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7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性眩晕的中医病机、证型特点及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饶凯华 黄春华 +1 位作者 张卫华 郭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609-1613,共5页
颈性眩晕的发生与椎动脉颅外段受压、病变有关,临床以头晕、颈部疼痛、恶心欲呕、耳鸣、眼球震颤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干症状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给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智能设备的普及,颈性... 颈性眩晕的发生与椎动脉颅外段受压、病变有关,临床以头晕、颈部疼痛、恶心欲呕、耳鸣、眼球震颤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干症状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给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智能设备的普及,颈性眩晕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年轻化趋势。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和中医证型分布尚存争议,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本文基于国内近年来颈性眩晕的研究成果,对颈性眩晕的病机、证型特点及中医治疗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颈性眩晕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病机 中医证型 治疗方法 综述
下载PDF
针刺结合引火归元穴位贴敷治疗上实下虚型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蔚琳 刘彬 +1 位作者 张双伟 张竞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8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引火归元穴位贴敷治疗上实下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上实下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引火归元组、针刺+引火归元组与西药组并行相应治疗,每组30例。比较四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引火归元穴位贴敷治疗上实下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上实下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引火归元组、针刺+引火归元组与西药组并行相应治疗,每组30例。比较四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变化,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回访比较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四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针刺+引火归元组升高幅度大于其余三组(P<0.05);四组血清eNOS、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针刺+引火归元组升高幅度大于其余三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针刺+引火归元组复发率为26.67%(8/30),低于其余三组。结论常规针刺、引火归元穴位贴敷、针刺结合引火归元穴位贴敷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方法对上实下虚型颈性眩晕患者均疗效确切,且针刺结合引火归元穴位贴敷效果最优、复发率最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上实下虚证 针刺疗法 引火归元 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龙氏正骨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3
作者 余卫 刘力溶 +2 位作者 温世宏 冯梦卉 陈剑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00例分为3组,经颅磁刺激组用经颅磁刺激治疗,龙氏正骨组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联合治疗组用龙氏正骨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3组量表评分均有所上升,经颅磁刺激组和龙氏正骨...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00例分为3组,经颅磁刺激组用经颅磁刺激治疗,龙氏正骨组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联合治疗组用龙氏正骨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3组量表评分均有所上升,经颅磁刺激组和龙氏正骨组的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量表评分高于经颅磁刺激组和龙氏正骨组(P<0.05)。经颅磁刺激组总有效率为70.00%,龙氏正骨组总有效率为69.44%,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经颅磁刺激组和龙氏正骨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颈性眩晕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龙氏正骨 经颅磁刺激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浮针技术“通脱法”治疗颈性眩晕1例
4
作者 候转转 许世兵 +2 位作者 俞惠达 邬伟刚 魏苗苗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4期24-25,共2页
颈性眩晕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轻症可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头晕、昏沉感,重者则天旋地转、视物模糊之感,伴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甚至出现晕厥^([1])。近年来,颈性眩晕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其病... 颈性眩晕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轻症可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头晕、昏沉感,重者则天旋地转、视物模糊之感,伴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甚至出现晕厥^([1])。近年来,颈性眩晕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其病程较长,可呈现反复发作,随着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颈性眩晕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但疗效及安全性不甚理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脱法 浮针 眩晕 病案举隅
下载PDF
中医三联疗法联合八段锦功法治疗颈性眩晕验案
5
作者 怀智勇 怀智馨 李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2期115-117,共3页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多为口服药物、手术治疗等,疗效肯定,但是有一定风险性和毒副作用。中医三联疗法联合八段锦功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高、易操作、见效快、复发少、花费少等优势。本疗法针推结...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多为口服药物、手术治疗等,疗效肯定,但是有一定风险性和毒副作用。中医三联疗法联合八段锦功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高、易操作、见效快、复发少、花费少等优势。本疗法针推结合、针药并用,体现了中医“内外同治”的特色,平素辅以八段锦功法,既巩固了疗效,又有治未病思想的运用,诸法合用,相得益彰,效如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三联疗法 八段锦 眩晕
下载PDF
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怡文 刘颖 +5 位作者 邵智愚 郭金依 宋旭辉 杨德鑫 朱海亮 苏秀贞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94-399,共6页
