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1
作者 张黎龙 邵睿 +1 位作者 耿彦南 徐天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8.5岁。于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测量C7/T1椎间孔面积,根据C7/T1椎间孔面积分为两组:A组,C7/T1椎间孔面积≤平均值(40例),B组,C7/T1椎间孔面积大于平均值(3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计算JOA改善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术前不同C7/T1椎间孔面积的患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后是否存在疗效的差异性。结果:C7/T1椎间孔面积A组为35.2±9.7mm^(2),B组为65.7±13.1mm^(2);术前C2~C7 Cobb角A组为14.0°±3.6°,B组为16.0°±5.5°,两组间椎间孔面积和C2~C7 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127.5±23.6min,B组120.3±32.6min;出血量A组176.8±88.2mL,B组183.6±100.2mL,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A组10.9±2.0分,B组10.3±2.1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A组12.8±1.5分,B组14.0±2.2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A组14.1±1.5分,B组15.9±1.7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2.5%和19.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较大的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好,JOA改善率更高,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C7/T1间孔面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张文远 陈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2例。单开门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双开门组手术时间短于单开门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颈椎曲度、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颈椎曲度小于术前,疼痛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脊髓病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压迫性脊髓病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隐性失血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周瑞华 尹清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后的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EOLP手术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其手术前...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后的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EOLP手术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其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变化,从总失血量(total blood loss,TBL)中去除围手术期可见的失血量,计算其HBL值。通过对51例患者的人口学与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与EOLP术后HBL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51例患者的TBL为(704.3±251.8)mL,HBL为(329.4±173.6)mL,占比(45.9±14.6)%;术后13例患者出现继发性贫血。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是影响TBL的风险因素,与之呈负相关性;颈椎后方软组织厚度(thickness of the posterior cervical soft tissue,TPCST)是影响TBL和HBL的共同风险因素,且与之呈正相关性。结论HBL在EOLP手术总出血量中有较大占比,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继发性贫血;TPCST是引起HBL和TBL升高的共同风险因素,对于颈后软组织较厚的人群,应注意观察其出血量和隐性失血问题,及时纠正贫血,以免影响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隐性失血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短期疗效分析
4
作者 缪必成 潘达静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707-710,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中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CS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EODL 31例)和对照组(行ACDF 31例),比较... 目的 探讨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中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CS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EODL 31例)和对照组(行ACDF 31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不同时间点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影像学参数;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指数较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在JOA评分和ND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_(2-7)Cobb角较术前显著升高,而C_(2-7)SVA和T_(1)倾斜角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与观察组的9.675%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与ACDF比较,EODL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在术后短期内改善功能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后路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疗效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后继发颈椎曲度丢失的风险因素
5
作者 孟宪志 韩新勇 +1 位作者 李文龙 刘殿鹏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86-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评价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VAS评分、mJOA评分和改善率,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C1-2Cobb角、C_(2-7)Cobb角、C_(2-7)屈曲和伸展ROM、C_(2-7)矢状位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变化情况。对上述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上述指标与VAS评分和mJOA评分改善程度的相关性,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LAMP术后C_(2-7)Cobb角、C_(2-7)ROM减少和C_(2-7)SVA增加的风险因素。结果(1)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LAMP术后2年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m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mJOA改善率达到(50.5±10.5)%;术后2年的C_(2-7)Cobb角和C_(2-7)ROM均显著减少,而C_(2-7)SVA显著增加(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C_(2-7)Cobb角与T_(1)斜率和C_(2-7)屈曲ROM呈正相关性(r=0.223,r=0.386);术后C_(2-7)SVA值与C1-2Cobb角和T_(1)斜率呈正相关性(r=0.295,r=0.491),与术后C_(2-7)屈曲ROM呈负相关性(r=-0.325)。术后VAS改善程度、mJOA改善率与C_(2-7)Cobb角、C_(2-7)屈曲ROM和C_(2-7)SVA的变化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减少越明显(β=0.331;P=0.007);术前C_(2-7)伸展ROM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的减少越轻微(β=-0.312;P=0.022)。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LAMP手术后,可出现颈椎曲度丢失、活动度减少和颈椎重心位置前移等变化,但尚未对术后早期疗效造成明显影响。术前颈椎伸展能力越大,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少;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后路单开门成形术 曲度 后凸畸形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晓龙 魏磊鑫 +8 位作者 徐辰 钟华建 王睿哲 张子凡 刘洋 王新伟 陈华江 吴卉乔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elective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SCA-LP)治疗多节段颈椎行性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比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LP)的临床疗效。方...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elective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SCA-LP)治疗多节段颈椎行性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比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L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7月共114例行颈后路LP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2例、女52例,年龄58.27±7.36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2例、颈椎管狭窄症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7例。