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伟 任龙喜 +2 位作者 张彤童 韩正锋 王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新鲜羊颈椎标本24具,分成三组,每组8具。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结构;B组,在A组方法处理基础上行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C组...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新鲜羊颈椎标本24具,分成三组,每组8具。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结构;B组,在A组方法处理基础上行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C组,在A组基础上行传统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行生物力学试验,测试项目包括三点折弯试验、轴向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差异性。结果:三点折弯试验标本变直时A、B两组位移无差异,C组与A、B两组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在变直时A、B两组加载力无差异,C组则较A、B两组明显变小(P<0.05)。拉伸试验在变直时B组与A组比较加载力明显变小(P<0.05),C组与A组相比显著变小(P<0.01),同时C组与B组比较也明显变小(P<0.05);10N位移B、C两组与A组相比均明显增大(P<0.05)。压缩试验中在前方加压10N时B组与A组比较位移明显变大(P<0.05),C组显著大于A组(P<0.01),同时C组亦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在对抗导致颈椎变直和前屈的应力方面,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的单开门手术标本明显优于破坏了其完整性的传统单开门手术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 颈椎板成形术 颈后方韧带复合体 生物力学 颈椎
下载PDF
颈椎板成形术后的脊髓扩大和后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家红 王伟 +1 位作者 周之德 沈建中 《临床骨科杂志》 1999年第4期259-260,共2页
目的 研究颈椎板成形术后脊髓的形态学改变和疗效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0 例颈脊髓病患者在行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前后进行颈CT脊髓成像术,测量脊髓的矢状径、横径和横截面的变化。结果 颈椎板成形术后,C5 水平脊髓矢状径增大... 目的 研究颈椎板成形术后脊髓的形态学改变和疗效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0 例颈脊髓病患者在行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前后进行颈CT脊髓成像术,测量脊髓的矢状径、横径和横截面的变化。结果 颈椎板成形术后,C5 水平脊髓矢状径增大约0-8 m m ,但横径减小约0-9 m m ,脊髓横截面面积增大7-4% ,在C5 水平脊髓向后移动2-8 mm 。结论 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使脊髓减压,而术后脊髓是否后移可能是决定椎管成形术减压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扩大后移 颈椎板成形术 脊髓造影术 CT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
3
作者 许春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0期2354-2356,共3页
目的:对比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6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后路颈椎板成形术治疗,收治时间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依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钉棒固定)34例,试验组(微... 目的:对比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6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后路颈椎板成形术治疗,收治时间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依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钉棒固定)34例,试验组(微型钛板固定)3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两组JOA评分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为97.14%,颈椎轴性症状发生概率5.71%,对照组临床疗效为94.12%,颈椎轴性症状发生概率2.94%,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半年,试验组患者颈椎曲度数据更优,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颈椎板成形术钉棒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微型钛板固定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后路颈椎板成形术 钉棒固定 微型钛固定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张树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探索治疗术后轴性症状新途径。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且中医...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探索治疗术后轴性症状新途径。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且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症型的7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内服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及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4周,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颈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脊髓功能障碍,缓解轴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加味芍药甘草汤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任龙喜 王伟 +2 位作者 韩正锋 张彤童 王渊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433-1434,共2页
颈后方韧带复合体主要包括棘突、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在对抗颈椎后方牵张应力、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旨在研究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后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在限制颈椎前屈活动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关键词 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 韧带复合体 生物力学 后方 颈椎生理曲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牵张应力
原文传递
颈椎板成形术的并发症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伟 任龙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284,共2页
颈椎板成形术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椎管狭窄性颈椎病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但由于技术等原因,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颈椎板成形术 并发症 颈椎病患者 狭窄性
原文传递
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的生物力学意义
7
作者 王渊 张智勇 杨旭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前、后颈椎稳定性的变化。方法新鲜无损伤羊颈椎标本24具,经依次处理后分成三组: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软组织;B组,传统的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标本组;C组,在A组... 目的研究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前、后颈椎稳定性的变化。方法新鲜无损伤羊颈椎标本24具,经依次处理后分成三组: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软组织;B组,传统的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标本组;C组,在A组方法处理基础上行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三点折弯试验、轴向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差异性。结果三点折弯试验中标本变直时加载力,B组与A、C二组比较,B组明显小于A、C二组,(P<0.05),A、C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拉伸试验标本变直时的加载力,C组明显小于A组(P<0.05),B组明显小于C组(P<0.05)。压缩试验中,在前方加压10N时,C组位移明显大于A组(P<0.01),B组明显大于C组(P<0.05)。加压50N时,A、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可以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预防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开门 颈椎板成形术 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改良颈椎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万程 宋继鹏 +3 位作者 易蒙 姚明涛 蒋浩然 丁立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3-919,共7页
