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0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纤抗凝联合治疗30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国栋 陶付营 张新举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联合治疗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观察 降纤酶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袁毅 李慎茂 +2 位作者 朱凤水 支兴龙 吉训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临床特点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观察受累血管的部位及狭窄...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临床特点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观察受累血管的部位及狭窄程度。结果:52例患者中45例(86.5%)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其中29例(64.4%)病人存在2处以上血管狭窄,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1h)和多次发作(发作频率≥2)TIA。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短时程和多次发作TIA常伴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的血管性病因,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系统 颅内外血管狭窄 短暂性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尹继君 孟范文 +6 位作者 彭玉华 王新强 林峰 代怀静 霍贵玲 赵凤霞 张云凤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MRA、TCD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颈动脉MRA异常12例(28.6%),脑MRA异常32例(7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MRA、TCD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颈动脉MRA异常12例(28.6%),脑MRA异常32例(76.2%),其中8例二者均异常,大多为颈动脉轻~重度狭窄;TCD异常30例(71.4%)(此30例脑MRA均异常);颈动脉超声异常16例(38.1%)(其中颈动脉MRA异常12例).结论 MRA、TCD和颈动脉超声3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对颈动脉系统TIA的病因及诊断作出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经颅多普勒 动脉超声 动脉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左峰 杨威 +1 位作者 李正光 郑铁晋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基础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4 7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 ,了解血管病变的程度。 7例颈动脉狭窄 >70 %的患者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 ,37例行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结果 本...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基础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4 7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 ,了解血管病变的程度。 7例颈动脉狭窄 >70 %的患者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 ,37例行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半球供血减少 3例 ,大脑中动脉狭窄 2 2例 ,大脑前动脉狭窄 1例 ,大脑后动脉狭窄 1例 ,颈内动脉狭窄 10例 ,颈总动脉狭窄 4例 ,未见血管异常影像 6例。应用自膨式支架治疗颈总、颈内动脉狭窄 >70 %的患者 7例 8处病变 ,共置入自膨式支架 12枚 ,残余狭窄均 <30 % ,随访 6~ 2 3个月 ,无再狭窄发生 ;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37例 ,溶栓后脑血流明显改善 3例 ,好转 2 8例 ,无明显改善 6例。37例溶栓治疗者中 3例再次出现TIA发作 ,溶栓后对侧陈旧梗死灶出血 1例 ,无死亡病例。随访 3个月~ 3年 ,未见治疗血管发生脑梗死者。结论 TIA患者多已存在血管器质性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系统 短暂性缺血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尹继君 朱传贤 王新强 《中国医药》 2010年第12期1126-1127,共2页
目的 观察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支架成形术后长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2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的颈动脉系统TI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4例,A组应用氯吡... 目的 观察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支架成形术后长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2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的颈动脉系统TI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4例,A组应用氯吡格雷75 mg/d,3个月;B组氯吡格雷75 mg/d,6个月;C组氯吡格雷75 mg/d,12个月.3组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次,每晚1次,长期应用.支架成形术后1、3、6及12个月均复查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造影,比较3组患者主要脑血管病(脑血管性死亡、脑栓塞)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有效率为71.4%(10/14),发生1例与狭窄部位有关的脑栓塞,3例血管再狭窄,无严重出血;B组有效率为100%(14/14),C组为64.3%(9/14),B组及C组尚未观察有脑栓塞的发生.C组1例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轻度的消化道出血,3例出现皮肤淤斑及牙龈出血.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及肌肉的损害.结论 颈动脉系统TIA支架后长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并发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亦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动脉 支架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军 王大明 +1 位作者 刘加春 王利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血管内介入治疗 动脉系统 动脉血管成形 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TIA患者 斑块形成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与血管内支架治疗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杜颂伟 姜建东 +3 位作者 顾建平 周俊山 王景涛 杨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1,共1页
2003年4月~2004年11月,我们对53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根据临床症状和血管病变的程度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CAS)治疗,报告如下。
关键词 数字减影全血管造影检查 短暂性缺血发作 血管内支架治疗 动脉系统 临床分析 支架置入 血管病变 临床症状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ABCD2评分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高丹宇 刘欣 +3 位作者 李旗 潘晓春 张瑜 赵迎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1期55-56,59,共3页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ABCD2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ABCD2评分,依据评分的高低分为低危组17例和中高危组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生化、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不同组间颈动...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ABCD2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ABCD2评分,依据评分的高低分为低危组17例和中高危组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生化、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不同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中高危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85 mm,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68.6%;低危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73 mm,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35.2%。中高危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低危组(P<0.05),中高危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系统能够反映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 ABCD2评分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谱勒超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新贵 许永成 +2 位作者 黄春霞 苏兰花 苏承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638-640,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颅内血管的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对 32例颈动脉系统 TIA患者进行常规检测 ,对 2例经 TCD诊断为颅内血管狭窄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结果 :2 3例(71.9% )患者... 