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因素及术中颈干角对疗效的影响
1
作者 赵国伟 安跃 马婷婷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608-615,共8页
目的探究术中颈干角(NSA)对钢板内固定术(PIF)后肱骨近端骨折(PHF)患者发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PIF治疗的155例PHF患者,男性88例,女性67例;年龄26~65岁,平均47.1岁;致伤原因... 目的探究术中颈干角(NSA)对钢板内固定术(PIF)后肱骨近端骨折(PHF)患者发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PIF治疗的155例PHF患者,男性88例,女性67例;年龄26~65岁,平均47.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73例,摔伤58例,高处坠落伤15例,其他伤9例。根据肱骨头内翻判定标准,分为内翻组(38例)和未内翻组(117例);根据术中肱骨NSA,分为<125°组(30例),125°~145°组(110例)和>145°组(1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肩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VAS、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与限制性立方样条法(RCS)分析术中肱骨NSA与术后肱骨头内翻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肩关节受伤机制、骨密度(BMD)、肱骨距置入螺钉、术中肱骨NSA、内侧骨皮质缺损以及复位质量,均是PHF患者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GLMM模型(模型3)调整一系列指标(年龄、性别、伤侧等)后,术中肱骨NSA<125°和>145°组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风险分别是125°~145°组的2.244、1.499倍(P<0.05)。RCS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肱骨NSA连续变化与术后肱骨头内翻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χ2=14.178,P<0.001)。不同术中肱骨NSA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功能评分(疼痛、日常活动、运动范围、总分)以及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中肱骨NSA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肱骨NSA<125°或>145°是PHF患者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术中肱骨NSA对PHF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医师尤其应注意术中肱骨NSA<125°的PHF患者,术中应尽量解剖复位、内固定以降低术后肱骨头内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颈干角 钢板内固定术 肱骨头内翻
下载PDF
术后初次颈干角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炳 朱诚 +2 位作者 王平 吴子征 张前法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9期794-798,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后初次颈干角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29例,女33例;年龄34~74(55.95±9.48)岁。根据术后初次颈干角不同,将患者分为内翻组(颈干角<... 目的 :探讨术后初次颈干角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29例,女33例;年龄34~74(55.95±9.48)岁。根据术后初次颈干角不同,将患者分为内翻组(颈干角<127°,n=15),正常组(颈干角127°~145°,n=36)和外翻组(颈干角>145°,n=11)。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7.2个月。内翻组手术时间(2.37±0.59)h,正常组(2.60±0.49)h,外翻组(2.75±0.39)h;内翻组骨折愈合时间(3.99±0.48)个月,正常组(3.78±0.49)个月,外翻组(3.82±0.42)个月;内翻组VAS评分3.67±2.02,正常组3.22±2.06,外翻组4.09±1.58;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正常组(87.14±6.48)分和外翻组(84.31±9.05)分,均优于内翻组(75.93±9.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翻组4例出现并发症,正常组2例出现并发症,外翻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术后初次颈干角>127°对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获得更满意的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肩骨折 颈干角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127°小颈干角和135°大颈干角假体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群 陈优民 +6 位作者 吴战坡 吴富华 周建宏 丁祖运 成昌桂 付明辉 曾四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探讨127°小颈干角和135°大颈干角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行THA患者84例,男44例,女40例;年龄45~72(53.4±8.1)岁,股骨头坏死68例(左侧32例,右侧36例),... 目的:探讨127°小颈干角和135°大颈干角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行THA患者84例,男44例,女40例;年龄45~72(53.4±8.1)岁,股骨头坏死68例(左侧32例,右侧36例),其他原因导致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6例,病程9~36(24.0±5.5)个月。分别采用小颈干角(127°)和大颈干角(135°)假体,每组42例,术后两组患者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双下肢长度测量,不同颈干角生物力学评估,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后24个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有2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0~36(33.0±1.6)个月。术前及术后1、6、12、24个月进行Harri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测量,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差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12、24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VAS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大颈干角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小颈干角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假体松动、脱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生活质量较术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且组间比较发现135°大颈干角组生活质量较127°小颈干角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大、小颈干角假体的THA均能较好地恢复患者髋关节的功能,但是大颈干角更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干角 髋假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颈干角测量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劳晨登 蒋国华 +2 位作者 黄宗贵 雷鸣 袁广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干角测量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术后肱骨颈干角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内翻复位组... 