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C67颈椎段的建模和验证及不同工况下的韧带损伤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光辉 王广亮 +2 位作者 李大鹏 韩晓强 李志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2-1178,1188,共8页
本文中对汽车典型碰撞工况下颈部不同韧带的响应形式和特点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几何精确度较高的具有高质量六面体网格的C67颈椎段有限元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了前屈、后伸、轴向转动和侧向弯曲等多个工况的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 本文中对汽车典型碰撞工况下颈部不同韧带的响应形式和特点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几何精确度较高的具有高质量六面体网格的C67颈椎段有限元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了前屈、后伸、轴向转动和侧向弯曲等多个工况的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C67颈椎段具有较高的生物逼真度;最后,在上述4种载荷形式下分析了不同韧带的响应和损伤特点。结果表明:前纵韧带在后伸工况下最容易受损伤;后纵韧带和棘间韧带在前屈工况下最容易受损伤;而关节囊韧带在前屈、轴向转动和侧弯3种工况下具有相近的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 C67颈椎段 载荷形式 韧带 响应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征 未东兴 段大波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中应用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诊治的84...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中应用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诊治的84例MCS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予以EOLP纳米骨板固定,依照末次随访结果评估治疗效果,根据JOA改善率分为A组(JOA改善率≥50%,n=59)与B组(JOA改善率<50%,n=25),分析影响JOA改善率的相关因素。结果84例随访优良率为70.24%,术后7 d的C5节段椎管矢状径大于术前(P<0.05),术后7 d、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压迫节段、术前JOA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程、术前Yukawa信号等级分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最大脊髓受压程度(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术前最大椎管容积(maximum canal compromise,MCC)比较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6个月、术前Yukawa信号等级分级为2级/1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MSCC、术前MCC是影响MCSM患者JOA改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Yukawa信号分级与术前MSCC、术前MCC呈正相关(r=0.289/0.234,P<0.05)。结论EOLP纳米骨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改善颈椎功能,病程≥6个月、术前Yukawa信号分级为2级/1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MSCC、术前MCC是影响MCSM患者JOA改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纳米骨板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两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3
作者 汪心洋 汪颖峰 +2 位作者 韩建邦 李毅 黄定安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8期679-685,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黄山市...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相邻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ACDF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41~78岁,平均(54.78±10.22)岁;ACCF组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31~78岁,平均(56.06±10.32)岁。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Odom’s分级优良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上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和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及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术后随访15~22个月,平均(18.23±1.50)个月。两组VAS、JOA评分、N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手术优良率、颈椎ROM、上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和AS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的颈椎Cobb角大于ACCF组(P<0.05)。结论对于相邻双节段颈椎病患者,ACDF、ACCF均有良好的手术疗效,可改善颈椎功能及神经功能,但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术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颈椎活动度。相比而言,ACDF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更好地改善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颈椎 椎间盘切除 椎体次全切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功能
下载PDF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4
作者 纪小孟 刘璠 +5 位作者 唐晓波 王健 胡勇 卞为伟 董佩龙 刘振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0~115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正常,融合器在位,未出现明显移位及下沉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27/32。结论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症少,椎体隙高度、脊髓神经功能、颈椎曲度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 双节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减压
下载PDF
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拓万宝 葛郁龙 +2 位作者 张彦祥 梁冠文 宋启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03-300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MCSM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4.43... 目的探讨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MCSM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4.43±4.12)岁,体重指数(23.28±1.49)kg/m^(2),病变节段:C_(2-7)5例、C_(3-6)7例、C_(3-7)30例、C_(4-7)9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治疗;研究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3.01±4.58)岁,体重指数(23.04±1.36)kg/m^(2),病变节段:C_(2-7)6例、C_(3-6)8例、C_(3-7)33例、C_(4-7)5例,采用改良Y型纳米骨板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颈椎功能、颈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04.21±15.29)min比(115.98±18.54)min、(131.68±21.01)ml比(145.21±24.1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18、P=0.001,t=3.035、P=0.003)。术后3个月,研究组、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1.41±0.22)分比(1.47±0.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21.98±2.03)分比(21.04±2.28)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低于对照组[(14.15±2.17)%比(15.26±2.43)%],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活动度均低于对照组[(40.17±3.24)°比(42.01±3.62)°、(39.24±3.43)°比(41.68±3.75)°、(34.84±2.31)°比(36.05±2.74)°、(35.26±2.51)°比(37.01±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1、2.446、2.719、3.447、2.425、3.394,均P<0.05);两组颈椎侧位生理曲度比较[(10.34±1.43)°比(10.18±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9,P=0.612)。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7%(3/52)比21.57%(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2,P=0.019)。结论与微型钛板内固定相比,改良Y型纳米骨板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用于MCSM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在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内固定术 Y型纳米骨板 效果
下载PDF
3D显微镜辅助下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陈晓虎 黄勇 +1 位作者 丰瑞兵 李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13-0017,共5页
