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外伤后不全瘫的手术治疗
1
作者 张绪华 廖秉州 赵新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02年第3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外伤 脊髓损伤 减压术 高位不全瘫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外伤后不全瘫的手术治疗
2
作者 叶茂 赵新健 《右江医学》 2001年第5期434-434,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后韧带 骨化外伤 瘫痪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项韧带骨化的影像学分析研究
3
作者 苏楠 费琦 +2 位作者 孟海 倪家帅 杨雍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统计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项韧带骨化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程度、稳定性及其他韧带骨化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项韧带骨化的发生与颈椎病理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该院脊柱外科行颈椎... 目的统计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项韧带骨化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程度、稳定性及其他韧带骨化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项韧带骨化的发生与颈椎病理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该院脊柱外科行颈椎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收集影像学资料完整者共57例。通过术前侧位X线及CT记录患者有无出现项韧带骨化,并测量术前颈椎曲度(C_(2-7)Cobb’s角)、椎管狭窄程度(C_(4)的Pavlov比值),记录有无颈椎不稳及后纵韧带骨化。计算患者椎体前缘骨赘高度率(osteophyte height ratio,OHR,骨赘长度与椎体中矢状径比值)。通过统计学分析是否存在项韧带骨化与上述颈椎影像学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7例患者的项韧带骨化发生率为54.39%。根据有无项韧带骨化分为A组(存在骨化组,31例)和B组(无骨化组,26例)。两组间年龄无统计学差异,但男性占比上存在统计学差异(67.74%vs 38.46%,P=0.027)。术前颈椎曲度A组平均(13.07±12.43)°,B组平均(15.45±10.0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36)。两组间C4的Pavlov比值亦无统计学差异(0.72±0.09 vs 0.75±0.10,P=0.261)。A组中有29.03%合并颈椎不稳定,B组中合并颈椎不稳定的比例反而增高(34.62%),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652)。两组间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占比无显著性差异(29.03%vs 11.54%,P=0.107)。A组OHR平均0.25±0.08,B组平均0.22±0.0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结论本研究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半数以上合并有项韧带骨化,男性患者更易于出现项韧带骨化。项韧带骨化与颈椎退变相关,合并有较多的椎体前缘骨赘形成,同时有合并其他韧带(如后纵韧带)骨化的趋势。是否出现项韧带骨化与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程度、颈椎稳定性的关联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骨化 颈椎 椎体前缘骨赘
下载PDF
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殷若恒 刘加伟 +1 位作者 蒋伟宇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和形态分为4种类型:①连续型;②局灶型;③节段型;④混合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 异常增生 局灶型 脊髓损害 椎管容积 节段型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后纵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李良奎 黄永灿 +1 位作者 王鹏 于滨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1-1767,共7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力学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的手术技巧、中长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力学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的手术技巧、中长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和内植物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全颈椎薄层CT扫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正常全颈椎模型,与既往文献进行对比验证其有效性;随后在模型上构建累及C4、C5和C6节段的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的术前模型;以术前模型为基础,创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约束2个模型C7椎体下表面,于C1椎体上表面施加50 N的轴向力和1.0 N·m的力矩,在屈伸、侧弯、旋转6个工况下,分析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对骨化物和内植物应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从术前模型得出骨化物应力主要集中在C4/5节段,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个工况下骨化物最大应力分别为10.1,148.6,68.9,74.8,83.8和85.1 MPa;②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术后,骨化物应力集中分布区域未见明显改变,但该手术会改变骨化物应力大小,除在前屈位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模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增大(+44.7%)外,在其他5个工况下,骨化物应力较术前模型明显降低,其中后伸位下降最明显(-74.1%),在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下骨化物应力分别下降62.2%,63.3%,66.4%,67.9%;③钛板、螺钉应力主要集中在头尾两端,后伸应力最大(149.5 MPa),前屈应力最小(43.3 MPa);4个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在C3/4、C6/7融合器,应力主要分布在融合器的上下表面周围,后伸应力最大(30.8 MPa),前屈应力最小(11.5 MPa);内植物(钛板、螺钉和椎间融合器)应力主要集中于头尾两端,应力较大易导致头尾两端钛板、螺钉断裂和内植物下沉;④提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能明显降低骨化物应力,可能有助于防止过度增生从而压迫神经,在术后需密切关注头尾两端螺钉松动、断裂或钛板移位、断裂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可控前移融合术 有限元分析 韧带骨化 内植物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中后纵韧带骨化的力学行为:有限元分析的系统评价
6
作者 程正翰 顾耀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7-317,共1页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OPLL的有限元建模(FEM)的最新实践和应用,为未来研究OPLL的力学行为提供建模信息和研究方向。方法本文根据PRISMA标准使用Web of Science、Pub Med、Scopus、Embase英文数据库对(“finite element”OR“FEA”OR“comput...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OPLL的有限元建模(FEM)的最新实践和应用,为未来研究OPLL的力学行为提供建模信息和研究方向。方法本文根据PRISMA标准使用Web of Science、Pub Med、Scopus、Embase英文数据库对(“finite element”OR“FEA”OR“computational model”)AND(“ligament ossification”OR“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进行检索。检索截至2024年5月4日的所有有关文章,15篇文章符合资格标准,并进行了方法学质量评估。结果该15篇文章可以分为:(1)6篇仅脊髓的有限元建模,(2)9篇颈椎脊髓复合体的有限元建模。这些模型体现了OPLL类型、边界条件、载荷输入、几何形状、材料属性、结构组成、手术组合的多样性。结果表明OPLL的连续型、混合型、不对称性会导致DCM更严重,并且存在压迫阈值,前路减压更为合适但容易产生并发症,屈曲和伸展会导致手术结果不佳,米塞斯应力和脊髓应变是常用输出指标。结论根据本综述结果进行OPLL的力学建模可以帮助揭示DCM的力学病因,制定术前策略,减少术后疼痛以及并发症,而且可能对DCM的早期发展和快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未来对OPLL力学行为的研究应该注重在个性化手术干预,为脊髓提供充分的减压并确保其机械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 方法学质量 机械稳定性 米塞斯应力 前路减压 力学建模 输出指标
