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近期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于淼 孙宇 +2 位作者 刘忠军 潘胜发 张凤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传统单开门(锚定组)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附着点单开门(保留组)椎板成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8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46例行保留法,36例行锚定法,比较术前、术后3... 目的比较颈后路传统单开门(锚定组)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附着点单开门(保留组)椎板成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8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46例行保留法,36例行锚定法,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脊髓功能JOA评分、颈部VAS疼痛评分、颈椎功能指数(NDI)评分,术前术后颈椎过屈位曲度、过伸位曲度、活动度和中立位曲度,CT观察椎板门轴愈合和保留组棘突-椎板骨愈合情况。结果 2组术后脊髓功能JOA评分、疼痛VAS评分、颈椎过屈位曲度、过伸位曲度、活动度均较术前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0.03,0.00,0.00)。保留组术后3个月、12个月颈部VAS疼痛评分、过屈位曲度、过伸位曲度、活动度优于锚定组(P=0.00,0.03,0.01,0.00)。术中门轴有骨折的节段锚定组术后门轴愈合率优于保留组(P=0.00),保留组棘突-椎板愈合率和门轴愈合率之间有相关性(Spearman R=0.254,P=0.00)。结论颈后路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可在缓解脊髓症状的同时减轻轴性症状,保留颈椎运动功能,其门轴愈合率低于传统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运动功能 门轴愈合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维善 陈其昕 徐少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22-225,共4页
目的 :研究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 6 9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 (JOA评分 )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 :术后 JOA评分平均改善率 6 8.5% ,优良率 78... 目的 :研究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 6 9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 (JOA评分 )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 :术后 JOA评分平均改善率 6 8.5% ,优良率 78.3%。术后出现明显或严重颈部轴性症状的病例较术前增加 (P<0 .0 1 ) ;术后有明显颈部轴性症状者颈椎弧度 (9.2± 7.5)较无明显颈部轴性症状者颈椎弧度 (1 5.2± 8.7)小 (P<0 .0 1 ) ;颈部轴性症状分级与 JOA评分改善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手术后中下颈椎伸屈运动范围及中立位颈椎弧度减少 (P<0 .0 5)。结论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虽然保持了颈椎矢状面的动态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切除术 稳定性 运动范围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锋 徐勇 +7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关邯峰 吴巍 李勇 李晶 阮智 《骨科》 CAS 2019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54.9岁(40~72岁)。记录手术时间、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记录病人手术前后颈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手术效果,分析该方法的技术要点。结果经颈后肌间隙入路可以获得良好的颈椎椎板成形术手术区暴露,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96 min(170~2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36 ml(150~700 ml),平均术后引流量为160 ml(50~33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2 d(8~19 d)。术后1例伤口出现脂肪液化,处理后好转;无脑脊液漏、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无内植物松动、移位情况;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症状3例,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发紧感,但症状均较轻,不需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颈椎VAS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JOA改善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颈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行颈椎椎板成形术体现了微创的理念,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颈后伸肌群及其附属结构的完整性。该入路可在脊髓充分减压、缓解术后神经症状的同时,减轻轴性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 颈椎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保留伸肌群的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4
作者 严宏伟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2期287-288,共2页
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oplasty,PCL)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重要方法,但术后颈椎活动度降低、轴性症状时有发生,而颈后伸肌群损伤导致的颈椎稳定性下降是上述并发症发... 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oplasty,PCL)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重要方法,但术后颈椎活动度降低、轴性症状时有发生,而颈后伸肌群损伤导致的颈椎稳定性下降是上述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传统PCL手术进行改良,经肌间隙入路保留伸肌群,减少了伸肌群及相关附属结构的术中损伤,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纳入38例多节段CSM患者,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肌间隙入路 保留伸肌群 后路颈椎椎板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24例报告
5
作者 王树茂 刘淑琴 +2 位作者 苏江宁 赵晓勇 刘福成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 探讨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应用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共 2 4例。结果 经近期随访 ,术后 2 0例病人的JOA评... 目的 探讨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应用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共 2 4例。结果 经近期随访 ,术后 2 0例病人的JOA评分提高 2~ 6分 ,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 42 % ,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 4mm。结论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等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 颈椎 颈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手术方法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于斌 夏英鹏 +2 位作者 杜文军 李辉南 高军伟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5-48,I0003,I0004,共6页
目的分析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病原因及与颈椎曲度变化、脊髓后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采用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4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11例设定为A组... 目的分析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病原因及与颈椎曲度变化、脊髓后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采用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4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11例设定为A组,其余63例患者设为B组。术前、术后均行MR、CT及CR明确诊断,行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以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index,CCI),测定C2-7Cobb角计算颈椎曲度变化量,MR矢状位测量脊髓后移量等。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术前JOA评分、C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CCI、曲度变化量、脊髓后移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量和术后CCI之间、JOA评分改善量和脊髓后移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有较高的发生率(14.9%),术中应避免过度矫正后凸,可行预防性切开椎间孔。术后颈椎曲度及脊髓后移与神经功能恢复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椎板切除术 后路融合 C5神经根麻痹
下载PDF
针药复合麻醉在颈椎病坐位颈椎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马民玉 张伟 +1 位作者 刘旭平 马君志 《中医正骨》 2001年第9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颈椎 治疗 坐位颈椎椎板成形术 麻醉
