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调控后循环缺血大鼠血管和神经新生
1
作者 杨丽芳 文林月 +2 位作者 欧小燕 张寒 柳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8-406,共9页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对后循环缺血大鼠脑血流量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对后循环缺血大鼠脑血流量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和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对后循环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和神经再生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复制成永久性后循环缺血模型,假手术组8只仅暴露血管不结扎。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不予任何针刺治疗,但在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进行针刺治疗的相同时间内,对该组大鼠进行抓取、捆绑和固定,确保时间、条件与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相同;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大鼠双侧风池穴和C2、C4、C6颈椎尖位置予以电针治疗;西药组采用尼莫地平溶液灌胃。治疗频率每天一次,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 d,共2个疗程。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脑血流量,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示踪法检测缺血区大脑皮质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缺血区大脑皮质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右侧大脑纹状体中Nestin、NeuN的阳性表达,免疫印迹分析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bFGF、MMP-9、E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干预后模型组大鼠脑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增加(P<0.05),右侧纹状体Nestin、NeuN阳性表达增加(P<0.05,P<0.01),缺血区大脑皮质VEGF、MMP-9、bFGF、ES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大鼠脑血流量明显上升(P<0.01),缺血区大脑皮质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增加(P<0.05),右侧纹状体Nestin、NeuN阳性表达增加(P<0.05,P<0.01),缺血区大脑皮质VEGF、bFGF蛋白表达增加(P<0.05),MMP-9、ES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西药组比较,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大鼠右侧纹状体Nestin、NeuN阳性表达增加(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可改善后循环缺血大鼠脑血流量,减轻神经缺损程度,促进大鼠血管和神经发生,其作用可能与调控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针刺 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 血管新生 脑缺血 神经发生
下载PDF
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脑血流量影响
2
作者 汪生志 柳刚 +2 位作者 欧小燕 李娜 朱玉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三科门诊及住院60例PCIV患...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三科门诊及住院6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每日5 mg,每晚1次,服用4周;治疗组采取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头颈部循经推拿法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推拿每次20 min,以上治疗各1次/d,6次/周,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眩晕症状积分的变化;经颅多谱勒(TCD)测定左侧颅内外椎动脉(LVA)、右侧颅内外椎动脉(RVA)以及基底动脉(BA)的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参数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两组BA、LVA、RVA的Vs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d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I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法对PCIV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改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提高脑组织血液供应有关,其治疗本病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横突旁针刺 循经推拿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脑血流量
下载PDF
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葛伟 侯立皓 +2 位作者 张海丽 欧阳钢 赵峥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观察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35例患者运用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in;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 目的观察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35例患者运用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in;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混合组35例患者先予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再行针刺常规治疗。结果 4周后,1混合组总有效率94.1%,治疗组85.7%,对照组73.3%。