下载PDF
微RNA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昊 王珑清 +3 位作者 陈清 赵琦 石明亮 杨立利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附着于椎体后缘的后纵韧带在多因素作用下发生异常增厚和骨化的现象,是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之一,可导致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目前,OPLL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仍然有限。有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附着于椎体后缘的后纵韧带在多因素作用下发生异常增厚和骨化的现象,是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之一,可导致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目前,OPLL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仍然有限。有文献^([1])报道,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OPL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骨化 文献综述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治疗年轻型后纵韧带骨化继发脊髓型颈椎病1例并文献回顾
8
作者 张念 陈在飞 +2 位作者 刘燕 任潇 蔡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155-159,168,共6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以颈椎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压迫脊髓、神经根而引起四肢无力、麻木、行走困难甚至瘫痪等神经症状为特点的一种颈椎退变性疾病,是导致脊髓压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原因复杂、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以颈椎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压迫脊髓、神经根而引起四肢无力、麻木、行走困难甚至瘫痪等神经症状为特点的一种颈椎退变性疾病,是导致脊髓压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原因复杂、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防止其骨化进展。对于合并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患者,手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手术方式包括颈前路、颈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究竟哪一种术式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报道1例年轻型颈椎多节段OPLL继发CSM的患者,并探讨其病因、病机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患者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伴右上肢无力,疼痛放射至右上肢,右上肢肌肉萎缩等。经最终讨论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术后患者恢复可,疗效满意,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 年轻型 病因 病机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宋仁谦 周英杰 +3 位作者 郑怀亮 禚汉杰 闫飞鸿 王彦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7,共9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层面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ACVYF治疗(ACVYF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65岁(61.0±6.4岁),体质指数16.8~28.1kg/m^(2)(23.67±2.86kg/m^(2));病程10~80个月(37.5±20.1个月);手术节段:C32例、C45例、C513例、C610例。30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CF)治疗(ACCF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68岁(59.5±6.8岁);体质指数16.6~26.4kg/m^(2)(23.30±2.56kg/m^(2));病程13~72个月(35.8±18.8个月);手术节段:C33例、C46例、C512例、C69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计算术后12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融合区高度、C2~7 Cobb角;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在X线片或CT片上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CVYF组手术时间为88.2±19.7min,术中出血量为133.3±24.4mL;ACCF组手术时间为91.5+24.1min,术中出血量为137.7±29.4mL,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与ACCF组术后各有3例患者发生吞咽困难,1~2周后均自行缓解,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颈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融合区高度和C2~7 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ACVYF组均大于ACCF组(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ACVYF组颈椎JOA评分改善率为(72.39±10.54)%,ACCF组术为(75.92±10.3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术后3个月与6个月随访时植骨融合率(70.0%和93.3%)优于ACCF组(40.0%和73.3%)(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均已骨性融合(P>0.05)。结论:ACVYF能有效解除椎体层面后纵韧带对脊髓的压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相较于ACCF,ACVYF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加快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置入物沉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全椎板减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兰 国庆 吴昊天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全椎板减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均采用全椎板减压治疗,术后6个月时采用日本骨科...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全椎板减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均采用全椎板减压治疗,术后6个月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预后效果,并设为优良组以及可差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颈椎曲度等病历资料,并以疗效优良、可差为因变量,组间差异显著的病历资料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02例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全椎板减压治疗后疗效优良78例,可差24例。