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建广 付一山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80-182,共3页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它可以同时进行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但颈椎间隙融合后,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易导致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加速退变,部分病例需要再次手术[1],为此我们应...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它可以同时进行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但颈椎间隙融合后,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易导致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加速退变,部分病例需要再次手术[1],为此我们应用颈椎全人工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外科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方式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2
作者 孙宇 潘胜发 +1 位作者 张凤山 张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效果。方法:对45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脊髓型颈椎病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实施前路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单节段置换35例,双节段9例,3节段1...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效果。方法:对45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脊髓型颈椎病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实施前路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单节段置换35例,双节段9例,3节段1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8.5分,术后平均15.5分,平均改善率为88%。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8d(2~6d),38例术后4周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7例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工作。所有病例未见假体移位及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有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11个月时出现假体周围骨桥形成无活动,其余43例在最终随访时各置换节段均保留了活动度。结论: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早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椎间盘 颈椎 融合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周非非 赵衍斌 +3 位作者 孙宇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况,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围手术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的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手术前后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e unit,FSU)高度变化等因素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并分析置换节段术后不同活动度(≤6°及>6°)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17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3.3%。所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比值、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两项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平均值为0.86,出现异位骨化组的平均值为0.80。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8.8°,术后异位骨化形成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程度有关。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11例,其中8例出现异位骨化形成;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40例,其中9例发生异位骨化形成,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有关,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患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临床因素
下载PDF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出现的问题 被引量:25
4
作者 孙宇 潘胜发 +4 位作者 张凤山 张立 刘忠军 周方 刘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总结近3年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及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共14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99例,双节段20例,三个节段2例。应... 目的:总结近3年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及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共14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99例,双节段20例,三个节段2例。应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况。观察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的前后径与椎体前后径的差异,假体上下终板的相互位置关系,假体轴线与原来椎间隙轴线的对应关系。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观察假体上下终板间的活动以及假体前后缘有无钙化或骨化。结果:随访12 ̄24个月,平均18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平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15.5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未见假体松动、移位以及症状加重者。有42个假体(28.97%)的前后径小于椎体的前后径;颈椎中立位时有23个假体(15.86%)的上下终板的前缘或者后缘过于接近,影响置换节段的前屈或后伸;有32个假体(22.07%)的轴线与原有椎间隙的轴线不一致,向头侧或尾侧旋转。上述问题绝大部分出现在开展此手术早期的病例。3例共4个置换假体(2.76%)在术后1年内出现假体周围融合,2例在椎体的前缘,1例在椎体的后缘。结论: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近期临床效果良好,但实施该手术需要经历一定的学习曲线,应当重视出现的相关问题,缩短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融合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21
5
作者 孙宇 赵衍斌 +3 位作者 周非非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方法:我院从2003年12月开展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达到5年的患者共70例,其中57例获得57~69个月(平均60个月)随访。单节段置换47例,双节段置换9例,3节段置换1例。C3/4 5例、... 目的:观察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方法:我院从2003年12月开展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达到5年的患者共70例,其中57例获得57~69个月(平均60个月)随访。单节段置换47例,双节段置换9例,3节段置换1例。C3/4 5例、C4/5 10例、C5/6 45例、C6/7 8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mJOA、VAS、NDI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X线片上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情况,在MRI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在MRI中矢状位T2加权像上测量相邻节段突出椎间盘对椎管的侵占率。结果:(1)mJOA评分术前为13.4±1.9分,末次随访时16.1±1.1分,平均改善率为75.0%;上肢痛VAS评分术前为3.3±1.9分,末次随访时0.9±1.2分;颈肩痛VAS评分术前为3.0±1.5分,末次随访时1.6±1.4分;NDI评分术前为14.8±8.6分,末次随访时5.7±4.2分;以上指标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优21例,良27例,可7例,差2例。(2)28例患者获得X线随访,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为6.9°±3.0°,末次随访时为7.2°±3.7°,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0个手术节段中12个(40%)出现异位骨化,其中3个(10%)节段丧失活动度。(3)25例患者获得MRI随访,末次随访时50个相邻节段中7个(14%)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相邻节段突出椎间盘对椎管侵占率的年度平均增幅为0.3%~0.5%。结论: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平均5年随访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较好保留,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无相邻节段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Bryan人工椎间盘 随访 疗效 磁共振成像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农鲁明 周栋 徐南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7-571,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颈椎病患者共31个椎间隙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1例28个椎间隙,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3个椎间隙;10例12个椎间隙应用Bryan假体,14...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颈椎病患者共31个椎间隙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1例28个椎间隙,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3个椎间隙;10例12个椎间隙应用Bryan假体,14例19个椎间隙应用Prodisc-C假体。术后随访24~65个月,平均39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和Oswestry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NDI)评定,并摄颈椎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的活动度。