本文对3D显微镜辅助(ACDF)同传统ACDF,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本研究从2021年8月开始收集病患的相关临床信息和数据,截至2022年12月一共收集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患者数据信息67例,其中35例患者... 本文对3D显微镜辅助(ACDF)同传统ACDF,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本研究从2021年8月开始收集病患的相关临床信息和数据,截至2022年12月一共收集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患者数据信息67例,其中35例患者采用了常规ACDF治疗,本文将其命名为常规组,32例患者接受3D显微镜辅助ACDF(显微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 JOA)颈椎评分、疼痛视觉(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在且进行了至少1年的随访,常规组和显微组在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过程中显微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两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显微组与常规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和显微组在完成手术后三个月,采用JOA评分和VAS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两组的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完成手术12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两组评分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完成手术后显微组出现1例吞咽不适患者,而常规组术后有1例脑脊液漏和2例吞咽不适。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比常规的ACDF,3D显微镜辅助下行ACDF能有效改善患者早期疼痛情况及颈椎功能活动,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较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3D显微镜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刘枫 王露露 +1 位作者 杨忠利 汪银魁 《大医生》 2024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CCF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ACD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和脊柱功能评分、生物力学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2~C7 Cobb'角和颈椎总活动度(ROM)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MCSM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 多节脊髓型颈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陈祝江 胡胜利 +3 位作者 朱凌 高雪伟 杨波 李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8例三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为两组,分别行ACDF手术(ACDF组,27例)和ACDF+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手术(混合组,3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颈椎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IS)及JOA、N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5~20.2个月,平均(15.71±1.70)个月。ACD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混合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颈椎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1S)改善均优于混合组(P<0.05)。术后1个月混合组JOA评分高于ACDF组,NDI评分低于AC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JOA及N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混合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吞咽不适异物感,1例术后1个月出现钛网下沉,ACDF组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吞咽不适异物感,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CSM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但ACDF手术损伤相对较小,在改善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能早期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型颈椎 多节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9
作者 仓定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零切迹融合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量表评分较高,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DI)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颈椎Cobb角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应用零切迹融合器可获得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相当的治疗效果,并且应用零切迹融合器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可降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以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风险,治疗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器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多节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指标
10
作者 苗嘉航 马胜 +4 位作者 李渠蓬 余会林 胡天宇 高啸 冯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6-1802,共7页
背景:目前仅有研究表明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预测椎板成形术后前凸曲度丢失的重要因素,而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作为颈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因素之一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位指标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以... 背景:目前仅有研究表明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预测椎板成形术后前凸曲度丢失的重要因素,而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作为颈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因素之一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位指标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以作为椎板成形和椎板切除融合这两种术式的选择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3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后路手术,且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141例患者,其中63例接受椎板切除融合治疗(椎板切除融合组),78例患者接受椎板成形治疗(椎板成形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影像学指标(C_(2-7) Cobb角、C_(2-7)运动范围、屈曲位Cobb角、伸展位Cobb角、屈曲活动范围和伸展活动范围)及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曲度变化的评估指标为术前、术后C_(2-7) Cobb角差值(ΔCL)。颈椎前凸比率=屈曲位活动范围/C_(2-7)活动范围×10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椎前凸比率预测术后颈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的有效性。依据颈椎前凸比率的临界值(68.5%)将所有患者分为低比率组和高比率组,在不同比率组中再次对比两种术式之间的颈椎曲度指标和临床效果指标。结果与结论:①椎板切除融合和椎板成形术后颈椎前凸曲度均降低(P=0.039,P=0.002),椎板成形组的颈椎前凸曲度损失(ΔCL)大于椎板切除融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椎前凸比率对预测颈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曲线下面积=0.792);③在低比率组中,椎板切除融合组和椎板成形组的颈椎前凸曲度变化ΔC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41);④在高比率组中,椎板成形组的ΔCL大于椎板切除融合组(P=0.001),且椎板成形组发生术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的概率更高(43%,29%);⑤提示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指标,比率低的患者可考虑行椎板成形治疗,而对于高比率者,椎板切除融合对前凸的维持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椎板成形 椎板切除融合 颈椎前凸比率 动力位影像学指标 术后颈椎前凸曲度
下载PDF
实施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1
