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9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即刻保持常压引流与负压引流效果的比较
1
作者 高阳 王勇 +2 位作者 刘阳 杨枭雄 吴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术后即刻保持常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6月我院9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EOL,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常压引流组(n=43)和负压引流组(n=51)...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术后即刻保持常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6月我院9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EOL,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常压引流组(n=43)和负压引流组(n=51),常压组病例时间为2023年1~3月,负压组为2023年4~6月。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发热、切口感染、颈部切口血肿、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等。结果常压引流组术后24 h引流量中位数45(15~150)ml,显著少于负压引流组中位数170(70~400)ml(Z=-7.934,P=0.000);常压引流组术后总引流量中位数45(15~285)ml,显著少于负压引流组中位数315(165~730)ml(Z=-7.924,P=0.000);常压引流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7.1±13.9)h,明显短于负压引流组(82.2±20.6)h(t=-14.933,P=0.000);常压引流组住院时间(3.5±1.1)d,明显短于负压引流组(5.6±0.8)d(t=-10.322,P=0.000);常压引流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3.9±3.1)g/L,显著低于负压引流组(16.5±7.2)g/L(t=-2.165,P=0.033);常压引流组住院费用(3.00±0.30)万元,显著少于负压引流组(3.48±0.29)万元(t=-7.924,P=0.000)。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无深部切口感染或血肿发生。2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t=0.861,P=0.391)。结论颈后路EOL术后常压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且并不增加术后血肿、发热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手术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常压引流 负压引流 血肿
下载PDF
针刀对颈椎病兔颈后深肌硬度和纤维化的影响
2
作者 刘洪 张泽升 +6 位作者 张良志 张晓菁 陈斌 林泽豪 潘细桂 刘晶 修忠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1985-1989,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颈后深肌群硬度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雄性)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刀组,每组5只。采用改良的长期头低位法制作兔颈椎病模型,造模周期持续8周。建模成功后,针刀组每周接受一次针...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颈后深肌群硬度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雄性)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刀组,每组5只。采用改良的长期头低位法制作兔颈椎病模型,造模周期持续8周。建模成功后,针刀组每周接受一次针刀干预治疗,共4次。治疗结束1周后,进行兔颈椎MRI成像、颈后深肌超声检查、HE和Masson染色观察颈后深肌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普通超声显示:模型组颈后深肌的横截面积与纵向肌肉厚度均较空白组缩小(P<0.05),而针刀组则较模型组增大(P<0.01)。弹性超声可见:空白组颈后深肌肌肉轮廓相对清晰,弹性成像多呈绿色,同时伴有少量红色的低弹性图像;模型组肌肉轮廓模糊,弹性图像以蓝色为主,弹性较高;针刀组颈后深部肌肉轮廓趋于正常,弹性成像显示为中弹性图像,以蓝、绿色为主。Masson染色观察: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颈后深肌撕裂明显,形态不规则,伴大量蓝色胶原充斥在肌细胞内,纤维间隙增大;针刀组可有效改善上述表现,且显著降低胶原容积分数(P<0.05)。另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HE染色的细胞形态较混乱,胞质染色不均,细胞核增多,排列不规则,可见部分炎性细胞的浸润,伴大量肌纤维的撕裂等;而针刀组较模型组的形态学明显好转。结论:针刀干预可有效改善颈椎病兔颈后深层肌肉的组织硬度,促进慢性损伤纤维化的修复,这可能是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椎病 颈后 纤维化
下载PDF
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汪剑晖 冯家琪 +1 位作者 曾鹏程 周光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100-104,共5页
目的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 目的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MRI轴向图像上C 3~7上终板的浅伸肌面积(SEA)和深伸肌面积(DEA)。测量并分析DEA与相应的颈椎体面积(CBA)之比。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及颈后伸肌肌容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颈后伸肌肌容积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和颈椎功能(JOA)评分及疗效的关系。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差异显著,C 2~7 SVA和C 7 S明显减小,而C 0~2 Cobb角和C 2~7 Cobb角均明显增大。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DEA/CBA比值明显增加,其中,差异最为显著的指标为C 3、C 4、C 5;C 3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r=-0.380)和C 7 S呈弱负相关(r=-0.322),且C 4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C 7 S呈中度负相关(r=-0.489,r=-0.477)。SEA/CBA比值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呈无或极弱相关。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浮针 颈后伸肌肌容积 椎矢状位参数 相关性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后继发颈椎曲度丢失的风险因素
4