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混合组优于治疗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起效时间,混合组和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混合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时间,混合组短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和混合组在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混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即时疗效,并且可以缩短疗程,有效地改善椎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颈椎横突 针刺 椎动脉型颈椎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刃针松解颈椎横突后结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任树军 黄柄祥 +5 位作者 王墉琦 赵丽娜 李远峰 徐培福 杨阳 高曦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0期1742-1744,1753,共4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超声引导下刃针松解颈椎横突后结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运用超声引导刃针针刺、松解颈椎横突后结节治疗CSR患者38例,记录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3周的视觉模拟量表(VAS... 目的观察并评价超声引导下刃针松解颈椎横突后结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运用超声引导刃针针刺、松解颈椎横突后结节治疗CSR患者38例,记录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3周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简化颈椎功能指数(NDI)、日本骨科学会颈椎评分量表(JOA)评分,记录治疗前、治疗3周的颈椎旋转、侧屈活动度,治疗3周评定中医临床疗效。结果3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3周的VAS、NDI、JOA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3周的颈椎侧屈、旋转度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35例患者疼痛缓解、颈椎活动度明显增加,3例无效,有效率为92.00%。结论超声引导下刃针松解颈椎横突后结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颈椎活动度,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可重复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有助于探索刃针治疗CSR靶点与机制,推动中医治疗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超声 刃针 颈椎横突后结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介入栓塞椎动脉在颈椎横突部肿瘤的术前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政 张可成 钟建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83-185,共3页
目的:针对临床上处理颈椎横突部肿瘤术中椎动脉所采用的解剖、结扎的方法尚存在着许多并发症,提出并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于术前栓塞椎动脉,为临床处理椎动脉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对7例颈椎横突部肿瘤病人,术前1周行血管内介入... 目的:针对临床上处理颈椎横突部肿瘤术中椎动脉所采用的解剖、结扎的方法尚存在着许多并发症,提出并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于术前栓塞椎动脉,为临床处理椎动脉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对7例颈椎横突部肿瘤病人,术前1周行血管内介入可脱性球囊+钨丝弹簧圈进行椎动脉栓塞,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7例均获成功而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经术中证实,血管内栓塞椎动脉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可避免术中椎动脉损伤后的致命性大出血,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利于肿瘤切除及避免神经系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横突部肿瘤 肿瘤 椎动脉 介入疗法 栓塞
下载PDF
川芎嗪颈椎横突孔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96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殷民 翁志忠 +1 位作者 陶延芳 杨咏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11期1012-1013,共2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颈椎横突 注射治疗 川芎嗪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血液流变学指标 椎动脉血流量 第五人民医院 平均血流速度
下载PDF
颈椎横突孔及椎动脉的观察及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景银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1期34-34,共1页
颈椎横突孔及椎动脉的观察及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学上的意义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李景银本文试通过对颈椎横突孔及椎动脉的测量,并通过统计学处理,找出其正常值及变异度,探索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学上的意义。材料... 颈椎横突孔及椎动脉的观察及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学上的意义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李景银本文试通过对颈椎横突孔及椎动脉的测量,并通过统计学处理,找出其正常值及变异度,探索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学上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取用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成年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横突 椎动脉 解剖
下载PDF