作者 孙启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病症状严重程度[以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估]、神经功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量表评估]、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CASCS量表中主观症状、症状体征、工作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用于MCSM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能有效提高其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程度,缓解临床症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颈椎间盘切除术 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剑军 熊建卫 +1 位作者 鄢义云 刘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5期34-39,共6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ACCF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下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颈椎疼痛程度、颈椎曲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两组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及颈椎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JOA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颈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8%,低于对照组的16.95%(P<0.05)。结论:与ACCF术比较,显微镜下ACDF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改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颈椎疼痛,调节颈椎曲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颈椎 显微镜下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刘浩 刘洋 +5 位作者 王贝宇 丁琛 孟阳 王宏 戎鑫 洪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2-601,共10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比较。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及1年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测量ACXF组术中前方截骨距离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e unit,FSU)活动度及高度、后方减压范围、骨性椎管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APD)和面积(spinal canal area,SCA)等影像学参数,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17例行ACXF,29例行ACCF。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CXF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44.71±30.44min、109.41±55.51ml和8.35±1.46d,ACCF组分别为155.17±27.86min、126.90±51.55ml和12.03±3.34d,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ACXF组住院时间显著性少于ACCF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N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颈椎曲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6个月和1年时ACXF组显著性大于ACCF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FSU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即刻FSU高度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1),ACXF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后方减压范围为11.66±1.31mm,显著性小于ACCF组(16.32±2.00mm)(P<0.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APD和SCA均术前显著性增大,ACXF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SCA及术后1年时的APD小于同时点ACCF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融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内置物下沉的发生率分为别17.65%(3/17)、23.53%(4/17)及23.53%(4/17),均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ACCF组(P<0.05)。ACXF组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予以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症状消失;无脑脊液漏发生。ACCF组术后出现4例吞咽困难,行康复训练,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3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予以延迟拔管等对症治疗,出院时治愈。结论:ACXF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与ACCF一致;且在保证充足减压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术后内置物沉降的发生,是治疗合并椎体段狭窄的双节段颈椎病的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颈椎 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 椎体狭窄
下载PDF
单节段Mobi-C人工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冉宇 白春晓 +7 位作者 刘楚吟 赵学千 龙水文 覃昌龙 李忠泽 张超 贾育松 陈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297-4303,共7页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双节段ROI-C融合器,但不同手术节段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存在差异。目的:研究单节段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方法:...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双节段ROI-C融合器,但不同手术节段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存在差异。目的:研究单节段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脊髓型或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Mobi-C间盘组和ROI-C融合组。所有患者均完成半年以上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1±5.0)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行目测类比评分、颈椎JOA评分以及拍摄X射线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C_(2-7)Cobb角、C_(0-2)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颈椎斜率、T_(1)倾斜角、C_(7)倾斜角、胸廓入口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分析两组患者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颈椎JOA评分显著增高(P<0.05)。②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的随访间盘组C_(2-7)Cobb、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_(1)倾斜角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_(0-2)Cobb角、高T_(1)倾斜角减小(P<0.05),脊柱功能单位角增大(P<0.05);融合组C_(2-7)Cobb、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_(1)倾斜角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脊柱功能单位角和C_(7)倾斜角增高(P<0.05);间盘组比融合组脊柱功能单位角增高(P<0.05)。③患者术后矢状位参数,融合组C_(2-7)Cobb与C_(7)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颈椎斜率与胸廓入口角呈显著正相关;T_(1)倾斜角与C_(7)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C_(7)倾斜角与C_(0-2)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置换组C_(2-7)Cobb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和T_(1)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与C_(0-2)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颈椎斜率与胸廓入口角呈显著正相关,与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T_(1)倾斜角和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负相关;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T_(1)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T_(1)S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正相关,C_(7)倾斜角与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正相关。④间盘组中,高T_(1)倾斜角型患者术后胸廓入口角、T_(1)倾斜角和C_(0-2)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脊柱功能单位角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而融合组未发现显著变化。⑤结论:Mobi-C间盘和ROI-C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疗效显著,与ROI-C融合器相比,Mobi-C间盘主要通过重建颈椎局部前凸角和上颈椎前凸角来恢复生理曲度,并且在高T_(1)倾斜角患者群体中仍然保持这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颈椎 Mobi-C人工间盘 ROI-C融合器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双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应用零切迹系统或钢板联合融合器固定后颈椎生物力学变化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宏衡 方志超 +4 位作者 梁梓杨 张嘉锐 梁德 任辉 江晓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4,162,共8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zero-profile,ZP)系统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后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集1例正常成...