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吡格雷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血小板功能及再狭窄的影响
1
作者 邢美荣 段晓峰 郭少卿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79-81,94,共4页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血小板功能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保定脑血管病医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口...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血小板功能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保定脑血管病医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2组血清凝血因子指标[血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聚集指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和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DD、FIB、P-选择素、PAC-1、MAR、s CD40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应用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度狭窄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 狭窄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宝新 陈惠茹 黄锦贤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CHS的发生。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科于2016年6月至2022年4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且... 目的探究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CHS的发生。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科于2016年6月至2022年4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且接受CAS治疗的18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监测患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ean)并以此为依据分为CHS组与非CHS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CHS的影响因素。结果180例经过CAS治疗的患者中术后18例发生CHS,单因素分析显示:CHS组与非CHS组在糖尿病、新发脑梗死患病率、发病至手术时间、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发病至手术时间、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均进入方程,其中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发病至手术时间为危险因素,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为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及发病至手术时间是CAS术后发生CHS的危险因素,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为保护因素,临床上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且全过程给予干预,控制血压、血糖,尽量在发病14 d内完成手术,降低CHS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 支架置入 脑高灌注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干预后再发脑卒中的短中期随访(英文) 被引量:9
3
作者 赵筱玲 贾建平 +2 位作者 吉训明 彭茂 凌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9期2714-2715,共2页
目的评价介入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内科药物治疗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干预后再发脑卒中的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1例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A组8例患者接受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组13例... 目的评价介入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内科药物治疗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干预后再发脑卒中的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1例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A组8例患者接受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组13例患者接受内科药物治疗;1年半后分别随访临床和超声波检查。结果A组8例手术患者支架放置成功,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为70%~98%,术后狭窄程度小于10%,除1例偶发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外,其他患者未出现脑血管病发作;B组9例(9/13)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其中4例患者出现TIA发作,2例死亡),另4例(4/13)患者病情无变化,超声波检查发现7例(7/11)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增多增大,管腔进一步狭窄。结论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短期疗效优于内科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 介入治疗 再发脑卒中 短中期随访 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204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5
4
作者 樊春秋 黄小钦 宋海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7-728,共2页
目的明确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204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颈动脉狭窄节段分布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4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明确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204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颈动脉狭窄节段分布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4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和大量饮酒等;头部MRI显示的病灶类型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基底节梗死、分水岭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204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狭窄部位在颅外段158例(77.45%),颅内段36例(17.65%),岩段2例(0.98%),全程节段性狭窄或纤细8例(3.92%)。结论中国北方人群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病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吸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患者发生脑梗死和TIA比率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患者,头部MRI显示的病灶多为腔隙性脑梗死,其次是基底节梗死和分水岭梗死;颈动脉重度狭窄的部位多位于颅外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度狭窄 临床特点 节段分布
下载PDF
血管成形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治疗的疗效
5
作者 周伟坤 林培坚 李福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8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应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62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单纯内科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应用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62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单纯内科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血管并发症、终点事件及术后12个月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血管并发症及终点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20.0%、13.3%,与观察组的12.5%、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主要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药物治疗仍是预防脑卒中和改善临床症状的重要方法 ;血管成形术也是一种可以改善颈动脉狭窄临床症状以及预后的新方法 ,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度狭窄 血管成形术 内科治疗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血流显像、CTA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丁斌 唐蓉 +3 位作者 梁贞 杨丽 刘影 许朕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血流显像(CDFI)、CT血管造影(CTA)检查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且需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102例,术后实施为期6月随访调查,术前及术... 目的研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血流显像(CDFI)、CT血管造影(CTA)检查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且需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102例,术后实施为期6月随访调查,术前及术后随访均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DFI、CAT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式术前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分析,并评估患者术前、术后随访血管狭窄情况。结果78例手术患者实施DSA检查重度狭窄患者58例(74.35%),CDFI检查重度狭窄患者52例(66.67%),CTA检查重度狭窄患者54例(69.23%),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差异相当(P>0.05),且两种方式检查一致性均较高(Kappa>0.7)。CDFI检查患者术后PSV、EDV均低于术前(P<0.05),CTA检查患者术后狭窄远端直径、最小残余直径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使用CDFI及CTA诊断效能相当,与“金标准”一致性较高,且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情况评估特点各异,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也可将两种诊断方式进行联合提高信息获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度狭窄 动脉内膜剥脱术 部血管超声血流显像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分期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伴高灌注风险患者的初步探索:44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Dapeng Mo Gang Luo +1 位作者 Bo Wang 莫大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7期640-641,共2页
