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成年人颈椎椎间孔的三维CT测量 被引量:4
1
作者 喻忠 龚建平 +1 位作者 沈均康 钱铭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02年第6期468-471,共4页
关键词 正常成年人 颈椎椎间孔 三维CT 测量
下载PDF
针刀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
2
作者 吴峻 施振东 +4 位作者 陈安 花红兵 沈蓉蓉 於芸 曹云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22期3-4,共2页
颈椎椎间孔狭窄是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对颈椎椎间孔解剖特点与形成狭窄原因,颈椎问孔狭窄引起神经根颈椎病的诊断,针刀治疗颈椎间孔狭窄引起神经根颈椎病思路与方法,以及治疗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颈椎椎间孔狭窄 神经根型颈椎 针刀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曾宪政 宋莉 +4 位作者 肖红 杨邦祥 郑碧鑫 银燕 刘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疼痛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共40例,随机分为CT组(A组)、超声组(B...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疼痛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共40例,随机分为CT组(A组)、超声组(B组),每组20例。根据病人神经受累区域确定2个穿刺节段,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通过CT扫描评价药液分布优良率,比较各组穿刺时间,记录穿刺过程中出血情况及注射药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病人术前1天及术后0.5 h、24 h、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结果:纳入40例病人中3例失访,共完成37例病人。完成142个颈椎椎间孔穿刺,两组药液分布优良率(CT组94.9%,超声组97.1%)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T组有4个(5.6%)节段发生血管内注射。两组病人穿刺时间分别为:CT组377.2±182.3 s,超声组210.2±63.5 s,CT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超声组(P<0.001)。两组回抽有血比例(CT组为18.1%,超声组为11.4%)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T组中2例病人发生一过性的不良反应。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超声组NRS评分低于CT组。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椎椎间孔注射准确性与CT一致,其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的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短期疼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颈椎椎间孔注射 超声 CT
下载PDF
颈椎椎间孔组织对神经根固定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4
作者 张正丰 梅芳瑞 +1 位作者 成海平 周军海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5-5,共1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观察椎间扎组织对神经根的固定作用及其各根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新鲜颈椎标本,保留椎间孔组织,后路暴露神经根。椎间孔外牵拉神经于传感器测量椎管内神经根张力。结果:神经根张力随加载外力的增加而增大,其...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观察椎间扎组织对神经根的固定作用及其各根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新鲜颈椎标本,保留椎间孔组织,后路暴露神经根。椎间孔外牵拉神经于传感器测量椎管内神经根张力。结果:神经根张力随加载外力的增加而增大,其中C8神经根变化最明显。外力在500g以内时,C5、C6,C7神经根张力上升缓慢,超过此值,上升明显。CS、C6、C7、与C8神经根断裂时,外力相差1000g左右。结论:颈椎椎间孔对C5、C6、C7神经根存在明显固定作用,而C8神经根的固定作用相对较弱。这可能是C8神经根节前损伤较为多见的生物力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颈椎椎间孔 C7神经根 固定作用 C8神经根 第三军医大学 生物力学研究 节前损伤 理疗科 西南医院
下载PDF
颈椎椎间孔外口区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强 范磊 +4 位作者 李晓彬 蔡腾 赵健军 赵庆豪 刘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对颈椎C_(2~7)椎间孔外口区域的韧带进行解剖学描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标本的100个椎间孔进行解剖观测。鉴别所有出现的韧带,观察并记录C_(2~7)椎间孔外口区域椎间孔外韧带的数量、形态、分布和起止位置。并用游... 目的对颈椎C_(2~7)椎间孔外口区域的韧带进行解剖学描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标本的100个椎间孔进行解剖观测。鉴别所有出现的韧带,观察并记录C_(2~7)椎间孔外口区域椎间孔外韧带的数量、形态、分布和起止位置。并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每条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结果在100个椎间孔外口区域共发现252个椎间孔外韧带。椎间孔外韧带可以分为放射型韧带236个(93.7%)和横跨型韧带16个(6.3%)两种。放射型韧带将神经根连接到周围结构,可分为上方韧带(25.0%),下方韧带(60.2%),前方韧带(6.3%)和后方韧带(8.5%);横跨型韧带与神经根相垂直并横跨于神经根上,其中,横跨型韧带在C_(4~5)节段最为常见,在C_(4~5)节段的平均长度为横跨型韧带长度为(8.12±1.38)mm(6.28~9.93 mm),厚度最厚可达1.04 mm,每个颈椎椎间孔最多只有一条横跨型韧带。结论椎间孔外韧带是椎间孔正常的生理结构,可能与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麻痹的发生有关。在颈椎减压术后,横跨型韧带可能是造成神经根卡压而引起神经损伤的潜在原因之一。而放射型韧带可以限制脊神经移位,可能因此牵拉神经引起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韧带 颈椎椎间孔 解剖 神经卡压
下载PDF
钩突面积对患者颈椎椎间孔狭窄预测效果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钟名强 任义财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分析CT影像中钩突面积(UPA)对患者颈椎椎间孔狭窄(CNFS)患者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8例CNFS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6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了多层螺... 目的分析CT影像中钩突面积(UPA)对患者颈椎椎间孔狭窄(CNFS)患者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8例CNFS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6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了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的UPA和C6钩突各参数,并ROC曲线分析UPA各切点对颈神经孔狭窄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两组中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患者的U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女患者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U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6钩突左钩突高、右钩突高、钩突基底长、左椎间孔短径、右椎间孔短径、左钩突倾角、右钩突倾角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钩突面积的最佳切割点为21.15mm^2,敏感度为91.8%,特异度为93.4%AUC为0.97。结论 UPA是评估CNFS的敏感指标,其增大与CNFS风险增加相关,可作为UPA临床评估CNFS的影像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孔狭窄 钩突面积 CT影像 预测