下载PDF
ARCH系统在颈椎椎板切除术应用中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新宇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22期87-88,共2页
总结15例ARCH系统椎板成形术的配合体会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配合等。认为良好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ARCH 颈椎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神经根病的解剖学研究
9
作者 杨开明 赵红念 寸向农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4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神经根病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 2 0具 (4 0侧 )成人固定标本的颈段脊髓、椎管及颈段神经根进行观察 ;其中 5具标本模拟颈椎椎板切除术 ,观察脊髓的反弹情况。结果 :颈神经脊髓附着端至...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神经根病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 2 0具 (4 0侧 )成人固定标本的颈段脊髓、椎管及颈段神经根进行观察 ;其中 5具标本模拟颈椎椎板切除术 ,观察脊髓的反弹情况。结果 :颈神经脊髓附着端至椎间孔内侧缘距离平均为 8.5± 0 .3(3.5~ 11.0 )mm ,以C5、C6 最长 ;脊髓反弹紧贴椎管后壁时颈神经根移动平均为 1.2± 0 .5 (0~ 2 .0 )mm ,以C5、C6 神经根移位最大 ,而硬脊膜囊在椎间孔处对移动的脊神经根形成栓系。结论 :颈椎后路减压术后神经根病的发生最可能的原因是脊髓反弹引起神经根栓系卡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板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神经根病 解剖学 颈椎疾病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锚定法与钛板固定两种方法对术后椎板关闭的预防效果探讨
10
作者 孙羽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2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在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使用锚定法与钛板固定法,对术后椎板关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4例择期行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锚定组与钛板组,每组32例,对比分... 目的探讨分析在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使用锚定法与钛板固定法,对术后椎板关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4例择期行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锚定组与钛板组,每组3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椎板关闭的预防效果。结果经过术后分析得知,两组患者的切口呈一期愈合,钛板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32.1%,锚定组为40.6%。椎管扩大率、APD与OA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锚定组术后6个月时,椎管扩大率、APD、OA等比术后1周有所减小,钛板组未发生变化;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均给予横断CT扫面,均显示为骨性愈合,未发生椎板关闭患者。结论针对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实施锚定悬吊、钛板固定,均可避免术后椎板关闭,可有效改善脊髓受压,两种固定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钛板固定更有利于维持椎管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 固定 锚定悬吊 关闭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减压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11
作者 栾婷婷 李硕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S01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减压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减压术患者2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焦虑自评量表(...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减压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减压术患者2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减压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与患者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焦虑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患者家庭关怀度、医患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结果表明,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焦虑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患者家庭关怀度、医患关系均与患者依存性有关,其中焦虑程度、患者家庭关怀度、医患关系的相关性更大(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颈椎椎板减压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受患者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焦虑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患者家庭关怀度、医患关系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护理方式应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颈椎椎板减压术 早期康复护理 依从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张树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探索治疗术后轴性症状新途径。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且中医...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探索治疗术后轴性症状新途径。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且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症型的7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内服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及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4周,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颈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脊髓功能障碍,缓解轴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加味芍药甘草汤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Kurokawa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姜晓幸 张光健 陈统一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 (Kurokawa法 )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分析近 6年来在上海中山医院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 6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 10个月~ 6年 10个月。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5....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 (Kurokawa法 )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分析近 6年来在上海中山医院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 6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 10个月~ 6年 10个月。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5.2岁。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 1、 3、 5年的 JOA评分及恢复率。结果 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 7.1分增加到术后 1年的 12.5分、 3年的 12.9分和 5年的 12.8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01)。颈椎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 4.9 m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01)。术后恢复率达到 60%,但颈椎的伸屈活动度却减小。结论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手术后随访 5年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管狭窄 骨科手术方法 随访研究 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 Kurokawa法