作者 孟宪志 韩新勇 +1 位作者 李文龙 刘殿鹏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86-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评价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VAS评分、mJOA评分和改善率,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C1-2Cobb角、C_(2-7)Cobb角、C_(2-7)屈曲和伸展ROM、C_(2-7)矢状位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变化情况。对上述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上述指标与VAS评分和mJOA评分改善程度的相关性,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LAMP术后C_(2-7)Cobb角、C_(2-7)ROM减少和C_(2-7)SVA增加的风险因素。结果(1)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LAMP术后2年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m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mJOA改善率达到(50.5±10.5)%;术后2年的C_(2-7)Cobb角和C_(2-7)ROM均显著减少,而C_(2-7)SVA显著增加(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C_(2-7)Cobb角与T_(1)斜率和C_(2-7)屈曲ROM呈正相关性(r=0.223,r=0.386);术后C_(2-7)SVA值与C1-2Cobb角和T_(1)斜率呈正相关性(r=0.295,r=0.491),与术后C_(2-7)屈曲ROM呈负相关性(r=-0.325)。术后VAS改善程度、mJOA改善率与C_(2-7)Cobb角、C_(2-7)屈曲ROM和C_(2-7)SVA的变化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减少越明显(β=0.331;P=0.007);术前C_(2-7)伸展ROM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的减少越轻微(β=-0.312;P=0.022)。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LAMP手术后,可出现颈椎曲度丢失、活动度减少和颈椎重心位置前移等变化,但尚未对术后早期疗效造成明显影响。术前颈椎伸展能力越大,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少;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椎曲度 后凸畸形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罗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分析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 目的:分析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后路单开门缝线悬吊门轴干预;观察组实施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影像学观测指标(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C_(2)~C_(7)Cobb角、颈椎活动度、最窄节段椎管面积)。结果: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C_(2)~C_(7)Cobb角、颈椎活动度、最窄节段椎管面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C_(4)、C_(6)门轴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C_(4)、C_(6)门轴骨愈合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应用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恢复颈椎功能,减轻对最窄节段椎管面积、颈椎活动度、门轴骨愈合情况及椎管扩大程度的影响,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线缝合 颈后方韧带复合体 Centerpiece支撑钢板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椎病
下载PDF
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后失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昱波 夏英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67-3372,共6页
背景:随着颈椎病发病率的升高,对于颈椎术后出血以及相关炎症反应的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探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过程中,静脉联合局部应用不同浓度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以及炎症反应的影... 背景:随着颈椎病发病率的升高,对于颈椎术后出血以及相关炎症反应的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探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过程中,静脉联合局部应用不同浓度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因脊髓型颈椎病拟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抽签法将患者分为A、B、C组(n=50),分别于静脉联合局部应用1%,3%,5%氨甲环酸溶液。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失血及炎症相关指标,观察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及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以及隐性出血量等失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B、C组均明显少于A组,且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3组患者术后第1,3天炎症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随着用药浓度升高其表达降低,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术后3组各出现2例肌间静脉血栓;3组术后均无血肿、肺栓塞等现象发生;④提示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过程中,静脉联合局部应用不同浓度氨甲环酸可有效达到降低失血以及炎症反应的效果,其中3%浓度的氨甲环酸达到相同效果的同时不会明显增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 围术期 出血量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周龙殿 邓平征 +5 位作者 姜杰 陶志强 钟荣林 徐丽彪 刘欢 吴庭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7期963-965,共3页
目的 探究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 目的 探究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轴性症状评分及治疗后脊髓功能及颈椎功能分级。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较低,颈椎轴性症状评分及JOA评分均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可提升患者脊髓及颈椎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 身痛逐瘀汤 针刺 椎功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质控在提高孕11~13^(+6)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超声检查图像合格率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陈美池 刘静华 +4 位作者 柯华玲 宋金爽 徐金毛 董宇萌 郑洪平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AI)质量控制系统在提高孕11~13~(+6)周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 NT)超声检查图像标准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产前超声AI智慧云平台”对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AI)质量控制系统在提高孕11~13~(+6)周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 NT)超声检查图像标准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产前超声AI智慧云平台”对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共7个季度进行11~13^(+6)周NT超声检查的1315例检查者超声图像质量进行智能质控,受质控医生通过查阅质控结果及图像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应用χ^(2)检验对7个季度图像的标准率进行比较,评估智能质控对于提高图像合格率的价值。