目的:分析颈干角测量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术后肱骨颈干角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内翻复位组(颈干角<127°,n=15)、正常复位组(颈干角127~145°,n=51)、外翻复位组(颈干角>145°,n=12)。比较3组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组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通过复查X线片,3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翻复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颈干角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或变小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颈干角 锁定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建立三维坐标系计算股骨颈干角的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振华 刘永涛 +1 位作者 赵峰 朱一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5062-5064,共3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常把股骨颈干角冠状面投影角作为股骨颈干角的参考,影像学上亦没有股骨颈干角的精确测量方法。目的:探讨一种精确的股骨颈干角计算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探索性实验,于2008-10在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完成。材料:股骨颈... 背景:目前临床上常把股骨颈干角冠状面投影角作为股骨颈干角的参考,影像学上亦没有股骨颈干角的精确测量方法。目的:探讨一种精确的股骨颈干角计算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探索性实验,于2008-10在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完成。材料:股骨颈标本由泰山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方法:以股骨颈基底部中心点O为坐标中心建立三维坐标系,设股骨颈前倾角为α,股骨颈干角为β,股骨颈干角冠状面投影角为β’,对股骨颈前倾角和股骨颈干角及其冠状面投影角相互关系进行数学研究,推导股骨颈干角计算公式。主要观察指标: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股骨颈干角投影角。结果:股骨颈干角β=90°+arctg[tg(β’-90°)cosα]。结论:该公式简单,准确,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颈干角 前倾 计算公式
下载PDF
骨密度结合股骨颈颈干角对各型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 被引量:6
6
作者 栗平 王长海 银和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密度和股骨颈颈干角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100例和健康老年对照组100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Bravo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高级骨科专用分析测量软件,分析股骨近...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密度和股骨颈颈干角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100例和健康老年对照组100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Bravo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高级骨科专用分析测量软件,分析股骨近端骨密度和股骨颈颈干角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髋部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髋部骨折组BMD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股骨外侧皮质骨厚度明显减小,股骨颈干角(NSA)较对照组钝。结论髋部骨密度结合股骨颈颈干角变化特点可以提高对各型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骨密度 颈干角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端前倾角和颈干角测量结果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亮 周一新 +1 位作者 柳剑 郭卫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年第3期193-197,共5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包括前倾角(femoral proximal anteversion angle,FPA)和颈干角(neckshaft angle,NSA),可能随脊柱-骨盆-髋关节整体结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to...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包括前倾角(femoral proximal anteversion angle,FPA)和颈干角(neckshaft angle,NSA),可能随脊柱-骨盆-髋关节整体结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的生物力学机制和关节稳定性。目前相关临床研究甚少且不够深入。目的:测量AS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结果,分析其对于THA股骨假体选择的提示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行THA的AS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分别通过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和股骨CT扫描测量FPA和NSA。结果:AS组平均NSA显著高于对照组(138.00°±12.67°vs132.23°±5.88°,P=0.002),两组FPA无显著性差异(13.41°±10.02°vs11.55°±9.11°,P=0.29)。AS组中融合组平均NSA显著高于非融合组(145.29°±15.27°vs133.46°±8.07°,P<0.001),两组FPA无显著性差异(14.99°±11.08°vs12.43°±9.33°,P=0.674)。结论:AS组与对照组相比呈明显髋外翻趋势,但并未表现出FPA增大趋势。AS组中融合组患者髋外翻趋势更加明显,但FPA并未显著增大。个别AS患者FPA过大或股骨近端后倾,可能是AS自身炎症、骨化过程以及胸腰段后凸畸形继发骨盆、髋关节和膝关节代偿变化而综合影响的结果,提示AS髋关节融合的位置和角度具有较大的变异度,需要术者具体分析,选择合理的股骨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前倾 颈干角 测量效果
下载PDF
