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联合检查在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稳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丹丹 黄建玲 卢伊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838-841,共4页
目的:研究B型超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在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稳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年龄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分成高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H型高血压... 目的:研究B型超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在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稳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年龄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分成高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非H型高血压组,另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各组人员的颈动脉斑块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CRP水平,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指标水平。并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结构与年龄、血清H型高血压以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非H型高血压组、对照组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H型高血压组、低龄非H型高血压组、对照组血清hs-CRP、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与年龄、hs-CRP、LDL-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B型超声、hs-CRP及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可用于诊断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稳定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敏C反应蛋白 血脂 颈动脉血管斑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浅谈瑞舒伐他汀降脂及消退颈动脉血管斑块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迎霞 《北方药学》 2018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住的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的患者128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6个月,检测治疗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住的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的患者128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消退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0mg每晚口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颈动脉血管斑块面积,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TMT)明显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调节血脂及消退颈动脉血管斑块,改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血脂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基于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颈内动脉壁面切应力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关系
3
作者 王云灿 曹广运 +1 位作者 吴海波 王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232-3237,共6页
目的基于颈动脉彩色超声评估颈内动脉壁面切应力(WSS)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99例明确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CAP)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 目的基于颈动脉彩色超声评估颈内动脉壁面切应力(WSS)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99例明确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CAP)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色超声、常规超声与颈动脉超声造影(CEUS)检查,根据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是否形成颈动脉IPN分为形成组与非形成组。对比形成组与非形成组WSS、临床资料,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形成颈动脉IPN的影响因素,分析平均WSS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形成颈动脉IPN的预测价值。结果9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形成颈动脉IPN 23例,剩余76例均未形成颈动脉IPN。形成组白细胞计数、斑块厚度、斑块长度、狭窄程度≥70%比例、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比值(MMP-9/TIMP-1)高于非形成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WSS(OR=4.545,95%CI:1.998~10.339)、狭窄程度(OR=2.765,95%CI:1.215~6.290)、C反应蛋白(OR=3.047,95%CI:1.339~6.930)、MMP-9/TIMP-1(OR=3.543,95%CI:1.558~8.060)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形成颈动脉IPN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平均WSS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形成颈动脉IPN的AUC值为0.797(P<0.05),当平均WSS为10.23 dyne/cm^(2)时,最大特异度与灵敏度为85.53%和78.26%。结论颈内动脉平均WSS在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形成颈动脉IPN中具有良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超声造影 动脉壁面切应力 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4
作者 朱未来 孟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94-0097,共4页
研究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方法 本文观察组中纳入35例糖尿病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对照组为同期接收的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共35例。为以上观察对象开展高频超声检查,现将两组观... 研究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方法 本文观察组中纳入35例糖尿病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对照组为同期接收的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共35例。为以上观察对象开展高频超声检查,现将两组观察对象间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同时对比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获取更为全面且准确的数据结果。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观察组的病症检出率以及易损斑块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颈动脉的测量数据中,观察组的颈总动脉主干、分叉以及颈内动脉的测量值均较对照组为高,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比两组的心脏功能指标,观察组的心脏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和心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流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于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鉴别诊断中,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斑块的类型、数量等,对疾病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糖尿病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表达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戴轶伟 季燕 成云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表达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基础病历资料,...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表达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基础病历资料,超声造影评估新生血管分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LPPLA2水平,根据患者入院3个月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水平相关性。结果9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预后良好51例(53.12%),45例(46.88%)预后不佳。预后良好组血清LP-PLA2低于预后不佳组(P<0.05);两组新生血管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偏高、新生血管分级及血清LP-PLA2表达水平升高均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水平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预后不佳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且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相关性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程明慧 任杰 +4 位作者 靳玉倩 魏剑芬 焦丽静 阚芳芳 盛佳曦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4744-14749,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及合并冠心病情况,了解其与T2DM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关系,为T2DM合并冠心病预防及诊治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选取于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华...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及合并冠心病情况,了解其与T2DM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关系,为T2DM合并冠心病预防及诊治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选取于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10例,依据颈动脉超声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斑块内有新生血管组(病例组)患者56例,颈动脉斑块内无新生血管组(对照组)患者54例。测定血脂、血糖、胰岛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计算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合并冠心病比例及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冠心病关系。结果:1) 颈动脉斑块内有新生血管组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升高1.78倍;2) 两组间糖尿病病程、BMI、SBP、DBP、TC、TG、LDL-C、HbA1c、FBP、I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冠心病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7