1背景 运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日益普及,但该手术仍然有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术后高灌注综合征。该并发症是CAS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颈动脉狭窄CAS术后1.1%-6.8%的患者可发生... 1背景 运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日益普及,但该手术仍然有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术后高灌注综合征。该并发症是CAS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颈动脉狭窄CAS术后1.1%-6.8%的患者可发生脑组织高灌注损伤,产生半球脑肿胀或脑出血。有报道提示对于术前有高灌注风险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常规颈动脉支架术出现该并发症高达14.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灌注 动脉狭窄 颈动脉重度狭窄 血管成形术 脑肿胀 报道提示 CAROTID 支架术 灌注损伤 过度灌注
下载PDF
老年患者颈动脉重度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的预后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田野 黄晓晴 +6 位作者 孙鹏举 陈洪山 侯爽 朱司阳 刘俊 王柄森 高志波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第3期17-19,22,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患者颈动脉重度狭窄术后疗效。方法:募集2018-08~2020-10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的69例老年患者,根据病人血管情况及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颈动脉内膜剥脱(CEA)组和支架置入术(CAS)组,其中35例于...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患者颈动脉重度狭窄术后疗效。方法:募集2018-08~2020-10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的69例老年患者,根据病人血管情况及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颈动脉内膜剥脱(CEA)组和支架置入术(CAS)组,其中35例于神经外科接受CEA,34例于神经内科接受CAS。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头颈部CTA或DSA等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的ADL评分、NHIS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总费用,比较两种术式住院总费用、术后6月ADL评分、NHISS评分差异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前术后ADL评分及NHISS评分的差值、住院期间总费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老年患者,CEA及CAS两种术式均有效,CEA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更有优势,住院期间总费用明显少于CAS组,两组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CEA组比CAS组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度狭窄 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利刚 唐景峰 +1 位作者 张洁 唐建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4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02-2019-10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CAS治疗的患者171例进行研究。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斑块最大厚度进行检测,术后6个月以...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02-2019-10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CAS治疗的患者171例进行研究。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斑块最大厚度进行检测,术后6个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患者再狭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有无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管腔缩小率及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并对管腔缩小率与颈动脉斑块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ROC法判断颈动脉斑块厚度对CAS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 171例患者中33例(19.30%)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其中7例管腔直径缩小50%及以上。再狭窄组患者管腔缩小率及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均明显大于未狭窄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S术后管腔缩小率与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对CAS术后再狭窄诊断截断值为0.437 mm,AUC为0.841,P=0.000,敏感度为81.8%,特异性为86.2%。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与CAS术后管腔缩小率呈正相关关系,斑块最大厚度>0.437 mm患者再狭窄的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度狭窄 斑块最大厚度 动脉支架成形术 狭窄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重度狭窄与闭塞后脑侧支循环代偿水平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芗茹 宋阳 +1 位作者 田莉娜 迟磊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动脉重度狭窄与闭塞的诊断及对后脑侧支循环代偿水平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60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TCD和数字减影...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动脉重度狭窄与闭塞的诊断及对后脑侧支循环代偿水平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60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二者的诊断准确度。结果以DSA的检查结果为标准,TCD对颈内动脉闭塞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率与D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级侧支循环诊断比较中,TCD诊断与DSA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颈内动脉其他分支侧支循环建立情况,TCD诊断与DSA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对于枕-椎动脉间吻合支上的诊断率低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能有效评估颈内动脉系统侧支循环的建立及代偿水平,且具有准确、方便、无损害性等特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超声 颈动脉重度狭窄与闭塞 侧支循环 代偿水平
下载PDF
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王庆华 殷允娟 +1 位作者 王鹏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mm球囊,n=51)、对照组(4 mm×30 mm球囊,n=51).记录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狭窄率、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前后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收缩压、心率低于术前(均P<0.05),但手术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个月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狭窄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4 mm、5 mm直径球囊应用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但5 mm球囊预扩张改善重度狭窄的血液流动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 动脉支架植入术 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全麻下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预防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的研究
12
作者 何国祥 《黑龙江医学》 2016年第8期714-715,共2页
目的探讨全麻下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预防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06—2015-06间丽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单侧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全麻下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预防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06—2015-06间丽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单侧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32)。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式下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收缩压标准差和血压变异系数。术后随访3个月,了解患者卒中和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稳定(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标准差为(11.76±1.72)mm Hg,变异系数为(10.75±1.10)%。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标准差为(17.36±3.32)mm Hg,变异系数为(12.65±2.33)%。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共发生1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对照组发生5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χ2=17.64,P=0.024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能有效降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风险,建议全麻下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度狭窄 介入治疗 全身麻醉 预防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狭窄导致的脑梗死Hs-CRP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尚广芹 赵洪芹 潘旭东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塞hs-CRP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75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塞患者和对照组3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分析hs-CRP水平与脑梗塞、脑梗塞局部解剖模...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塞hs-CRP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75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塞患者和对照组3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分析hs-CRP水平与脑梗塞、脑梗塞局部解剖模式、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梗塞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塞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大梗塞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小梗塞组,梗塞灶体积越大,血清hs-CRP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P(0.01);hs-CRP水平与脑梗塞局部解剖模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塞关系密切,血清hs-CRP是脑梗塞的致病因子、是脑梗塞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子及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 急性脑梗塞 HS-CRP水平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尚广芹 王志宏 姜积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颈动脉颅外段(ICA)狭窄或闭塞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CDFI或TCD筛选75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TCD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内血液动力学变化,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水平,根... 