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在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血管内膜损伤中的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志新 陶青 刘新通 《现代医院》 2017年第7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研究半夏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颈动脉血管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半夏治疗组,半夏、LY294002组、半夏+EPCs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均建立颈动脉损伤模型,对各组损伤模型分别使用生理... 目的研究半夏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颈动脉血管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半夏治疗组,半夏、LY294002组、半夏+EPCs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均建立颈动脉损伤模型,对各组损伤模型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半夏水提液、半夏水提液+LY294002、半夏水提液+EPCs进行干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半夏对颈动脉损伤大鼠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半夏对大鼠血管增生部位VEGF、p-VEGF、p-e NOS、e NOS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发现半夏能够降低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同样发现半夏能够促进VEGF、p-VEGF、p-e NOS、e NOS表达。结论半夏水提液能够通过刺激血管修复因子的分泌和血管的再内皮化并抑制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从而在大鼠颈动脉损伤血管修复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内膜增生 颈动脉血管内膜损伤 大鼠
下载PDF
围术期整体护理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净斋 李震 +1 位作者 屈冰 郑元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1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整体护理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 目的:观察围术期整体护理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整体护理可降低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 围术期整体护理 常规护理 心理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刚 赵敏 +1 位作者 王丽萍 夏军 《职业与健康》 CAS 2007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测定IMT及斑块的分级。检测157例患者中,冠心病组106例,对照组51例。结果冠心病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测定IMT及斑块的分级。检测157例患者中,冠心病组106例,对照组51例。结果冠心病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病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生心动描记 颈动脉血管内膜 冠状动脉硬化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沙玛曲卓 王丽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1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降血压治...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降血压治疗,在此基础上用他汀类药物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血脂的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及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相比,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相比,P>0.05。结论: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能降低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他汀类药物 高血压 血管结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 闫爽 +2 位作者 张博 刘思颖 封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2009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和非DR(NDR)组。采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2009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和非DR(NDR)组。采集病史(病程、吸烟、家族史等),同时检测颈动脉IMT、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指标。两组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平均颈动脉IMT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DR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①DR组IMT增厚的发生率为50.98%(26/51),NDR组为33.33%(2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爹DR组平均颈动脉IMT值为(1.01±0.23)m/n,NDR组为(0.91±0.2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5)。③单因素分析糖尿病DR病变的影响因素为:吸烟(χ^2=6.20,P〈0.05),病程(t=-4.13,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4.49,P〈0.01),颈动脉IMT(t=-2.21,P〈0.05),收缩压(t=-2.37,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DR病变的影响因素为: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IMT、吸烟(χ^2值分别为7.77、12.77、6.05、4.15,P均〈0.01或0.05)。结论2型糖尿病DR病变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比例明显增加。且平均颈动脉IMT厚度亦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DR病变与其颈动脉IMT厚度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膜 动脉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血清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赫 刘长山 窦建新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6期470-472,共3页
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和内分泌科住院的10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111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糖尿病并ACI组)及101例正常对照者(N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入院后颈动脉... 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和内分泌科住院的10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111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糖尿病并ACI组)及101例正常对照者(N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入院后颈动脉超声、血尿酸(SUA)及血生化检查结果.糖尿病并ACI组SUA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简单相关分析示SUA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糖尿病合并ACI呈正相关(r值为0.521和0.489,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SUA为2型糖尿病合并A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2,95% CI:1.007~1.017,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高SUA、收缩压是IMT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SUA为影响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2,95% CI:1.039 ~1.06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脑梗塞 急性 糖尿病 2型 血管内膜 动脉
原文传递
Advances and progress of endarte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stenosis
7
作者 高鹏 刘宁涛 凌锋 《China Medical Abstracts》 2006年第2期161-165,共5页
Carotid stenosi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that tend to result in cerebral ischernia, infarction as well as ischemic manifestations. CEA (carotid endarterectomy), was initially designed delicately to excise of the th... Carotid stenosi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that tend to result in cerebral ischernia, infarction as well as ischemic manifestations. CEA (carotid endarterectomy), was initially designed delicately to excise of the thickened, atheromatous tunica intima from the focal stenosis segment, which therefore has been acknowledged as an efficacious way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phylaxis of cerebral ischemia. Deruing 1990's,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has matured to a widely performed, standard intervention with well defined successive steps. In the recent years, appearance of angloplasty, stenting, and distal protection procedures provides competitive alternatives to classical endarterectomy. However, long-term benefits of carotid angioplasty should be confirmed by larger, randomized, comparative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otid endarterectomy stenosls carotid anglography and stent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