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颈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闭塞补救性治疗方法——股-颈动脉转流术报道
1
作者 闫喜格 王国玲 +7 位作者 张博刚 彭敏 董中君 申晓平 陈秀晓 贾倩 董会格 程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发病时间窗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则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当使用常规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球囊扩张等方法未能开通闭塞的血管时,支架置入是有效的补救方法。部分患者支架置入...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发病时间窗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则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当使用常规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球囊扩张等方法未能开通闭塞的血管时,支架置入是有效的补救方法。部分患者支架置入后可能出现血管再闭塞,如不能快速开通闭塞血管,可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本文报道了1例股-颈动脉转流术补救性治疗急性颈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闭塞患者的诊疗过程,为快速解决这种不常见却又非常棘手的临床情况提供思路,该术式是一种值得推广普及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动脉支架置入术 动脉闭塞 股-动脉转流术 补救性治疗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慢性症状性颈动脉闭塞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宫新扣 柳承鑫 +1 位作者 滕菲 曲力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092-4095,共4页
颈动脉闭塞(CAO)多见于颈动脉狭窄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或者粥样斑块进展性增厚导致管腔闭塞、突发血管夹层病变、斑块或栓子脱落栓塞、炎性血管病变持续进展形成,最终导致脑灌注量降低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引起缺血性卒... 颈动脉闭塞(CAO)多见于颈动脉狭窄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或者粥样斑块进展性增厚导致管腔闭塞、突发血管夹层病变、斑块或栓子脱落栓塞、炎性血管病变持续进展形成,最终导致脑灌注量降低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一般临床上规定CAO时间超过一个月称为慢性CAO,根据患者有无症状又分为症状性CAO和无症状性CAO,临床上一般以慢性症状性(CS)CAO最为常见[1,2]。目前对于有症状CSCAO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及头颈部的磁共振抗血管造影(MRA)或磁共振检查(MR)血管成像等。有研究显示,CT血管造影检测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斑块表面不规则及经颅多普勒检测到的微栓子信号对预测疾病早期复发风险可能高达20%[3~7]。但单一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诊断过程中均具有本身局限性,单纯血管闭塞只是初诊断,其脑循环代偿和组织灌注情况仍需要依赖多种影像技术共同检查评估才可以有效提高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度。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模态影像技术在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 颈动脉闭塞 症状性
下载PDF
介入再通术治疗不同程度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王利宇 郑立宏 +1 位作者 陈爱国 刘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术治疗不同程度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慢性颈动脉闭塞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Hasan分型,将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分...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术治疗不同程度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慢性颈动脉闭塞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Hasan分型,将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采用单纯血管内介入术和复合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不同分型和不同手术方式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再通介入治疗的介入再通成功率、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3个月随访通畅率;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7 d蒙特利尔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和3个月Rankin量表评估神经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按照Hasan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8例,D型4例。4种类型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种类型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夹层、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以及慢性颈动脉闭塞表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介入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B型、C型和D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B型、C型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随访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型的mRS评分显著高于A型、B型、C型,蒙特利尔评分明显低于A型、B型、C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B型、C型治疗后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B型、C型治疗后蒙特利尔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型治疗前后mRS和蒙特利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再通术治疗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再通成功率和随访再通率随闭塞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随闭塞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术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改善的改善随闭塞程度的加重而变差。采用单纯血管内介入术介入治疗慢性颈动脉闭塞的手术效果优于复合手术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低,再通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侧慢性颈动脉闭塞 介入再通 血管内治疗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低灌注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闫文涛 王冠军 +2 位作者 李修珍 郭薇 刘加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8期931-935,共5页
