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4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宏伟 葛胜 +3 位作者 葛颖超 庞玲 曹茂盛 黄海涛 《交通医学》 2023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24.19±4.38分,低于对照组的27.68±5.27分,观察组Fugl-Meyer评分88.39±4.27分,高于对照组的83.64±6.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 康复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葛颖超 葛胜 +3 位作者 庞玲 曹茂盛 黄海涛 楼小亮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31-336,共6页
目的分析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经颅脑CT/MRI确诊为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目的分析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经颅脑CT/MRI确诊为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预后情况(死亡或残疾),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组72例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组36例。对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各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预测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老年、入院延迟时间、GCS评分、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脑梗死面积、CT显示脑水肿症、CT显示出血性转化(HT)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提示以上因素与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有关(P<0.05)。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岁以上(OR=1.177,95%CI:1.071~1.293)、入院延迟时间高于3h(OR=1.143,95%CI:1.023~1.279)、合并高血压(OR=2.878,95%CI:1.281~6.465)、GCS评分高于12分(OR=1.283,95%CI:1.195~1.377)、NIHSS评分高于16分(OR=1.307,95%CI:1.202~1.422)是影响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中最小β值对应的变量赋分为1,其他变量β值除以最小值后四舍五入取整数,获得整数分值后根据危险评分系统构建预测模型。评分越高,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风险越高。以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是=1,否=0),预测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5%CI:0.746~0.832),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5%和71.4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1.247,P=0.139。结论老年、入院延迟时间、合并高血压、GCS评分、NIHSS评分是影响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预测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辛奕 薛明琛 +2 位作者 张亚运 周胜利 周芯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单侧MCA闭塞所致大面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IVIM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90天进行随访管理,通过mRS...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单侧MCA闭塞所致大面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IVIM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90天进行随访管理,通过mR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比较不同预后患者IVIM检查参数(ADC值、f值、D值、D^(*)值),分析IVIM检查参数(ADC值、f值、D值、D^(*)值)与ACI预后的关联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MRI检查用时、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脂、糖尿病、房颤、高血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分值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者D^(*)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DC值、f值、D值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证实,D^(*)值与ACI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ADC值、f值、D值与ACI预后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磁共振IVIM序列相关检查参数与单侧MCA闭塞所致ACI具有密切关联性,可通过IVIM检查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诊断评估,从而指导临床开展后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序列 单侧大动脉闭塞 急性大面积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与梗死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雪 李伟 +2 位作者 秦志平 喻红霞 崔智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的特征及与不同梗死部位、面积等梗死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02—2021-03诊治的135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另选取同期因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的特征及与不同梗死部位、面积等梗死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02—2021-03诊治的135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另选取同期因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的无症状中老年人11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超声造影参数,包括峰值强度比值(P)、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p)。将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分成不同亚组,分析不同亚组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相关参数。结果脑梗死患者P和AU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P和AUC值明显升高,Tp值明显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AUC值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Tp值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不同梗死部位间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皮质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完全闭塞发生率最高;不同梗死面积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面积梗死组完全闭塞发生率最高。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参数水平明显异于无症状有斑块者,且皮质部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完全闭塞发生率最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完全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动脉狭窄 动脉斑块 相关性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烨 龚怡 魏梅梅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S参数[达峰时间(Tp)、平均渡越时间(MTT)、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t)、峰值强度比值(PI)],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EUS参数与ACI新生血管分级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参数在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EUS检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0级11例,1级33例,2级71例,占比分别为9.57%、28.70%、61.74%;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Tp、MTT与新生血管分级呈负相关(P<0.05),AUCt、PI与新生血管分级呈正相关(P<0.05)。CEUS检出软斑块(不稳定)85例,占比为73.91%,稳定斑块30例,其中硬斑块14例,占比为12.17%,混合斑块16例,占比为13.91%;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作ROC曲线分析从115例患者中预测软斑块的效能显示,Tp、MTT、AUCt、PI及联合检测(并联诊断)对ACI软斑块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78、0.724、0.830、0.817、0.833,单独检测中AUCt效能最高,但仍低于联合检测效能。结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与Tp、MTT呈负相关,AUCt、PI呈正相关,可通过检测Tp、MTT、AUCt、PI指导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且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的Tp、MTT均较稳定性好患者低,AUCt、PI均较稳定性好患者高,CEUS参数用于评估ACI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超声造影 新生血管 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银杏酮酯分散片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及其对颈动脉斑块面积、血液流变学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凌丽芬 王思潇 李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9期2029-2034,共6页