目的探讨重度颈动脉颅外段(ICA)狭窄或闭塞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CDFI或TCD筛选75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TCD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内血液动力学变化,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水平,根据MRI定位对脑梗死模式进行分类,分析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梗死模式的关系;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及脑梗死模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区域梗死(Ⅰ型)和分水岭梗死(Ⅴ型)发生率较高,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梗死模式有关(P<0.01)。(2)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hs-CRP水平与脑梗死模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1)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能影响脑梗死的模式,是急性脑梗死主要病因之一。(2)血清hs-CRP升高与脑梗死关系密切,是脑梗死的致病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 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模式 Wills环侧支循环 血清HS-CRP水平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狭窄内膜剥脱术与血压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代领 张玉海 +3 位作者 曹军 胡庆雷 柏明涛 丁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血压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行CEA的重度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病人60例为实验组;未行CEA,行保守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病人20例为对照组。两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存在单侧...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血压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行CEA的重度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病人60例为实验组;未行CEA,行保守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病人20例为对照组。两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存在单侧颈动脉单处重度狭窄且无其他高血压致病因素。根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将实验组分为1组(20例,单侧颈动脉单处狭窄70%~79%)、2组(20例,单侧颈动脉单处狭窄80%~89%)、3组(20例,单侧颈动脉单处狭窄90%~99%);对照组为4组(20例,单侧颈动脉单处狭窄70%~99%)。测量4组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血压,比较4组间血压变化。结果 CEA术后,病人血压明显降低,血压下降幅度:3组>2组>1组(P_(1:2)<0.05;P_(2:3)<0.01;P_(1:3)<0.001)。结论 CEA可以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单侧颈动脉单处重度狭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血压下降幅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狭窄程度越重,血压下降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变化 动脉内膜切除术 重度动脉狭窄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意义
16
作者 尚广芹 王志宏 姜积军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第7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40名健康体检者,测定其血浆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脑梗死、脑梗死局部解...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40名健康体检者,测定其血浆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脑梗死、脑梗死局部解剖模式、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梗死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区域梗死Hcy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种梗死模式;不稳定斑块组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梗死灶体积越大,血浆Hcy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结论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死关系密切,支持特定的梗死模式,是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子及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定量脑电图趋势图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功能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对短期内发生急性闭塞风险的预测价值(附1例报告)
17
作者 吉思媱 王岩 +3 位作者 陆叶婷 朱翔毅 徐敏 胡小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EEG趋势图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功能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对短期内发生急性闭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定量EEG趋势图评估其脑功能状态。结果定量EEG趋势图... 目的探讨定量EEG趋势图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功能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对短期内发生急性闭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定量EEG趋势图评估其脑功能状态。结果定量EEG趋势图中节律性频谱图、振幅整合EEG和快速傅里叶转化频谱、功率谱能快速、直观地显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侧半球θ活动持续较健侧增多,且波幅增高。3 d后患者出现左侧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结论作为神经影像学检查的补充,定量EEG趋势图可能有助于早期、快速识别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缺血状态下的脑功能损伤,甚至对患者短期内发生急性闭塞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EEG 定量EEG趋势图 颈动脉重度狭窄 脑功能状态
下载PDF
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输入方法分析及治疗策略
18
作者 张慎和 郭菲 +2 位作者 刘冬 王宝志 刘建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CTP)的输入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按照CTP输入不同分... 目的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CTP)的输入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按照CTP输入不同分为健侧组、患侧组以及基底组。对比三种输入方式下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延迟时间(DT)等灌注值。根据CTP灌注值选取无症状患者进行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无症状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吲哚布芬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三种输入方式下重度CAS患者CBV、TT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组和健侧组灌注参数对比均无差异(P>0.05);患侧组CBF、MTT以及DT与其他两组对比均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B、D-D、TM以及TAF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D-D、TM以及TAF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以及腹痛。观察组发生率仅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选择健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对CTP灌注参数影响较小,且吲哚布芬治疗效果较好,能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动脉狭窄 CT灌注成像 吲哚布芬 阿托伐他汀 卒中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朱金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53-0056,共4页
探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3年10月的19例我院收治的重度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手术耗时、住院费用、住院的时间、并发症发... 探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3年10月的19例我院收治的重度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手术耗时、住院费用、住院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指标、生存质量。结果 19例患者有12例治愈,7例显效,总有效率是100%。治疗后,手术耗时89.15±23.57min、住院的时间7±1.5d。住院费用1.56±0.23万元。并发症当中,有脑过渡灌注综合征1例。手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指标、生存质量优于手术前,P<0.05。结论 重度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手术后恢复快,可有效改善机体功能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剥脱术 重度动脉硬化性狭窄 效果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3期30-32,36,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溶栓...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给予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3 d及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对比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对比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半年内的再梗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GCS评分、mRS评分、VEGF及MMP-9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3 d及1个月时,联合组NIHSS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时,联合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VEGF、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半年内再梗死率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缓解患者症状,提升神经功能,避免短期再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重度动脉狭窄 静脉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