39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SCA-LP,33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完全保留对侧椎旁肌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muscle-preserved laminoplasty,MP-LP),42例患者接受了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LP。随访12~28个月(18.46±5.75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并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日。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评估颈部和上肢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CT横断面上测量骨性椎管面积,比较三种手术方法对C2-C7 Cobb角的影响及椎管面积的增加程度(比较每个节段的增加程度及每例患者的平均增加程度)。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MP-LP组均最短、SCA-LP组次之、LP组最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MP-LP组均最少、SCA-LP组次之、LP组最多,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NDI及JOA评分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P组中,术后即刻的颈痛VAS评分要高于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CA-LP组、MP-LP组术后即刻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2个月随访,SCA-LP组、MP-LP组的颈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P组(P<0.05);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三组的颈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即刻的C2-C7 Cobb角均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LP组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C2-C7 Cobb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SCA-LP组、MP-LP组术后2个月的C2-C7 Cobb角均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SCA-LP组、MP-LP组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C2-C7 Cobb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三组间术前及术后即刻C2-C7 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C2-C7 Cobb角SCA-LP组、MP-LP组均大于LP组(P<0.05)。三组间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椎管面积增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A-LP组中所有患者的C7(100%)、12例患者的C6(30.77%)、6例患者的C3(15.38%)需要通道下制作铰链。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SCA-LP组和LP组患者C7的椎管面积增加程度均优于MP-LP组(P<0.05);三组间C3~C6椎管面积增加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LP相比,两种改良术式均能有效减少铰链侧肌肉韧带的损伤,术后加速康复,减少术后早期轴性颈痛的发生率。与MP-LP相比,SCA-LP能更有效地增加手术节段的椎管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成形术 选择性通道辅助 单侧显露 疗效
下载PDF
超声骨刀联合微型支撑钛板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宏志 王晓宇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924-928,93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微型支撑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与传统颈椎后路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收治的因无...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微型支撑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与传统颈椎后路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收治的因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7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55~67岁,平均61.9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26例,摔伤39例。根据手术操作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9例)应用三角形超声骨刀制作门轴、片状刀头切开开门侧椎板,采用微型钛板固定开门后的椎板;B组(37例)应用三关节咬骨钳制作门轴及咬开开门侧椎板,采用微型钛板固定开门后的椎板。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管矢状径手术前后差值。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及术前JOA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B组[(150.3±35.6)mL vs.(276.4±43.1)mL、(115.8±20.2)mL vs.(210.7±5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114.9±18.3)min vs.(168.8±2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15.3±1.1)分vs.(8.9±0.3)分、(14.6±1.2)分vs.(9.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管矢状径手术前后差值[(6.2±0.7)mm vs.(5.8±0.8)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JOA评分改善明显,应用超声骨刀联合微型钛板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超声骨刀 微型钛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雷少晖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47-448,45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医院接受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采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接受在术中超...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医院接受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采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接受在术中超声下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进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对照组根据医生观察结果评估减压效果,观察组采用术中超声评估减压效果。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半年颈椎功能评分,术后半年恢复率以及术前、术后3 m采用疼痛数字量表评定疼痛程度。结果:术前,两组的颈椎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颈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疼痛数字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m,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超声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能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 术中超声 后路成形术 功能 疼痛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固定板系统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手术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谢景瑞 孙俊凯 +1 位作者 孙耿锋 苏树娟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6期147-152,共6页
目的分析针对颈椎手术患者,在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基础上,应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内固定板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和过伸伤脊髓损伤患者,共计40例。以治疗方式为分组依据分设参比组(保... 目的分析针对颈椎手术患者,在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基础上,应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内固定板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和过伸伤脊髓损伤患者,共计40例。以治疗方式为分组依据分设参比组(保守治疗,n=20)与分析组(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n=2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生活质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记录分析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时间。结果分析组治疗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JOA运动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显著高于参比组及两组治疗前;分析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参比组及两组治疗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比组,住院时间短于参比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椎手术患者,在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基础上,应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内固定板系统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颈椎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单开门内固定 椎管扩大成形术 JOA
下载PDF