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七个季度胎儿NT图像标准率分别为51.87%(250/482)、65.02%(197/303)、54.85%(407/742)、68.72%(279/406)、98.25%(336/342)、94.74%(324/342),95.60%(391/409),各季度图像标准率逐步提高直至趋于稳定,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各季度医生留存图像的合格率逐渐升高。结论 人工智能质量控制可有效提升11~13~(+6)周NT超声检查图像达标率,提升医生对标准切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质量控制 胎儿 颈后透明层测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术前颈后伸功能锻炼联合术后雷火灸对甲状腺癌术后颈肩部不适、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毛著 张莹 +1 位作者 齐莎 陈艳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55-0058,共4页
探讨术前颈后伸功能锻炼联合术后雷火灸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6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术前颈后伸功能锻炼联合术后雷火灸干预,比较两组效... 探讨术前颈后伸功能锻炼联合术后雷火灸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6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术前颈后伸功能锻炼联合术后雷火灸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术后1d(3.46±0.87 vs 4.23±1.04分)、术后2d(2.48±0.75 vs 3.26±0.93)和出院前的颈肩部不适VAS评分(1.56±0.50 vs 2.61±0.82)低于对照组,出院前改良舒适量表中的生理评分(16.14±2.13 vs 11.35±2.07分)、心理评分(17.82±2.50 vs 13.51±2.26分)、精神评分(15.76±2.41 vs 10.58±2.15分)、社会文化和环境评分(28.27±4.70 vs 23.68±4.05分)高于对照组,出院前简易生活质量量表中的情绪评分(87.90±6.11 vs 72.76±6.28分)、角色功能评分(85.73±5.42 vs 70.92±5.80分)、生理功能评分(87.04±5.38 vs 73.51±5.20分)和社交/家庭状况评分(84.36±5.97 vs 71.28±5.72分)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颈后伸功能锻炼联合术后雷火灸能够减轻甲状腺癌术后颈肩部不适,提高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伸功能锻炼 雷火灸 甲状腺癌 手术 肩部不适 舒适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颈前路ACDF联合ACCF与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沈壮迎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2期62-63,共2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术(ACCF)与颈后路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 目的:比较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术(ACCF)与颈后路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试验组采用颈前路ACDF联合ACCF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颈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后,试验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和颈椎曲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选择颈前路ACDF联合ACCF进行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颈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ACDF联合ACCF 颈后路椎管成形术 脊髓型椎病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短期疗效分析
11
作者 缪必成 潘达静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707-710,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中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CS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EODL 31例)和对照组(行ACDF 31例),比较... 目的 探讨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中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CS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EODL 31例)和对照组(行ACDF 31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不同时间点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影像学参数;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指数较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在JOA评分和ND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_(2-7)Cobb角较术前显著升高,而C_(2-7)SVA和T_(1)倾斜角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与观察组的9.675%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与ACDF比较,EODL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在术后短期内改善功能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颈后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疗效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隐性失血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周瑞华 尹清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后的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EOLP手术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其手术前...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后的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EOLP手术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其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变化,从总失血量(total blood loss,TBL)中去除围手术期可见的失血量,计算其HBL值。通过对51例患者的人口学与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与EOLP术后HBL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51例患者的TBL为(704.3±251.8)mL,HBL为(329.4±173.6)mL,占比(45.9±14.6)%;术后13例患者出现继发性贫血。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是影响TBL的风险因素,与之呈负相关性;颈椎后方软组织厚度(thickness of the posterior cervical soft tissue,TPCST)是影响TBL和HBL的共同风险因素,且与之呈正相关性。结论HBL在EOLP手术总出血量中有较大占比,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继发性贫血;TPCST是引起HBL和TBL升高的共同风险因素,对于颈后软组织较厚的人群,应注意观察其出血量和隐性失血问题,及时纠正贫血,以免影响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隐性失血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运用效果
