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研究
1
作者 白长双 张义德 +3 位作者 郭建平 刘权祥 李增新 宋扬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 评估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30例选择3D打印椎间融合器(3D打印组)进行治疗,26例选择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PEEK组)... 目的 评估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30例选择3D打印椎间融合器(3D打印组)进行治疗,26例选择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PEEK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上肢和颈部疼痛改善情况,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并计算术后3 d与术前、术后6个月与术后3 d的差值.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D打印组手术时间少于PEEK组(P<0.05),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组术后1例患者发生进食呛咳,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JOA和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较术前Cobb角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 d两组间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PEEK融合器相当,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椎间融合 颈椎前路融合手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形状对颈椎前路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世财 马飞 +7 位作者 唐超 廖烨晖 唐强 陈诗雨 李洋 周佳俊 王清 钟德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830-4835,共6页
背景:目前研究报道椎间融合器材料是影响颈椎病患者术后疗效的因素之一,但关于相同材料不同几何形状对颈椎病患者术后疗效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形状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 背景:目前研究报道椎间融合器材料是影响颈椎病患者术后疗效的因素之一,但关于相同材料不同几何形状对颈椎病患者术后疗效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形状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2例,根据术中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形状不同分为柱形组(n=60)、马蹄形组(n=62)。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融合节段高度、C_(2-7)角、融合节段矢状成角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 d、1年及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降低(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影响降低(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马蹄形组术后6,12个月的融合率高于柱形组(P<0.05),术后6,12个月的改良Brantigan评分均低于柱形组(P<0.05);③末次随访时,马蹄形组融合器下沉高度低于柱形组(P<0.05),两组融合器沉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间手术前后的C_(2-7)角、融合节段矢状成角、融合节段高度、融合节段矢状成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显示,在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中,使用马蹄形及柱形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其中应用马蹄形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可提高早期融合率并减少椎间隙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融合 椎间融合 形状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下载PDF
两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沈军 王东来 +1 位作者 黄士中 韦敏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引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环锯法减压后行单纯植骨或Cage植入融合后的临床疗效及X线检查结果。按JOA评分、恢复率(Hirabayashi法)评定手术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颈椎...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引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环锯法减压后行单纯植骨或Cage植入融合后的临床疗效及X线检查结果。按JOA评分、恢复率(Hirabayashi法)评定手术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颈椎动力性摄片结果,判断其融合效果。结果:平均随访4.2年,术前节段不稳病例中,Cage植入组的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均村著优于单纯植骨组。而节段稳定者两者疗效相近。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术前X线提示有颈椎不稳者适于前路减压Cage植入,而节段稳定者则可行单纯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比较 术式 单纯植骨融合 CAGE植入
下载PDF
异种无机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远鹰 王金成 +1 位作者 高忠礼 朱庆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异种无机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将脱蛋白、脱脂的异种无机松质骨混合自体髂骨骨髓移植 ,用于 2 1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9例 ,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 12例... 目的 探讨异种无机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将脱蛋白、脱脂的异种无机松质骨混合自体髂骨骨髓移植 ,用于 2 1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9例 ,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 12例。其中采用单纯移植 2例 ,并用前路自锁钢板 19例。 结果 术后随访 12~ 36个月 ,平均 2 1个月 ,所有患者术后正侧位 X线片见骨折复位和植骨位置良好 ,无感染等并发症。 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植骨者 ,术后6个月 X线片显示植骨块塌陷 ,颈椎曲度回复至术前状态 ;其余植骨块形状无改变 ,无植骨块脱出 ,无钢板或螺钉断裂。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术前 A级 10例 ,C级 7例 ,D级 4例。术后 A级中 5例未恢复 ,3例恢复至 B级 ,2例恢复至C级 ;C级 5例恢复为 D级 ,另 2例恢复为 E级 ;D级的 4例均恢复为 E级。 