儿童股骨头坏死对颈干角影响的X线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家维 陈伟 +2 位作者 杨丽丽 郭安娜 李清萍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9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头坏死后对颈干角发育的影响。方法在52例单侧股骨头坏死的儿童骨盆X线平片上,进行颈干角的测量(包括患侧和健侧),并按照年龄及病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52例股骨头坏死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20例,左侧32例,按照Catteral...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头坏死后对颈干角发育的影响。方法在52例单侧股骨头坏死的儿童骨盆X线平片上,进行颈干角的测量(包括患侧和健侧),并按照年龄及病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52例股骨头坏死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20例,左侧32例,按照Catterall标准:Ⅰ、Ⅱ型分别有7例和16例(A组),Ⅲ、Ⅳ型分别有21例和8例(B组)。颈干角患侧148.9°±13.3°,健侧156.1°±10.2°,健患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颈干角患侧较健侧小6.2°±2.3°,B组颈干角变小9.8°±3.7°,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发病年龄<9岁患儿组颈干角患侧较健侧小7.3°±3.1°,≥9岁患儿组颈干角小9.2°±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股骨头坏死会影响股骨颈的发育和塑形,使颈干角变小,且病情越严重,后遗影响可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头坏死 儿童 X线 颈干角 测量
下载PDF
股骨颈颈干角、骨密度与股骨颈骨折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唐潇 钱竞光 +1 位作者 宋雅伟 叶强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近年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增长迅速,这提高了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虽然大量的骨质疏松症可以根据骨密度的变化来诊断,但是目前对骨密度与骨折有关的研究还存在疑问,骨质疏松的评估应包括骨密度与骨结构的综合分析。因此,从骨结... 近年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增长迅速,这提高了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虽然大量的骨质疏松症可以根据骨密度的变化来诊断,但是目前对骨密度与骨折有关的研究还存在疑问,骨质疏松的评估应包括骨密度与骨结构的综合分析。因此,从骨结构的角度分析骨折发生的机制,可以为预防骨折的发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股骨 颈干角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后颈干角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靳西勇 李勇 戴勇华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37-238,24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颈干角的变化,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38例(术后失访6例),32例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及最终随...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颈干角的变化,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38例(术后失访6例),32例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及最终随访时均拍前后位片及腋位片并测量颈干角。32例患者平均随访12.5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颈干角133.5°(124.5°~143.2°),术后3个月平均颈干角129.3°(119.1°~140.6°),最终平均颈干角127.2°(110.4°~140.0°),按时间效应及有无内侧支撑分组分析颈干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支撑,术后前3个月合理进行功能锻炼,改善骨骼质量,是老年患者获得最佳功能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颈干角 老年患者 锁定钢板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颈干角变化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凯 王永才 +1 位作者 王红川 蒋俊威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研究肱骨颈干角变化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5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1例,记录肩关节活动、Constant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摄X片比较患侧和健侧颈干角,将患者分为正常组、... 目的研究肱骨颈干角变化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5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1例,记录肩关节活动、Constant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摄X片比较患侧和健侧颈干角,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外翻组、内翻组。比较三组间活动、功能评分的差别。结果 51例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118.6±24.3°,外旋39.2±17.4°,外展83.3±22.4°,Constant评分79.7±6.7分,优良率达76.5%。三组间患者术后活动、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正常组活动及功能评分优于内翻组、外翻组,内翻组的前屈上举、外展、功能评分均差于外翻组。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颈干角恢复是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之一,尤其应避免内翻出现,术中应尽量解剖复位、内固定可以降低该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颈干角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对股骨近端解剖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瑞军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对股骨近端解剖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将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对股骨近端解剖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颈干角为135°的股骨柄,对照组采用颈干角为127°的股骨柄。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术侧股骨偏心距相对于健侧的变化值(x FO)、该变化值与健侧股骨偏心的比值(sd FO)指标值、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全局偏心距以及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双下肢长度差和Harris评分,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x FO、sd FO指标值分别为(1.8±4.6)、(8.9±12.6),明显低于对照组(5.9±4.8)、(20.4±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以及全局偏心距分别为(4566.5±32.6)和(65.5±11.4)mm,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579.5±37.6)、(69.4±12.6)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双下肢长度差、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任何不适现象,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大转子疼痛现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7°和135°的颈干角股骨假体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功能恢复,135°的颈干角股骨假体可以更好地重建股骨近端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颈干角 股骨假体 股骨近端 解剖重建
