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准确性及灵敏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生虎 彭雪英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8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采取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择84例患者,对照组(年龄<60岁)42例,研究组(年龄>60岁)42例,均实施颈动脉超声筛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对比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研究组更多,差异显著,...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采取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择84例患者,对照组(年龄<60岁)42例,研究组(年龄>60岁)42例,均实施颈动脉超声筛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对比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研究组更多,差异显著,P<0.05;颈动脉正常患者中,糖尿病占比最高,其次为高血压患者;狭窄程度<50%患者中,下肢动脉疾病占比最高,其次为冠心病;狭窄程度在51%-69%之间,冠心病占比最高;狭窄程度在70%-99%的患者中,下肢动脉疾病占比最高,其次为冠心病。结论:在采取颈动脉超声筛查时,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是脑卒中以及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脑卒中 高危人群 颈动脉超声筛查
下载PDF
北京市某城区颈动脉超声筛查人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康凤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903-905,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城区进行脑卒中筛查人群相关危险因素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城区进行脑卒中筛查人群相关危险因素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32.28%,颈部内膜中层增厚检出率为31.67%,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6.03%;年龄、性别、吸烟情况、饮食情况、饮酒情况、中等强度体育锻炼、血脂异常和家族史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相一致。结论在社区开展脑卒中人群筛查和建立干预体系,对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颈动脉超声筛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莎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3期126-127,共2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100例患者资料予以对比分析,均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颈动脉正常率90.00%显著更高,比较差异具...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100例患者资料予以对比分析,均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颈动脉正常率90.00%显著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60岁人数有40例,颈动脉正常30(75.00%)例、斑块形成5(12.50%)例、内膜增厚5(12.50%)例,≥60人数有60例,分别为20(33.33%)例、20(33.33%)例、20(33.33%)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病率人数与年龄及性别有着直接联系,临床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进而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筛查 动脉狭窄 脑卒中 高危人群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筛查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滕丽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9期113-113,115,共2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筛查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作用,检查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及硬化程度,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2-12月收治患者218例,均行颈动脉超声筛查,予以对比分析,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颈...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筛查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作用,检查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及硬化程度,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2-12月收治患者218例,均行颈动脉超声筛查,予以对比分析,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颈动脉内膜增厚、单发、多发斑块及狭窄发生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狭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高,且与年龄和性别有着直接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筛查 动脉硬化与狭窄 脑卒中 高危人群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昭 李薇 +4 位作者 易永忠 欧珏 吴建云 袁悦 夏帆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目的:讨论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15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形成... 目的:讨论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15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形成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实验组的颈总动脉左侧内径(t=373.78,P=0.00)、右侧内径(t=23.76,P=0.00)、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内径(t=11.51,P=0.00)、右侧内径(t=72.39,P=0.00)均窄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筛查 动脉狭窄 脑卒中 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在预防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6
作者 周喜华 邬午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18-0121,共4页
研究显示全世界统计数据脑卒中死亡率占据第一位,超过40岁的人群发生此类病症有2.1%,二次患病率是17.1%,当患者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必须加强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每年由于脑卒中死亡的患者达到196万人次,因此,必须加强脑卒中疾病的筛查... 研究显示全世界统计数据脑卒中死亡率占据第一位,超过40岁的人群发生此类病症有2.1%,二次患病率是17.1%,当患者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必须加强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每年由于脑卒中死亡的患者达到196万人次,因此,必须加强脑卒中疾病的筛查工作,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杜绝病情的恶化,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内容主要针对在预防脑卒中疾病工作当中,实施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作整体分析。方法:以医院科室2021年2月,终止时间是2022年12月期间在医院实施颈动脉超声诊断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评估,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诊断和上述方法相同,两组都选入调查目标是185例,主要对脑卒中患者斑块各位置和性质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小组患者颈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具体评估,对诊断期间颈动脉狭窄情况方面实施统计。结果:观察组均是脑卒中病患,主要从患者斑块位置进行了具体分析,其中颈动脉球部占比最大;对斑块性质各情况进行了对比,强回声和等回声斑高于其他性质;其中部分患者是脑卒中确诊病例,还有健康体检者,对其检查过程中显示的颈总、颈内动脉具体血流动力学指标仔细分析,结果为发生脑卒中病症患者各指标较高;对观察组脑卒中病患的颈动脉两侧动脉有无出现狭窄进行评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比较明显;对狭窄检出率进行组间比较,对照组概率较低(P<0.001)。 结论:脑卒中疾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病症,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依然会发生残疾不良情况,而且死亡风险极高,应该加强该疾病的预防工作,通过颈动脉斑块超声筛查能够明确患者斑块各部位和性质,清晰显示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患者发生疾病的状况,在筛查疾病和临床治疗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超声筛查 预防 脑卒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