目的 :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颅内血管的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对 32例颈动脉系统 TIA患者进行常规检测 ,对 2例经 TCD诊断为颅内血管狭窄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结果 :2 3例(71.9% )患者存在病侧 TCD流速异常 ,12例 (37.5 % )的患者有颅内动脉狭窄 ,2 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频谱图形异常 ,病变血管 PI、RI值增高。结论 :颅内动脉的硬化、狭窄是颈动脉系统 TIA发病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系统 短暂性缺血发作 经颅多谱勒超声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是明启 侯小艳 +1 位作者 王玉洲 郭晖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系统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DSA检查,观察血管病变的性质,判断责任动脉。结果 70例患者中检出血管狭窄...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系统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DSA检查,观察血管病变的性质,判断责任动脉。结果 70例患者中检出血管狭窄或闭塞59例(84.3%),其中症状相关侧血管狭窄或闭塞51例,症状相关侧对侧8例;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86.9%(73/84),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3.1%(11/84);56例(94.9%)可以判断责任动脉。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颈动脉系统TIA的重要原因,DSA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狭窄
下载PDF
48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涂小平 马金兰 李慎茂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615-616,共2页
为分析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特征,评价DSA检查在颈动脉系统TIA中的诊断价值,对48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血管病变的性质及代偿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的41例有明... 为分析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特征,评价DSA检查在颈动脉系统TIA中的诊断价值,对48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血管病变的性质及代偿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的41例有明确的血管性病变。血管狭窄是颈动脉系统TIA的常见血管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的血管性病因,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系统 血管造影 短暂性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脑血流动力学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媛 韩艳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16期1987-198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从而早期诊断TIA。方法45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均在末次发作后24 h内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数(CVDI)测定。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CVDI比较,平均流速、最大流速、最小流...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从而早期诊断TIA。方法45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均在末次发作后24 h内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数(CVDI)测定。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CVDI比较,平均流速、最大流速、最小流速、平均流量、最大流量、最小流量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R)、脉搏弹性波速(WV)增高。结论血流动力学的障碍是引起颈内动脉系统TIA的机制之一,且可作为内动脉系统TIA早期诊断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系统 短暂性缺血发作 血流动力学 早期诊断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立峰 高龙飞 +1 位作者 亓勤德 王爱兰 《工企医刊》 2010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特点。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61例,根据发作频率分为频发组和非频发组,全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2组患者狭窄血管的分布及狭窄率。结果:(1)61例中85.2%(52...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特点。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61例,根据发作频率分为频发组和非频发组,全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2组患者狭窄血管的分布及狭窄率。结果:(1)61例中85.2%(52/61)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频发组92.3%(36/39),非频发组72.7%(16/2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2)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58.3%(28/48),而颅内动脉狭窄则以大脑中动脉最多占47.1%(32/68),颅内、外动脉狭窄比约为1.42:1(68/48);(3)频发组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76.9%(30/39),非频发组40.9%(9/2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频发TIA的患者应积极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患者 动脉系统 病变特点 频发TIA 动脉颅外段
下载PDF
265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DSA结果分析
14
作者 梁明辉 秦超 +2 位作者 石胜良 程道宾 叶子明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0期1722-1722,1724,共2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方法:265例TIA患者进行股动脉插管,seldinger法分别行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结果:DSA结果显示有血管病变226例(85.4%),未... 目的:分析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方法:265例TIA患者进行股动脉插管,seldinger法分别行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结果:DSA结果显示有血管病变226例(85.4%),未见血管病变39例(14.6%)。结论:血管狭窄是颈动脉系统TIA主要病因,以颈内动脉C1段和大脑中动脉M1、M2段最多见,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增高TIA频率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系统 短暂性缺血发作 DSA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侧支循环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薇薇 叶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SA显示的血管影像,将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分为3组:颅内动脉病变组(A组)60例、颅外动脉病变组(B组)52例、颅内外...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SA显示的血管影像,将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分为3组:颅内动脉病变组(A组)60例、颅外动脉病变组(B组)52例、颅内外动脉均有病变组(C组)23例。分析3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及脑动脉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开放的关系。结果①3组侧支循环的总开放发生率为70.4%(95/135),A组侧支循环开放发生率为56.7%(34/60),B组为84.6%(44/52),C组为73.9%(17/23)。组间开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4,P<0.01)。②3组患者侧支循环的开放以Willis环吻合形式的开放发生率最高(51.9%),Willis环吻合开放发生率组间比较,以B组最高(67.3%),A组最低(38.3%),P<0.01;颅内外吻合和脑膜支吻合开放发生率接近,分别为21.5%和20.0%;颅内外吻合以B组最高(42.3%),A组仅1.7%,P<0.01;软脑膜支吻合各组接近,P>0.05。③A、B两组闭塞的患者分别为9例和13例,均有侧支开放。单侧狭窄者B组侧支循环开放发生率(78.6%)高于A组(48.8%),χ2=6.291,P<0.05。结论侧支循环开放发生率为颅内动脉病变低于颅外动脉病变。动脉狭窄越严重,侧支循环开放发生率越高。Willis环吻合为主要的侧支循环开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短暂性缺血发作 侧支循环
下载PDF
