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次全切除后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35例分析
1
作者 戴冲华 马斌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589-589,共1页
目的:探讨颈椎次全切除后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5例颈椎骨折伴完全或不完全截瘫患者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35例手术均较成功,无一例死... 目的:探讨颈椎次全切除后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5例颈椎骨折伴完全或不完全截瘫患者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35例手术均较成功,无一例死亡,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均来院进行X线正侧位片或MRI等检查复诊,32例(91.43%)达骨性愈合。术后随访1~3年,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患者采取颈椎次全切除后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可立即缓解患者脊髓压迫等症状,后期骨性愈合率高,近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颈椎次全切 带锁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降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国龙 陈卓 +3 位作者 施集 姜亮 刘忠军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2-609,共8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后钛网(titanium mesh cages,TMC)沉降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脊柱组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实施ACCF...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后钛网(titanium mesh cages,TMC)沉降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脊柱组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实施ACCF手术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52.4±10.1岁(34~76岁),随访时间26.6±12.5个月(6~42个月)。根据术后3个月时融合节段高度下降是否超过2.0mm将患者分为沉降组和未沉降组。在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椎体间撑开距离、融合节段高度;在术前颈椎CT上测量手术节段近端及远端椎体的CT值,评估骨质疏松情况,记录术前、末次随访的JOA评分,计算JOA评分改善率;将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变量及有临床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预测钛网沉降的风险,根据约登指数最大的原则寻找临界点。结果:58例患者(70.7%)发生了钛网沉降。沉降组与未沉降组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沉降组与未沉降组C2/C7 Cobb角及手术节段Cobb角术后1d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两组手术节段Cobb角及未沉降组C2/C7 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同时间点C2/C7 Cobb角及手术节段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沉降组术后椎间撑开距离明显大于未沉降组(3.82±1.93mm vs 2.37±1.98mm,P=0.003)。术后3个月融合节段椎体间高度未沉降组显著大于沉降组(P<0.05)。两组术前近、远端椎体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近端364.6±102.2HU vs 389.2±102.3HU,P=0.325;远端305.2±82.4HU vs 341.1±84.6HU,P=0.086)。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442);两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9%vs 12.5%,P=0.40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间撑开距离的比值比1.496[95%置信区间(1.107,2.022),P=0.009];椎体间撑开距离预测钛网沉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椎体间撑开距离临界值为1.8mm。结论:ACCF术中椎体间过度撑开是钛网沉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椎体间撑开距离超过1.8mm显著增加钛网沉降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体 钛网沉降 危险因素 椎体间撑开距离
下载PDF
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菁 李琴 +4 位作者 万琴 罗小英 黄正 黄菊 赖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由专科护士及手术室护士分别按病区护理常规与手术室护理常规各自施护),观察组接受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焦虑程度、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术后访视结束时,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对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术时有效正确配合度,降低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专科护士 协同护理 颈椎前路椎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颈椎椎体次全切钛网钉板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增辉 黄宏前 +1 位作者 郑隆宝 周东明 《东南国防医药》 2004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钉板做植骨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3月间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钉板植入融合治疗颈椎管狭窄疾病 1 8例 ,其中 2例患者作了 2节椎体次全切 ,3节椎间隙减压。术后观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钉板做植骨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3月间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钉板植入融合治疗颈椎管狭窄疾病 1 8例 ,其中 2例患者作了 2节椎体次全切 ,3节椎间隙减压。术后观察减压、固定、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并行 X线或 CT检查。结果 患者获 6~ 1 2个月随访 ,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无加重情况。椎间隙无高度丢失、无成角 ,均获得骨性融合。 3天后在颈围领固定下下床活动 ,4周后可恢复较轻工作。结论 此术式可避免传统手术方法的缺点 ,不取髂骨 ,融合率高 ,稳定性好 ,并减压彻底 ,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体 钛网钉板系统 植骨融合 颈椎前路减压 颈椎管狭窄疾病
下载PDF
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后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唐福波 周劲衍 +3 位作者 张翼升 钟远鸣 李智斐 莫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18-1823,共6页
背景: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是解除脊髓前方压迫的良好手段,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并能够在术后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钛笼植骨融合依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后钛笼下沉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中对于钛... 背景: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是解除脊髓前方压迫的良好手段,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并能够在术后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钛笼植骨融合依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后钛笼下沉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中对于钛笼下沉发生的因素看法不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后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的患者8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骨密度值、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和病种)、术中资料(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角度和钛笼类型)和术后资料(颈托固定时间和术后工作姿势)。术后3d及末期随访(术后24个月)摄颈椎X射线片并进行比较,根据融合椎体高度降低情况分为钛笼下沉组(降低高度>2mm)和钛笼未下沉组(降低高度<2mm)。