背景 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首选方法,当前研究主要聚焦在保留C2和(或)C7棘突肌肉附着的改良术式,多数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非随机研究,证据水平不高。目的 本... 背景 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首选方法,当前研究主要聚焦在保留C2和(或)C7棘突肌肉附着的改良术式,多数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非随机研究,证据水平不高。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保留C2、C7棘突肌肉止点附着的改良颈椎双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C3~C7颈椎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单盲、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2019年1-12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的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传统C3~C7双开门椎板成形术(传统手术组)或保留C2、C7棘突肌肉止点附着的改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改良手术组)。术后随访1年,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变化和神经功能化解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的变化、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的变化、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颈椎活动度、C2~C7 Cobb角等影像学参数变化;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椎板成形术相关的轴性症状和C5神经瘫的发生情况,以及其他脊柱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2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治疗,最后73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并纳入分析(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37例,改良手术组36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0.47岁。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变化[x(95%CI):3.86(3.41,4.32) vs 3.78(3.22,4.34)]、神经功能缓解率[x(95%CI):59.83%(54.14%,65.53%) vs 55.66%(49.83%,61.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手术组的VAS评分[x(95%CI):-2.54(-2.84,-2.24) vs-3.22(-3.59,2.85),P=0.005]和NDI评分[x(95%CI):-13.46(-16.18,-10.74) vs-19.50(-24.05,-14.95),P=0.023]下降较传统手术更多。改良手术组的术中出血[(439.46±155.28) mL vs (350.84±171.95) mL,P=0.024]和术后住院时间[(13.24±6.87) d vs (10.47±4.26) d,P=0.043]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在影像学方面,改良手术组颈椎活动度变化值[(-8.61±6.28)°vs (-4.53±5.83)°,P=0.005]和C2~C7 Cobb角变化值[(-6.52±8.65)°vs (-2.16±6.88)°,P=0.020]明显小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患者术后新发AS的人数分别为11例(32.35%)和3例(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 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附着的改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相较于传统C3~C7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可以获得类似的颈髓减压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还可以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和生理曲度,显著减轻了术后颈痛程度,降低了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颈椎板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 JOA评分 VAS评分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近期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于淼 孙宇 +2 位作者 刘忠军 潘胜发 张凤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传统单开门(锚定组)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附着点单开门(保留组)椎板成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8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46例行保留法,36例行锚定法,比较术前、术后3... 目的比较颈后路传统单开门(锚定组)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附着点单开门(保留组)椎板成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8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46例行保留法,36例行锚定法,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脊髓功能JOA评分、颈部VAS疼痛评分、颈椎功能指数(NDI)评分,术前术后颈椎过屈位曲度、过伸位曲度、活动度和中立位曲度,CT观察椎板门轴愈合和保留组棘突-椎板骨愈合情况。结果 2组术后脊髓功能JOA评分、疼痛VAS评分、颈椎过屈位曲度、过伸位曲度、活动度均较术前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0.03,0.00,0.00)。保留组术后3个月、12个月颈部VAS疼痛评分、过屈位曲度、过伸位曲度、活动度优于锚定组(P=0.00,0.03,0.01,0.00)。术中门轴有骨折的节段锚定组术后门轴愈合率优于保留组(P=0.00),保留组棘突-椎板愈合率和门轴愈合率之间有相关性(Spearman R=0.254,P=0.00)。结论颈后路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可在缓解脊髓症状的同时减轻轴性症状,保留颈椎运动功能,其门轴愈合率低于传统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运动功能 门轴愈合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维善 陈其昕 徐少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22-225,共4页
目的 :研究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 6 9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 (JOA评分 )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 :术后 JOA评分平均改善率 6 8.5% ,优良率 78... 目的 :研究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 6 9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 (JOA评分 )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 :术后 JOA评分平均改善率 6 8.5% ,优良率 78.3%。术后出现明显或严重颈部轴性症状的病例较术前增加 (P<0 .0 1 ) ;术后有明显颈部轴性症状者颈椎弧度 (9.2± 7.5)较无明显颈部轴性症状者颈椎弧度 (1 5.2± 8.7)小 (P<0 .0 1 ) ;颈部轴性症状分级与 JOA评分改善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手术后中下颈椎伸屈运动范围及中立位颈椎弧度减少 (P<0 .0 5)。结论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虽然保持了颈椎矢状面的动态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切除术 稳定性 运动范围 单开门颈椎成形术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观察 被引量:135