作者 戴超男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展开,两组均纳入200例。所...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展开,两组均纳入200例。所有的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检出情况、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观察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例数比例、斑块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而且稳定斑块占比低于对照组,易损斑块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EDV、PSV低于对照组,PI、R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侧、右侧的颈总动脉主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较为准确地检出斑块的数量和类型,判断血管受损和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糖尿病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效果 检出率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和超声造影诊断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陶均佳 赵奕文 +2 位作者 王琮 翟大明 杨少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0期3482-3485,共4页
目的对比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两种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经常规二维超声证实为低回声、等回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SMI... 目的对比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两种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经常规二维超声证实为低回声、等回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SMI、CEUS检查,根据斑块厚度分为2.1~3.0 mm组、3.1~4.0 mm组、>4.0 mm组。比较SMI与CEUS增强分级情况及其检查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结果对SMI与CEUS增强分级情况分别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SMI相关系数rs=0.632,CEUS相关系数rs=0.727;SMI与CEUS增强分级情况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显示,Kappa值为0.703。结论SMI诊断新生血管结果与CEU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提示SMI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临床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超声造影 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检测冠心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及与血清Hcy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孙翔 谭杰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2-1406,共5页
本研究考察超声造影(CEUS)在检测冠心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中的作用及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表达的关系。选择167例稳定型冠心病(CAD)伴颈动脉斑块(厚度≥1.5 m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EUS检查IPN,并将患者分为IPN组(... 本研究考察超声造影(CEUS)在检测冠心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中的作用及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表达的关系。选择167例稳定型冠心病(CAD)伴颈动脉斑块(厚度≥1.5 m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EUS检查IPN,并将患者分为IPN组(n=82)和非IPN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颈动脉超声特征、血脂代谢指标、血清Hcy水平,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显示,IPN组的斑块最大厚度高于非IPN组[(3.23±1.07)mm vs(2.85±0.87)mm,P<0.05]。两组患者的TC、TG、HDL-C和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N组的血清Hcy水平高于非IPN组(P<0.05)。MACE的总发生率为7.19%(12/167)。患者MACE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IPN组患者随访时的MACE发生时间早于非IPN组患者(P<0.05)。本研究提示,IPN、斑块最大厚度和血清Hcy水平可能是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冠心病 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 同型半胱氨酸 斑块最大厚度
下载PDF
smi与超声造影成像对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建文 张红雪 +1 位作者 白显树 王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0期4-6,共3页
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是斑块发展的危险因素,会增加不稳定性,若未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控制,会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勃列,造成脑卒中时间的发生。因此,认识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发生原因和发生机制,研究smi与超声造影对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是斑块发展的危险因素,会增加不稳定性,若未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控制,会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勃列,造成脑卒中时间的发生。因此,认识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发生原因和发生机制,研究smi与超声造影对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相关性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 超声造影成像 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相关性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丽 王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把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2名非糖尿病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对象均...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把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2名非糖尿病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高频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情况与总斑块量、易损斑块类型、稳定斑块检出情况、患者颈动脉RI、PI、PSV、EDV值,并对比临床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双侧IMT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总斑块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易损斑块类型占比较大,对照组稳定斑块占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颈动脉RI、PI值较对照组高,且PSV、EDV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利于临床医师综合判断患者血管受损状态、斑块性质和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糖尿病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频彩超在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价值及对诊断率的影响
12
作者 卢李华 李仙 周聃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价值及对诊断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5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3名作为对照组,通过病理诊断对患者病情进行初...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价值及对诊断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5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3名作为对照组,通过病理诊断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确诊后,应用高频彩超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影像结果的诊断率,通过高频超声对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状况进行准确探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动脉分叉处的IMT增厚程度均较高(P<0.05);研究组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出斑块总数45处,对照组检出斑块总数13处,研究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通过斑块分布位置可以发现,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数量明显高于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处斑块数量(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所含斑块数量明显较多(P<0.05),且研究组检出斑块中软斑的数量明显高于混合斑及硬斑数量(P<0.05);经高频彩超辅助检查后诊断率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应用高频彩超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提升诊断率,能明确了解患者疾病的不同状态,有效反映及判断患者的预后及病程进展情况,同时能为疾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诊断 血管性痴呆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率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联合ABCD3评分、D-二聚体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小凤 谢卡飞 +2 位作者 钱群飞 庄磊 樊涛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联合ABCD3评分、D-二聚体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早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广东祈福医院收治的TIA患者120例,入院时均评估ABCD3...