原文传递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朝阳 张树芳 +1 位作者 李明恒 陈荣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0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行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治疗的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5~78岁,平均57....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行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治疗的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5~78岁,平均57.5岁,根据术前术后病患的JOA评分判断其颈椎生理曲度和活动范围(ROM)。结果对于采取手术的42例患者进行1~4年的随访工作,平均为2.5年,其JOA的评分值是8~13分,平均值为9.5分,最后一次随访评分平均值为14.3分,相对于手术前有显著好转(P〈0.05),C5椎管/椎体为0.57~0.90,平均0.67,最后一次随访比值为0.88~1.50,平均0.91,相较于术前椎管矢状径显著增加(P〈0.05),术前C2~C7Cobb角中立位为0°~16°,平均7.5°,末次随访时为4°~16°,平均8.2°,与手术之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之后的颈椎前突并没有明显减少,经过手术的病患没有出现后凸畸形的情况,患者的颈椎活动范围术后比术前减少,平均ROM值为26.9°,术前相应数值为39.8°,差异明显(P〈0.05),过屈位15.4°,相较于术前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应用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显著降低轴性症状,维持较好的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运动功能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手术椎间植骨材料的解剖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绪 刘家明 +5 位作者 周云飞 陈宣银 舒勇 周扬 黄山虎 刘志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后路取自体颈椎椎板作为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椎CT扫描(平扫+矢状位重建)。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5~40岁。测量C3-7两侧椎板与椎弓根交界点的连线...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后路取自体颈椎椎板作为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椎CT扫描(平扫+矢状位重建)。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5~40岁。测量C3-7两侧椎板与椎弓根交界点的连线长度、两侧椎板交汇点到此连线的距离,并计算两侧椎板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颈椎椎间融合器(PEEKcage)进行比较。测量并比较C3-7各椎板高度与对应的椎间隙高度。结果C3-7两侧椎板所围成三角形面积均大于临床常用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理论融合面积,C3-7椎板高度均大于对应的椎间隙高度。结论从解剖学角度,颈椎椎板作为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板 解剖学测量 植骨融合 颈椎前路融合术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开窗治疗黄韧带肥厚症与骨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占蓓蕾 程栋 叶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开窗治疗黄韧带肥厚与骨化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开窗治疗黄韧带肥厚与骨化症17例,随访时间4个月~5年3个月,平均2年8个月,通过JOA评分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2 d、2...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开窗治疗黄韧带肥厚与骨化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开窗治疗黄韧带肥厚与骨化症17例,随访时间4个月~5年3个月,平均2年8个月,通过JOA评分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2 d、2个月至最后复查时,颈椎曲度变直4例中2例恢复正常序列;术前JOA评分平均(9.59±2.53)分,术后(13.35±2.85)分,改善率平均52.28%(t=4.08,P〈0.05);17例中优11例,良4例,中2例。结论: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开窗治疗黄韧带肥厚与骨化症,手术操作简便,既可以保留颈椎后方肌肉完整,避免或减少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又可以使椎管获得有效的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颈椎椎板开窗 黄韧带肥厚症
下载PDF
后路颈椎管扩大减压术(颈椎板单/双开门成形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天宏 史可中 +1 位作者 安荣泽 彭刚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路颈椎椎管扩大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施行该术式 2 6例 ,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骨折并截瘫。探讨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 随访 6mo~ 5a ,大部分患者脊髓损伤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目的 探讨后路颈椎椎管扩大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施行该术式 2 6例 ,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骨折并截瘫。探讨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 随访 6mo~ 5a ,大部分患者脊髓损伤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说明该手术解除了脊髓部分压迫 ,疗效良好。结论 颈椎椎板开门成形术可直接扩大椎管矢状径 ,解除脊髓压迫 ,又不过多地破坏颈椎稳定性 ,且术式相对简单 ,危险性也较小 ,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 ,就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板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骨折 治疗
下载PDF
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轴性疼痛
18
作者 韩雨 张永刚 +4 位作者 张雪松 陆宁 毛克亚 崔庚 王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515-518,581,共5页
目的:目前已证实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是治疗多阶段的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然而,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经常发生颈部轴性疼痛。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C7棘突保留与否与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轴性疼痛的关系。... 目的:目前已证实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是治疗多阶段的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然而,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经常发生颈部轴性疼痛。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C7棘突保留与否与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轴性疼痛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的67个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67个病人之中保留了C7棘突的29名病人称为A组,未保留C7棘突的38名病人称为B组,对两组病人的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和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bature index,CCI)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A组中有51.7%的病人发生了早期的轴性症状,10.3%的病人发生了晚期的轴性症状,B组分别为60.5%和42.1%。B组中42.1%的病人和A组中10.3%的病人在手术后晚期有轴性症状,A组的轴性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保留C7棘突可以降低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 颈部轴性疼痛 C7棘突
原文传递
颈椎板全形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刘合庆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3期9-11,37,共4页
目的比较颈椎板全形成形术与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该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 目的比较颈椎板全形成形术与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该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肌间隙入路保留双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全形成形术的30例为A组,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的30例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VAS术后12个月A组为(2.3±1.1)分;B组:(3.6±0.9)分。ROM 12个月A组为:(35.1±11.4)°;B组:(30.8±8.9)°。AS术后3、12个月A组分别为:10例(33.3%)、4例(13.3%);B组:14例(46.7%)、8例(26.7%)。门轴侧椎板-侧块愈合率:A组95.3%,B组91.4%。两组间指标比较,A组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板全形成形术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都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M 颈椎全形成形术 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 颈椎椎板成形术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观察 被引量:135
20
作者 潘胜发 孙宇 +3 位作者 朱振军 陈景春 刘忠军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能的改善与轴性症状的出现无关(P>0.05);术后80%患者有轴性症状,主要分布在C2~C3(占27%)和C6~C7(占26%)皮节支配区,并与这两个节段椎间成角和椎间滑移的增大有关(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出现与椎间活动的增加有关,而与神经功能的改善与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范围 轴性症状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脊髓压迫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