下载PDF
超声与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利刚 吴振岭 +2 位作者 段文强 罗树军 王强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4期519-52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20年2月收治的92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颈椎椎间孔阻...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20年2月收治的92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颈椎椎间孔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CT引导穿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药液分布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后1h、7d、3个月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液分布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h、7d、3个月时的N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1h的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与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治疗CSR,均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以及颈椎功能障碍,但超声引导穿刺效率及准确率更高,且能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CT 颈椎椎间孔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间孔开大预防颈5神经根麻痹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继军 张伟 +4 位作者 阿尔宾 武永刚 高飞 段立军 马远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椎间孔开大对降低颈椎后路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分析。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有46例颈椎病患者接受了颈椎后路减压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男性31例,女性15例。25例(A组)接受单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21...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椎间孔开大对降低颈椎后路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分析。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有46例颈椎病患者接受了颈椎后路减压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男性31例,女性15例。25例(A组)接受单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21例(B组)同时行椎间孔开大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以及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A组有2例患者(8%)发生了C5神经根麻痹症状,B组没有发生C5神经根麻痹症状(P<0.05)。2例患者均诊断为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症,在随访中(24个月),均完全缓解。结论:新手术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预防C5神经麻痹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推荐在行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时对颈4-5椎间孔开大预防C5神经麻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椎间孔开大 颈5神经根麻痹
下载PDF
颈椎反弓对C_(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哲 杨会峰 +1 位作者 刘军 项良碧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6期761-764,768,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反弓对C_(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5例门诊就诊者根据颈椎是否存在反弓分为颈椎反弓组(23例,C_(2~7) Cobb角<0°)和对照组(92例,C_(2~7) Cobb角≥0°)。测量椎间孔(高度、宽度、横截面积)... 目的探讨颈椎反弓对C_(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5例门诊就诊者根据颈椎是否存在反弓分为颈椎反弓组(23例,C_(2~7) Cobb角<0°)和对照组(92例,C_(2~7) Cobb角≥0°)。测量椎间孔(高度、宽度、横截面积),观察C_(4~5)节段椎间孔形态,测量椎间隙高度(前缘、后缘高度和前、后缘高度比)。结果①C_(4~5)节段椎间孔:椎间孔宽度颈椎反弓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椎间孔高度、横截面积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_(4~5)节段椎间孔形态:颈椎反弓组中纺锤形和不规则形占比较大,对照组中类椭圆形和圆形占比较大。椎间孔形态颈椎反弓组较对照组更趋向于不规则。③C_(4~5)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前、后缘高度比颈椎反弓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反弓严重影响颈椎生理功能,可促使C_(4~5)节段椎间孔宽度减小和椎间隙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反弓 颈椎椎间孔 颈椎
下载PDF
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10