结论 异种无机骨复合自体骨髓可作为移植骨材料 ,用于颈椎前路融合术中 ,但其力学强度需要提高或并用坚强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无机骨 自体骨髓移植 颈椎前路融合 颈椎前路减压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曾岩 党耕町 马庆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对神经功能和颈部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09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患者进行平均11.1年的随访,常规拍摄颈椎屈伸侧位X线片,判断是否有假关节出现。采用JOA17分法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观...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对神经功能和颈部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09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患者进行平均11.1年的随访,常规拍摄颈椎屈伸侧位X线片,判断是否有假关节出现。采用JOA17分法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观察术后患者的颈部症状并进行分级。对部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9例患者的假关节发生率为26.61%(29/109),单节段融合无假关节发生,而4节段融合的假关节发生率为36.36%。术后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8.49%,颈部症状的发生率为35.78%。有假关节者与无假关节者比较,其神经功能改善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颈部症状发生率相近。结论:假关节形成是颈椎前路手术后的常见远期并发症,其发生率与融合节段的多少有关。假关节形成可对术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造成影响,但与患者术后颈部症状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假关节 颈部症状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融合术 被引量:12
6
作者 任先军 梅芳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 :观察保留终板对维持融合间隙高度的作用。方法 :45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 ,在颈前路融合术中采用保留椎体终板的植骨方法 ,与未保留终板组相比 ,评价两组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及骨性融合率。结果 :保留终板... 目的 :观察保留终板对维持融合间隙高度的作用。方法 :45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 ,在颈前路融合术中采用保留椎体终板的植骨方法 ,与未保留终板组相比 ,评价两组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及骨性融合率。结果 :保留终板组融合节段高度平均降低 0 .9mm ,后凸成角平均为 2°。对照组融合节段高度平均降低 2 .9mm ,后凸成角平均为 5 .6° ,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两组全部获骨性融合 ,平均骨愈合时间为 8( 6~ 12 )周。结论 :植骨块沉陷是导致术后融合椎间隙狭窄的主要原因 ,保留终板能有效防止植骨块沉陷 ,并可获良好的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体体终板 植骨块沉陷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致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克非 刘伟 +2 位作者 于长水 袁绍辉 潘琦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及其防治办法。方法对实施颈椎前路融合术的12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可能导致颈椎前路融合术后临近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原因。结果随访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10年,平均7....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及其防治办法。方法对实施颈椎前路融合术的12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可能导致颈椎前路融合术后临近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原因。结果随访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10年,平均7.8年。3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重,其中7例患者再次手术。结论颈椎前路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可能为临近节段原有退变加重,椎间融合后生物力学改变,临近节段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临近节段退变 椎间盘
下载PDF
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ROI-C在颈椎内固定治疗中的初步疗效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宋升 孙振中 +3 位作者 姜为民 殷渠东 刘学光 刘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4年第44期7127-7132,共6页
背景:随着前路钛板的广泛应用,术后一些并发症如吞咽困难、钛板松动、螺钉退出及邻近阶段椎间盘退变等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而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系统的应用有望避免这些并发症。目的:观察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 背景:随着前路钛板的广泛应用,术后一些并发症如吞咽困难、钛板松动、螺钉退出及邻近阶段椎间盘退变等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而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系统的应用有望避免这些并发症。目的:观察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的初步疗效。方法:2013年4至12月,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应用ROI-C进行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32例,融合器中均植入骨诱导促进椎间融合。32例中脊髓型颈椎病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颈髓过伸伤3例,颈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不稳2例,节段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1例。内固定前及末次随访时测定JOA及NDI评分评价神经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均完成了4-8个月的门诊定期随访,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ROI-C松动移位及二次手术。椎间融合平均时间4.2个月(3-5个月);JOA评分由内固定前平均9.2分上升至术后13.8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评分均较内固定前提高(P<0.05)。提示ROI-C在颈椎前路手术中能有效地恢复病变椎间隙高度,能获得颈椎稳定性重建及椎体间融合,有效避免因植入钢板固定而引起的相关手术并发症,改善神经症状及功能,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桥形固定颈椎前路融合 ROI-C 颈椎 颈椎前路 减压 椎体间融合 内固定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如何看待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庆三 尹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共2页