运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将2组间有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得出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完成统计,其中钛笼下沉组24例,钛笼未下沉组57例;(2)2组间比较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职业分布、吸烟史和术后工作姿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间骨密度值、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角度、钛笼类型和术后颈托固定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托固定时间过少是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P <0.05);钛笼倾斜角增加与钛笼下沉密切相关(P <0.05);(4)提示颈托固定时间与钛笼倾斜角是钛笼下沉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高度重视,以减少钛笼下沉发生率,提高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单椎体 钛笼植骨融合术 钛笼下沉 颈托固定 钛笼倾斜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颈椎 脊柱融合术 因素分析 统计学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手术术后钛笼塌陷观察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乔林 卢腾 +4 位作者 李浩鹏 徐军鹏 殷杰 周玉萍 王哲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钛笼塌陷的发生率以及钛笼塌陷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患者ACCF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节段C...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钛笼塌陷的发生率以及钛笼塌陷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患者ACCF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节段Cobb角、椎间前缘高度、椎间后缘高度等指标以评价术后手术节段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月41例患者(97.6%)手术节段达到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12月骨性融合。42例患者中11例发生钛笼重度塌陷(26.2%)。其中2例出现颈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等情况。末次随访时时,重度钛笼塌陷组在椎间前缘高度及椎间后缘高度低于未塌陷组,节段Cobb角大于未塌陷组。结论 ACCF术后钛笼塌陷率高,且重度钛笼塌陷可引起颈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等并发症。术中应注意终板的保护、钛笼的裁减,以一定程度地防止钛笼塌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次全切 钛笼 塌陷 终板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远期随访 被引量:2
7
作者 方振 徐宏光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4-6,27,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2011年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患者术前... 目的:回顾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2011年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椎生理弯曲与椎间高度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5年(2—5年),所有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术前平均8.5±1.4分,术后JOA评分12.5±1.3分,末次JOA评分14.5±1.3分。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改善率优良率83.72%,患者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患者术前术后颈椎生理弯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颈椎生理弯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患者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稳定颈椎,恢复颈椎生理弯曲度及椎间高度,而且中远期疗效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 中远期随访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晓明 喻海筹 张军 《北方药学》 2013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钛网支撑融合椎间隙改变程度与颈椎曲度改变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92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在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时拍摄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钛网支撑融合椎间... 目的:研究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钛网支撑融合椎间隙改变程度与颈椎曲度改变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92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在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时拍摄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钛网支撑融合椎间隙高度,计算钛网支撑融合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值,依据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将全部样本分为三组,对三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进行观察、分类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6.67%、30.00%和37.50%,经过统计学分析,A组:B组X2值=7.43,P<0.05;B组:C组X2值=7.11,P<0.05;A组:C组X2值=0.1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钛网支撑融合椎间隙高度的变化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性症状 颈椎前路椎体 椎间高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NDI评分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肖建斌 艾福志 +3 位作者 李世平 严越茂 肖建勇 廖焕清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8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6例,分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进行颈椎前路髓核摘...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6例,分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进行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加植骨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术。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椎间丢失高度,并统计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N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计算植骨融合率和术后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椎间丢失高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植骨融合率96.43%与对照组的82.14%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改善率86.94±3.52%高于对照组的83.77±4.16%(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患者N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体减压 钛网植骨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对62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万汉 吴秀明 汤凯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0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24收治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CS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24收治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CS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ROM)、生活质量[颈痛量表(NPQ)]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12个月时临床疗效、植骨融合情况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手术节段ROM[(6.08±1.21)°vs(13.05±1.86)°、(4.68±0.82)°vs(13.39±1.59)°]均较术前降低(t=24.733、38.336,P<0.05),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t=7.542、P<0.05);两组NPQ评分[(15.92±3.14)分vs(24.27±4.25)分、(18.53±3.61)分vs(23.49±4.16)分]亦较术前降低(t=12.443、7.091,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295,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Z=6.429、5.933,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可提高CSM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还能提升手术效果,于患者预后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体减压钛网植骨术 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护理
11