目的探究银杏酮酯分散片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及其对颈动脉斑块面积、血液流变学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二医院收治的15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 目的探究银杏酮酯分散片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及其对颈动脉斑块面积、血液流变学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二医院收治的15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7)和研究组(n=78)。对照组患者接受脑梗死二级预防常规干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酮酯分散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情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面积]、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炎症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情况,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8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颈动脉状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面积分别为(1.03±0.25)mm、(3.44±0.39)分、(17.13±0.37)mm 2,均低于对照组[(1.15±0.12)mm、(3.74±0.66)分、(20.11±0.34)m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组间的斑块面积、颈动脉斑块积分、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组间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36.55±2.12)mPa·s、(4.08±0.76)mPa·s、(0.77±0.29)mPa·s、6.47±0.31、(33.12±6.18)%,均低于对照组[(42.44±3.12)mPa·s、(6.10±0.87)mPa·s、(1.38±0.31)mPa·s、7.16±0.38、(41.66±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IL-6、TNF-α及hs-CRP水平分别为(27.55±3.89)ng/L、(1.89±0.28)ng/L、(6.44±0.61)mg/L,均低于对照组[(36.48±5.16)ng/L、(3.45±0.38)ng/L、(8.41±0.7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3.12±0.74)、(2.02±0.23)mmol/L,均低于对照组[(4.33±0.87)、(3.34±0.5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分散片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二级预防 动脉斑块 血液流变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银杏酮酯分散片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对颈动脉斑块面积、血液流变学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狄美琪 殷晓菁 +3 位作者 桂树华 李超生 韩利坤 胡玲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1-5,共5页
目的 观察银杏酮酯分散片(商品名:银欣可)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对颈动脉斑块面积、血液流变学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标记法分为西药组(37例)和银欣可组(43例)。研究过程中西药组失访1例,银... 目的 观察银杏酮酯分散片(商品名:银欣可)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对颈动脉斑块面积、血液流变学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标记法分为西药组(37例)和银欣可组(43例)。研究过程中西药组失访1例,银欣可组失访2例,最终西药组36例、银欣可组41例。西药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银欣可组患者在西药组基础上联合银欣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颈动脉斑块情况[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率]、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随访1年内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ESR、FIB、血小板聚集率下降,且银欣可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IMT、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狭窄率下降,且银欣可组IMT(0.87±0.10)mm、颈动脉斑块面积(11.14±1.56)mm^(2)、颈动脉狭窄率(31.56±4.23)%低于西药组的(0.93±0.15)mm、(13.44±2.02)mm^(2)、(36.85±5.02)%(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hs-CRP、RBP、Cys-C下降,且银欣可组hs-CRP(7.78±2.15)mg/L、RBP(41.32±6.77)mg/L、Cys-C(0.95±0.21)mg/L低于西药组的(10.14±2.74)、(50.26±8.17)、(1.12±0.38)mg/L(P<0.05)。银欣可组随访1年内脑梗死复发率为4.88%(2/41),低于西药组的22.22%(8/36)(P<0.05)。两组随访1年内症状性消化道出血、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银欣可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可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脑梗死复发率,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分散片 二级预防 动脉斑块 复发 血液流变学 炎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前 周剑锋 +3 位作者 皮永前 何欢 李辉碧 吕芳 《右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5例ACI患者,其中合并T2DM 68例(合并组),单纯ACI 67例(单纯组)。比较两组HbA1c、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5例ACI患者,其中合并T2DM 68例(合并组),单纯ACI 67例(单纯组)。比较两组HbA1c、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水平、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IPN分级;根据HbA1c水平分层,比较并分析IPN分级与HbA1c的关系。结果合并组血清HbA1c、FBG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单纯组(P<0.01或0.05),不稳定斑块及Ⅲ/Ⅳ级IPN的检出率均高于单纯组(P<0.05)。合并组中血清HbA1c>6.5%水平患者48例,HbA1c≤6.5%水平患者20例,前者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5)。合并组Ⅲ/Ⅳ级IPN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Ⅰ/Ⅱ级IPN患者(P<0.05);HbA1c水平与IPN分级呈正相关(r=0.346,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相关性,有助于识别斑块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斑块内新生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PD-1、Tim-3对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感染预后的评估价值
9
作者 王婷婷 王琳琳 邵盼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对大面积脑梗死(LHI)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LHI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对大面积脑梗死(LHI)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LHI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不良组127例、良好组21例,探究PD-1、Tim-3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不良组的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几率均高于良好组,不良组存在肺炎、应激性胃溃疡、中枢性高热的占比均高于良好组;不良组的影像检查存在中线结构移位以及出血性脑梗死的几率高于良好组;不良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Tim-3表达高于良好组,CD4+T细胞PD-1表达低于良好组;上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肺炎、中线结构移位、PD-1和Tim-3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均影响LHI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预后(P<0.05);曲线ROC分析显示,PD-1、Tim-3两者联合预估LHI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预后的价值最高,其AUC高达0.899(95%CI=0.852~0.936),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7.18%、69.77%,其AUC、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在CD4^(+)T细胞中PD-1低表达或Tim-3高表达的LHI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较大,同时LHI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预后情况还与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多种因素有关,实际临床救治中可据此预估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大面积 程序性亡受体-1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下载PDF
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
10
作者 农朝雷 谭文澜 +6 位作者 张永全 覃辉 欧俐羽 黄金媚 覃旭胜 徐文丽 唐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探讨脂必泰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联合脂必泰胶囊强化降脂治疗,疗程... 目的 探讨脂必泰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联合脂必泰胶囊强化降脂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面积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ow densith lipoprotein, LDL-C)、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斑块面积、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必泰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明显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减轻颈动脉粥样斑块,改善中医临床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斑块 脂必泰 超敏C反应蛋白 血脂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薛孟馨 张会 +8 位作者 王彩娥 张翔宇 刘扬 杨鹿奎 王亚军 李桂芳 张雅君 薛孟周 郭平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组2021-09—2023-09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87例,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脑梗死患...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组2021-09—2023-09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87例,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男性更好发,且年龄越大,斑块检出率越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Hcy水平增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2.715,P<0.001)。结论血Hcy水平增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 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12