自1911年Hibbs与Albee首次报道脊柱融合术后,融合技术已经成为脊柱外科广泛应用的技术,在脊柱退变性疾病、不稳以及脊柱畸形矫治等手术中,脊柱融合术是毫无争议的"金标准"。但许多学者认为脊柱融合固定后会增加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 自1911年Hibbs与Albee首次报道脊柱融合术后,融合技术已经成为脊柱外科广泛应用的技术,在脊柱退变性疾病、不稳以及脊柱畸形矫治等手术中,脊柱融合术是毫无争议的"金标准"。但许多学者认为脊柱融合固定后会增加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终板和纤维环应力,临床上融合相邻节段退变亦时有报道,并被认为是由于融合节段活动受限而使相邻节段的应力与活动过度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变性疾病 相邻节段 颈椎前路融合 术后 脊柱融合 椎间盘内压 脊柱外科 融合技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琦 郝东宁 +3 位作者 周峰 王鹏 曾文 李维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AS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的颈椎退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发生ASD 39例(48.8%);单纯头侧ASD 19例(48.7%),单纯尾侧ASD 8例(20.5%),头尾侧ASD 12例(3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AS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的颈椎退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发生ASD 39例(48.8%);单纯头侧ASD 19例(48.7%),单纯尾侧ASD 8例(20.5%),头尾侧ASD 12例(30.8%)。术后发生间隔节段明显退变6例(7.5%),均伴有ASD。单间隙组术后发生ASD 11例(50.0%),3例(13.6%)需二次手术;2个间隙组发生ASD 22例(50.0%),其中6例(13.6%)需要而次手术;3个间隙组发生ASD 6例(42.9%),其中2例(14.3%)需要而次手术。结论颈椎前路融合术促进ASD的发生,应全面掌握颈椎的生物力学特征、术前进行准确评估、术后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以降低AS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前路融合 相邻节段退变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对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混合应用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共2页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减少以往融合术带来的相邻节段退变加速问题。颈椎融合与非融合混合应用即Hybrid术式,在某些临床情况下可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融合手术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相邻节段 保留手术 设计理念 颈椎融合 融合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根据侧位X线评估椎前软组织肿胀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骏雄 项良碧 +3 位作者 于海龙 陈语 王琪 刘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了解椎前软组织肿胀和手术范围、手术节段及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联,探讨侧位X线在椎前软组织肿胀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侧位X线测量计算123例颈椎前路融合术患者的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按照C3水平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9.98 mm为分界,... 目的了解椎前软组织肿胀和手术范围、手术节段及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联,探讨侧位X线在椎前软组织肿胀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侧位X线测量计算123例颈椎前路融合术患者的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按照C3水平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9.98 mm为分界,将病例分为肿胀组(大于9.98 mm)61例和非肿胀组(小于9.98 mm)62例,比较分析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肿胀组术后呼吸困难发生率为21.3%,高于非肿胀组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83.6%,高于非肿胀组的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手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平均为8.29 mm,明显低于双节段和多节段手术(11.55 mm和10.4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节段手术后(C4以上)椎前软组织肿胀为10.94 mm,明显高于低节段手术后(C5及以下)的8.63 mm(P<0.05)。结论颈椎前路融合术患者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较高时术后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多节段手术或高节段(C5以上)手术患者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较高。因此,根据颈椎侧位X线评估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椎前软组织肿胀 X线测量
下载PDF
全部与周边终板保留颈椎前路融合术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澄宇 章允刚 +3 位作者 滕红林 杨胜武 谭军 贾连顺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处理终板的方法对颈椎前路术后维持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的恢复和维持以及骨融合率的作用。方法 :2 9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 ,在颈前路融合术中采用去除中央终板、保留周边终板 (A组 )和保留全部...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处理终板的方法对颈椎前路术后维持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的恢复和维持以及骨融合率的作用。方法 :2 9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 ,在颈前路融合术中采用去除中央终板、保留周边终板 (A组 )和保留全部终板、未行中央终板去除 (B组 )两种不同的方法。评价两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生理曲度的维持及椎间融合率及骨融合速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的维持 ,融合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但是A组的椎间融合速度明显快于B组。两组全部获骨性融合 ,平均骨愈合时间A组为 10 (8~ 14 )周 ,B组为 12 (10~ 2 2 )周。结论 :植骨块沉陷是导致术后椎间融合高度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适当地去除部分中央终板对内植物或植骨块的承受轴向应力的影响不大 ,同时能促进植骨块的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终板保留 颈椎前路融合 全部终板保留 生理曲度 颈椎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不同植骨方法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锦波 唐天驷 杨惠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应用 自体髂骨植骨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混合应用有必要吗?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共2页