作者 朱英敏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7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究实施经颈椎前路的椎体次全切的减压植骨融合术结合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科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共进行经颈椎前路的椎体次全切的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8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围术期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6... 目的:探究实施经颈椎前路的椎体次全切的减压植骨融合术结合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科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共进行经颈椎前路的椎体次全切的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8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围术期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6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颈椎前路椎体
下载PDF
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及颈神经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杨东昭 范显超 张雷鸣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0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融合术(ACCF)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及颈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行ACCF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手术前后患者颈椎三维活动度、C_(2~7)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C_(2...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融合术(ACCF)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及颈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行ACCF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手术前后患者颈椎三维活动度、C_(2~7)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C_(2~7)SVA)、T_(1)倾斜角(T_(1)S)变化情况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术后3个月,颈椎前屈、后伸、右侧屈活动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屈、右旋转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后伸活动度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前屈、右侧屈、左侧屈、左旋转、右旋转活动度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颈椎右侧屈、左旋转活动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旋转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后伸、右侧屈、左侧屈、左旋转活动度均高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12个月,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与总分评分均高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3、6、12个月,患者VAS评分、NDI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6、12个月,患者VAS评分、NDI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后3个月,且术后12个月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C_(2~7)Cobb角、C_(2~7)SVA、T_(1)S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颈椎生物力学,提高颈椎活动度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单椎体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 生物力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椎体次全切髂骨植骨融合椎体骨回植髂骨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董斌 周兵 +1 位作者 秦延恒 李利昕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31期4370-4371,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次全切取髂骨植骨融合同时椎体骨回植髂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行颈椎椎体次全切取髂骨植骨融合的患者,将取下的椎体骨质修整后回植髂骨。术后观察回植区愈合情况、并发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等。结果术中均未发生严重...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次全切取髂骨植骨融合同时椎体骨回植髂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行颈椎椎体次全切取髂骨植骨融合的患者,将取下的椎体骨质修整后回植髂骨。术后观察回植区愈合情况、并发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等。结果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出血、神经损伤,术后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12例均Ⅰ期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9.1周。X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2个月可观察到明显骨痂生长征象。术后髋关节活动正常,无感染等并发症。仅1例供骨区轻度疼痛,无需处理。结论颈椎椎体次全切取髂骨植骨融合同时椎体骨质回植髂骨,能提高供骨区骨质愈合率,减少出血、疼痛等并发症,改善主观舒适度,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体 髂骨移植 回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假体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国际首例报道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璇 秦杰 +10 位作者 贺西京 董军 张廷 杨文龙 王雄勋 王自力 王栋 李浩鹏 贺高乐 卢腾 李凌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5810-5813,共4页
背景:目前,颈椎椎体切除减压后必须施行融合手术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但融合牺牲了手术节段颈椎的活动功能,同时众多文献报道融合术后存在潜在的局部应力转移、邻近节段退变等远期问题。作者在颈椎前路椎体、椎间盘次全切后保留颈椎运动单... 背景:目前,颈椎椎体切除减压后必须施行融合手术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但融合牺牲了手术节段颈椎的活动功能,同时众多文献报道融合术后存在潜在的局部应力转移、邻近节段退变等远期问题。作者在颈椎前路椎体、椎间盘次全切后保留颈椎运动单元活动功能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与探索,结合3D打印技术研制出了"人工颈椎椎体-椎间盘复合体",简称可动人工颈椎。目的:探讨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椎体置入治疗2例颈段脊髓压迫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与术后颈椎活动度保留情况。方法:为了保留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颈椎节段运动功能,2020年12月采用自主研发的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椎体置入到2例因巨大椎间盘脱出行椎体次全切除的颈椎椎间缺损区。截止投稿时2021年4月共随访16周,分别于术后1,6,12,16周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及JOA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动力位X射线片及三维CT等影像学技术评价植假体位置及颈椎节段运动功能保留情况,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经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号:202012。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术后次日疼痛、麻木均明显减轻,四肢肌力部分恢复。(2)术后1,6,12,16周随访时,患者四肢肌力、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头颈部活动功能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生切口内血肿、喉返神经损伤、食管损伤、脑脊液漏、切口感染、螺钉松动等情况。(3)术后1,6,12,16周随访时,X射线片检查可见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椎间高度维持良好;3D-CT显示减压效果良好,人工椎体部件与周边颈椎骨质贴合良好;动力位X射线片可见假体终板部件在屈伸及侧屈活动时具有一定的角度开合变化,无颈椎失稳,提示假体保留了部分颈椎运动功能。(4)结果提示,可动人工颈椎椎体能够在重建颈椎稳定性的基础上保留椎间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人工颈椎 颈椎 颈椎前路椎体 颈椎融合术 非融合 3D打印 表面陶瓷化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崎 秦练 +2 位作者 李名武 陈又年 周赤兵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以下简称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下简称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以下简称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下简称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OPLL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化块节段数和椎管狭窄率将患者分为A组(36例)与B组(52例)。A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P<0.05)。术后3个月和9个月B组患者JOA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手术前后A组患者颈椎曲度均明显大于B组(P<0.05),骨化块面积均明显小于B组(P<0.05),椎管狭窄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对于OPLL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骨化块<3个节段、有明显椎间盘突出或伴有显著神经根受压症状的患者以前路手术治疗为主;对于骨化块节段数较多、椎管狭窄率较高的患者,后路手术能够有效恢复其神经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操作灵活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体减压融合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管狭窄率