两组年龄、术前椎管狭窄率、MRI脊髓高信号、K线、颈椎曲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椎管狭窄率、MRI脊髓高信号、K线阴性、颈椎曲度均是多节段颈椎OPLL全椎板减压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大、术前椎管狭窄率高、MRI脊髓高信号等,均是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全椎板减压预后的影响因素,在手术前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全椎板减压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颈后路椎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唐立 李敏杰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颈后路锥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0月于大荔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接受颈后路锥... 目的探究颈后路锥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0月于大荔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接受颈后路锥板减压术)与对照组(n=48,接受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JOA评分、Nurick分级、颈椎曲度、椎管占有率差异,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Nurick分级、颈椎曲度和椎管占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JOA评分、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Nurick分级、椎管占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实施颈后路锥板减压术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颈椎曲度和椎管占有率,相较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势,手术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锥板减压术 脊髓型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曲度 椎管占有率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若鹏 赵晓龙 +3 位作者 刘伟 夏平 浦飞飞 冯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6-734,共9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后纵韧带发生病理性异位骨化,缓慢进展的骨化物压迫脊髓、神经根,继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的症候群。临床中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依赖于症状的严重性。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后纵韧带发生病理性异位骨化,缓慢进展的骨化物压迫脊髓、神经根,继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的症候群。临床中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依赖于症状的严重性。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并结合影像学随访;对于出现脊髓或神经病变的患者,则必须采取手术减压治疗。该病的手术入路方式目前主要有前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各有其优缺点。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技术是一种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兴术式,经过近几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结合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进展,对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技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征 未东兴 段大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分为疗效优组(42例)及疗效差组(26例)。...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分为疗效优组(42例)及疗效差组(2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糖尿病史、术前脊髓压迫程度、术前颈椎曲度、术前MRI脊髓高信号等与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1,95%CI:1.009~1.137)、病程长(OR:4.438,95%CI:1.885~10.029)、糖尿病史(OR:3.750,95%CI:1.163~12.094)、术前脊髓重度压迫(OR:16.800,95%CI:3.860~73.122)、术前MRI脊髓高信号(OR:8.028,95%CI:2.629~24.511)等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颈椎曲度(OR:0.757,95%CI:0.618~0.928)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病程长、糖尿病史、术前脊髓重度压迫、术前MRI脊髓高信号等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良好的术前颈椎曲度对提升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全椎板减压术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寇程新 杨波 +2 位作者 龙昌权 蒲元广 秦础强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0-75,共6页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的后纵韧带在相关因素作用下发生骨化并增厚、增宽,使得脊髓受到挤压被推向后方,发生不可逆性损害,造成人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腱反射等生理反射...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的后纵韧带在相关因素作用下发生骨化并增厚、增宽,使得脊髓受到挤压被推向后方,发生不可逆性损害,造成人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腱反射等生理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肌张力增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该病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常见,疾病分布范围以东亚地区为主,日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的患病率为1.9%~4.3%,在颈椎和胸椎的发生率分别为70%、15%[1⁃2],而我国颈椎OPLL的发病率约为0.07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分析
15
作者 卢康 郭建平 +2 位作者 李霖 张义强 宋扬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OPL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OPL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3D打印人工椎体植入及钛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随访时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a analogue scale)及颈椎Cobb角.结果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及颈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均骨性融合,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结论使用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能充分减压脊髓并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3D打印人工椎体 JOA评分 VAS评分 颈椎Cobb角
下载PDF