目的 分析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发生低灌注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收治的单侧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低灌注分为低灌注组和非低灌注组。比较两... 目的 分析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发生低灌注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收治的单侧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低灌注分为低灌注组和非低灌注组。比较两组间研究变量是否存在差异,对于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76例,其中57例(57/76,75%)存在闭塞侧颈动脉供血区域低灌注;低灌注组在发病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更低(P=0.005)、后交通动脉开放代偿的比例更低(P=0.005)、侧支循环分级更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前服用他汀类药物(OR=0.191,95%CI 0.044~0.832)和更高的侧支循环分级(OR=0.095,95%CI 0.024~0.356)是闭塞侧颈动脉供血区域发生低灌注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服用他汀类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发生低灌注的风险,侧支循环分级越高,发生低灌注的风险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 低灌注 他汀类药物 侧支循环
下载PDF
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分水岭脑梗死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闫文涛 王冠军 +2 位作者 李修珍 郭薇 刘加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发生分水岭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单侧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闭塞侧大脑半球是否发生分水... 目的探讨和分析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发生分水岭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单侧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闭塞侧大脑半球是否发生分水岭脑梗死分为有分水岭脑梗死组和无分水岭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间研究变量是否存在差异,对于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01例,其中有分水岭脑梗死组41例(41/101,40.6%),两组比较显示,有分水岭脑梗死组闭塞侧颈动脉供血区域低灌注的比例更高(P=0.005)、合并后循环头颈部大血管中重度狭窄的比例更高(P=0.01)、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更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闭塞侧颈动脉供血区域低灌注(OR=20.734,95%CI 2.290~187.746)和合并后循环大血管中重度狭窄(OR=3.918,95%CI 1.291~11.884)是发生分水岭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闭塞侧颈动脉供血区域低灌注和后循环头颈部大血管中重度狭窄可能会使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发生分水岭脑梗死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 分水岭脑梗死 低灌注 脑血管狭窄
下载PDF
协作干预措施在颈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李珍 赵星辉 +1 位作者 熊璐璐 李映慧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49-453,479,共6页
目的 探讨协作干预措施在颈动脉闭塞性脑梗死(CAOCI)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颈动脉介入治疗的106例CAO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协作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常规组... 目的 探讨协作干预措施在颈动脉闭塞性脑梗死(CAOCI)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颈动脉介入治疗的106例CAO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协作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协作组,每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水平、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能力[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出院前与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措施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协作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量表中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NIHSS、mR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协作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00(WHOQOL-100)中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TG、TC、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干预措施相关并发症。结论 协作干预措施能够改善CAOCI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辅助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心理状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PDTS技术在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7
作者 师少春 欧阳辉 +2 位作者 卓少伟 曾建清 黄柳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0期50-53,共4页