颈椎横突孔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杜斌 杨志勇 +2 位作者 范红斌 朱义用 程建青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5期300-301,305,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横突孔形态特点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及为手术减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5例成年人颈椎标本上,对C1-7,横突孔的前、后壁厚度和矢径及横径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C1-2侧横突孔后壁较前壁薄,C3-7同侧横突孔... 目的:探讨颈椎横突孔形态特点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及为手术减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5例成年人颈椎标本上,对C1-7,横突孔的前、后壁厚度和矢径及横径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C1-2侧横突孔后壁较前壁薄,C3-7同侧横突孔前壁较后壁薄。C1同侧横突孔的矢径大于横径,C2-7同侧横突孔横径大于矢径。结论:颈椎横突孔的大小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颈椎横突孔前、后壁的厚度数据可作为颈椎横突孔切开减压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横突 椎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颈椎横突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体会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勇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916-1916,共1页
目的:研究颈椎横图注射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椎横突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准确的颈椎横突体表定位配合注射药物,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20例患者... 目的:研究颈椎横图注射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椎横突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准确的颈椎横突体表定位配合注射药物,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20例患者经本法3~5次的治疗及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痊愈92例,显效12例,显效率达86.7%.结论:颈椎横突注射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效果较好,能够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疗法 颈椎横突 神经根型颈椎
下载PDF
介入栓塞椎动脉在颈椎横突部肿瘤术前的应用(2例报告)
10
作者 李长青 梅芳瑞 +1 位作者 谷诚 周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2-233,共2页
介入栓塞椎动脉在颈椎横突部肿瘤术前的应用(2例报告)李长青梅芳瑞谷诚周政*例1男性59岁因左上肢麻木10个月,活动受限3个月,发现左颈部包块1个月入院。颈椎正侧位X线摄片及CT显示,颈5、6椎体左侧横突破坏,和颈部软... 介入栓塞椎动脉在颈椎横突部肿瘤术前的应用(2例报告)李长青梅芳瑞谷诚周政*例1男性59岁因左上肢麻木10个月,活动受限3个月,发现左颈部包块1个月入院。颈椎正侧位X线摄片及CT显示,颈5、6椎体左侧横突破坏,和颈部软组织肿块影,约8cm×5cm×5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横突部肿瘤 介入栓塞 椎动脉 手术前 应用
下载PDF
颈椎横突孔CT扫描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宝朝 付国惠 贾东佩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颈椎横突孔CT扫描直径测量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病人及 2 0例对照组病人应用螺旋CT扫描颈椎横突孔测量其直径判断其狭窄度 ,统计出两组的狭窄发生率。结果 :50例椎基... 目的 :探讨颈椎横突孔CT扫描直径测量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病人及 2 0例对照组病人应用螺旋CT扫描颈椎横突孔测量其直径判断其狭窄度 ,统计出两组的狭窄发生率。结果 :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病人 ,4 4 %病人横突孔存在不同程度的一侧或双侧狭窄 ,而对照组仅为 15%存在轻度狭窄 ,p <0 0 0 1。结论 :颈椎横突孔CT扫描直径测量对VBTIA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尤其是对颈源性VBTiA有诊断价值 ,可作VBTIA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缺血 诊断 CT扫描 颈椎横突
下载PDF
颈椎横突骨样骨瘤一例
12
作者 李相基 蔡明姬 李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36-1136,共1页
关键词 颈椎横突 骨样骨瘤 后处理图像 骨质硬化 皮质增厚 间歇性 密度 右侧
下载PDF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与经颅多普勒及颈椎横突孔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黄抗美 吴建华 +2 位作者 郇瑛 田本祥 张爱琴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AI)与经颅多普勒(TCD)及颈椎横突孔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80例VBAI受试者同时进行了TCD检查和颈椎CT及平片检查。结果:TCD常规检测阳性率为62.5%,加做转颈试验使阳性率提高30%;横... 目的:为了探讨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AI)与经颅多普勒(TCD)及颈椎横突孔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80例VBAI受试者同时进行了TCD检查和颈椎CT及平片检查。结果:TCD常规检测阳性率为62.5%,加做转颈试验使阳性率提高30%;横突孔扫描检出相对性狭窄10例,继发性狭窄18例。结论:①对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者应常规做转颈试验,以提高其阳性率。②CT扫描和平片反映了横突孔与椎动脉颅外段的关系,若与TCD检测的颅内段进行综合判断,互为补充,可从影像学的角度为VBAI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该病提供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横突 经颅多普勒 相关性研究 椎动脉颅外段 VBAI 转颈试验 TCD检查 TCD检测 阳性率 同时进行 常规检测 正常范围 CT扫描 综合判断 手术治疗 受试者 相对性 继发性 颅内段 影像学 平片 狭窄
下载PDF
颈椎横突孔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影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宝珍 刘大荒 《医学信息》 1995年第10期470-471,共2页