结果:1例术后10个月手术节段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并融合,活动度丢失。其余患者随访期间置换节段稳定,颈椎生理弧度没有明显丢失;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术后1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和ONDI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屈伸、左右侧屈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中期疗效满意,但仍然需要更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评价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为 申勇 +4 位作者 丁文元 董玉昌 李华 张同庆 姚晓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24-1126,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确定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8月间于本院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的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进行比较评估,并采用Odom... [目的]研究确定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8月间于本院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的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进行比较评估,并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Odom优良率达100%,术后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意义的提升(P〈0.01)。[结论]对于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贡雯韵 袁文 +1 位作者 侯洋 刘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0年5月手术治疗的101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椎间融合两组。其中人工椎间盘置... 目的:比较分析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0年5月手术治疗的101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椎间融合两组。其中人工椎间盘置换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6.2±10.3岁)采用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椎间融合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44.8±11.4岁)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后症状改善优良率以及C2~C7的Cobb角(C2-C7角)、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Cobb角(FSU角)、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等影像学指标进行观察分析,评价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两组间的对比分析。结果:椎间融合组手术时间为149.3±51.7min,术中出血量为213.5±42.6ml;人工椎间盘组手术时间为132.5±44.1min,术中出血量为173.2±56.4ml,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椎间盘组和椎间融合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4.2±3.2个月和25.6±2.9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现假体或植骨松动及移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恢复,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椎间融合组VAS及NDI评分末次随访时分别较术前下降了65.1%和63.7%,人工椎间盘组分别下降了67.1%和63.6%,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组C2-C7角和FSU角较术前分别下降了28.1%和68.8%,手术相邻上节段和下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分别上升了21.3%和28.4%,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工椎间盘组C2-C7角﹑FSU角较术前分别上升了7.7%和11.2%,手术相邻上节段及下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分别上升了5.5%及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C7角﹑FSU角和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术后改变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椎间盘组和椎间融合组术后症状改善优良率分别为91.3%和87.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能够取得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相近的临床疗效,同时手术节段运动功能得到了保留,手术相邻节段的活动度并无增加,可作为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运动功能
下载PDF
颈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文军 周江南 +1 位作者 梁秋发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 :对颈椎椎间盘实施人工髓核置换术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 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 (C2 ~T1 ) ,制成四种脊柱功能单位 (FSU)的试验模型 :正常颈椎 ,椎间盘髓核全切 ,人工髓核植入及椎间植骨。分别... 目的 :对颈椎椎间盘实施人工髓核置换术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 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 (C2 ~T1 ) ,制成四种脊柱功能单位 (FSU)的试验模型 :正常颈椎 ,椎间盘髓核全切 ,人工髓核植入及椎间植骨。分别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记录不同运动状态下脊柱节段运动范围 (ROM)的改变情况。并摄片了解人工髓核植入前后脊柱试件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与髓核切除组比较 ,人工髓核植入或椎间植骨后 ,颈椎节段活动明显减少 (P <0 .0 1)。人工髓核植入组与椎间植骨组相比较 ,节段活动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动态影像学资料显示 ,人工髓核置入后 ,椎间隙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都得以恢复。结论 :颈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的植入能较好地恢复椎间盘的解剖结构 ,有助于脊椎生理曲线的恢复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失稳脊柱节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 人工髓核 生物力学 解剖学 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策略及潜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长青 姚强 付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单节段颈椎病患者41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ACDR组及ACDF组,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明健... 目的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单节段颈椎病患者41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ACDR组及ACDF组,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判定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应用动力位X线片观察置换间隙活动度,采用Mc 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情况,在MRI 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两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共收集ACDR组17例,ACDF组24例。ACDR组假体位置良好,无塌陷或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假体置换间隙平活动度(6.93±1.04)°。17例患者中2例置换间隙发生Ⅱ度异位骨化,1例因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失误出现术后症状反复。ACDF组融合率100%。1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引起神经症状而行二次手术。末次随访时NDI、颈部VAS及上肢VAS评分两组内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F-36躯体及精神评分两组内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间盘置换术疗效肯定,可以作为单节段颈椎病的手术选择方式,但有赖于手术适应证的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把控,另外,目前的人工间盘假体尚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 疗效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竹林 韩慧 董荣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进行Oswestry颈项部功能异常指标(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进行Oswestry颈项部功能异常指标(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Odom优良率达100%,术后ONDI评分、颈项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椎间盘突出 Odom功能评分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勇 聂林 +5 位作者 汤继文 程雷 张海滨 曲高伟 耿伟 梁延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6月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5例,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6月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5例,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颈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6~2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8分。置换节段保留了运动功能,假体稳定无移位。[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可保持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同时可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维持颈椎近正常的活动度。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下载PDF