目的 分析前循环串联闭塞从远端向近端的逆向开通技术(PDTS技术)在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接受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的AIS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程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目的 分析前循环串联闭塞从远端向近端的逆向开通技术(PDTS技术)在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接受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的AIS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程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前循环串联闭塞从近端向远端的顺向开通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DTS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临床指标[一次性取栓成功情况、静脉溶栓情况、病死情况及静脉溶栓时间(DNT)、入院到实施介入取栓治疗的时间(DPT)]、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情感、社会以及精神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情感、社会以及精神评分分别为(83.31±3.47)、(83.54±5.66)、(83.21±4.23)、(82.64±4.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31±5.03)、(74.58±3.69)、(71.69±5.23)、(71.65±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7.07±0.71)分低于对照组的(10.63±1.23)分,MMSE评分(27.37±2.18)分高于对照组的(25.46±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取栓成功率60.00%及静脉溶栓比例90.00%均高于对照组的25.00%、35.00%,DNT(38.36±8.61)min和DPT(71.91±2.6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58.25±16.25)、(104.86±13.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的AIS患者实施PDTS技术,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升一次性取栓成功率、静脉溶栓比例及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串联闭塞从远端向近端的逆向开通技术 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对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颈动脉内膜切除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定标 许百男 +7 位作者 余新光 程东源 李宝民 马晓东 佟怀宇 雪梅 姜燕 朱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65-667,共3页
为探讨对侧颈动脉闭塞病人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指征、术中监测和分流情况及疗效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16例此类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和结果。证实对侧颈动脉闭塞者的颈动脉内膜切除风险并非像预料的那样高 ,术中监测、选择... 为探讨对侧颈动脉闭塞病人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指征、术中监测和分流情况及疗效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16例此类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和结果。证实对侧颈动脉闭塞者的颈动脉内膜切除风险并非像预料的那样高 ,术中监测、选择性分流和娴熟的手术技巧可以使大多数病人获得满意效果。建议 :凡已出现症状者 ,应尽早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 ;暂时无症状者 ,可先行内科治疗 ,并用无创检测方法随访 ,一旦发现狭窄侧颈动脉病变有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颈动脉闭塞 动脉内膜切除 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单侧颈动脉闭塞DSA的侧支血流分级与CT灌注的脑组织灌注分期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尧 龚浠平 +1 位作者 王拥军 李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5-849,共5页
目的研究单侧颈动脉闭塞同侧半球DSA的侧支血流分级与CT灌注的脑组织灌注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DSA证实的43例单侧颈动脉闭塞病人,将闭塞颈动脉同侧的大脑半球分为大脑中动脉皮层区域、前皮层分水岭区域、后皮层分水岭区域、内分水岭区... 目的研究单侧颈动脉闭塞同侧半球DSA的侧支血流分级与CT灌注的脑组织灌注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DSA证实的43例单侧颈动脉闭塞病人,将闭塞颈动脉同侧的大脑半球分为大脑中动脉皮层区域、前皮层分水岭区域、后皮层分水岭区域、内分水岭区域、穿支供血区域,对每个区域进行侧支血流分级和CT灌注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侧支分级与组织灌注有很好的相关性(r=-0.760,P<0.001),通过侧支分级≤1级判断非梗死区域脑血流量下降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6%;通过组织灌注≤Ⅰ期来判断有完全的侧支血流敏感性97%,特异性73%。结论DSA不仅提供侧支的形态学信息,也反映侧支的灌注信息,CT灌注能够反映侧支代偿情况,侧支分级与组织灌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灌注
下载PDF
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春阳 徐如祥 +5 位作者 张强 沈春森 罗永春 毛锦龙 马尚 杨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再开通手术。术后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再开通手术。术后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进行评估。结果再开通13例,余7例未再开通。再开通组术后7 d NIHSS评分及3个月后m RS评分均低于未再开通组(P<0.05),且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开通(OR=0.46,P=0.006)及术前NIHSS评分(OR=8.86,P=0.035)与术后3个月m RS评分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较安全,并且可以降低预后残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症状性 慢性 血管内治疗 再通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闭塞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攀峰 王兵 +4 位作者 厉建林 崔文军 李阳 赵磊 吴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09-3211,共3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对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对侧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病例特点和行CE...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对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对侧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病例特点和行CEA的疗效及并发症。随访观察ICA再狭窄、脑卒中及死亡情况。结果:52例患者行CEA成功率为100%。术中转流管使用率为11.5%(6/52),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30d内出现1例(1.9%)局灶性脑梗死、3例(5.8%)切口血肿、1例(1.9%)短暂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2例(3.8%)脑过度灌注现象,经积极治疗好转,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4年,患者均无术侧颈动脉再狭窄,4例(7.7%)于术后1年出现对侧脑卒中,无死亡病例。结论:CEA治疗对侧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具有较好的围手术期疗效和脑卒中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剥脱术 对侧颈动脉闭塞 经颅多普勒 血管内转流