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早期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帅 周非非 +5 位作者 赵衍斌 陈欣 潘胜发 韦峰 刘忠军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1-1128,共8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20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75例多... 目的:探讨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20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75例多节段CSM患者,其中42例患者采用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升顶组),年龄31~79岁(57.2±10.7岁);33例患者采用传统"关节囊悬吊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悬吊法组),年龄48~82岁(67.2±9.6岁)。所有患者于术后3~14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基本信息;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C0-2 Cobb角、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VA)、C7倾斜角(C7-Slope),同时测量颈椎活动度(ROM);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JOA(mJOA)评分、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计算mJOA评分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术中出血量和平均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顶组患者年龄和术后住院天数均小于悬吊法组(P<0.05)。两组术前C0-2 Cobb角、C2-7 Cobb角、C2-7 SVA、C7-Slope和颈椎RO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升顶组C7-Slope和C2-C7 SVA小于悬吊法组(P<0.05),C2-7 ROM大于悬吊法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mJOA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mJOA和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JOA评分改善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NDI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相比,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早期可获得相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且在维持颈椎矢状面平衡及颈椎活动度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经肌间隙入路 升顶 矢状面平衡 活动度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11
作者 吴东朝 孙先泽 +1 位作者 顾振芳 孟德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39-943,共5页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12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局部不稳OPLL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52)。A组经肌间...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12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局部不稳OPLL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52)。A组经肌间隙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B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颈椎功能状态、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矢状面C_(2)-C_(7) 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ROM),计算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后伸肌群萎缩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P<0.05)。时间对JOA有影响(F_(时间)=533.741,P_(时间)<0.05),组别对JOA有影响(F_(组别)=17.137,P_(组别)<0.05),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F_(组间×时间)=7.206,P_(组间×时间)<0.05)。两组术前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JOA均降低,于术后两年达到最低值;且A组术后3个月、1年、2年的JOA均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2年A组C_(2)-C_(7) Cobb角高于B组。术后3个月、1年、2年A组C_(2)-C_(7) ROM均高于B组(P<0.05);颈后伸肌总萎缩率、颈后伸肌开门侧萎缩率和颈后伸肌门轴侧萎缩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显著改善局部不稳的OPLL患者颈椎功能状态、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减轻疼痛症状,但其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经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功能状态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牛国栋 崔子健 +2 位作者 李会明 曹泽岗 夏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4期4211-4213,共3页
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80例行EODL治疗的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1年后颈部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协... 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80例行EODL治疗的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1年后颈部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恢复良好组(JOA评分增加≥50%)和恢复不良组(JOA评分增加<50%)。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损伤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使用多因素分析CSM患者EODL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恢复不良组的C_(5)后方至K线距离短于恢复良好组,颈椎内最大压迫比例、髓内MRI T_(2)WI高信号比例高于恢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_(5)后方至K线距离、颈椎内最大压迫比例、髓内MRI T_(2)WI高信号比例均是CSM患者EODL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SM患者行EODL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C_(5)后方至K线距离、颈椎内最大压迫比例以及髓内MRI T_(2)WI高信号比例等,应在患者术前行更加细致的影像学检查以更好评估患者EODL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功能 恢复不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
13
作者 唐广满 王来毅 金根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论述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较B组更少(P<0.05);A组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稍优于B组,融合节段高度与Cobb角稍高于B组,并发症率稍低于B组,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疗效,但后路单开门的手术风险更小,减压更彻底,值得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性损伤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下载PDF
自制椎板线锯应用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附35例报告)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少喻 李佛保 +1 位作者 梁春祥 陈柏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评价自制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方法】1998年1月至2002年4月,共在35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颈椎椎板线锯。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35~68岁,平均55.6岁。30例... 【目的】评价自制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方法】1998年1月至2002年4月,共在35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颈椎椎板线锯。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35~68岁,平均55.6岁。30例颈椎病患者伴3节或3节以上压迫或合并颈椎管狭窄;5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外伤。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髓症评分:3~13,平均:8.28。【结果】手术用时80~150 min,平均145.6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平均188mL。开门减压成形:5个节段15例,4个节段15例,3个节段5例;棘突纵行锯开时间:36~48 s/个,平均41s/个。术中从未发生断锯和卡锯现象。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平均15.5。【结论】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安全和快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锯 后路双开门手术 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压迫症 安全性
下载PDF
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非非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1,共4页