下载PDF
髋关节斜冠位断层解剖在颈干角测量中的价值
13
作者 胡荣慧 巫北海 +3 位作者 张绍祥 谭立文 王健 刘力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0-73,84,共5页
目的研究髋关节斜冠状位的影像断层解剖在颈干角测量中的应用,为外科学提供准确的量化指标.方法(1)对髋关节标本进行冠状位和斜冠位连续薄层断面解剖铣切.(2)选取患者108例,对其髋关节进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上进行冠状位、斜冠位重... 目的研究髋关节斜冠状位的影像断层解剖在颈干角测量中的应用,为外科学提供准确的量化指标.方法(1)对髋关节标本进行冠状位和斜冠位连续薄层断面解剖铣切.(2)选取患者108例,对其髋关节进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上进行冠状位、斜冠位重建和三维重建,测量颈干角.结果(1)斜冠位可在同一层面显示股骨头、颈、干最大径.(2)斜冠位和三维图像所测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位和三维图像所测颈干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斜冠位断层解剖和CT重建为颈干角准确测量的最佳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断层解剖 颈干角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颈干角重建对疗效影响的分析
14
作者 郝斌昌 杨烈东 刘国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颈干角重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5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行锁定钢板治疗,并根据术后患者肱骨颈干角的不同将其分为内翻复位组(16例)和正常重建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颈干角重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5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行锁定钢板治疗,并根据术后患者肱骨颈干角的不同将其分为内翻复位组(16例)和正常重建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重建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肱骨头内翻角度均明显优于内翻复位组(P<0.05)。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治疗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肱骨颈干角的恢能够有效增强内固定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及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颈干角重建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股骨假体颈干角、前倾角变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仲琳 曹志强 +4 位作者 高国梁 景青玲 张伟 黄永 鲁晓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68-74,共7页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股骨解剖改变,测量颈干角、股骨前倾角等解剖参数,对比上述参数差异对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预后、疼痛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4年55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访1年,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前...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股骨解剖改变,测量颈干角、股骨前倾角等解剖参数,对比上述参数差异对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预后、疼痛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4年55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访1年,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前后行CT检查以及常规X射线检查,利用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髋关节三维模型,测量股骨颈干角、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及髋关节旋转中心的解剖参数,利用Harris关节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利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术后关节疼痛程度,评估患者满意度,通过亚组分析上述解剖参数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有44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年龄为(65.3±7.0)岁,术后颈干角为(131.6±2.1)°,手术前后颈干角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平均颈干角较术前大。术前股骨前倾角为(24.9±8.0)°,术后前倾角为(7.4±7.3)°,手术前后股骨前倾角比较有差异(P<0.05)。亚组患者Harris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患者对手术前后的颈干角以及前倾角差异耐受能力较强,上述解剖参数改变对术后关节功能、疼痛以及患者满意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颈干角 前倾 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股骨颈扭转角和颈干角的测量及力学分析
16
作者 肖刚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测量和分析股骨颈扭转角和颈干角,并分析其对髋关节的力学影响。[材料及方法]取解剖实验室24例股骨,用直尺和角度尺测股骨标本扭转角、颈干角。[结果](1)扭转角,24例股骨中有13例扭转角在10°~20°之间,为正常;有6例小于1... [目的]测量和分析股骨颈扭转角和颈干角,并分析其对髋关节的力学影响。[材料及方法]取解剖实验室24例股骨,用直尺和角度尺测股骨标本扭转角、颈干角。[结果](1)扭转角,24例股骨中有13例扭转角在10°~20°之间,为正常;有6例小于10°,为髋关节后倾;有5例大于20°,为髋关节前倾。SPSS配对t检验,后倾组与正常组比较,t=-6.343,p<0.01;前倾组与正常组比较t=7.089,p<0.01;组间差异显著。(2)颈干角,24例股骨中颈干角125°两例,为正常;颈干角小于125°有11例,为髋内翻;颈干角大于125°有11例,为髋外翻。SPSS单样本t检验,内翻组与正常值125°比较,t=-7.402,p<0.01;外翻组与正常值125°比较t=6.118,p<0.01。[结论]实验室部分股骨存在显著髋关节后倾或前倾;大部分股骨存在髋内翻或髋外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 颈干角 髋内翻 髋外翻