颈椎韧带骨化特点及其与颈椎活动度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琦 王珑清 +2 位作者 陈清 吴昊 杨立利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韧带骨化的分布特征、临床特征以及颈椎韧带骨化与颈椎活动度(ROM)的定量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229例患者,其中单纯OPLL患者71例(OPLL组)、OPLL合并前纵韧带骨化(OALL)和/或项韧... 目的探讨颈椎韧带骨化的分布特征、临床特征以及颈椎韧带骨化与颈椎活动度(ROM)的定量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229例患者,其中单纯OPLL患者71例(OPLL组)、OPLL合并前纵韧带骨化(OALL)和/或项韧带骨化(ONL)患者158例(OPLL+组)。同时纳入64例无韧带骨化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CSM组)。基于CT评估韧带骨化分布特征。收集各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ROM的因素。结果OPLL最常发生的节段为C5,OALL最常发生于C5/C6水平,ONL最常发生于C4/C5水平。不同韧带骨化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OPLL指数、最大椎管占位率、ROM和尿酸方面存在差异。OALL指数和OPLL指数均与ROM呈负相关(r=-0.308、-0.261,P<0.05)。OALL指数是ROM降低的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为-2.47,95%置信区间为-3.52~-1.42,P<0.05)。结论OPLL、OALL和ONL主要发生在C5节段周围。OALL指数和OPLL指数与ROM呈负相关,OALL指数是ROM降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韧带 骨化 异位性 活动范围 关节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17
作者 吴东朝 孙先泽 +1 位作者 顾振芳 孟德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39-943,共5页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12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局部不稳OPLL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52)。A组经肌间...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12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局部不稳OPLL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52)。A组经肌间隙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B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颈椎功能状态、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矢状面C_(2)-C_(7) 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ROM),计算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后伸肌群萎缩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P<0.05)。时间对JOA有影响(F_(时间)=533.741,P_(时间)<0.05),组别对JOA有影响(F_(组别)=17.137,P_(组别)<0.05),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F_(组间×时间)=7.206,P_(组间×时间)<0.05)。两组术前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JOA均降低,于术后两年达到最低值;且A组术后3个月、1年、2年的JOA均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2年A组C_(2)-C_(7) Cobb角高于B组。术后3个月、1年、2年A组C_(2)-C_(7) ROM均高于B组(P<0.05);颈后伸肌总萎缩率、颈后伸肌开门侧萎缩率和颈后伸肌门轴侧萎缩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显著改善局部不稳的OPLL患者颈椎功能状态、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减轻疼痛症状,但其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经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颈椎功能状态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洪鸿翔 徐冠华 崔志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0期31-34,共4页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8例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8例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2个月NDI均呈现下降趋势,观察组NDI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2个月JOA评分均呈现升高趋势,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JOA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NDI,改善JOA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的骨化进展
19
作者 沈晓龙 徐辰 +9 位作者 钟华建 王睿哲 张子凡 文国庆 吴卉乔 刘洋 王新伟 陈华江 魏磊鑫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289-29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骨化进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6月—2023年3月,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骨化... 目的探讨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骨化进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6月—2023年3月,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骨化进展患者12例。记录翻修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情况。于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颈部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颈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测量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_(2~7)Cobb角、颈椎活动度(ROM)、T1倾斜角、C_(2~7)矢状面平衡(SVA)及椎管横截面积。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神经损伤、深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05.38±19.06)min,术中出血量为(128.44±33.62)mL,术后引流量为(142.51±25.38)mL。所有患者随访12~33(22.64±6.72)个月。翻修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NDI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翻修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C_(2~7)Cobb角、ROM、T1倾斜角及C_(2~7)SVA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翻修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椎管横截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无钛板断裂等严重内置物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的骨化进展安全、有效。翻修手术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保留了颈椎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外科 再手术
下载PDF
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俊杰 徐创龙 +3 位作者 唐欣荣 徐志 尹吉恒 林海雄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38-344,共7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压迫脊髓和神经而导致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发生率在东亚人群中较高,为1.0%~4.6%[1-3]。颈椎OPLL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虽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压迫脊髓和神经而导致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发生率在东亚人群中较高,为1.0%~4.6%[1-3]。颈椎OPLL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虽临床疗效满意,但术后脑脊液漏、内固定失败、C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是由上海长征医院史建刚团队[4]于2017年率先提出的一种治疗颈椎OPLL的新型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