13
作者 魏传禄 聂翔宇 吴志远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8.22±6.91)岁,均采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8.22±6.91)岁,均采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记录手术完成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随访期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用时(73.90±8.82)min、出血量(110.64±24.02)mL、住院天数(7.03±1.72)d;术中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术后4例出现轴性疼痛;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年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1.43%。结论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疗效确切,切实可行,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单侧显露 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椎病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雷少晖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47-448,45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医院接受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采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接受在术中超...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医院接受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采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接受在术中超声下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进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对照组根据医生观察结果评估减压效果,观察组采用术中超声评估减压效果。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半年颈椎功能评分,术后半年恢复率以及术前、术后3 m采用疼痛数字量表评定疼痛程度。结果:术前,两组的颈椎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颈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疼痛数字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m,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超声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能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椎病 术中超声 颈后路椎板成形术 脊椎功能 疼痛
下载PDF
颈后路椎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唐立 李敏杰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颈后路锥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0月于大荔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接受颈后路锥... 目的探究颈后路锥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0月于大荔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接受颈后路锥板减压术)与对照组(n=48,接受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JOA评分、Nurick分级、颈椎曲度、椎管占有率差异,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Nurick分级、颈椎曲度和椎管占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JOA评分、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Nurick分级、椎管占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实施颈后路锥板减压术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颈椎曲度和椎管占有率,相较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势,手术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锥板减压术 脊髓型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曲度 椎管占有率
下载PDF
慢性静力性损伤模型家兔颈后肌群转录组学的生物信息分析
16
作者 杨楠 魏晓歌 +6 位作者 袁兰英 穆静 孙文静 宋斐 王燕 李开颖 马惠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0-487,共8页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技术研究慢性静力性损伤模型家兔颈后肌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关键信号通路。方法:通过长期反复屈曲家兔颈部复制兔颈后肌慢性静力负荷损伤模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DEGs并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技术研究慢性静力性损伤模型家兔颈后肌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关键信号通路。方法:通过长期反复屈曲家兔颈部复制兔颈后肌慢性静力负荷损伤模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DEGs并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PPI网络,筛选出前10位的DEGs。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共有310个DEGs,其中上调193个,下调117个;GO分析显示,模型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调节等相关功能;KEGG分析显示吞噬体与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NF-κB等信号通路表现活跃。PPI网络确定了10个hub基因,其中TLR4、CTSS、ITGB2、TYROBP、CD74、LAPTM5等表达上调,仅PPARG表达下调。结论:颈肌慢性静力性损伤的病理变化涉及众多基本的生物学过程,炎症反应及免疫微环境的紊乱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差异基因以及NF-κB信号通路、吞噬体、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等通路分子的转录激活可能是其主要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静力性损伤 肌损伤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扼颈后出血性脑梗死迟发死亡1例