下载PDF
颈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9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江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1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颈椎弧度的改善。结果患... 目的探讨颈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颈椎弧度的改善。结果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术后3、6、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D值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髓型颈椎 颈椎弧度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从明 王弘 +2 位作者 张涛 徐宏光 张书丰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10,14,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危险因素,用以指导、评估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颈椎病住院并接受前路减压手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术前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以...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危险因素,用以指导、评估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颈椎病住院并接受前路减压手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术前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术前JOA评分等指标。将术后出现三角肌肌力降低1级以上者诊断为颈5神经根麻痹。以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为标准,将患者分为A组(颈5神经根麻痹组)、B组(非颈5神经根麻痹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手术前后2组颈椎生理弧度变化、术前C4/5椎间孔前后径、椎体撑开高度、术前颈椎MRI T2像在C4/5节段上是否存在高信号等影像学参数。采集2组患者手术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与颈5神经根麻痹有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术后9例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症状。2组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椎间孔前后径和减压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减压节段数和椎间孔前后径是颈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临床上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过度矫正患者颈椎生理弧度、术前患者椎间孔狭窄以及减压节段数是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合理的减压手术是预防颈5神经根麻痹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除椎体融合术 颈椎前路减压椎体 颈5神经根麻痹 脊髓型颈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短期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祥 徐建平 +5 位作者 林国兵 王怀云 沈锋 陈雄 李秋举 李远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3期3542-3545,共4页
目的分析前路或后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因患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颈前路手术组36例,颈后路手术组33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对两组的... 目的分析前路或后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因患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颈前路手术组36例,颈后路手术组33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对两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颈椎曲度、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路手术组患者的术后颈椎曲度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后路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则要少于前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前路手术组要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手术方式总体疗效要优于颈后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体减压融合术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疗效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 衣马木艾山 努尔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2组35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36例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弧度D值。结果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6.11%,高于对照1组的71.43%和对照2组的74.28%,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5,P<0.05),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颈椎D值对照1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2组术后即刻与随访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术后3例有不同程度咽痛,对照2组2例,观察组2例,均3~5 d后缓解;三组无一例椎动脉损伤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行颈椎后路手术者术后颈椎弧度部分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三种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颈椎外伤和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越茂 艾福志 +3 位作者 李世平 肖建斌 崔海滨 张海军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三种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颈椎外伤和疾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河源城区人民医院15例、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65例)各类邻近阶段颈椎病及颈椎外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分组:25例颈椎前路椎体... 目的:探讨三种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颈椎外伤和疾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河源城区人民医院15例、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65例)各类邻近阶段颈椎病及颈椎外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分组:25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25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30例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加植骨内固定术(C组)。对比三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融合节段骨性融合时间,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术前、术后颈脊髓功能,计算其改善率;行影像学检查以对比两组颈椎生理曲度(C2-7Cobb角、D值)及减压两端椎体前上缘至下缘高度(HAB)、减压两端椎体后上缘高度至后下缘高度(HPB)。结果:截止终访时间,三组均未见固定物松动、断裂等不良现象,未见颈椎间盘突出骨化及椎体滑脱及血管、神经受压现象,融合节段区均获得骨性融合;同时三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性融合时间、术后6个月及终访时其JOA评分、术后即刻-术前D值、术后3个月时各组HAB及HPB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均显著优于C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对JOA指数、颈椎生理曲度等的改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体减压取髂骨植骨 接触钛网植骨融合 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加植骨内固定术 颈椎 颈椎外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