11
作者 潘胜发 孙宇 +3 位作者 朱振军 陈景春 刘忠军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能的改善与轴性症状的出现无关(P>0.05);术后80%患者有轴性症状,主要分布在C2~C3(占27%)和C6~C7(占26%)皮节支配区,并与这两个节段椎间成角和椎间滑移的增大有关(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出现与椎间活动的增加有关,而与神经功能的改善与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范围 轴性症状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成形术 颈脊髓压迫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宇 潘胜发 +3 位作者 陈景春 朱振军 刘忠军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总...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总活动度)、各椎体间活动度。结果:术后3年颈椎总活动度、总屈曲及总仰伸角度均减小(P≤0.001),与术前相比平均下降15%,其中42例伴有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颈椎总活动度的改变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无相关性。各椎体间的屈伸运动范围从C2至C6均明显减小,而C6/7却稍有增加;椎体间滑移在C3/4、C4/5两个节段明显减少(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使颈椎总活动度和各椎体间活动度均减少并伴有颈部僵硬和疼痛。术后短期围领制动并早期主动伸、屈颈部的锻炼可能有助于减少颈部僵硬和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成形术 颈椎运动 影响因素 髓型颈椎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锋 徐勇 +7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关邯峰 吴巍 李勇 李晶 阮智 《骨科》 CAS 2019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54.9岁(40~72岁)。记录手术时间、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记录病人手术前后颈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手术效果,分析该方法的技术要点。结果经颈后肌间隙入路可以获得良好的颈椎椎板成形术手术区暴露,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96 min(170~2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36 ml(150~700 ml),平均术后引流量为160 ml(50~33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2 d(8~19 d)。术后1例伤口出现脂肪液化,处理后好转;无脑脊液漏、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无内植物松动、移位情况;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症状3例,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发紧感,但症状均较轻,不需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颈椎VAS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JOA改善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颈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行颈椎椎板成形术体现了微创的理念,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颈后伸肌群及其附属结构的完整性。该入路可在脊髓充分减压、缓解术后神经症状的同时,减轻轴性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 颈椎成形术 轴性症状 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朝阳 张树芳 +1 位作者 李明恒 陈荣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0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行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治疗的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5~78岁,平均57....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行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治疗的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5~78岁,平均57.5岁,根据术前术后病患的JOA评分判断其颈椎生理曲度和活动范围(ROM)。结果对于采取手术的42例患者进行1~4年的随访工作,平均为2.5年,其JOA的评分值是8~13分,平均值为9.5分,最后一次随访评分平均值为14.3分,相对于手术前有显著好转(P〈0.05),C5椎管/椎体为0.57~0.90,平均0.67,最后一次随访比值为0.88~1.50,平均0.91,相较于术前椎管矢状径显著增加(P〈0.05),术前C2~C7Cobb角中立位为0°~16°,平均7.5°,末次随访时为4°~16°,平均8.2°,与手术之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之后的颈椎前突并没有明显减少,经过手术的病患没有出现后凸畸形的情况,患者的颈椎活动范围术后比术前减少,平均ROM值为26.9°,术前相应数值为39.8°,差异明显(P〈0.05),过屈位15.4°,相较于术前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应用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显著降低轴性症状,维持较好的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运动功能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勇 李锋 +2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单...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共计32例,其中14例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A组),年龄42~70岁(56.9±9.8岁);18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组),年龄40~73岁(56.7±9.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受压累及节段及开门节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SF-36评分,评估其手术效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通过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矢状面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横断面MRI上测量颈后伸肌群肌肉面积,计算术后颈后伸肌群肌肉萎缩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52~66个月(59.4±4.2个月),B组为56~68个月(61.4±3.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大(339.0±183.1ml vs 277.0±171.4ml)、手术时间较B组长(197.0±28.9min vs 149.0±25.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轴性症状发生率(14.3%,2/14)明显低于B组(38.9%,7/18)(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NDI及SF-36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VAS、NDI及SF-36评分组内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年、2年JOA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年有所降低,且B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前JOA评分、VAS评分、NDI及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A组NDI、SF-36评分均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时两组间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B组JOA评分较A组差(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C2-7 Cobb角较术前降低;且在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较A组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C2-7 ROM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在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B组颈椎C2-7 ROM均较A组差(P<0.05)。末次随访时A组颈后伸肌总萎缩率为(28.3±4.8)%,B组为(4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神经功能改善结果一致。