作者 金迪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21期91-92,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7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术治疗,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结... 目的:总结分析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7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术治疗,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对应的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0±0.1)个月期间,患者治疗优良率达到85.0%(34/40)。结论: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颈椎椎间孔阻滞术 神经根型颈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步国强 郝为民 +1 位作者 刘玉亮 宋国华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7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64例确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2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64例确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2例。A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B组采用颈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手术疗效。结果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日常生活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B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机体创伤程度,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盘切除术 颈椎融合术 盘突出合并管狭窄症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黄家俊 李亮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666-669,673,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其手术方式包括颈前路减压和融合、椎间盘关节置换术和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术,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既可避免与融合和手术器械相关的问题,又避免了前路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如今已经成为治疗神经根...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其手术方式包括颈前路减压和融合、椎间盘关节置换术和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术,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既可避免与融合和手术器械相关的问题,又避免了前路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如今已经成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随着微创理念在脊柱外科中的不断发展,各种辅助技术的创新,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也在不断被完善,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微创手术 颈椎后路切开减压术 定位 颈椎活动度
原文传递
颈椎小关节与颈椎病
13
作者 王相荣 《中外医疗》 2009年第36期185-185,共1页
颈椎小关节(含钩突关节)慢性劳损,退行性变,骨赘形成,颈椎神经后支受累,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应用指压颈椎小关节旋转复位法以缓解颈椎病症状效果良好,现提出与同行共同研讨。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 颈椎椎间孔 指压旋转复位
下载PDF
第四届颈椎显微外科及脊柱内镜技术操作培训班通知
14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1,共1页
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脊柱外科发展最为迅速和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目前脊柱内镜技术已经在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慢性腰腿痛、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间孔狭窄症等多种脊柱疾病治疗... 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脊柱外科发展最为迅速和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目前脊柱内镜技术已经在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慢性腰腿痛、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间孔狭窄症等多种脊柱疾病治疗方面获得了等同于传统手术的疗效,且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在颈椎外科手术中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具有天然的优势,它提高了手术的精细度和安全性,在颈椎外科中熟练使用手术显微镜将使脊柱外科医生如虎添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颈椎外科 显微外科 滑脱症 颈椎椎间孔 慢性腰腿痛 盘突出症 手术显微镜 脊柱微创 精细度
下载PDF
第四届颈椎显微外科及脊柱内镜技术操作培训班通知
15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5-315,共1页
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脊柱外科发展最为迅速和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目前脊柱内镜技术已经在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慢性腰腿痛、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间孔狭窄症等多种脊柱疾病治疗... 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脊柱外科发展最为迅速和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目前脊柱内镜技术已经在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慢性腰腿痛、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间孔狭窄症等多种脊柱疾病治疗方面获得了等同于传统手术的疗效,且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外科手术 脊柱外科 显微外科技术 滑脱症 颈椎椎间孔 慢性腰腿痛 盘突出症 脊柱微创 微创外科技术 解剖操作
下载PDF
颈椎后路经皮内镜椎间孔减压解剖学与3D-CT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鑫 孙兆忠 +3 位作者 王红艳 李瑞 任佳彬 孙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988-1992,共5页
