兰 郭建 戴建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24期4375-437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23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急性脑梗死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健康...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23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急性脑梗死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72名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不稳定组(141例)、稳定组(54例)和无斑块组(36例),分析血清ANGPTL4和SIRT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ANGPTL4水平、SIR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不稳定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稳定组和无斑块组(P<0.05),ANGPTL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IRT1水平低于稳定组和无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GPTL4[OR=0.931,95%CI(0.891,0.973)],SIRT_(1)[OR=0.206,95%CI(0.090,0.471)]为CAS斑块稳定性的保护因素(P<0.05)。hs-CRP[OR=1.206,95%CI(1.036,1.403)]为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ANGPTL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95%CI(0.733,0.851)]和SIRT1[AUC=0.751,95%CI(0.684,0.810)]水平诊断CAS斑块不稳定性的灵敏度分别为79.43%、60.28%,特异度分别为70.37%、81.48%。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ANGPTL4、SIRT1水平降低,其参与CAS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人CAS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及超声造影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施秀荣 张渊 +1 位作者 单君 江泉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0,共4页
应用超微血管成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技术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评估。选取31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SMI及CEUS技术,对322个斑块进行检查,评估其新生血管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颈动脉... 应用超微血管成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技术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评估。选取31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SMI及CEUS技术,对322个斑块进行检查,评估其新生血管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生血管在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导的混合性回声斑块中出现较多,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显现明显高于强回声斑块组(P<0.01),两种方法对于新生血管的评估基本一致。超微血管成像及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发现更多的不稳定性斑块,CEUS中超声增强强度越大,SMI中新生血管越多,则斑块不稳定的风险就越大,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病的风险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超声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慢性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玉萍 赵晓晖 +3 位作者 周媛 江泉 隋海晶 沈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的LA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室周围型组、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的LA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室周围型组、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计算斑块积分。采用酸水解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清Lp-PLA2水平。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斑块阳性率、不稳定性斑块积分较脑室周围型组显著增高(P<0.01);三组血清Lp-PLA2水平两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下型组血清Lp-PLA2水平最高,脑室周围型组血清Lp-PLA2水平最低,皮质下型组血清Lp-PLA2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0.270,P<0.05)。结论血清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通过炎症机制导致斑块破裂,在皮质下型L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清hs-CRP和MMP-9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汉华 晏凯利 +2 位作者 胡晓军 陈苏 陈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99-2201,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28例)和常规治疗组(27例),常规治疗组常规使用拜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28例)和常规治疗组(27例),常规治疗组常规使用拜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普罗布考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片0.25g,2次/d。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hs-CRP、MMP-9的变化。结果:普罗布考组hs-CRP,MMP-9均显著降低,颈动脉硬化斑块低密度斑块明显减少。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够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抑制MMP-9的活性,表明普罗布考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普罗布考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比值和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兴强 由佳玉 +1 位作者 姜美曦 高连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比值(plasma low-density lipoprotei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ratio,L/H)和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探讨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比值(plasma low-density lipoprotei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ratio,L/H)和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50例,不稳定斑块组88例,及65例正常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TC、LDL-C、L/H、尿酸、RDW、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稳定斑块组与对照组相比L/H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稳定组L/H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调整性别、年龄因素后,L/H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OR=1.459,95%CI 1.260~1.690,P=0.001〈0.05)。结论 L/H的增高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刘龙涛 吴敏 +4 位作者 张文高 郑广娟 殷镜海 刘美霞 王姗姗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观察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稳定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虎杖苷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片口服,每次20mg,每日... 目的观察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稳定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虎杖苷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片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斑块超声病理分型改变;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物(TIMP-1)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动脉IMT与斑块积分显著减小(P<0.05,P<0.01),血清MMP-1、MMP-1/TIMP-1水平显著降低,不稳定斑块的软斑数量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有助于稳定斑块,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翟蓓 李成志 邹建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6期529-532,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斑块的存在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脱落或破裂也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本文对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其与相关影像学技术的比较进行综述。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付金凤 徐洁 李阳 《医学综述》 2012年第9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有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评估入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有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评估入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FBG)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结果不稳定斑块组及稳定性斑块组的血清Fib、SUA、LDL-C、hs-CRP、HbA1c水平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Fib、SUA、hs-CRP、HbA1c水平较稳定性斑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Fib、SUA、hs-CRP、HbA1c等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形成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