目的观察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项七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百会穴压灸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采用海特光照射颈枕部。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项七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百会穴压灸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采用海特光照射颈枕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及颈部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穴压灸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百会 眩晕 眩晕 项七针 针刺疗法 红外热成像 海特光
下载PDF
干预星状神经节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泓毅 李华东 +2 位作者 薛琨 张士栋 张田田 《中医康复》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颈性眩晕与严重的颈椎退行性变有关,近年来颈椎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颈椎病合并眩晕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通过刺激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SG)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见效快、疼痛轻、选穴少等特点。本文... 颈性眩晕与严重的颈椎退行性变有关,近年来颈椎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颈椎病合并眩晕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通过刺激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SG)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见效快、疼痛轻、选穴少等特点。本文整理相关文献,对干预星状神经节治疗颈性眩晕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示星状神经节对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最后总结现有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新的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星状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阻滞 综述
下载PDF
名中医邓素玲运用“三宝合璧”法治疗颈性眩晕
8
作者 张烜赫 刘嘉华 +3 位作者 杜旭召 韩小飞 马运锋 邓素玲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963-966,共4页
邓素玲教授认为颈性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同时伴有筋伤骨错与气血失和,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始终坚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医患合作”的治疗方针,采用中药、正骨、挑治三宝合璧的治疗方法,内服中药调理脏腑,外以理筋... 邓素玲教授认为颈性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同时伴有筋伤骨错与气血失和,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始终坚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医患合作”的治疗方针,采用中药、正骨、挑治三宝合璧的治疗方法,内服中药调理脏腑,外以理筋正骨迅速解除颈椎内部压力,使得筋骨平调,眩晕自止,毫针挑治刺激皮部,振奋气血,临床疗效颇丰。总结邓素玲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为本病提出新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中药 正骨 挑治 三宝合璧
下载PDF
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强 郭玉龙 韩崇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气血亏虚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治疗意愿按就诊... 目的:探讨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气血亏虚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治疗意愿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芬尼多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观察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定眩汤联合围刺悬灸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气血亏虚证)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眩晕症状,减轻颈项疼痛程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自拟定眩汤 围刺 悬灸 大椎穴
下载PDF
升清通络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0
作者 林加龙 王睿 罗华送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269-271,共3页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钩椎关节紊乱或软组织痉挛,导致颈部僵硬疼痛,同时颈交感神经受异常刺激,出现局部血循障碍,引起眩晕、耳鸣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我国颈性眩晕的发病率约占颈椎病患者的20%,50岁以下的中青年病患群体中已呈现职业化趋...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钩椎关节紊乱或软组织痉挛,导致颈部僵硬疼痛,同时颈交感神经受异常刺激,出现局部血循障碍,引起眩晕、耳鸣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我国颈性眩晕的发病率约占颈椎病患者的20%,50岁以下的中青年病患群体中已呈现职业化趋势[1]。西医主要使用扩张血管药物改善血管痉挛,但无法纠正其根本病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气滞血瘀型 交感神经 扩张血管药物 临床综合征 推拿治疗 血管痉挛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颈性眩晕的椎枕肌损伤机制与针灸推拿治疗研究进展
11
作者 胡向林 张昶 +3 位作者 侯腾 段锦绣 薛武更 范新六 《河南中医》 2024年第6期956-961,共6页
颈性眩晕致病因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椎动脉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受刺激兴奋、本体感受器异常、脑脊液循环受阻都与椎枕肌损伤关系密切。颈性眩晕的椎枕肌损伤机制主要有:椎动脉机械压迫机制、颈部本体感受器机制、脑脊液循环障碍机制、... 颈性眩晕致病因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椎动脉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受刺激兴奋、本体感受器异常、脑脊液循环受阻都与椎枕肌损伤关系密切。颈性眩晕的椎枕肌损伤机制主要有:椎动脉机械压迫机制、颈部本体感受器机制、脑脊液循环障碍机制、交感神经刺激机制。针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常用方法有:针刀疗法、刃针疗法、针刺疗法、手法治疗等。鉴于该肌群特殊的解剖位置,以及复杂的比邻关系,要求医者必须熟悉椎枕肌的局部解剖,同时具备较深的揣穴功底。目前,此类研究仍然缺乏一个规范的、重复性及操作性均佳的标准。如何量化椎枕肌的功能状态,成为评估病情及疗效的关键,也是今后临床及科研的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枕肌损伤 针灸 推拿
下载PDF