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联合ABCD3评分、D-二聚体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早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广东祈福医院收治的TIA患者120例,入院时均评估ABCD3评分,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水平,再给予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TIA发病1周后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脑卒中将其分为发病组(45例)和未发病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ABCD3评分、D-二聚体水平及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评估结果,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联合ABCD3评分、D-二聚体水平对TIA早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中120例TIA患者入院7d后有45例发生早期脑卒中,发病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未发病组,ABCD3评分为中危、高危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发病组患者早期脑卒中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主要为3、4级(80.00%),未发病组患者主要为1、2级(78.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D-二聚体水平、ABCD3评分预测TIA早期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843、0.665,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ABCD3评分、D-二聚体水平对TIA早期脑卒中风险均有预测价值,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D-二聚体 ABCD3评分 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超声造影
下载PDF
围术期整体护理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净斋 李震 +1 位作者 屈冰 郑元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1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整体护理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 目的:观察围术期整体护理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整体护理可降低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斑块切除血管成形术 围术期整体护理 常规护理 心理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华 李天天 +3 位作者 褚雯 段智慧 王振华 李盼盼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859-86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记录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超微血流成像技... 目的研究分析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记录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仪器为Apli500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范围为4~9 MHz。结果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结果显示,发现122个斑块,72个为低回声斑块,所占比例为59.02%,50个为混合回声斑块,所占比例为40.98%。54个显示有血流信息,其中43个发现微小信号,可得阳性诊断率为35.25%。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发现89个斑块,50个为低回声斑块,所占比例为56.18%,39个为混合回声斑块,所占比例为43.82%,其中5个发现微小信号,可得阳性诊断率为5.61%,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诊断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回声斑块颈部动脉平均长度为(1.12±0.14)cm,平均厚度为(0.25±0.15)cm,混合回声斑块颈部动脉平均长度为(1.70±0.32)cm,平均厚度为(0.30±0.10)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可指导后续临床治疗,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针刺结合普罗布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樱花 陈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2767-277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普罗布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普罗布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50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斑块状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b A1c、血浆Hcy水平、NHISS评分及血清hs-CRP、IL-6、IL-18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可抑制斑块发展,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伴动脉斑块 普罗布考 针刺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勉 姚涛 +3 位作者 曾真 余芬 鄢黎妮 肖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2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11-2014-11在我院治疗的248例卒中患者,将其分为脑血管病组和非脑血管病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比较2组患者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形态、回声特征、... 目的探讨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11-2014-11在我院治疗的248例卒中患者,将其分为脑血管病组和非脑血管病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比较2组患者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形态、回声特征、分布及管腔有无狭窄或闭塞,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查。结果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病组,2组均以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尤为多发。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硬化斑块以Ⅰ型和Ⅳ型为主,非脑血管病组以Ⅰ型和Ⅲ型为主。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均以轻度狭窄为主,脑血管病组中度以上狭窄占22.86%,非脑血管病组占14.29%。非脑血管病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脑血管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紧密相关,脑血管病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管动脉硬化斑块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长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来院进行体检的60例非糖尿病自愿者为对象(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并比较分析两组检查...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来院进行体检的60例非糖尿病自愿者为对象(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并比较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双侧颈动脉IMT均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斑块检出率、总斑块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以易损斑块类型占比例多,而对照组则以稳定斑块类型占比例多(P <0.05);研究组颈动脉RI、PI均高于对照组,PSV、EDV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应用高频超声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糖尿病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
下载PDF
高级动态血流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少花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高级动态血流(ADF)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检测价值。方法:用ADF成像技术对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新生血管进行检测,观察斑块内部新生血管显示率并比较分析。结果:本组低回声斑块血流显示率(55.6%)与中... 目的:探讨高级动态血流(ADF)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检测价值。方法:用ADF成像技术对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新生血管进行检测,观察斑块内部新生血管显示率并比较分析。结果:本组低回声斑块血流显示率(55.6%)与中等(27.3%)比P<0.05,与强(8.3%)比P<0.001;中等和强回声斑块与混合(69.2%)比P<0.001;强与中等回声斑块比P<0.05;低与混合回声斑块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F成像技术可实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无创性评价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动态血流成像技术 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下载PDF
核磁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
20
作者 王艳玲 马媛媛 +2 位作者 刘义 米玉霞 丁健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12期1250-1251,共2页
目的:就核磁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2月我院就诊的46例颈动脉斑块内患者,入院后除控制基础疾病外,还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低密... 目的:就核磁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2月我院就诊的46例颈动脉斑块内患者,入院后除控制基础疾病外,还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核磁检查,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结果:经治疗,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可减少斑块内新生血管,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核磁共振可比较准确地对药物疗效实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 核磁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