但长期随访结果显示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在对轴性症状的减少、生活质量的改善、颈椎曲度及神经功能改善的维持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成形术 肌间隙入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丽 孙健 谷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88-90,100,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45例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8份(有效回收率为97.14%),采用临床基本资料调查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和SAS焦虑...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45例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8份(有效回收率为97.14%),采用临床基本资料调查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因素进行搜集统计,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找出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238例患者中,完全依从性患者占53.78%、部分依从性患者占28.15%、不依从性患者占18.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焦虑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患者家庭关怀度和医患关系均对患者依从性存在影响(P<0.05)。对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均和患者依从性有相关性,并且以患者家庭关怀度、医患关系和患者焦虑程度相关度最大。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受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焦虑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患者家庭关怀度和医患关系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针对以上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减压椎成形术 早期康复护理 依从性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倪欢 冯晶 +4 位作者 夏平 黄觅 杨林 刘伟 陶鹏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4期73-74,共2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由于颈椎的后纵韧带出现骨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治疗OPLL的主要方法是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近期临床疗效显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由于颈椎的后纵韧带出现骨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治疗OPLL的主要方法是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近期临床疗效显著,但中远期疗效的相关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成形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轴性症状
下载PDF
云南白药胶囊对颈椎后路椎板扩大成形术患者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郝平 张兴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2期2325-2328,共4页
目的探究云南白药胶囊在颈椎后路椎板扩大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收治的114例行颈椎后路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云南白药胶囊在颈椎后路椎板扩大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收治的114例行颈椎后路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治疗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颈椎后路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特制安慰剂代替云南白药胶囊,两组患者均从手术前3 d服用至术后2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失血量(术中失血量、单位时间失血量),引流情况(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安全性。结果(1)失血量:治疗组术中总失血量及单位时间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引流情况:治疗组术后24 h、术后48 h及术后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5%(P<0.05);(4)安全性: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仅治疗组1例出现恶心,但为轻度一过性,自行缓解。结论云南白药胶囊有利于减少颈椎后路椎板扩大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与引流量,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后路椎扩大成形术 云南白药胶囊 失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玉州 朱刚 +1 位作者 张立贵 李伟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8期41-43,共3页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脊髓产生压迫、损伤,造成颈椎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主要研究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在MCSM患者中的临床治疗...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脊髓产生压迫、损伤,造成颈椎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主要研究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在MCSM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医院诊治的MCSM患者52例,入选患者均采用微型台班改良单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型术治疗。术后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C5节段椎管矢状径,显著大于术前(P〈0.05);治疗后AS评分优40例占比76.92%,良4例占比7.70%,可5例占比9.62%,差3例占比5.76%,优良率为84.62%(P〈0.05);术后脊髓矢状径,显著高于术前(P〈0.05)。MCSM患者采用改良后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椎管形态,预防二次关门。同时,患者采用该方法治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加有利于术后恢复,并且对仪器、设备等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基础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微型钛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成形术
下载PDF
改良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咏文 许民辉 +2 位作者 陈广鑫 何奇元 杨东虹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观察改良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8例发育性和2 4例混合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 ,按JOA的标准 ,严重 (0~ 4分 ) 10例 ,重度 (5~ 8分 ) 18例 ,中度 (9~ 12分 ) 4例 ,采用颈椎板双开门 ,中央嵌入同种脱... 目的 观察改良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8例发育性和2 4例混合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 ,按JOA的标准 ,严重 (0~ 4分 ) 10例 ,重度 (5~ 8分 ) 18例 ,中度 (9~ 12分 ) 4例 ,采用颈椎板双开门 ,中央嵌入同种脱钙骨基质 ,粗丝线固定 ,行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后用石膏领外固定 3个月。术后 3~ 6个月复查SEP、X线平片、MRI及临床变化 ,随访时间 1~ 11年 ,平均 4 .3年 ,3例失访。结果 SEP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植入骨基质钙化融合良好 ,椎管中矢状径扩大 4~ 6mm。随访 2 9例 ,按JOA的标准 ,严重者 9例 ,术后优 8例 (88.9% )、良 1例 (11.1% ) ;重度 16例 ,术后优 10例 (6 2 .5 % )、良 5例 (31.2 5 % )、不变 1例 (6 .2 5 % ) ;中度 4例 ,术后优 2例 (5 0 % )、良 1例(2 5 % )、不变 1例 (2 5 % )。全组总有效率 93.1%。结论 该手术方式对颈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式改良 颈椎“双开门”扩大成形术 手术治疗 颈椎管狭窄症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