田伟(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100035北京市)随着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ADR)临床应用的增加,如何评价其作用以及如何看待传统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成为当前的焦点。对二者的对比研究较很多,结论莫衷... 田伟(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100035北京市)随着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ADR)临床应用的增加,如何评价其作用以及如何看待传统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成为当前的焦点。对二者的对比研究较很多,结论莫衷一是。争论的焦点即是邻近椎间关节退变和邻椎病(ASD)的问题。CADR能否有效预防邻椎病?由于有自然病史的掺杂,以及判断ASD的标准不同,结论自然很难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融合 前路减压融合 北京积水潭医院 术式 临床医学院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器钢板一体化系统植入治疗颈椎病护理要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海容 于莹 +2 位作者 杨丽芳 靳青 郭晓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5期53-54,共2页
目的 介绍颈椎前路融合器 钢板 体化系统 (PCB)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 2 1例颈椎前路PCB植入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及康复一体化护理 ,并进行了初期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为术后 8h ,6个月以上 15例随访观察 ,颈椎... 目的 介绍颈椎前路融合器 钢板 体化系统 (PCB)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 2 1例颈椎前路PCB植入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及康复一体化护理 ,并进行了初期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为术后 8h ,6个月以上 15例随访观察 ,颈椎融合率96.5 % ,未见PCB术后并发症。结论 PCB装置能提供即刻的颈椎稳定 ,术后不用带颈托制动 ,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 ,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颈椎 护理 颈椎前路融合器-钢板一体化系统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术致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熊敏 陈森 +6 位作者 余化龙 张俊 何宁 刘志刚 王志勇 曾云 韩珩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20-322,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前后颈椎X线和MRI表现,探讨节段融合术有否加重邻近节段的退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5例行单节段(C5~6)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术前一月内和术后一年的正侧位片及MRI图...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前后颈椎X线和MRI表现,探讨节段融合术有否加重邻近节段的退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5例行单节段(C5~6)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术前一月内和术后一年的正侧位片及MRI图像进行评价,以颈椎矢状正中位T2加权MRI分析融合节段之邻近节段(C4~5)及间隔节段(C3~4)椎间盘,计算颈椎的前凸角和椎间盘的退变指数。结果: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小,颈椎前凸角变小,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邻近节段C4~5椎间盘退变指数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间隔节段C3~4椎间盘退变指数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加剧了融合邻近节段的退变速度,术后颈椎曲度的改变和应力集中以及活动度的代偿性增加可能是加剧退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磁共振成像 X线
下载PDF
颈椎锁定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才益 任忠明 +3 位作者 裴仁模 张玉良 徐阿炳 陆金荣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6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颈椎锁定钢板 颈椎前路融合技术 颈椎 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兴 范顺武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09-211,共3页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潜在的各种并发症,包括融合椎体邻近节段发生的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就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相关因素及治疗等问题作一综述。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邻近节段 疾病研究 术后 退行性疾病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后相邻节段的即刻运动范围
20
作者 曹师锋 贾连顺 +4 位作者 赵卫东 孔庆毅 李鉴轶 谢宁 陈雄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 :观察中下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和应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对相邻节段即刻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采用 6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 ,测量完整状态、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 3种状... 目的 :观察中下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和应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对相邻节段即刻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采用 6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 ,测量完整状态、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 3种状态上下相邻节段的三维六自由度运动范围。结果 :3种状态下相邻节段的即刻三维运动范围无显著差异。结论 :中下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和应用钢板内固定对相邻节段即刻运动范围没有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相邻节段 即刻运动范围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