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忠军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6,共2页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或total disc arthrophsty)作为当今最具代表性的颈椎前路非融合技术,近年来在脊柱外科领域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该项技术在欧洲应用已超过8年,世界范围内行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或total disc arthrophsty)作为当今最具代表性的颈椎前路非融合技术,近年来在脊柱外科领域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该项技术在欧洲应用已超过8年,世界范围内行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的病例数量超过万例。国内自2003年引入并应用该项技术,目前,已有逾千例患者实施了该手术。其与人工髋、膝关节设计理念相仿之处在于:同样具有保留关节(即颈椎椎间关节)运动功能的作用:不尽相同之处在于:其更重要的使命是要防止既往由于颈椎椎体间融合所造成的相邻节段发生过早退变。然而。颈椎人工椎间盘的上述功用迄今并未被一致公认的研究结果所证实。人们对于颈椎人工椎间盘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指征始终存在着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椎间盘 disc 椎体间融合 融合技术 颈椎前路 外科领域 病例数量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椎管减压手术体会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家美 徐新华 +2 位作者 夏正东 唐尚权 徐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038-4039,共2页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被广泛应用,但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加快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及由此引起的症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以达到缓解颈椎病...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被广泛应用,但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加快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及由此引起的症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以达到缓解颈椎病症状、体征,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减缓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椎管减压手术 神经根型颈椎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 相邻节段 颈椎前路融合 继发性
下载PDF
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耀 刘屹林 +4 位作者 王利民 谭洪宇 王卫东 廖文胜 鲍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8-872,共5页
目的:观察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颈椎病患者共43例(45个节段),平均年龄48.3岁,其中男18例,女25例... 目的:观察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颈椎病患者共43例(45个节段),平均年龄48.3岁,其中男18例,女25例,脊髓型颈椎病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单节段置换41例(C3/4 2例,C4/5 17例,C5/6 21例,C6/7 1例),双节段置换2例(C4/5和C5/6 1例,C5/6和C6/7 1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手术节段及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变化,观察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3.8个月。患者的JOA评分、NDI、颈部VAS评分、上肢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8.2±0.7、35.3±4.7、6.8±1.1和6.5±1.2分显著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4.7±0.4、16.2±3.4、1.3±0.8和1.8±0.9分(P均<0.05)。颈椎生理曲度术前为7.97°±4.49°,末次随访时为9.15°±3.85°,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人工椎间盘活动良好,无塌陷或移位,随访期间未见邻近节段明显退变,2例分别在术后7个月和10个月时异位骨化形成。结论: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和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早期疗效
下载PDF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大鹏 付勤 +2 位作者 陈洪亮 马兆吉 杨礼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方法对20例颈椎间盘退变患者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2~20个月,症状均改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为(15.7±0.75)分,与术前的(8.4±1.68)分相比,P〈0.05... 目的观察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方法对20例颈椎间盘退变患者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2~20个月,症状均改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为(15.7±0.75)分,与术前的(8.4±1.68)分相比,P〈0.05,假体周围骨桥形成2例。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椎间盘退变 颈椎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的护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雪波 刘沛珍 +1 位作者 林秀甜 袁秀玲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总结21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如气管推移训练、呼吸练习、唤醒试验的练习;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21... 目的总结21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如气管推移训练、呼吸练习、唤醒试验的练习;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21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Odom评分优18例,良好3例,未出现1例护理并发症。结论加强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和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护理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西嘉 马勇 徐南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3期93-95,共3页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仍然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1-2]。该手术通过切除椎间盘直接解除了脊髓的压迫,然后通过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大量文献也报...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仍然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1-2]。该手术通过切除椎间盘直接解除了脊髓的压迫,然后通过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大量文献也报道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导致的并发症:螺钉松动、钢板断裂、吞咽困难、假关节形成及邻近节段退变等[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章戈 张亚中 +5 位作者 郑培炎 王根林 朱璇琛 彭鹏 姜为民 杨惠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81-487,504,共8页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对符合标准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组,其中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5例,R...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对符合标准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组,其中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5例,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局部前凸椎间盘Cobb角和颈椎整体前凸C 2~7 Cobb角,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对术前及随访时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3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末次随访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末次随访椎间盘Cobb角及C 2~7 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末次随访颈椎整体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前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末次随访时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比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可以取得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更好地保持了颈椎活动度,可以作为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C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ROI-C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20
作者 乔广宇 张远征 +1 位作者 潘隆盛 尚爱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问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 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问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并作统计学检验。观察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与椎体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假体所在椎间隙的活动度。结果所有病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病人术后症状有明显缓解,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2分。术后随访未见有假体松动、下沉和周围骨化融合,置换间隙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为(4.8±1.7)°。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部分的活动度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Bryan假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