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zero-profile,ZP)系统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后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集1例正常成年女性志愿者颈椎C3~C7节段CT扫描数据,建立C3~C7颈椎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比前期研究验证模型有效性。ZP固定模型与CP固定模型的手术节段均设定为C4/5与C5/6节段。在C3椎体上方施加轴向压缩负荷73.6N的模拟重力,并逐步施加1.8N·m的转矩,进而模拟屈伸、侧屈及轴向旋转等颈椎运动。测定并比较手术模型融合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邻近节段椎间盘内应力、C5椎体及融合器装置应力。结果:CP固定模型融合节段的ROM在屈伸、侧屈、旋转位均明显小于ZP固定模型;CP固定模型相邻节段(C3/4、C6/7)的椎间盘内应力均远远高于ZP固定模型,两种模型融合节段上方的椎间盘内应力均高于融合节段下方;各工况下,ZP固定模型的C5椎体应力均明显高于CP固定模型,在前屈位时,两模型C5椎体应力最小(ZP固定模型为7.36Mpa,CP固定模型为2.01Mpa);各工况下,ZP固定模型的C4/5、C5/6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均大于CP固定模型。结论:相较于CP固定,ACDF术中应用ZP固定对手术节段的限制更小,手术节段ROM更高、微运动更多,融合器及中间椎体应力更大,术后更易发生融合器下沉甚至中间椎体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zero-profile系统 钢板联合融合器 中间椎体 三维有限元研究
下载PDF
颈椎连续三节段Hybrid手术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维 张亚丽 +4 位作者 戎鑫 黄康康 张小刚 刘浩 靳忠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 比较颈椎连续三节段Hybrid手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与三节段ACDF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C1~T1颈胸椎有限... 目的 比较颈椎连续三节段Hybrid手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与三节段ACDF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C1~T1颈胸椎有限元模型,通过植入Prestige LP和Zero-P假体模拟3种模型,包括两种Hybrid模型(AFA:C3~4、C5~6节段植入Prestige LP,C4~5节段植入Zero-P;FAF:C3~4、C5~6节段植入Zero-P,C4~5节段植入Prestige LP)和三节段ACDF模型(FFF)。比较各模型前屈、后伸、侧弯以及轴向旋转时相邻节段及整体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以及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力(intradiscal pressure,IDP)及小关节接触力(facet contact force,FCF)的变化。结果 AFA模型相邻节段及整体ROM都更接近完整模型,FAF、FFF模型相邻节段ROM最大增幅分别为15.0%和23.4%。AFA、FAF、FFF模型相邻节段最大IDP最大增幅分别为19.0%、66.7%、147.6%,FCF最大增幅分别为17.4%、55.7%、80.1%。结论 研究结果为三节段Hybrid手术治疗连续三节段颈椎病提供生物力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手术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颈椎间盘置换 三节颈椎
下载PDF
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罗瑞文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0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传统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采用潜行咬除C_(3~7)及C_(3~7)部分椎板保留棘突结合C_(4~6)全椎板切除及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颈椎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Cobb角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术后颈椎轴向疼痛,降低Cobb角下降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全椎板切除 多节脊髓型颈椎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全椎板切除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俊 秦慈南 +1 位作者 王磊 段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患者轴性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最狭窄处脊髓面积、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C2~7 Cobb角)、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和脊髓后移距离;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0(7~17)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JOA、NDI、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升高,NDI和VA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N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ROM、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ROM、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均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ROM、颈椎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及脊髓后移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391,P=0.036)。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与传统ACDF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继文 黄宗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术(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20-05—2021-10行手术的90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术(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20-05—2021-10行手术的90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分为ACDF组和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组(Zero-P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1 a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少(短)于ACDF组;术后3个月时的VAS、NDI评分均优于ACDF组;术后1 a时的椎前软组织厚度低于ACDF组,颈椎影像学资料优于ACDF组,神经功能恢复率和JO评分改善率均明显高于ACDF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有一定优势,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颈前路减压 内固定术 双节颈椎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申远 宇洪浩 原泉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两种术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优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120例,按...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两种术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优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12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后路组(n=83)和前后路联合组(n=37)。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通过JOA、VRS、NRS评分和PF、RP、GH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3、1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通过电话复诊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后路手术组比较,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JOA评分、JOA恢复率、PF、RP、GH评分以及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后路联合组在术后3、12个月时NDI评分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前后路联合组VRS、NRS评分高于单纯后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后路联合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前后路联合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增加(P<0.01)。与单纯后路组K线阴性患者相比,前后路联合组K线阴性患者术后1、12个月时NDI评分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在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并无显著优势,反而带来了更大的手术创伤、手术花费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单纯后路手术 前后路联合手术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