17
作者 王启团 接存正 +1 位作者 王莹莹 韩笑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396,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张某,男,66岁,某年8月26日因纠纷被他人用手扼压颈部约6 min,后出现轻度偏瘫、脑梗死、脑出血、昏迷,经救治无效于伤后第8天死亡。现场视频监控显示:当日09:21,张某与嫌疑人撕扯到一起;09:21—09:27,嫌疑人将张某放倒... 1案例1.1简要案情张某,男,66岁,某年8月26日因纠纷被他人用手扼压颈部约6 min,后出现轻度偏瘫、脑梗死、脑出血、昏迷,经救治无效于伤后第8天死亡。现场视频监控显示:当日09:21,张某与嫌疑人撕扯到一起;09:21—09:27,嫌疑人将张某放倒在地并从正面用左手扼压张某的脖子,被人拉开之后,嫌疑人多次返回现场脚踢或用鞋底抽打张某头部,并用拳头击打张某左上肢;09:27,张某躺在地上,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侧肢体活动尚可,神志尚可,问答切题;09:33,嫌疑人被他人拉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出血性脑梗死 死因分析 伤病关系
下载PDF
胆囊板外离断胆囊颈后壁再游离胆囊管技术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庆刚 王永红 +2 位作者 赵文兴 郭弘扬 魏洪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57-0061,共5页
探讨胆囊板外离断胆囊颈后壁后再游离胆囊管技术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共18例困难LC的临床资料,均应用先胆囊板外离断胆囊颈后壁,后游离胆囊管的方法完成胆囊次全切除手术,结合病... 探讨胆囊板外离断胆囊颈后壁后再游离胆囊管技术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共18例困难LC的临床资料,均应用先胆囊板外离断胆囊颈后壁,后游离胆囊管的方法完成胆囊次全切除手术,结合病历、手术记录、手术视频及影像检查,统计分析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中转开腹率等。结果 18例患者均采用先胆囊板外离断胆囊颈后壁,后游离胆囊管的方法完成胆囊次全切除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5.29±26.08分钟;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35±1.97天;术中出血量:24.71±15.46mml;1例中转开腹,为胆囊结肠瘘患者,结肠瘘口较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后,中转开腹行结肠瘘口一期缝合。术后胆漏1例,术后第一天引流量约200ml胆汁样液体,术后第三天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第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痊愈出院。2例病人胆囊管游离困难,予以可吸收缝线缝扎。结论 急慢性炎症导致胆囊三角正常解剖层次消失,导致到囊管游离困难,是困难腹腔镜切除的主要原因,胆囊板外离断胆囊颈后壁后再游离胆囊管的方法安全可靠,简化了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板 胆囊 胆囊管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联合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
19
作者 葛许锋 陈丹华 马烽烽 《大医生》 2023年第23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采取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联合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 探讨采取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联合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相关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脊髓后移距离大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和术前,术后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与神经根管扩大术联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解除脊髓、神经根压迫,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疼痛症状,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 神经根管扩大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可视化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后伸肌超声影像和肌肉形态的影响
20
作者 杨莹莹 陈斌 +4 位作者 欧阳秋芳 李雯丽 叶双雨 黄棋 赵红佳 《福建中医药》 2023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可视化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后伸肌超声影像和肌肉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6月龄新西兰雄性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6只。采用长期低头位方法制备颈型颈椎病模型,应用颈椎X线侧位片进行模型... 目的观察可视化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后伸肌超声影像和肌肉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6月龄新西兰雄性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6只。采用长期低头位方法制备颈型颈椎病模型,应用颈椎X线侧位片进行模型评估。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不进行干预。针刀组在超声引导下按照人体四步针刀法进行干预,每周1次,连续干预4周。采用超声检查颈部肌肉回声、血流情况,并用超声弹性成像观察剪切波速度;HE染色观察颈后伸肌纤维排列及炎症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肌肉回声明显增强,血流信号增多,弹性成像图表现为红色为主的高硬度弹性图,肌肉较硬;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肌肉回声明显下降,血流信号减少,弹性结果表现为蓝绿色为主的中硬度弹性图,肌肉硬度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剪切波速度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的剪切波速度明显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颈肌纤维排列整齐,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颈肌肌束排列紊乱,细胞核数目增多,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针刀组颈肌肌束排列较整齐,炎症细胞数量减少。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干预颈型颈椎病模型兔可以有效改善颈后伸肌肌肉紊乱的形态结构,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肌肉组织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针刀 超声 颈后伸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