作者 陆军 张绪凤 李勇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60-1764,共5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以及分布情况、斑块类型、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颈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血流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软斑占比为45.71%,高于对照组(5.88%),观察组硬斑占比为25.71%,低于对照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易损斑块占比为65.71%,高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V、EDV分别为(55.30±3.37)、(10.51±2.76)cm/s,均小于对照组[(60.12±4.28)、(15.91±3.53)cm/s],观察组RI为0.81±0.14,大于对照组(0.73±0.1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颈动脉PSV、EDV联合RI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9.76%,特异度为60.34%,AUC为0.920,大于单项指标PSV的0.631、EDV的0.675和RI的0.60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和狭窄程度变化,通过超声检查显示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诊断脑梗死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形态 狭窄 超声
下载PDF
血清miR-124、CD146及Angptl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李霞 王景梅 +4 位作者 李军华 胡艳艳 王闪闪 毛亚娟 武一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21-2126,213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1例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ACI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56例)、稳定斑块组(71例)、无斑块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所有对象血清miR-124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4、CD146联合Angptl2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2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CAS斑块的稳定性与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C)、CD146、Angptl2、miR-124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4下降、CD146升高、Angptl2升高、合并高脂血症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24、CD146、Angptl2及三项指标联合应用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719、0.781和0.834。结论血清miR-124表达水平及CD146、Angptl2水平是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可能参与ACI患者CAS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动脉粥样硬化 微小RNA-124 CD146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3aR1的影响及颈动脉斑块的超声研究
14
作者 康丽娟 李盼 +4 位作者 耿丽颖 孟琦 李志安 段雪娇 郭艳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43-848,共6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补体激活3a受体1(C3aR1)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诊治的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分为大剂量组65例,常规剂量组64例。常规剂量组接受常...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补体激活3a受体1(C3aR1)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诊治的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分为大剂量组65例,常规剂量组64例。常规剂量组接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大剂量组接受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NIHSS评分、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C3aR1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较常规剂量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常规剂量组高(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hs-CRP、C3aR1水平较常规剂量组低(P<0.05),颈动脉斑块面积较常规剂量组小,IMT较常规剂量组薄(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NIHSS评分较常规剂量组低,ADL评分较常规剂量组高(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3.85%比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7,P=0.428)。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降低C3aR1水平,减小颈动脉斑块面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补体激活3a受体1 动脉斑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预后的sdLDL-C、Lp-PLA2水平观察
15
作者 徐斐 徐晓杰 李瑞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期为早期识别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思路。方法 依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性质结果,164...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期为早期识别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思路。方法 依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性质结果,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中无粥样斑块者49例、稳定粥样斑块者58例、不稳定粥样斑块者57例,以4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2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sdLDL-C、Lp-PLA2表达水平。统计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随访患者发病30 d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ACI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sdLDL-C/LDL-C、sdLDL-C/TC、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粥样斑块者的Hcy、sdLDL-C水平高于无粥样斑块者及对照组;不稳定粥样斑块者的TC、LDL-C水平高于无粥样斑块者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不稳定粥样斑块发现率(45.78%)高于预后良好组(23.46%),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糖、sdLDL-C、sdLDL-C/LDL-C、sdLDL-C/TC、Lp-PLA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LDL-C、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对预后判断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 动脉粥样斑块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脂联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16
作者 李斌 纪茹英 +2 位作者 陆艳卉 郭佳 郭君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脂联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类型: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脂联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类型:轻度梗死(梗死直径<3.0 cm)30例,中度梗死(梗死直径3.0~5.0 cm)30例,重度梗死(梗死直径>5.0 cm)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粗糙28例,稳定斑块36例,不稳定斑块16例;选取80名无脑血管梗死的体检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MGB、脂联素和oxLDL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梗死类型、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HMGB、脂联素和oxLDL表达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中HMGB、脂联素和oxLDL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5.47±5.15)ng/L、(5.22±1.04)m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61±1.21)ng/L、(2.61±0.45)mU/L],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为(9.52±1.2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17.17±2.1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梗死、中度梗死、重度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粗糙、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03、0.532,P<0.05),与脂联素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0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MGB、脂联素和oxLDL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显著相关,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了临床诊治急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动脉粥样硬化 高迁移率族蛋白 脂联素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LRG1、TGF-β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