蔚麻通络胶囊治疗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华 高良 李惠卿 《河北中医》 2008年第7期684-686,共3页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观察蔚麻通络胶囊治疗颈动脉斑块引起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DFI检查存在颈动脉斑块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自制蔚麻通...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观察蔚麻通络胶囊治疗颈动脉斑块引起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DFI检查存在颈动脉斑块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自制蔚麻通络胶囊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治疗。2组均4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经颈动脉CDFI检查局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58.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毒副作用,对照组33例服药2周内出现头痛。结论自制蔚麻通络胶囊可有效改善颈动脉斑块,治疗颈动脉斑块引起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动脉疾病 动脉 缺血发作 短暂性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结果分析
17
作者 王守安 张贵斌 罗韵文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690-691,共2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58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颅内外供血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部位和...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58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颅内外供血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部位和程度。结果58例中有49例(84.48%)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共113处),30例(51.72%)存在2处以上血管病变,11例(18.97%)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14例(24.14%)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4例(41.38%)表现为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狭窄72处,颅外动脉狭窄41处,颅外动脉狭窄明显多于颅内动脉,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大脑中动脉及颈动脉。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大于1 h)TIA。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短时程发作TIA常伴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对于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尤其是短时程发作TIA患者应尽早行颅内外血管检查以指导下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系统 短暂性缺血发作 血管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晓磊 宜晓茸 +2 位作者 王莹 杨延星 郝洁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血清miR-146a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均为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7、2.680、2.76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54和0.889,其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 ABCD3-Ⅰ评分 血清miR-146a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ANXA2、ADAMTS4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19
作者 钱静 张婷婷 陈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2(ANXA2)、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156例(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8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2(ANXA2)、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156例(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8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XA2、ADAMTS4。TIA患者入院后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评估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对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16.636、25.358,P均<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发现,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者76例、颈动脉斑块稳定或无颈动脉斑块者80例,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发生率为48.72%(76/156)。单因素分析发现,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与年龄、吸烟、饮酒、合并高血压、卒中风险及血清ANXA2、ADAMTS4水平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饮酒、卒中风险增加以及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升高为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780、0.874,血清ANXA2、ADAMTS4水平联合预测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AUC大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3.151、3.326,P均<0.05)。结论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升高是导致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NXA2、ADAMTS4水平对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膜联蛋白A2 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性质
下载PDF
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吴妍 邱云 +1 位作者 段麦叶 吴丛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高新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TIA患者(研究组,n=80)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80)。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将研究组细分为A...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高新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TIA患者(研究组,n=80)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80)。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将研究组细分为A组(轻度狭窄,n=30)、B组(中度狭窄,n=28)、C组(重度狭窄,n=22)。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DSA、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对TIA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对TIA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89.12±14.89)cm/s、(91.57±10.56)cm/s、(31.99±8.29)cm/s]比较,A组、B组、C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82.01±10.08)cm/s、(76.81±9.01)cm/s、(71.68±8.04)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87.06±9.62)cm/s、(82.01±9.01)cm/s、(77.02±8.12)cm/s]、平均血流速度(MV)[(27.58±9.13)cm/s、(22.15±9.63)cm/s、(17.46±4.12)cm/s]低于对照组,且B组、C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P<0.05);C组搏动指数(PI,1.52±0.40)、阻力指数(RI,1.11±0.03)高于A组[(1.19±0.34)、(0.71±0.22)]、B组[(1.22±0.37、0.81±0.28)]及对照组[(1.52±0.40、1.11±0.03)],B组RI高于对照组[(0.81±0.28)比(0.62±0.24),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PSV、EDV、MV呈负相关性(r=-0.786、-0.767、-0.541,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PI、RI呈弱正相关性(r=0.281、0.318,P<0.05);PSV(OR=3.047,95%CI 1.602~5.794)、EDV(OR=2.743,95%CI 1.509~4.987)、MV降低(OR=1.887,95%CI 1.238~2.876)、高血压(OR=1.926,95%CI 1.356~3.772)、糖尿病(OR=2.104,95%CI 1.473~3.030)均是导致TI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SV、EDV、MV单独及联合评估TIA,AUC分别为0.773(0730~0.813)、0.729(0.683~0.771)、0.719(0.673~0.762)、0.942(0.913~0.963),三项指标联合评估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可监测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PSV、EDV、MV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TIA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动脉狭窄 超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