颈椎横突孔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影像研究孙宝珍,刘大荒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CT室关键词颈椎病,颈椎横突孔1临床资料选患者100例为实验组,男6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2.25±7.32岁。主要临床症状为眩晕... 颈椎横突孔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影像研究孙宝珍,刘大荒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CT室关键词颈椎病,颈椎横突孔1临床资料选患者100例为实验组,男6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2.25±7.32岁。主要临床症状为眩晕、呕吐,常规彩色多普勒诊断为椎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横突
下载PDF
颈浅丛联合颈椎横突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宜波 颜学军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22期95-96,共2页
目的比较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浅丛联合C5或C6横突神经阻滞的效果,为锁骨骨折手术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锁骨骨折病人60例(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3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 目的比较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浅丛联合C5或C6横突神经阻滞的效果,为锁骨骨折手术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锁骨骨折病人60例(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3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内侧1/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5横突神经阻滞,外侧2/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6横突神经阻滞。每组含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15例。结果 A组成功率为60.0%,B组成功率为83.3%,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颈浅丛联合C5横突或C6横突是一种定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浅丛 颈椎横突 肌间沟 锁骨骨折 神经阻滞
下载PDF
颈椎横突孔与晕聋症(附30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张玉燕 林芳焯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268-269,共2页
对30例晕聋患者做颈椎X线拍片及颈椎横突孔CT扫描,结果提示晕聋病因多样,发病机理复杂,而通常所认为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只是原因之一,对晕聋患者应从多方面考虑致病因素,详细检查,以期减少片面性,使诊疗更为正确。
关键词 眩晕 病因学 颈椎 颈椎横突
下载PDF
第六颈椎横突及周围三点阻滞法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兰忠平 袁清霞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5-45,共1页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存在尺神经阻滞不全及并发症较多[1]的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80例上肢手术中运用第六颈椎横突及周围三点阻滞法,取得了良好的...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存在尺神经阻滞不全及并发症较多[1]的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80例上肢手术中运用第六颈椎横突及周围三点阻滞法,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颈椎横突 周围三点阻滞法 上肢 手术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颈椎横突前结节作为颈丛阻滞标志的探讨
18
作者 费建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9-509,610,共2页
关键词 颈丛阻滞麻醉 颈椎横突前结节
下载PDF
颈2横突局部注射联合臭氧治疗第二颈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密生 刘志奇 +2 位作者 冯春芝 高志海 宋建梅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851-1852,共2页
第二颈椎横突综合征是以第二颈椎横突尖部、横突后结节部明显压痛为特征的慢性头颈部疼,好发以中青年,目前除口服药物、理疗等治疗方法外,多采用颈2横突局部注射镇痛混合液治疗,但长期疗效不太满意,我们采用颈2横突局部注射联合臭... 第二颈椎横突综合征是以第二颈椎横突尖部、横突后结节部明显压痛为特征的慢性头颈部疼,好发以中青年,目前除口服药物、理疗等治疗方法外,多采用颈2横突局部注射镇痛混合液治疗,但长期疗效不太满意,我们采用颈2横突局部注射联合臭氧治疗第二颈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颈2局部注射 第二颈椎横突综合征
下载PDF
颈椎横突孔与椎动脉的测量及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柏蕙英 陈文英 +2 位作者 戴棣华 张美娟 程祺荣 《解剖学报》 CAS 1983年第3期225-231,共7页
本文测量了1,456例(男702,女754)干燥椎骨颈椎横突孔的矢径、横径。矢径平均值男性左侧为5.4±1.2mm,右侧5.3±1.1mm;女性左侧为5.3±1.1mm,右侧5.1±1.1mm。横径平均值男性左侧为6.0±1.0mm,右侧5.9±1.1mm;... 本文测量了1,456例(男702,女754)干燥椎骨颈椎横突孔的矢径、横径。矢径平均值男性左侧为5.4±1.2mm,右侧5.3±1.1mm;女性左侧为5.3±1.1mm,右侧5.1±1.1mm。横径平均值男性左侧为6.0±1.0mm,右侧5.9±1.1mm;女性左侧5.9±1.0mm,右侧5.8±1.1mm。从矢径看,其右侧男>女;女性的左侧>右侧,差异显著,其它不显著。颈椎横突孔的形状以椭圆形为多;双横突孔的出现率为19.3%(共710例),以C_(6)较多;钩椎关节肥大影响横突孔横径的为4.5%,以C_(4)、C_(5)居多。此外,在尸体材料上取出C_(3~6)颈椎,测量各横突孔的矢、横径及孔内椎动脉(第二段)的外口径(共160例)。并观察到椎动脉在孔内的位置以内侧型居多,占63.1%。C_(3~6)椎动脉外口径平均值为4.0±0.7mm;横突孔的平均值矢径为4.8±0.9mm,横径为5.5±1.0mm。根据测量值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并进行了偏相关系数的计算,从而得知横突孔的横径与椎动脉外口径相关较为显著,进而能从已知横突孔径来推测推动脉外口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径 矢径 椎动脉 颈椎横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