2002-2022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郭蕴茹 欧静禧 +1 位作者 钟伟泉 宁飞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目的分析近21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CV)研究文献,了解国内针灸治疗CV研究现状、趋势与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2年1月1日-2022年11月1日收录的针灸治疗CV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19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采... 目的分析近21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CV)研究文献,了解国内针灸治疗CV研究现状、趋势与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2年1月1日-2022年11月1日收录的针灸治疗CV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19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采用CiteSpace6.1.R6和VOSviewer1.6.18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共现、聚类、突现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116篇,涉及作者2301位,其中核心作者280位,形成以郁金岗、李旗、谢文霞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团队间缺少合作;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其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为高发文量研究机构,机构间合作较为松散。高频关键词有“颈性眩晕”“针刺”“针灸”“颈椎病”“针刀”,关键词共形成14个聚类标签。突现关键词包括“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气血亏虚型”等。结论该领域作者间、研究机构间合作有待加强;现阶段,针灸治疗CV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取穴、辨证论治、治疗手段、临床疗效、共病,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老年CV可能成为该领域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眩晕 CITESPACE VOSviewer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
13
作者 卢肖慧 蒋海娇 +1 位作者 季永红 付亚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1组(51例)、对照2组(55例)。对照1组接受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实施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比较三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维度评分。结果三组治愈率[84.37%vs.81.82%vs.80.70%]、有效率[11.76%vs.10.91%vs.12.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C-BPPV患者VSI、DHI各维度评分降低(P<0.01),BBS评分升高(P<0.01),三组VSI(23.19±3.88 vs.23.70±4.01 vs.23.46±3.92)、BBS评分(45.56±5.02 vs.45.14±4.98 vs.44.84±5.11)、DHI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状况,治疗颈部活动受限PC-BPPV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规管 阵发体位眩晕 后半规管 部活动受限 改良Epley手法复位 个体化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证治方药规律研究
14
作者 景书科 周勘 徐无忌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证治方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13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研究文献,运用WPS Office 11.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证治方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13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研究文献,运用WPS Office 11.1.0.14036软件统计方剂、疗法、证型、药物及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次、频率;运用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方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文献155篇,包含中医证型24种,方剂162首,中药119味。证型以痰湿中阻证、气血亏虚证为主,常用方剂类别为祛痰剂、补益剂,其中半夏白术天麻汤、益气聪明汤使用频次最高;常用药物类别为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化痰药;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脾经为主。聚类分析得出4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1组药物组合。结论颈性眩晕主要证型为痰湿中阻证、气血亏虚证,治以化痰祛湿、益气升阳,方剂多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益气聪明汤;用药多性温味甘,以白术、半夏、天麻、葛根、茯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中医证型 方剂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涂显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C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收治的50例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C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收治的50例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清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的76.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FIB、T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两组D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CV患者的效果确切,能改善脑血液循环及炎症反应,促进颈部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 针刺夹脊穴
下载PDF
桃红饮加味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16
作者 饶晓宏 陈文 +1 位作者 江飞飞 陈瑶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461-463,共3页
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是因椎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动脉痉挛致血流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眩晕综合征,常反复、间断性发作,患者多合并眼球胀痛、恶心以及耳鸣等表现[1]。目前临床对于颈性眩晕患者给予的药物、物理因子以及手法等干预措施,疗效均... 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是因椎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动脉痉挛致血流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眩晕综合征,常反复、间断性发作,患者多合并眼球胀痛、恶心以及耳鸣等表现[1]。目前临床对于颈性眩晕患者给予的药物、物理因子以及手法等干预措施,疗效均不够理想,治疗方法急需改进[2]。近年中医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优势日益凸显[3]。中医学将其归入“眩晕”“头眩”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主要表现为经脉瘀阻、清窍失养,多由于脑部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瘀血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并贯穿于整个过程中[4-5]。桃红饮来源于《类证治裁》卷五,其作用为活血、祛瘀、除痹,主治败血入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小针刀治疗 血流障碍 治疗优势 清窍 眩晕综合征 瘀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益气聪明汤治疗颈性眩晕作用机制