[目的]通过应用解剖学与3D-CT方法探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行颈椎间孔减压安全有效范围。[方法]5具成人颈部标本,肉眼及显微镜观察C_3-C_7侧块内下端与椎板外下缘交点(O点)及术区毗邻解剖结构。此外,8例颈椎病患者行... [目的]通过应用解剖学与3D-CT方法探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行颈椎间孔减压安全有效范围。[方法]5具成人颈部标本,肉眼及显微镜观察C_3-C_7侧块内下端与椎板外下缘交点(O点)及术区毗邻解剖结构。此外,8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CTM,Mimics16.0软件重建颈椎3D-CT图像。经各点建立矢状面:O点、硬脊膜外侧缘、下位椎弓根峡部内侧缘M_((内))及外侧缘M_((外))。横断面测量距离及角度:侧块横径(a),V点与硬脊膜外侧缘(b),O点与M_((内))(c),O点与M_((外))(d),O点与V点(e),O点与硬脊膜外侧缘(f),经O点横断面上、下关节突重叠厚度(i),椎弓根峡部外径(k),椎弓根外倾角(m)。矢状面测量距离:O点与相邻上位M(下)(g)及与下位M(上)(h)。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_3-C_4~C_7-T_1f[(4.17±1.33)mm^(4.64±1.70)mm]、i[(6.06±2.07)mm^(7.20±1.93)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0.17±1.74)mm^(2.42±1.41)mm]C_3-C_4~C_5-C_6与C_7-T_1(P<0.001);d[(-0.75±1.27)mm^(2.85±1.69)mm]C_3-C_4~C_5-C_6与C_7-T_1、C_3-C_4与C_6-C_7(P<0.001);g[(6.79±1.04)mm^(9.57±1.27)mm]C_3-C_4~C_5-C_6与C_7-T_1(P<0.001);h[(6.79±1.04)mm^(9.57±1.27)mm]C_3-C_4~C_6-C_7与C_7-T_1(P<0.01)。[结论]O点与颈椎间孔关系密切,多贴近下位椎弓根峡部外上缘,与硬脊膜外侧缘距离恒定;C_7-T_1节段形态结构变化大。熟悉该特点,可准确界定减压安全、有效范围,避免或减少重要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孔 内窥镜 解剖学 3D-CT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后方减压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混合型颈椎病二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豪 胡宇童 +1 位作者 杨东方 许卫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总结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UBE-PCF)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2例多节段混合... 目的总结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UBE-PCF)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2例多节段混合型颈椎病的经验。方法2022年2月及3月收治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退行性颈椎滑脱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9、66岁。患者上肢感觉减退、Hoffmann征阳性,影像学检查示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以及左侧椎间孔狭窄。全身麻醉下对相应病变节段行ACDF以及UBE-PCF。结果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86、145 min,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术后2 d及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均较术前下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上升。影像学复查示治疗节段神经减压彻底,未出现颈椎不稳。结论对于伴退行性颈椎滑脱的多节段混合型颈椎病,ACDF联合UBE-PCF能选择性处理不同节段病变,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功能,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多节段混合型颈椎 颈椎前路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后路切开减压术 联合手术
原文传递
颈椎双斜位的摄影探讨
18
作者 谭宝高 覃国静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7年第6期21-21,共1页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X线平片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它是检查颈椎椎间孔、椎弓断裂、椎体滑脱以及小关节病变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常规正侧位的基础上加照双斜位对于明确诊断就显得相当重要。以往的颈椎双斜位...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X线平片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它是检查颈椎椎间孔、椎弓断裂、椎体滑脱以及小关节病变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常规正侧位的基础上加照双斜位对于明确诊断就显得相当重要。以往的颈椎双斜位投照方法,由于位置关系,往往是下颌骨与上位颈椎相互重叠或者患者不合作使相应的椎间孔及椎弓根显示不清,而影响诊断。为此我们在摄影方法上结合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发现此方法的颈椎双斜位摄影图像显示更加清晰,更有利于临床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双斜位摄影 摄影方法 颈椎椎间孔 检查手段 中老年人 X线平片 弓断裂 关节病变
原文传递
颈椎斜位改进投照法
19
作者 曹永杰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10期35-36,共2页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系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临床征候群。为观察颈椎椎间孔及上下关节突,需拍摄颈椎左,右斜位片。常规斜位片的拍摄体位是使身体冠状面与胶片呈45°角,但这样照片对上半部颈椎椎间孔的显示往往欠佳,...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系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临床征候群。为观察颈椎椎间孔及上下关节突,需拍摄颈椎左,右斜位片。常规斜位片的拍摄体位是使身体冠状面与胶片呈45°角,但这样照片对上半部颈椎椎间孔的显示往往欠佳,椎间孔由下往上呈逐渐变小状。笔者在工作中采取改进投照法,颈椎椎间孔全部显示良好,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投照法 颈椎斜位 颈椎椎间孔 颈椎退行性变 中老年人 下关节突 斜位片 常见病 颈椎
原文传递
泛发性骨皮质增厚症一例
20
作者 高艾东 杜小丽 +3 位作者 邢新博 吴燕 路遥 袁建军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38-38,共1页
患者女,33岁。颈肩部不适2个月就诊。体检无异常。既往身体健康,无疫区工作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钙21mmol/L,血磷0.9mmol/L,AKP656U/L,血清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医学影像检查:颅盖骨、颅底骨、下颌骨(图1,2... 患者女,33岁。颈肩部不适2个月就诊。体检无异常。既往身体健康,无疫区工作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钙21mmol/L,血磷0.9mmol/L,AKP656U/L,血清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医学影像检查:颅盖骨、颅底骨、下颌骨(图1,2)、颈椎椎体及棘突、长管骨及短管骨皮质明显增厚,骨小梁结构密集,在皮质增厚的背景下显示模糊,管状骨骨髓腔狭窄(图3,4);各关节间隙无明显狭窄;颈椎椎间孔未见明显变小变形(图5~7)。初步诊断为考虑泛发性骨皮质增厚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增厚症 泛发性 血清碱性磷酸酶 髓腔狭窄 实验室检查 骨小梁结构 颈椎椎间孔 身体健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