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开窗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颖 宋玉波 邢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23-223,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后路开窗植骨融合术 围手术期 护理 治疗 颈椎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国伟 李文霞 +1 位作者 仝允辉 王乐乐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ectomy and fusion,PCLF)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9年7月接受PCLF手术的多节段CSM患者196例,观察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所有患者的人口学...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ectomy and fusion,PCLF)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9年7月接受PCLF手术的多节段CSM患者196例,观察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所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术后30 d内,共发生相关并发症51例,占比26.0%。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的行走状态、术前服用阿片类镇痛药构成比和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保险类型、翻修手术、术前ASA分级、合并症、术前其他用药情况和融合椎体数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服用阿片类镇痛药(OR=5.150)、术中失血量(OR=4.872)、手术时间(OR=5.181)是术后30 d内出现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独立行走(OR=0.216)则是一项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术前服用阿片类镇痛药和术中大量失血、手术时间较长,均明显增加PCLF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术前独立步行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 并发症 危险因素 阿片类镇痛药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行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峰 李纯志 柯西江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1期1998-2000,共3页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6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颈椎前...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6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前路组)患者24例,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组)患者26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治疗(前后路联合组)患者17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并发症等的差异,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融合节段数均明显多于颈椎前路组和颈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后路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融合节段数明显大于颈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前路组、颈椎后路组以及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NDI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后路组患者NDI指数评分明显高于颈椎前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纽患者VAS评分、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后路组患者和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Cobb角均小于颈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后路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大于颈椎前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一定疗效,颈椎前路手术方式在矫正后凸方面效果优于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术,颈椎后路手术方式对减少颈椎活动度的丧失方面效果优于前路和前后路联合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方式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多,融合节段更多,适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 脊椎后凸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浩宁 陈军 +1 位作者 戈朝晖 朱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771-773,共3页
为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的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采取同期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了5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40例行同期前后路手术,9例单纯前路手术,8例单纯后路手术;随访时间6个月-... 为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的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采取同期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了5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40例行同期前后路手术,9例单纯前路手术,8例单纯后路手术;随访时间6个月-7年。结果57例患者中,8例已死亡,为截瘫并发症引起,实际随访到37例,脱位及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均完全恢复,复位节段的椎体间已骨性融合。随访到的大部分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类型、椎体间滑移程度、关节突关节绞索、脊髓压迫的方向及损伤程度决定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以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解除脊髓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早期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脱位 同期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后路减压融合术影像学参数与脊髓漂移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寿明 沈国蔚 +4 位作者 李丁 张宁 范卫民 胡志毅 殷国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参数与术后脊髓漂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例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手术前后的X线片、CT、MRI等资料,测量术前颈椎Cobb角,纵向距离指数(LDI),手术区域头侧与尾侧节段椎管与脊髓矢状径的比值(S/C),颈椎...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参数与术后脊髓漂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例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手术前后的X线片、CT、MRI等资料,测量术前颈椎Cobb角,纵向距离指数(LDI),手术区域头侧与尾侧节段椎管与脊髓矢状径的比值(S/C),颈椎前凸顶点到C2~C7连线的垂直距离。术后脊髓漂移程度用平均脊髓前间隙(ACS)表示,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患者手术区域头侧节段狭窄处椎管与脊髓矢状径的比值(S/C)和术后脊髓漂移程度密切相关(R2=0.98)。结论测量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前手术区域头侧节段狭窄处椎管与脊髓矢状径的比值,对预测术后脊髓漂移程度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脊髓漂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