下载PDF
颈动脉闭塞后脑循环代偿功能的测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涛 张远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 用吸入CO_2后局部脑血流量改变这一脑循环负荷试验,研究颈动脉缺血后脑循环的代偿和变化,并探讨该负荷试验的价值。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测量额叶皮层血流量在同侧颈动脉夹闭前、及夹闭0 ~ 5... 目的 用吸入CO_2后局部脑血流量改变这一脑循环负荷试验,研究颈动脉缺血后脑循环的代偿和变化,并探讨该负荷试验的价值。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测量额叶皮层血流量在同侧颈动脉夹闭前、及夹闭0 ~ 50 d内的变化,同时测量负荷性指标--脑血流CO_2反应能力,并比较以上两指标。结果 颈动脉闭塞前后的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明显差异(P > 0.5),而颈动脉闭塞前后的脑血流对CO_2反应能力却有明显差异(P < 0.01)。结论 脑循环负荷性指标--脑血流CO_2反应能力可在局部脑血流量未发生改变时,更灵敏地反映颈动脉闭塞对脑循环的影响,使用这一指标有利于对颈动脉疾病的脑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深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颈动脉闭塞 局部脑血流量 脑血流CO2反应能力 激光多普勒血流呈像仪
下载PDF
48例颈动脉闭塞患者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守财 杨倩 +4 位作者 储照虎 吴雪松 倪进军 薛莲 周志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的临床症状及DSA(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全脑血管造影特点以及代偿方式,观察根据其特点对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2008年8月~2013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的临床症状及DSA(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全脑血管造影特点以及代偿方式,观察根据其特点对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2008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症状性ICAO患者48例,均由头颅MRA确诊,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其血管特点决定不同的治疗手段,并进行随访。结果:ICAO的症状主要为偏瘫,语言功能障碍,晕厥,头晕,癫痫发作等;DSA血管造影术显示:颈总动脉起始部闭塞2例(4.2%);无名动脉闭塞1例(2.1%);颈内动脉全程闭塞45例(93.8%),其中有缓慢前向血流者9例(20.0%)。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34例(75.6%);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11例(24.4%)。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者8例(16.7%);合并椎动脉狭窄者5例(10.4%),合并对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者2例(4.2%)。闭塞侧颅内侧枝循环代偿情况:初级代偿:单独具有前交通动脉代偿者18例(37.5%);单独具有后交通动脉代偿者4例(8.3%);同时具有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代偿者5例(10.4%);同时具有前交通动脉及颈外动脉分支代偿者5例(10.4%)。次级代偿:仅软脑膜代偿11例(22.9%);颈外动脉及软脑膜动脉2例(5.2%);后交通动脉及软脑膜2例(5.2%)。药物治疗者1月内有5例仍发作对侧TIA或小中风;3例发生病灶对侧肢体偏瘫加重;随访6月发生同侧梗死2例;小中风或癫痫反复发作者5例。支架置入术者1月内有1例发生小中风;1例偏瘫加重;随访6月均未发作TIA或脑梗死。抗凝治疗2例,随访2月,复查造影时闭塞颈内动脉完全再通,仅C1段血管壁毛糙或串珠样改变,无明显狭窄。结论:通过全脑动脉造影评估ICAO患者的侧枝循环及全脑血管整体情况,从而决定不同的治疗策略,可使患者得到最大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脑血管造影 颅内侧枝循环 血管内成形术
下载PDF
单侧颈动脉闭塞脑梗死和侧支代偿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尧 何晋涛 +5 位作者 吴继星 侯晶晶 唐华 白维 刘阳 张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闭塞颈动脉同侧半球的梗死情况,分析不同侧支的代偿能力,增进我们对梗死机制的理解。方法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证实的43例单侧颈动脉闭塞...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闭塞颈动脉同侧半球的梗死情况,分析不同侧支的代偿能力,增进我们对梗死机制的理解。方法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证实的43例单侧颈动脉闭塞患者,将颈动脉闭塞同侧的大脑半球分为大脑中动脉皮层区域、前皮层分水岭区域、后皮层分水岭区域、内分水岭区域、穿支动脉供血区域,比较各个解剖区域发生梗死情况,并分析侧支代偿种类和不同解剖部位梗死的关系。结果颈动脉闭塞时,内分水岭区发生梗死最多见19例(44.2%),8例前皮层分水岭梗死有6例伴有内分水岭区梗死。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出现是减少内分水岭区梗死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dd ratio,OR)为0.2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在0.058~0.833间,P=0.027]。结论颈动脉闭塞时,内分水岭区发生梗死最多见,提示内分水岭区是对血流下降最敏感的区域。PCoA开放能够减少内分水岭区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血液动力学 脑缺血
下载PDF
颈动脉闭塞患者脑梗死类型及侧支循环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喜朋 张洪涛 +2 位作者 王连芹 聂彦国 李永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8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的梗死类型及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分析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ICAO的27例脑梗死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及经颅多普勒结果。结果:8例(29.6%)为单发梗死,19例(70.4%)为多发性梗死。皮层区域梗死...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的梗死类型及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分析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ICAO的27例脑梗死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及经颅多普勒结果。结果:8例(29.6%)为单发梗死,19例(70.4%)为多发性梗死。皮层区域梗死6例(22.2%),皮质下梗死10例(37.0%),弥散性梗死7例(25.9%),交界区梗死8例(29.6%)。侧支循环途径包括经前交通动脉代偿14例,经后交通动脉代偿10例,经眼动脉代偿6例,经软膜吻合8例。8例单发梗死中,6例有2种代偿方式,2例有1种代偿方式,而19例多发梗死中,仅5例有2种代偿方式,14例有1种代偿方式。