下载PDF
大鼠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的测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超 马信龙 +4 位作者 马剑雄 张华峰 张弢 王志刚 张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60-461,50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的测量,获得大鼠股骨颈干角、前倾角的正常值范围,为对大鼠股骨近端的力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扫描仪对50对Wistar大鼠股骨标本进行扫描,并把图片输入电脑进行测量,计算出颈干角及前倾角,对测定值... 目的:通过对大鼠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的测量,获得大鼠股骨颈干角、前倾角的正常值范围,为对大鼠股骨近端的力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扫描仪对50对Wistar大鼠股骨标本进行扫描,并把图片输入电脑进行测量,计算出颈干角及前倾角,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正常值。结果:扫描法测得颈干角为123.29°±3.85°,前倾角为24.86°±4.44°。结论:扫描仪测得的大鼠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是解剖测量法的改进,其测得的结果确实可靠,可为股骨的生物力学测量提供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干角 前倾 测量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设计中颈长颈干角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永丰 杜伟明 +1 位作者 王以进 王公林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研究髋关节假体颈长、颈干角改变时,假体和骨水泥上应力水平及分布的变化,比较试验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建立一合理的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假体和骨水泥上的应力随颈干角的增加而单调下降;颈长在35~44mm范围内,假体和骨水泥... 为研究髋关节假体颈长、颈干角改变时,假体和骨水泥上应力水平及分布的变化,比较试验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建立一合理的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假体和骨水泥上的应力随颈干角的增加而单调下降;颈长在35~44mm范围内,假体和骨水泥上应力水平较低,超过这一范围应力水平单调上升.特别指出降低假体和骨水泥上的应力与提高股骨上应力及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是一对矛盾.最后指明颈干角在生理范围1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干角 人工髋关节 设计 应力分布
下载PDF
重建肱骨颈干角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寿康 肖波 +4 位作者 蔡德正 黄锦 许灿康 兰万享 周林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肱骨颈干角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的72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根据影像资料,测量术后患侧肱骨颈干角的大小,将... 目的:探讨重建肱骨颈干角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的72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根据影像资料,测量术后患侧肱骨颈干角的大小,将测得颈干角的值与国人肱骨颈干角的正常值(136.1°±4.5°)进行对比。将所有术后患者按测得的颈干角大小分为内翻复位组(术后患侧颈干角<131.6°);外翻复位组(术后患侧颈干角>140.6°);正常复位组(术后患侧颈干角介于131.6°~140.6°)。三组患者均进行12个月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肩关节的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活动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效、螺丝钉穿出关节面、肩峰撞击综合征、肱骨头内翻移位)等,并按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复位组在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均优于内翻复位组和外翻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治疗中,重建正常的肱骨颈干角在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颈干角 疗效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尚俊 张建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32-835,共4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需重建患侧髋关节,其中颈干角是重要的解剖学结构,但临床使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目的:分析THA中采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的疗效差异。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94例TH...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需重建患侧髋关节,其中颈干角是重要的解剖学结构,但临床使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目的:分析THA中采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的疗效差异。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94例THA患者,根据使用不同颈干角的股骨柄将患者分为颈干角为127o的小颈干角组和颈干角为135o的大颈干角组各47例,对患者术后生物力学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小颈干角组1例和大颈干角组2例共3例失访,其余小颈干角组46例和大颈干角组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30个月,平均(26.2±3.1)个月。小颈干角组术侧股骨偏心距(FO)相对于健侧的变化值(xFO)、该变化值与健侧FO的比值(sdFO)显著大于大颈干角组(P<0.05),而两组的FO、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相近(P>0.05)。术前及术后1、3、6、12、24个月进行Harri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的测量,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差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小颈干角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大颈干角组(P<0.05),而小颈干角组假体脱位、松动的发生率与大颈干角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颈干角的股骨柄假体均能较好的恢复髋关节功能,但颈干角为135°的假体能够更好地重建髋关节解剖结构,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颈干角 股骨假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