自20世纪70年代Hirabayashi等[1]报道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简称单开门术)以来,该术式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其在改... 自20世纪70年代Hirabayashi等[1]报道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简称单开门术)以来,该术式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其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确切的效果[2]。但是,传统的单开门术由于对颈椎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造成破坏,术后出现明显的颈部轴性疼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疗效[3、4]。为了减少对后方结构的损伤引起相关的并发症,1991年日本学者大岛义彦等[5]报告了保留一侧附着在棘突上的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我院骨科自2006年开始,对日本学者报告的术式进行了改良。现就我院开展的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做一简介,供广大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脊髓型 椎管狭窄 临床随访观察 肌肉韧带复合体 椎管扩大成形术 后路 长期疗效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6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汤志兵 杨惠林 王根林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近期随访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06月~2011年02月我院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6例,手术开门减...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近期随访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06月~2011年02月我院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6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开门"侧均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对患者术前术后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变化及脊髓压迫改善程度,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6.4个月,JOA评分从术前平均8.4±1.1分提高至术后平均13.1±1.5分,平均改善率﹙52.8±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颈椎曲度为18.2±5.1°,与术前17.4±4.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椎管矢状径平均为9.2±1.3mm,术后平均为17.4±1.8mm﹙〈0.05﹚,末次随访仍能维持;16例患者术后脊髓压迫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症状2例。结论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椎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微型钛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何玉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门轴,对照组则在各棘突根...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门轴,对照组则在各棘突根部打孔穿线将残余C3~C7棘突缝合固定于门轴侧小关节囊和椎旁肌,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为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2例,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6.0%;对照组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为优6例、良7例、可3例、差4例,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35.0%;两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P〈0.05。与同组手术前及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手术后颈椎曲度变小(P均〈0.05)。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均可以有效防止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发生再关门,但微型钛板内固定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 脊髓型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OPLL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锐 朱振军 杨永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予以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术...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予以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术后观察12个月.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12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定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定疼痛状况;比较两组颈椎矢状位参数、颈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脊髓前缘后移距离、脊髓膨胀度.结果(1)术后1个月、12个月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前及术后1个月、12个月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2个月两组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颈椎Cobb角、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研究组颈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为(2.21±0.54)mm、脊髓前缘后移距离为(1.85±0.37)mm,脊髓膨胀度测定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的颈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脊髓前缘后移距离、脊髓膨胀度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前路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 脊髓整体后移距离 脊髓前缘后移距离 脊髓膨胀度
下载PDF
单开门微型钢板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甘泉 赵文 马瑞鹏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378-378,共1页
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科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钢板治疗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5~62岁。其中3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例,〉3个椎体的连续型后纵... 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科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钢板治疗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5~62岁。其中3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例,〉3个椎体的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患者3例,发育型椎管狭窄3例。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微型钢
下载PDF
颈椎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的中长期疗效
20
作者 张立 王勇 +7 位作者 陈安富 林华刚 陈聪 郭家斌 孙宇 刁垠泽 张凤山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6-784,共9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多节段脊髓受压的慢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2.3±8.1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慢性颈脊髓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减压节段:17例为C3~C7,1例为C3~T1,术中固定融合3.8±1.0个椎体.12例患者出院时(术后2周左右)复查颈椎MRI,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3.5年(10.5±2.8年).在术前、出院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凸节段Cobb角,在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及改良K线,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评估手术固定节段骨性融合及后凸矫形角度丢失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及颈痛VAS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前后凸节段的局部Cobb角为6.6°±6.5°后凸,术后2周为3.8°±8.0°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C2~C7颈椎Cobb角为1.3°±9.4°前凸,术后2周为5.8°±7.0°前凸,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者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术前为11.1°±4.2°后凸,术后2周为1.3°±5.2°后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C2~C7节段脊髓前缘角术前为6.5°±4.4°后凸,术后2周为1.1°±6.3°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39%)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在术后1~4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末次随访11例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凸矫形角度无丢失;颈椎MRI显示脊髓无受压,正中矢状位片显示脊髓前缘角无丢失.11例患者JOA评分术前8.0±2.8分,末次随访时15.6±0.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JOA评分改善率(83±14)%;颈痛VAS评分术前为2.2±3.0分,末次随访时为1.11.2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退变性颈椎后凸的多节段受压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采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良好的脊髓功能改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压迫性脊髓病 退变性后凸 弓根螺钉 脊髓前缘角 成形椎管扩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