结论:ICAO患者的梗死类型有多种表现,以皮质下梗死和交界区梗死多见,且ICAO发生后有多种侧支循环途径代偿颅内供血,其中,单发梗死的代偿途径可能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梗死类型 侧支循环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坤元 李水彬 +5 位作者 成钢卫 凌维汉 赖舒帆 涂加善 朱钦辉 钟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颈动脉闭塞患者及同期收治的120例非颈动脉闭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颈CTA、头颅MRI+MRA检查结果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目的分析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颈动脉闭塞患者及同期收治的120例非颈动脉闭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颈CTA、头颅MRI+MRA检查结果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相关血生化指标,探讨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患者中,前循环缺血表现93例(77.5%),后循环缺血8例(6.67%),无症状19例(1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后交通动脉开放89例,前交通动脉开放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闭塞患者性别、年龄、TC、TG、LDL-C、HDL-C、CRP、HbA1c、Hey水平、冠心病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与非颈动脉闭塞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Hcy、HbA1c、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病史六项因素属于影响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以前循环系统缺血表现为主,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头痛、发作性单眼盲(黑蒙);少数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头晕或突发晕厥;后交通动脉为其主要代偿方式;LDL-C、Hcy、HbA1c、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病史六项因素属于影响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相关危险因素,在颈动脉闭塞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人群 颈动脉闭塞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颈动脉闭塞CEA联合CAS术后再通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旭华 马志昭 +2 位作者 赵林 张皓峰 王立群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780-781,共2页
患者男性,55岁,主因间断头晕7d,左侧肢体活动不灵4d入院。既往高血压2年,血压最高达180/100mm Hg(1mm Hg=0.133k Pa),口服硝苯地平片,血压维持在130/80mm Hg,否认糖尿病及冠心病史。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正大等圆... 患者男性,55岁,主因间断头晕7d,左侧肢体活动不灵4d入院。既往高血压2年,血压最高达180/100mm Hg(1mm Hg=0.133k Pa),口服硝苯地平片,血压维持在130/80mm Hg,否认糖尿病及冠心病史。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无眼震,双侧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稍变浅,伸舌左偏,无颈抵抗,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CAS CEA 神经系统查体 硝苯地平片 对光反射 左侧肢体 动脉 四肢腱反射 意识清楚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检测正常家兔单侧颈动脉闭塞对颈动脉、椎动脉颅外段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樱 詹维伟 张怡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4期438-440,共3页
颅内或颈部动脉闭塞是短暂性恼缺血发作及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原因,而患者动脉闭塞后的恼缺血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与其能否迅速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密切相关。大多研究使用经颅多普勒(TCD)判断硕内血流情况。TCD可检测颅内脑底... 颅内或颈部动脉闭塞是短暂性恼缺血发作及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原因,而患者动脉闭塞后的恼缺血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与其能否迅速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密切相关。大多研究使用经颅多普勒(TCD)判断硕内血流情况。TCD可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主要动脉血流,但无法观察血管二维情况及检测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多普勒超声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颈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使用近端脑保护装置2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媛 李捷 +2 位作者 倪忠涵 黄文晖 罗建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650-652,共3页
1临床资料 1.1病例1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头晕2年余,加重6月”于2017年1月17日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头晕,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改变体位时明显,发作频率增加。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近端脑保护装置
下载PDF
超声诊断颅外段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
20
作者 汤裕华 王大英 +3 位作者 钱建芬 周霖珺 林银康 金惠根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4-975,I0003,共3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的颈动脉闭塞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外一项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颈内动脉闭塞的发病率约为0.0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传统颈动脉粥样硬...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的颈动脉闭塞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外一项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颈内动脉闭塞的发病率约为0.0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传统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颈动脉闭塞的影响,以及颈动脉闭塞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临床特征 超声诊断 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颅外段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