17
作者 刘海花 王晓慧 +2 位作者 孙洪言 张露 吴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725-173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苏州市广济医院诊治的123例ACI患者,根据IMT将患者分为正常组... 目的探讨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苏州市广济医院诊治的123例ACI患者,根据IMT将患者分为正常组(23例)、增厚组(30例)和斑块组(70例),另选取同期苏州市广济医院3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血清LRG1、TGF-β1水平及IMT。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5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LRG1、TGF-β1与IMT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RG1、TGF-β1水平对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血清LRG1水平依次升高,TGF-β1水平则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RG1与IMT呈正相关,TGF-β1则与IMT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LRG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TGF-β1水平则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发病至溶栓时间长、血清LRG1水平升高及TGF-β1水平降低均是影响ACI患者近期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LRG1、TGF-β1单独及联合预测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0.708、0.902。结论ACI患者存在血清LRG1水平升高、TGF-β1水平降低的情况,血清LRG1、TGF-β1水平与IMT及ACI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LRG1、TGF-β1水平对预测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动脉内膜 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近期预后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miR-129-5p、PHLD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
18
作者 王鸿雁 白雪 周翔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2539-2542,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微小RNA-129-5p(miR-129-5p)、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家族A成员1蛋白(PHLD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微小RNA-129-5p(miR-129-5p)、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家族A成员1蛋白(PHLD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将斑块表面光滑且回声强的归为稳定斑块组(37例),斑块低回声/表面不光滑/偏心指数>2/存在血流信号的归为不稳定斑块组(52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损伤组(≤15分,63例)和重度损伤组(>15分,2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miR-129-5p、PHLDA1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iR-129-5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HLDA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升高(P<0.001),miR-129-5p水平降低(P<0.001);D-二聚体、CRP、PHLDA1是导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4、1.392、1.376,P<0.05),miR-129-5p为其保护因素(OR=0.752,P<0.05)。与轻中度损伤组比较,重度损伤组患者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升高(P<0.001),miR-129-5p水平降低(P<0.001)。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71、0.532、0.435,P<0.001),miR-129-5p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27,P<0.001)。结论血浆miR-129-5p和PHLDA1在脑梗死患者中表达异常,且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 神经功能损伤 微小RNA-129-5p 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家族A成员1蛋白
下载PDF
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
19
作者 代建霞 刘媛 于媛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36-341,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SIRT1)、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Fibulin-5)、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ACI)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SIRT1)、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Fibulin-5)、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ACI)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CAS斑块破裂所致ACI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CAS斑块未破裂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对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的影响及与病情的关系,并评价各血清学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SIRT1、Bcl-2水平低于对照组,Fibulin-5、Ba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MCI)患者血清SIRT1、Bcl-2水平<小面积梗死患者<腔隙性梗死(LI)患者,Fibulin-5、Bax水平>小面积梗死患者> LI患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SIRT1、Bcl-2水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Fibulin-5、Bax水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血清SIRT1、Bcl-2低水平患者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是高水平患者的2.311倍、2.921倍,Fibulin-5、Bax高水平患者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是低水平患者的3.470倍、3.184倍(P<0.05);血清SIRT1、Bcl-2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Fibulin-5、Bax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AUC分别为0.716 (95%CI:0.648~0.778)、0.796 (95%CI:0.733~0.850)、0.728 (95%CI:0.660~0.789)、0.763 (95%CI:0.698~0.821),联合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AUC为0.909 (95%CI:0.860~0.945),优于各血清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与CAS斑块破裂所致ACI及其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价值可靠,对临床开展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B淋巴细胞瘤基因-2 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孙亚楠 袁哲星 刘娜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70例ACI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南...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70例ACI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体检的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根据头颅CT显示脑梗死体积的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小梗死灶组(22例)、中梗死灶组(30例)和大梗死灶组(18例);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无斑块组(16例)、稳定斑块组(21例)和不稳定斑块组(33例)。比较不同脑梗死体积患者、不同斑块性质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分析hs-CRP、TNF-α水平与ACI患者脑梗死体积、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大梗死灶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均高于小梗死灶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均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s-CRP、TNF-α水平与脑梗死体积、颈动脉斑块性质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异常升高,且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与脑梗死体积、颈动脉斑块性质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因子-Α 动脉硬化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