17
作者 胡钧 朱镕辉 +4 位作者 陈艺博 张海锋 龚德飞 班正涛 刘汝专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6期42-48,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益气聪明汤治疗颈性眩晕(CV)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益气聪明汤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关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CV靶点,将获得的益气聪明汤作用靶点与CV疾病靶点取交集,导入ST...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益气聪明汤治疗颈性眩晕(CV)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益气聪明汤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关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CV靶点,将获得的益气聪明汤作用靶点与CV疾病靶点取交集,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4.2.6软件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将其可视化。结果共检索出益气聪明汤活性成分207个、作用靶点256个。核心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豆甾醇、刺芒柄花素,与CV相关靶点3230个,其中以AKT1、IL6、TP53、CASP3、VEGFA等为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治疗CV主要涉及AGE-RAGE、IL-17和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对接活性较强。结论益气聪明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豆甾醇、刺芒柄花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IL6、TP53、CASP3和VEGFA等靶点,调控AGE-RAGE、IL-17和TNF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C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聪明汤 眩晕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无痰则不作眩”探讨从痰论治颈性眩晕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金辉 金贵根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107-109,共3页
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目前在临床广受推崇,金元时期朱丹溪“无痰则不作眩”理论认为痰湿是引起眩晕的基础。本文通过整理和研究中医的历代文献,探讨历代医家从痰论治颈性眩晕的相关论述及分证论治方法,为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提供理论基础... 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目前在临床广受推崇,金元时期朱丹溪“无痰则不作眩”理论认为痰湿是引起眩晕的基础。本文通过整理和研究中医的历代文献,探讨历代医家从痰论治颈性眩晕的相关论述及分证论治方法,为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眩晕 中医源流 治疗
下载PDF
基于“太阳少阳合病”理论探讨小针刀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运用
19
作者 张德兵 谢慧 《中医学》 2024年第10期2499-2503,共5页
颈性眩晕,源于太阳少阳合病、经筋受阻、经气不畅。故治疗的核心在于解除粘连,疏导经脉,恢复脊柱的平衡,以迅速缓解眩晕之感。小针刀,作为一种结合了中医针灸与西医手术刀的独特疗法,能够如针刺般调节经脉经气,平衡人体阴阳,又能如手术... 颈性眩晕,源于太阳少阳合病、经筋受阻、经气不畅。故治疗的核心在于解除粘连,疏导经脉,恢复脊柱的平衡,以迅速缓解眩晕之感。小针刀,作为一种结合了中医针灸与西医手术刀的独特疗法,能够如针刺般调节经脉经气,平衡人体阴阳,又能如手术刀般在体内精准切割、剥离、松解病灶组织,因此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中展现出快速且显著的效果。本文深入分析颈性眩晕的病因和病位,进一步指导小针刀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为中医药治疗此病症提供了新的指导理论。Cervical vertigo is caused by taiyang and shaoyang combined disease, obstruction of meridians and tendons, and poor channel qi flow. Therefore, the core of the treatment is to remove adhesion, dredge the meridians, restore the balance of the spine, and quickly relieve the sense of vertigo. As a unique therapy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Western medical scalpel, small needle knife can adjust the meridian qi like acupuncture, balance the Yin and Yang of the human body, and precisely cut, peel and release the lesion tissue like scalpel in the body, so it shows a rapid and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In this paper, the etiology and location of cervical vertigo are analyzed deepl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mall needle-knif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is further guided, which provides a new guiding theory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少阳合病 小针刀 眩晕 经筋受阻 经气不畅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中药熏蒸对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疗效及眩晕症状的影响
20
作者 徐颖 张莉 王玉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47-0150,共4页
研究血府逐瘀汤联合中药熏蒸对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疗效及眩晕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定符合研究标准的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中药熏蒸,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 研究血府逐瘀汤联合中药熏蒸对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疗效及眩晕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定符合研究标准的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中药熏蒸,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和眩晕症状。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眩晕程度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血府逐瘀汤联合中药熏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P<0.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中药熏蒸对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眩晕症状,改善患者血流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中药熏蒸 中老年眩晕 疗效 血流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